前段时间发了一组陕北的婚俗连拍,是反映的榆林市北部的佳县农村的真实婚俗。本期 的同样是榆林市,但确在榆林南部的靖边县的农村。两者婚俗差异很大,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这里的复杂,民俗文化风俗更是多样化。
这里的男女自17~18岁起,父母便托人给儿女挑选对象,了解对方家庭根本(一般往上推三辈祖宗亲路,有无狐臭者、外地人、吹鼓手等),门风(一般指一家人为人处世情况,若外界影响不好,称其人气不正)、光景(主指钱、粮、家产)、人品(泛指一家人的品格,主指所择对象的品貌)、八字(指所择对象出生年、月、日、时是否“犯月”相克)等情况。若门当户对,即约请一合适的中间人(即媒人)说合提亲。期间,男女均不知其中缘由,更不曾会面。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亲,即使女方家长相中的,也是通过媒人示意男方家长向女方提亲。此时,媒人扮演主角,对方家长领会来意后,通过亲戚朋友侧面了解其根本、门风、光景、人品、八字等情况,视其合适与否,拿出主意,通过媒人传话,媒人发现有小妨碍,必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合。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认可,选吉日举行订亲仪式。由男方拿出烟酒喝订亲酒,后媒人根据提前与双方家长分别议定的钱物而宣布“彩礼”及订亲衣物,并由男方家长把钱物一一交予媒人,再由媒人交予女方家长。男女双方到结婚年龄,男方准备结婚迎亲,由媒人传话,在结婚前几个月与双方家长商定婚嫁日期(商话)、新娘衣物及迎亲仪式等事宜,后双方均按协议筹备婚嫁之需。
元月16日,在我们单位附近的一家村民家,正在为明天准备嫁女儿和娶媳妇忙碌着。之前,这家主人就邀请我为他们娶媳妇拍照,我为了取全陕北婚礼风俗全过程的镜头,也就很爽快的答应为他们免费服务。
16日下午,为了了解当地在结婚前的准备情况,一人来到这家,看到他们的亲戚正在忙碌做着准备,几个人围成一圈,正在剥蒜皮、剥葱皮。这是这家二女儿和他的亲戚正在忙绿着。
这家的老奶奶也闲不住,也在帮忙剥蒜皮
几个人一边剥蒜,一边聊天,非常开心,老奶奶笑的嘴都合不拢
这是该家的全貌,院子里面,小鸡在悠闲地寻找食物,男人们在院子里也是谈笑风生,非常开心。女人们则在忙碌的准备着...
这家人的一个亲戚带着孩子来凑热闹了。看到孩子非常可爱,就给他们顺手拍了一张。
这个孩子看到我用相机对着他,就张开嘴巴哭了起来
站在公路上拍摄的全貌,影子是本人的
孩子们开心的在玩,一个小女孩拿着泡泡糖,好像是在和小男孩在说着什么
这三位是这家的亲戚,在窑洞内正在做饭,主要是亲戚们、帮忙的朋友下午要吃饭,她们正在切土豆,准备做臊子汤。
晚上,由主家找的总管安排次日的主要工作,以及娶亲队伍的组成和帮忙的人员安排。
这位就是主人,正在联系婚礼事项。看起来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明天就要把嫁女儿、娶媳妇两件事情一起办理。这位年龄和我一样,却有6个孩子,四女二男,且三个女儿早已嫁出去了,都已经是孩子他妈了。
婚礼,男家称“引(迎)媳妇”,女家称“出嫁女”。婚礼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或帮忙,称“聚客”。由聘请的总管莅位主持,安排相伙(村里或来客中的亲友)干帮厨、待客等杂务。当晚吹手动乐,喜事开始。今天是第一天,以后将会把两天拍摄的作品发上来,按照婚礼的顺序和风俗整理出来,分期发上,供朋友们欣赏了解陕北的风俗。
本次婚礼我拍摄了2天,第一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共15小时。第二天早上八点到下午5点,计9个小时。2天时间拍摄千余张。把此次婚礼的各个细节,都全部拍出来,并把一些不了解风俗现场咨询当地老人,一一作了详实的记录。
王洛宾写过一首歌,歌名叫《阿瓦尔古丽》,典型新疆民歌,非常好听,开口跪那种,没有听过的朋友建议听一下。
维吾尔语里阿瓦尔是石榴,古丽指花和姑娘,合起来就是像石榴花一样美丽的姑娘。
西迁匈奴肆虐欧洲近200年后,欧洲又迎来了第二支从遥远东方跋涉而来的游牧民族,欧洲人称他们为阿瓦尔。
这个名字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是欧洲人据不承认他们来自东方的的主要原因,这支部落我国史书称为柔然。柔然、阿瓦尔,发音差异这么大,怎会是同一种人?
阿瓦尔并非欧洲人起的名,据西方记载,这支部落刚到欧洲,就派人联络了拜占庭,自称阿瓦尔。
难道柔然改名了?于是有人便跟维吾尔联系了起来,阿瓦尔是石榴,那就是石榴族。这完全莫名其妙,我堂堂大柔然,再不济也不至于用女性象征命名。
想解释柔然的来历,还得从它另一个名字说起,蠕蠕,北魏太祖拓跋珪起的名,意思是像虫子一样讨厌。
其实柔然和拓跋鲜卑系出同门,虽然现在对柔然来源有各种说法,但最靠谱的仍然是《魏书》记载的,柔然和西魏联姻时,柔然王阿那瓌(gui)说:“我们跟大魏本是同源。”
鲜卑人说法更损,柔然本来是我们家奴隶。
不管那个说法,总之柔然和鲜卑是同门师兄弟,都来自东胡,也就是东北,早些年还被匈奴统治过,所以史书又称他们是匈奴后裔。
东汉灭亡后,东亚大陆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鲜卑拓跋部趁五胡乱华南下,顺利统治了中原,而柔然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接管了匈奴留下的广袤草原。
当然,在柔然之前,鲜卑也曾一统北方,但檀石槐的统治很短暂,活得也不够长,继位的轲比能虽然号称北方霸主,却对老曹服服帖帖,是曹魏忠实北方看门狗,最后还被曹魏派的刺客干掉了。
轲比能一死,北方草原再度陷入无主状态,于是柔然人轻轻松松夺取了霸权。
如果给柔然人画一个像,柔然这个民族最大特点就是......它一点都不像北方民族。
东亚素以怪物房著称,其中最能打的又当属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匈奴、鲜卑、契丹、西夏、突厥、蒙古......
随便放出去一个,都是分分钟统治地球的节奏,所以中原对北方民族的普遍印象,一是凶,二是狠,战斗力超强。
柔然则是个另类,第一不能打;第二不够狠。
虽然是同门师兄弟,柔然来到北方草原后,一样跟鲜卑开干,想让北方游牧民族不南侵,那比地球倒转还难。
鲜卑按辈分毕竟是大哥,柔然屡次南侵,都没占到啥便宜,但又不得不去,北方民族不抢日子都没得过。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柔然来一次,打输了,回去歇俩月又来了,号称打不死你也要累死你,用现在话说,就是又菜又爱玩。
这就让北魏非常头疼,只好在北方边境建了六大军镇,迁了很多人去守,逐渐形成了职业军人家庭,也是府兵制来源。
拓跋珪就发牢骚,“TM就一群虫子,极其讨厌。”
这就是蠕蠕一词来源,但拓跋珪为什么要骂柔然是虫子?
按《辽史》注释,蠕蠕念ruanruan,也就是软软,这很形象,虫子不就是软软的,软软,柔然,这是一个词的不同念法。
这两个词带有明显贬义,柔然人肯定不会用,那岂不是自己骂自己?那么柔然人是怎么自称的,或者说柔然本来的名称是什么?
《北史》曾提到过一个阿拔国,史书中就出现过这一次,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趁着突厥出兵后方空虚,偷袭了突厥人老窝,把沙钵罗可汗的老婆闺女都抓走了。
当时正值突厥势大,势力甚至延伸到了黑海,隋唐都要避其锋芒,很难想象北方还有一个小部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蹲在老虎屁股后面拔毛。
但如果这个部落是柔然,那就合理得多,因为他们是死仇,不共戴天。
突厥原本属于匈奴,随着南匈奴投降了大汉,后来五胡乱华,他们又跑回北方,投靠了柔然。柔然对他们很不友好,安排在阿尔泰山打铁,后来突厥王向柔然求亲,柔然王说:“区区铁奴,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
当时突厥已经很强大了,而且刚刚立了大功。草原上有个部落叫铁勒,他们准备入侵柔然,却被突厥打了个烟消云散,吞并铁勒九姓之后,突厥王自恃功高,实力又大增,便派使者向柔然求婚,没想到换来的却是羞辱。
所以突厥后来对柔然下手非常狠,就是要斩尽杀绝,最后一任柔然王邓叔子率部投降西魏后,突厥派去使者,强迫西魏将邓叔子全族3000多口,尽数斩杀于长安。
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如果说草原上还有那个部落敢与如日中天的突厥为敌,柔然是最合理的解释。
满洲语里有个常见名字,阿拔亥(abahai),比如皇太极,他的满名就是这个。柔然出身东胡,与满族关系自然不必多说,同时柔然人也是蒙古人的起源,蒙古语也有abahai这个词,而且是一个意思,蛇。
abahai去掉儿化音就是阿拔,近年出土的突厥文书,也称柔然apar,突厥使者曾这样形容阿瓦尔人,“他们在地面上爬,可以逃入大地的最深处。”
很明显,阿拔才是柔然人真正的名字,他们是蛇之族,也正因为如此,北魏太祖拓跋珪才以虫子代称。
蛇和虫,本来就是一种东西的两种名称。
西方学者在阿瓦尔三字上做了无数文章,引申出瓦尔族、瓦尔匈人族,甚至还弄出来一个真假阿瓦尔人之说。
很想劝劝他们,胡说八道之前,能不能好好读一遍中国史书,阿瓦尔就是柔然本来名称,哪有这么多乱七八糟。
柔然人第二个特点是仁慈,他们是唯一一个没有屠城记录的北方游牧民族。
史书少说也记载了几十次柔然战争,但没有一次屠城例子,相反,柔然每年例行抢劫,真的就单纯是抢劫,抢完就走,很少采用极端手段。
他们甚至把这个习惯带到了欧洲,567年阿瓦尔人跟法兰克王国干了一架,法兰克国王西吉贝尔特和大量士兵被俘,但阿瓦尔人只是趁机洗劫,大肆掠夺后,即将西吉贝尔特释放。
西方学者分析来分析去,始终不得要领,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因为柔然人信佛,他们是一个信佛的游牧民族。
柔然贵族名字搁今天看非常中二,因为不像贵族,倒像个出家人,比如有位柔然王叫婆罗门,而他的称号叫“安静的王”。
南北朝名僧法爱和法献,都曾担任过柔然国师,甚至有种说法,阿富汗巴米扬大佛,也与柔然有关。
注:建造巴米扬大佛的是嚈哒人(yanda),俗称白匈奴,他们从属于柔然。有人认为,北魏开凿了云冈石窟,柔然便建造了巴米扬大佛以示对抗。
打架不怎么行,还不喜欢杀戮,所以说柔然是个最不像游牧民族的游牧民族。
柔然大规模西迁,是在555年邓叔子被斩杀之后。柔然跟突厥的仇恨太深,突厥势力范围又大,所以柔然残部为了活命,只好一口气跑到了欧洲。
没想到这一跑,居然跑出了新天地,所以说树挪死人挪活,中国内卷实在太厉害,这都是有传统的。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初来乍到的柔然人经过打听,这旮旯最强的是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于是便派使者去拜访,干嘛?要求拜占庭献贡金和土地。
我估计你看到这儿得一口老血喷出来,但事实就是这样。
西方是这么记载的,“阿瓦尔人要求拜占庭皇帝每年献上贡金,另外需要一块土地安身。最后皇帝的口才成功说服了阿瓦尔人,只交钱不给土地,双方结成同盟,阿瓦尔人的义务是击败拜占庭的敌人。”
弥南德(6世纪拜占庭历史学者)高兴地评价:“这是一次双赢,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拜占庭都是胜利者,皇帝赢了两次。”
嗯,拜占庭每年向阿瓦尔交纳7万金币,我们叫岁币,换来阿瓦尔人的保护,这活脱脱澶渊之盟第二,但搁拜占庭眼里,是他们赢了,而且是两次。
估计大伙看到这里,肯定想喷出第二口老血。
阿瓦尔人凭什么一兵未发,一战未打,就能迫使拜占庭交钱?我也不知道,因为西方描述这段历史时,都在可劲吹嘘这是一次伟大的外交胜利。
柔然人被突厥打得灭国,几近穷途末路,结果却是欧洲大土豪拜占庭交钱,这叫外交胜利,还是伟大的。
好吧,这很合理。
柔然兵力很多吗?现代研究认为,阿瓦尔汗国最强盛的时候,兵力也不超过5万,而他们刚到欧洲时,老幼妇孺都算上,也不过1万人。
你说怎么解释?我能解释的是,估计大概或许可能跟匈人有关。
欧洲刚被匈人蹂躏了100多年,有匈奴遗威,何况柔然人本来就被当成匈奴看。
柔然王阿那瓌进京拜见北魏皇帝时,有人写了首打油诗,“闻有匈奴主,杂骑起尘埃,列观长平坂,驱马渭桥来。”
这就叫人的名树的影,东方匈奴又来了,你说拜占庭怕不怕?
拿着拜占庭给的大笔金钱,柔然人开始了在欧洲的东征西讨。你别看柔然在中国的时候,北魏打不过,突厥打不过,但换个地方换个对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个能打的都没。
为什么?很简单,科技的力量。
马镫起源于南北朝,发明者不是鲜卑就是柔然,对于欧洲人来说,阿瓦尔骑兵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马镫的作用有多大也不必说,欧洲人还首次见识了啥叫冲击骑兵。
熟悉三国的朋友,一定明白吕布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因为他首创了骑兵冲击步兵战术,其核心就在骑兵长矛。三国武将通用武器是矛,不光张飞喜欢用,关羽斩颜良文丑,手里拎的也是长矛而不是青龙偃月刀。
柔然弓箭也是欧洲第一,阿瓦尔弓很适合马上用,叉型铁箭头,以木做杆,射程远出血量大(这话似乎有点不对,但不管了),匈牙利弓就是阿尔瓦弓的延续。
阿瓦尔人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特点,辫子。
满洲人结辫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至少要追溯到柔然。史载柔然先祖叫木骨闾,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秃头,木骨闾当时年幼,小孩子怎么会秃头?不是什么基因变异,而是木骨闾头发短,编不成辫子。
所以柔然军队还有个称号叫“辫子军”,你说打辫子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但总之欧洲人看到柔然的奇特打扮就望风而逃。
所以说外表的确能唬人。
在这些黑科技的加持下,阿瓦尔横行欧洲,毫无对手,短短一年内,先后击败了安特人、文德人、翁古乌尔人、扎里人、萨比尔人、库提格尔和乌提格尔人......
其中最后两支是匈人部落,阿瓦尔吞并匈人部落后,便在阿提拉匈人帝国王庭附近(匈牙利),新建造了一个国都,史称阿瓦尔汗国。
为什么叫汗国,因为阿瓦尔首领叫可汗。
墙内开花墙外香,如同匈奴一样,已经灭亡的柔然帝国在欧洲复活了。
打败这些敌人后,阿瓦尔与拜占庭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罗马帝国衰亡史》说,阿瓦尔主动派使者来,恳求拜占庭维持同盟,但拜占庭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则是,拜占庭有数不清的战马战士,不怕手下败将阿瓦尔人。
咱也不知道拜占庭是怎么有底气说出这种话的,更不明白何来手下败将。但人家就是这样写的,我个人猜想,所谓手下败将应该是听突厥吹嘘。562年突厥和拜占庭有过接触,拜占庭八成趁机打探了一下阿瓦尔来历。
听到突厥声称柔然是他们的手下败将,拜占庭的胆子立刻壮了起来。
可问题你不是突厥啊,孙猴子把老猪打得欲仙欲死,你想跟老猪干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齐天大圣,老猪再不济,那也是堂堂天蓬元帅。
拜占庭停止纳贡,双方于568年交恶,打到574年,拜占庭重新开始纳贡,每年8万金币,比原来更多了。当然,按西方记载,这叫恢复同盟。
拜占庭还不服气,双方关系也是时好时坏,584年又打了一架,结果是岁币从8万提高到了10万。
又过了几年,拜占庭跟波斯关系有所好转,于是将东线军队调回,集合了全部精锐主动对阿瓦尔发动了进攻。
这次的结果是,598年双方签订新协议,以多瑙河为界,拜占庭岁币增加到12万。当然,人家的说法是重新修订盟约。
柔然人终于摆脱了屡败屡战的名头,如果丘豆伐可汗(柔然首任大汗)地下有知,一定会激动得热泪盈眶,“俺们柔然人不弱,只是投胎生错了地方。”
至此,阿瓦尔汗国控制了北起波西尼亚,南至亚得里亚海,东起巴尔喀什,西至阿尔卑斯山的广大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地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乌克兰南部,换句话说就是整个东欧。
如果你去过匈牙利,一定会有种错觉,仿佛自己还在国内,因为匈牙利人的风俗,实在有太多跟中国相近。
比如匈牙利人的名字,是欧洲另类,姓在前名字在后。而如果你去吃馆子,会发现匈牙利饮食习惯,与中国人如此相近,他们喜欢炖菜,比如土豆烧牛肉,再比如饺子、瓜子、花生米......
甚至推至整个东欧,有30%的人没有狐臭。
公元8世纪末,查理大帝统一了法兰克,建立了查理曼帝国,于796年击败了阿瓦尔军队,阿瓦尔汗国才逐渐衰落,退出欧洲历史。
著名欧洲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描述的就是查理大帝征讨阿瓦尔。诗歌中所谓恶龙看守的尼伯龙根宝藏,其实就是阿瓦尔人积攒的财富,也是拜占庭的凄惨往事,他们历年缴纳给阿瓦尔的无数金币。
注:虽然名字叫法兰克,但它是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所以巴黎有个大区叫日耳曼,而巴黎最有名的球队叫巴黎圣日耳曼。
(一)得喜
传统观念认为,生儿育女是家庭和亲族的一喜,与盖房、结婚并称为人生三大喜事,故怀孕就是“得喜”了。在山东怀孕一般称为“怀上孩子了”“开怀”“有啦”“有喜”“不利亮”“重身”“双身”“有身子”“带篓”“小孩上身了”“有事了”“有喜了”“有了”等等;称妊娠反应为“嫌乎饭”“害喜”“害喜病”“害孩子”“害口”。此外,德州地区,怀孕叫“长病”。潍坊地区,新妇怀孕,俗称“病子”或“有身”。
桓台一带,妇女“有喜”之后,婆家要向娘家去道喜,一般由丈夫带着鸡、肉、鸡蛋等去娘家,并在其家门口燃放爆竹。
(二)孕期禁忌
孕妇的饮食有许多禁忌。山东多数地区较普遍的习俗是孕妇不能吃兔子肉,俗信吃兔子肉会生豁唇孩子等。微山一带,不让孕妇吃兔肉,是因为兔子在当地又叫“跑子”,吃了它孩子难以成活。有些地区不许孕妇吃鸡肉。巨野县高坊村,认为吃鸡肉孩子会长色斑,吃鸭肉孩子会长鸭子嘴。邹城一带,孕妇忌吃公鸡肉,怕生出个夜啼郎。潍坊一带,认为孕妇吃公鸡肉,孩子会夜啼;吃母鸡肉,孩子会得风疹。宁阳县磁窑镇一带,孕妇不能吃鸡血,否则生个小孩夜里啼哭,而且脸上会生雀斑。
有些地区不许孕妇吃狗肉,沂水、沾化、诸城以及定陶县黄店镇刘庄村、菏泽市巨野县高坊村,都认为狗肉属热性,能把胎儿化掉。青岛一带,说吃狗肉生下来的孩子爱咬妈妈的乳头。潍坊一带,俗信孕妇吃狗肉孩子会发出犬吠的声音。嘉祥县金屯镇红屯村、广饶县城郊及德州地区,孕妇不能吃狗肉,是怕导致怪胎畸形。
有些地区不允许孕妇吃驴肉。济南、青岛、临沂、枣庄、新泰、日照虎山镇一带,认为生下的孩子会有驴脾气,不听话。嘉祥县金屯镇红屯村认为吃驴肉可能使孕妇难产。昌邑一带则认为会导致晚产,一年后才能生下孩子。此外,泰安、枣庄、诸城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葡萄。泰安、新泰、枣庄、临沂、邹城、诸城、潍坊、德州等地认为孕妇不能吃姜,俗信吃姜会生六指孩子。莒县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麻雀的肉和蛋,否则孩子的脸上会长雀斑。枣庄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鳖肉,否则孩子会脖子短;不能吃鹌鹑蛋,吃了小孩脸上长雀斑;不能吃葱和蒜,否则小孩有狐臭。德州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螃蟹、甲鱼、青蛙等,否则会导致怪胎畸形。潍坊一带,认为孕妇吃螃蟹,生的孩子吐白沫;吃乌龟肉,生的孩子四肢无力,身体伤残。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认为孕妇不能吃螃蟹,怕生产时横生。沾化一带,孕妇也忌食螃蟹。新泰一带,孕妇不准吃木耳,以免化了胎儿毛发。宁阳磁窑镇一带,孕妇不能吃芝麻太多,否则生个小孩会成麻子脸。烟台牟平一带,不准孕妇吃有关嫁娶的食物,以防“喜冲喜”。
孕妇在言行方面也有许多禁忌。山东许多地方都忌讳孕妇参加婚礼。济南一带,俗信孕妇不能看新房、新娘,出席喜筵,因为孕妇俗谓“双体人”“四眼相”,会对新娘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枣庄一带,孕妇不能送嫁或迎嫁,不能进新房,所谓“喜见喜必有一秕”。栖霞一带,孕妇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否则会冲了新娘的喜事。德州一带,孕妇不能见红白喜事,不然会使孩子不吉祥等。昌邑一带,孕妇不得去探望坐月子的妇女,俗信去了就会带走人家的饭,产妇就没有奶水了;孕妇也不能陪客人。
孕妇不能参加丧礼。民间普遍认为丧葬是凶事,怀孕是喜事,孕妇接触丧葬是“以凶冲喜”,会被冲犯,对胎儿不利。有的地方认为,接触丧葬,阴魂会附在孕妇身上,使胎儿受害。沂水一带,孕妇如果参加丧礼,必须在腰间系一条红色的绳子,据说这样就可以破解。
日常生活中,孕妇不能生气,情绪也不能有大的波动,否则动了胎气,会早产。在莒县店子集镇,孕妇要系红腰带。昌邑一带,孕妇要扎红腰带,穿绣花鞋,以驱怪避邪。另外,山东俗信妇女胎孕喜事由胎神掌管,胎神常在孕妇左右,如果冲犯胎神,就会造成不幸。家有孕妇时,修造动工、穿凿钉补,都需要查明胎神所处方位,然后再动工。如遇雷雨天气,孕妇不能外出,要躲在屋里,手持红布避邪。
在定陶县黄店镇刘庄村,孕妇不能用手抓盐,说是为了避免生产时胎儿先伸出手来;不能坐石头,否则将来孩子会迟钝。在衣饰方面,孕妇不能在肩头搭线(头),说是为避免脐带乱缠而导致难产;不能在心口处别针,怕连心衣(即母亲的心与胎衣相连)。德州一带,孕妇不能看着兔子笑,否则生出的孩子长个“三瓣嘴”。新泰、枣庄、诸城等地,不准孕妇在葡萄架下纳凉、做针线,据说容易生葡萄胎。在日照虎山镇,孕妇怀孕期间不能踩着牛绳、羊绳,不能跳牛绳,到别人家串门子不能一探头又缩回去,否则会掉胎。在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上蔡庄村,认为孕妇不能倒坐门槛,否则生产时胎儿会先出脚。莒县一带,孕妇忌讳夏天晚上在外面乘凉,更不能在外面睡觉。枣庄一带,孕妇不能坐绳子,否则孩子出生时脐带缠脖子;不倒坐门槛,不在门槛上久站,否则难产;洗衣裳不能浪费水,认为“多呼啦水”羊水多;不能看产妇分娩,不然自己就会难产;不能看他人挖沟,否则生下的孩子缺唇;晚上天上有星星时,最好不要出去。东明一带,禁止孕妇看日食和月食,否则孩子“豁子嘴”;不能手中捏着盐过门槛,否则生孩子时要“延生”;不踩另一个产妇的“血泊”(即生孩子处),因为“踩血泊会死于血泊”。淄博桓台一带,孕妇禁出门户,怕碰着邪煞,投胎作祟;禁观剧,怕看了剧中花脸人物,将来产下花脸孩童;待到腹部高胀之时,孕妇不应提及动物之名;孕妇也禁与人打骂,因怕人说出咒言咒语。
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的不断重视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人们普遍有了胎教的观念,孕妇给胎儿听音乐、讲故事等蔚然成风。
(三)对胎儿性别的猜测
山东民众一般对于胎儿的性别都十分关心,传统上,一般根据孕妇的饮食、行为以及孕期的若干变化甚至梦境等来判断孩子的性别。
在饮食上,“酸男辣女”的说法在山东广为流行,即如果孕妇爱吃酸的东西,就预兆生男孩;如果爱吃辣的东西,就预兆生女孩。枣庄一带,还有“男荤女菜”的说法,即认为孕妇若想吃肉就生男,想吃瓜果蔬菜就生女。菏泽一带也有“酸男辣女菜大姐”的说法。在定陶县黄店镇刘庄村,人们从妇女“嫌饭”这一行为的开始时间来猜测胎儿的性别,认为若是男孩,40天左右孕妇便嫌饭,若是女孩,则需60天左右。
在行为上,有“男左女右”之说:孕妇过门槛时,经常先迈左腿主生男,先迈右腿主生女。临沂一带,流行“坐剪子”的习俗:首先准备两把剪子,由孕妇的婆婆将其各自赋予男、女的含义,放在床的两边,然后让孕妇选择坐哪边。孕妇若坐在被赋予了“男”含义的剪子边,便认为可以生男孩,反之便认为会生女孩。又如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有时婆婆会把一碗汤和一碗面条放在锅台上让孕妇选择。孕妇若选了有汤的碗,则生女孩,反之则生男孩。日照南部地区则习惯在两只碗下分别放一枝花和一支笔,让孕妇挑其中一只,挑到花的生女孩,挑到笔的生男孩。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有类似的做法,用两只碗分别罩有鸡蛋和顶箍,让孕妇任挑其中一碗。挑到有鸡蛋的生男孩,挑到有顶箍的生女孩。
另有一些猜测胎儿性别的办法。比如看孕妇的肚子,所谓“女孩一扑拉,男孩一疙瘩”,即认为若是孕妇的肚子比较扁平,就生女孩;若是比较尖,就生男孩。比如看孕妇的面孔,若是面容好看光滑,就生女孩;若是变丑,就生男孩。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人们还认为孕妇体形胖则生女,体形瘦则生男;胎位偏左则生男,胎位偏右则生女;孕妇肚脐里陷生男,若外突则生女;孕妇若在单月怀孕则生男,双月怀孕则生女,等等。还有看胎动的情况,若胎动剧烈而又频繁就会生男孩,不剧烈就生女孩。再如看生产的早晚,所谓“抢月男,懒月女”,即早于预产期出生的孩子往往是男孩,迟于预产期出生的往往是女孩。山东至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七七四十九,问女何月有,降去母庚年,再加一十九,逢单便是男,逢双便是女。”
还有根据梦境来判断。据说梦中手玩石头、梦星入怀、梦里吃枣等,都是生男的先兆。
在山东一些地方,许多渴望男孩的家庭还有请教巫婆、算命先生等来推测胎儿性别的做法。若测出是女孩,往往会向巫婆和算命先生寻求破解的办法,以求换胎。有的地方用所谓换胎药,目的就是为了生男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类似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已不常见。
(四)催生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民间的算法九个月就算足月了。提前的就叫“抢月”,拖后的就叫“懒月”。对于抢月的孩子,有“七活八不活”的俗信,也是一种经验,即七个月出生的孩子可以养活,八个月出生的孩子就很难养活。对于不是抢月的,到了临产前的几天,孕妇的母亲往往携带一些礼物登门看望女儿,以期女儿早日平安生产,俗谓之“催生”。泰安、莱芜、定陶、曲阜、邹城、枣庄、烟台等地,孩子要出生的那个月,娘家要送催生礼。催生礼有衣服、食品两类。衣服是婴儿出生时所用衣物、鞋帽、包被、肚兜,甚至尿布。食品有鸡蛋、红糖、桂圆、核桃、小米、挂面、鸡等。济宁一带,孕妇的母亲要去陪产,有的娘家嫂子也去。在枣庄地区,催生时,孕妇的母亲用孕妇父亲的鞋量一鞋小米,做催生粥给闺女喝。所带鸡蛋的数目有讲究,叫“男单女双”,单数生男孩,双数生女孩。而过了预产期尚未生产的孕妇,则有回娘家吃过路面的习俗。娘家人故意将盛面时的先后顺序打乱。如果孕妇吃的第一碗就是盛的第一碗,就预示着回家后第一天就生。烟台市牟平区一带,产妇要坐在产房的门槛上,一口气将母亲送的12个鸡蛋吃光,这样能起到催促胎儿出生的作用。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孕妇如果超过预产日期还不生产,就要吃“过路汤”。过路汤是前面邻居家做的面条,据说孕妇吃了便会生产。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