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是肝湿热吗(狐臭和肝)

时间:2024-05-26 11:23:3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狐臭”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一)

当大家在一起聚会玩耍的时候,突然间闻到一种难闻的气味时,会产生强烈的反感之情,这就好比腋臭患者的遭遇,腋臭使许多的朋友远离他们,让他们的人际关系变遭,让他们感到自卑与孤独,那面对腋臭,中医怎么治疗狐臭呢?

 中医认为,腋臭(狐臭)多与先天禀赋有关,禀于先天,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或由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畅达,以致湿热秽浊外堕,熏蒸于体肤之外而引起。

中医称狐臭又为“体气”、“狐燥”、“狐气”,认为狐臭多与先天禀赋有关,禀于先天,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或由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畅达,以致湿热秽浊外堕,熏蒸于体肤之外而引起。

常有家族史,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病,腋下、乳晕、脐周、阴部均可臭如野狐。若夏季或多汗时,臭气加剧,不可近人,尤其腋下有棕纹缕孔时,则汗出色黄如柏汁沾衣,耳道多有柔软盯辟,舌脉可如常人。  

常无家族史,好发于夏季,腋下多汗染着衬衣呈黄色,有轻微狐臭气,经洗浴后可暂时减轻或消除,伴舌红苔腻,脉滑数。

关于腋臭、狐臭的中医辩证,中医典籍认为狐臭腋臭的产生主要是"血气不和蕴积"。论曰阴阳之在人,血与气尔,两者调适,则行流散徒,莫或底滞,达于形色,畅于肤理,无不得其和,苟失其宜,血气从而凝积,此所以有狐臭之病。

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

而临床上根据腋臭经方"清邪散臭汤"经验反馈,通过调气血、止汗除湿便可很好的改善狐臭,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狐臭与汗有关也相吻合。

《古今医统大全》记载“腋属足厥阴肝经之分,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虽外搓以枯矾、麝香,仅疗一时之急,不终日而气复如旧者,何也?此皆不知治本也。治本者何?内以疏其肝脏之邪,则气自息,如泻肝汤、龙荟丸之类是也”

《古今医统大全》认为治疗上多用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蜘蛛散、夜明砂、田螺散等药物。

且腋臭经方清邪散臭汤根据狐臭发病的规律,将狐臭发病的原因归结为五脏六腑气血不和,具体又可以分为多个证型,常见辩证如营卫不和证、湿毒蕴表证、风水在表证。

治宜回表阳,祛风湿,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汉防己,生黄芪,炒白术,生苍术,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包)、车前草,生甘草等”并按语说“

素体肥胖,每多表阳不足。嗜喜厚味,湿邪必定内存。表虚湿着,而见汗出腋下,潮湿粘手,发为狐臭。清邪散臭汤基础方,可谓方证相对,投之果效。思路正确,值得研究。”

从中医角度,患狐臭者本先天少阳玄府不通、枢机不畅之人,而腋下乃少阳最疏松之处,故少阳玄府郁腐秽浊之气遂于腋下透发于外,此实为自体自调功能之表现。而西医手术摘除腋下腺体以治狐臭之法,当为堵塞封闭浊气外透之通道,既不治标又不治本,恐有百害而无一利;摘除了腋下腺体的患者将来极有可能生发少阳经位积聚癥瘕之患。

自然界中但凡有污浊腐秽之地,论其因:一者本有产生源头而又荒于清理涤除,二为开阖不畅、风气郁闭不流通。而人体狐臭之患,其形成之机正同此焉。故治狐臭,正如涤除自然之郁腐秽浊,一者清理郁腐之物,于人体当为清热化湿除秽浊;二者,流通风气,于人体当为宣通少阳玄府并保持三焦升降出入之通畅。狐臭患者,于体质分型虽属先天特禀质,根深蒂固,但只要治法方药对路,医患坚守,假以时日,改变这个先天缺限应该是有可能的。

病因、证机、治则既明,便疏以半个小柴胡汤(用柴夏芩,去草枣姜)合三仁汤化裁以进;交待患者,疗程较长,如无坚守之信念毅力,则取效于一时耳。

现代医学认为,腋臭属于遗传性皮肤代谢疾病,基因改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大汗腺的分泌异常,分泌了远远多于常人的油脂和蛋白质。大汗腺分泌物经体表潮湿处的细菌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不饱和脂肪酸。

化湿解暑之要药——藿香与佩兰

供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高燕菁药师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间,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因此暑多挟湿。湿易困脾,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人体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症。

暑湿侵入经络,致经脉阻滞、暑闭气机、脏腑功能失调,长期待在空调房,人体易出现感冒、皮肤过敏(缺水干燥)、风湿关节痛、头疼头晕、腰酸背痛、手脚冰冷甚至有些麻木,以及痛经、月经不调、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在大汗淋漓时如果立即进入温度低的空调房,或者直接对着风扇使劲吹,会造成汗闭。

因外寒内热,腠理郁闭,加上汗湿变邪,致暑夹寒湿之外感,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恶心、身重如裹、周身不适等症状,可见暑湿不能不引起重视。

在中药里面,有一类芳香化湿药,中医认为:“芳香去秽”,这类中药多具很香的味道,有去除陈腐的功能,藿香和佩兰就是其中一对儿非常好的对药。藿香佩兰茶属于防暑食疗药膳食谱之一,对改善症状十分有帮助。藿香佩兰茶的做法非常简单。

藿香佩兰茶

  • 原料:藿香、佩兰各10克,红茶5克,冰块适量。

  • 制法:

  1. 将藿香、佩兰分别洗净备用。

  2. 将红茶、藿香、佩兰放入杯中,加入200毫升沸水冲泡,再加盖闷约5分钟。然后倒入杯中晾凉.放入冰块调匀即可。

  • 功效:止呕、止泻、防暑。

藿香与佩兰的功效

藿香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藿香正气水就是用的藿香来取名的。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主要的功能是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等。

严格地说,藿香本身的主要功能去除湿气,祛湿效果好的药物还有茯苓、苍术、薏苡仁等药物,但是,当湿气把脾胃之气困住以后,单单祛湿有时候效果不好,尤其是当湿浊之气严重,郁结在脾胃,导致陈腐淤积,藿香的主要作用是振奋脾胃之气,脾胃的气机振奋了,湿浊之气也就容易去掉了。

关于藿香的这个作用,《本草正义》论述得好,它说:“藿香,清分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是解暑化湿,辟秽和中。可以治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渴。

对于佩兰的功效,《本草纲目》论述到:“兰草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这里面的兰草,就是佩兰。

藿香和佩兰,经常在一起使用,细分起来,藿香有解表作用好,佩兰行气的作用更强。两者在一起用,去除中焦湿气,振奋脾胃的作用是非常好的。藿香佩兰这两味药中含有很多的挥发成分,一般情况下是把鲜藿香和佩兰给晒干了入药的,现在也有鲜藿香和鲜佩兰,在开方子的时候写明“鲜藿香”和“鲜佩兰”即可,因为这种带有挥发性物质的药材是鲜药的效果好一些。所以夏天会常常用到。

藿香与佩兰的传说

关于这两味药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从前,有一户人家,哥哥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嫂子叫佩兰,小姑叫霍香。佩兰十分疼爱妹妹,霍香也很体贴嫂子。两人每天一块儿下田干活,操持家务,从来也没有闹过一回别扭。

一年夏天,嫂子不幸中了暑热,只觉得头痛眩晕,心悸恶心。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哥哥在家时,教咱们认识过两种祛暑解热的药草,让我上山挖些回来,煎汤给你喝吧!”佩兰拉住妹妹的手说“你个十七、八的女孩子,怎么能一个人出门儿啊?”霍香一心想给嫂子治病,不顾嫂子劝说就进山去了。

佩兰两眼紧盯着房门,一直盼到天黑了,才看见妹妹的影儿,却又吓呆了。只见霍香两眼发直,四肢无力,一迈进门槛儿就跌倒在地。佩兰挣扎着身子,忙下床去搀霍香:“妹妹呀,你这是怎么啦?”霍香有气无力地说:“我叫毒蛇咬了。”嫂子吓得没了魂儿似的,赶紧扒下霍香的鞋袜,看见妹妹的脚面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得变粗了。佩兰把妹妹的伤腿抱起来,把嘴凑近脚面上的伤口,吸吮毒汁。

可惜为时已晚,第二天,邻居们发现这姑嫂二人都躺在地上,霍香已经死了,佩兰也感受蛇毒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佩兰从身边的小筐里拿出两株药草说:“乡亲们,我妹妹挖回来草是我们家祖传下来治暑热的,还没起过名字。这圆叶粗茎的,能祛暑湿,治疗头痛发热、腹胀胸闷,还能止呕、止泻,就叫‘霍香’吧;这种尖叶细茎的,主治暑湿内阻、头昏呕吐,就叫‘佩兰’吧”话未说完,佩兰就咽气了。邻居们无不感动。

大家把姑嫂二人埋葬后,又将两种祛暑的药草培植起来,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久之,人们便在霍字头上加了一个“草”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从此,人们一看到藿香和佩兰这两种药草,就想起当年那一对感情深厚的姑嫂。

了解藿香1

当然,这两味药单独使用的时候,还有自己各自擅长的内容。

藿香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藿香正气水药方最早出自唐代“药圣”孙思邈《千金翼方》。到了宋代,藿香正气散收入了有“国家药典”地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又名合香、山茴香等,属唇形科荆芥属草本植物,茎直立,四棱形,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藿香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地,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是热带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中国广东、海南等地有大量栽培。产于江苏苏州者称苏藿香;产于浙江者称杜藿香;产于四川者称川藿香。

广藿香,亦称南藿香。该品种与上述藿香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我国南方广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广藿香有浓郁的特异清香,味微苦而辛,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之力尤胜。说的绕口一点的话就是:广藿香是藿香,但藿香不一定是广藿香。

在2005版《中国药典》上只收载了广藿香,而把以前也用的藿香排除在外。所以中药藿香的正品即是广藿香。医生为了强调藿香的来源,一般的处方名都是用广藿香,可以说处方中出现的藿香均是指广藿香。

藿香含挥发油约1.5%, 油中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等。

1药理作用1抗真菌作用

实验证明, 藿香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 藿香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 提示浸出液的抗菌能力比煎剂为强。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藿香水煎剂在浓度为 15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 31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3抗病毒作用

有报告指出,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2临床配伍1藿香配伍白术

藿香和胃化湿止呕;白术健脾益气。二者伍用,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身倦乏力、呕吐、泄泻等症。

2藿香配伍半夏

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3藿香配伍砂仁

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或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4配伍苍术、厚朴、陈皮

可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调引起的脘腹痞满、大便溏泄等。

5配伍苍术、厚朴、陈皮、半夏

可治疗呕逆。

6配伍苏叶、白芷

可治疗感冒夹湿引起的胃口差、腹胀。

必须注意

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另外临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性药疹的报告。

3保健食谱

藿香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一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

1营养价值

  1. 富含铁,铁可以促进发育;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调节组织呼吸,防止疲劳;构成血红素,预防和治疗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使皮肤恢复良好的血色。

  2. 富含钙,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激素的分泌;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3. 富含碳水化合物,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

  4. 富含维生素A,维A具有明目,辅助治疗多种眼疾,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胃、呼吸道黏膜的功能。

2食用方法

  • 霍香煎鸡蛋

鸡蛋两只打成蛋液,霍香叶四至五朵洗净切成碎拌入蛋液中,再拌入适量食盐,锅内放油热成八成熟,倒入拌有霍香叶的蛋液,煎至两面金黄即成。

  • 霍香煎鱼

鱼肉洗净切块沥干水,用盐腌半小时,锅内烧油热至八成熟,放少许姜丝,放腌好的鱼块煎至两面金黄,放四至五朵霍香叶,适量鸡精即成。

  • 霍香面

煮好的面上勿放葱,撒上霍香叶子未即成。

  • 藿香粥

先将沙锅的水煮开,加入洗净的粳米30克,当粳米快煮熟时,加入鲜藿香30克,搅拌均匀,煮片刻。

4适宜人群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者、胃肠型感冒患者、中暑、晕车、船、消化不良致腹胀、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者。适宜夜盲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食用。

了解佩兰2

佩兰之名始于《本草再新》,《神农本草经》谓之兰草,列为上品。为菊科植物的地上部分,又名鸡骨香、水香。植物根茎横走,圆柱形。叶对生通常三裂,叶缘具不整齐的锯齿。表面绿色,背后淡绿色,沿叶脉疏被柔毛。头状花序紧密排列呈聚伞形,花冠下部呈管状,上部稍宽顶端五裂。

1泽兰与佩兰的区别

泽兰与佩兰一字之差,无论从药物来源、性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方面均有很大区别,经常有人把二者混淆,现简述一下二者区别。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干燥地上部分。

  •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表面黄绿色或带紫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两面均有短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花簇生,叶腋成轮状。无臭,味淡。

  •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佩兰全草含挥发油0.5%—2%。油中含聚伞花素(对异丙基甲苯)、乙酸橙花醇酯,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其它尚含有三萜类化合物。

2佩兰的药理作用

  1. 佩兰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此外其挥发油有祛痰作用。

  2. 佩兰100%水煎剂,用试管稀释法,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 其煎液有促进子宫复位和增加乳汁分泌的作用。

  4. 有降压作用和抗利尿作用。

3佩兰的毒理研究

  1. 佩兰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而生糖尿病。

  2. 鲜叶或干叶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兔给药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糖过多及引起糖尿诸症。

4注意事项

阴虚、气虚者忌服。

5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鲜品可用15-20g。

6临床应用

  • 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以及口中甜腻等症。

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本品气味清香,性平不温,故又为治疗湿温病症要药,常与藿香、黄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此外,又适用于湿热内阻、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之症。

  • 用于暑湿症。佩兰能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胸闷、胃呆等症。

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 佩兰、金银花、野菊花、绿豆衣各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可加白糖调味,适用于痱子初起时。

  • 疰夏

该病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皮肤干燥等。患者多为小儿,多由排汗机能发生障碍引起。方用西瓜翠衣15克,乌梅、藿香、佩兰各10克,煎汤,加冰糖少许。

  • 治狐臭

茵陈、香薷各30克,芦根45克,藿香、佩兰各10克,茉莉花5克,研为粗末,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 佩兰药酒治夏天蚊虫叮咬

用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咬之瘙痒,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 药浴佩兰煎水沐浴

古时即有此风俗。因其含有挥发油,可抑菌杀菌,能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的发生,还可起到开窍提神、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医疗保健作用。

  • 药枕

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

  • 香囊

中国民间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百虫孳生,易发瘟疫,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故防疫禳灾成为端午节民俗的主要内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7保健食谱

佩兰进入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列入保健食品名单。常见的食用方法有:

1藿佩粥

  • 材料:鲜藿香叶30克,鲜佩兰叶20克,大米100克。

  • 制作:先用洗净的大米煮成粥,然后将鲜藿香叶、鲜佩兰叶用清水洗净,捣烂取汁,倒入粥中,待温食用,每日二次。

  • 功效:芳香化湿,发散表邪,和中止呕,适用于感冒夹湿者。

  • 注意:若没有鲜藿香叶和鲜佩兰叶,也可取干藿香15克,干佩兰叶10克,煎药汁代用。

2五鲜饮

  • 材料:鲜金银花12克,鲜扁豆花10克,鲜荷叶15克,鲜佩兰叶10克,干鲜绿豆15克,白糖适量。

  • 制作:将上述五种药物同放入沙锅内煎煮20分钟,倒出药液后再加水煮20分钟,将2次药液合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温服,每日2~3次。

  • 功效:和胃肠,化湿浊,适用于胃肠受湿者。

3佩兰茶

  • 材料:佩兰5g、绿茶3g。

  • 制作: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 功效:清暑辟秽,化湿,调经。适用于暑月受湿脘痞不饥、口腻;月经不调。

现在已经进入“桑拿天”,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调节体温的汗液蒸发速度变慢,体内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积存在体内就可能出现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中暑症状,希望大家用药藿香佩兰这对中药,愉快的度过夏季。

如果在用药后的第二天,中暑症状仍然没有改善,甚至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症状,应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贻误病情。

了解更多药学资源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药师360。

“狐臭”的病因分析及中医治疗方法

一大学生患狐臭,刻下双手掌发红,手心出汗,饮食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积腐,脉弦紧。狐臭之部位为腋下,属少阳经病,其臭味为少阳玄府湿热郁(淤)腐秽浊之气外透所致;此患证机亦合此理。

关于腋臭、狐臭的中医辩证,中医典籍认为狐臭腋臭的产生主要是"血气不和蕴积"。论曰阴阳之在人,血与气尔,两者调适,则行流散徒,莫或底滞,达于形色,畅于肤理,无不得其和,苟失其宜,血气从而凝积,此所以有狐臭之病。

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

而临床上根据腋臭经方"清邪散臭汤"经验反馈,通过调气血、止汗除湿便可很好的改善狐臭,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狐臭与汗有关也相吻合。

一女24岁,学生,身患狐臭,内心痛苦不堪。两腋下潮湿粘手,黄染衣服,臊气甚浓,经来加重,四季如此,尤以夏季为甚。口淡,食谷不香,肢懒身倦,便溏,月经后期,色淡。素体肥胖,嗜喜厚味。时值炎夏,用“西施兰”无效。舌淡苔白浊,脉浮滑。

《古今医统大全》记载“腋属足厥阴肝经之分,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虽外搓以枯矾、麝香,仅疗一时之急,不终日而气复如旧者,何也?此皆不知治本也。治本者何?内以疏其肝脏之邪,则气自息,如泻肝汤、龙荟丸之类是也”

《古今医统大全》认为治疗上多用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蜘蛛散、夜明砂、田螺散等药物。

且腋臭经方清邪散臭汤根据狐臭发病的规律,将狐臭发病的原因归结为五脏六腑气血不和,具体又可以分为多个证型,常见辩证如营卫不和证、湿毒蕴表证、风水在表证。

治宜回表阳,祛风湿,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汉防己,生黄芪,炒白术,生苍术,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包)、车前草,生甘草等”并按语说“

素体肥胖,每多表阳不足。嗜喜厚味,湿邪必定内存。表虚湿着,而见汗出腋下,潮湿粘手,发为狐臭。清邪散臭汤基础方,可谓方证相对,投之果效。思路正确,值得研究。”

从中医角度,窃以为患狐臭者本先天少阳玄府不通、枢机不畅之人,而腋下乃少阳最疏松之处,故少阳玄府郁腐秽浊之气遂于腋下透发于外,此实为自体自调功能之表现。而西医手术摘除腋下腺体以治狐臭之法,当为堵塞封闭浊气外透之通道,既不治标又不治本,恐有百害而无一利;摘除了腋下腺体的患者将来极有可能生发少阳经位积聚癥瘕之患。

自然界中但凡有污浊腐秽之地,论其因:一者本有产生源头而又荒于清理涤除,二为开阖不畅、风气郁闭不流通。而人体狐臭之患,其形成之机正同此焉。故治狐臭,正如涤除自然之郁腐秽浊,一者清理郁腐之物,于人体当为清热化湿除秽浊;二者,流通风气,于人体当为宣通少阳玄府并保持三焦升降出入之通畅。狐臭患者,于体质分型虽属先天特禀质,根深蒂固,但只要治法方药对路,医患坚守,假以时日,改变这个先天缺限应该是有可能的。

病因、证机、治则既明,便疏以半个小柴胡汤(用柴夏芩,去草枣姜)合三仁汤化裁以进;交待患者,疗程较长,如无坚守之信念毅力,则取效于一时耳。

患者复诊,言初期仅服5剂药后狐臭味即大减,手掌发红、手心出汗亦减,脉紧之态缓,舌苔积腐缩小。不巧的是,患者后因受外伤而停服中药。但有失有得,在停服中药将及一月里,正有利于临床观察效果。患者自诉,虽然停服一月,但效果一直保持至今。此又是余始料未及的。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