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会有鼓包吗(狐臭会有鼓包吗怎么治疗)

时间:2024-05-16 16:00:5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疝气手术后又鼓出来了,这是复发吗?

王先生患有疝气(腹股沟疝)多年,因惧怕手术未行治疗,前几天听朋友介绍说能做微创手术,遂来到济南显微外科医院进行了微创手术,确实恢复的很好,只用了三个小孔,三天就出院了,也没有任何痛苦。

但近来又感到疝气部位又有肿块,是不是又复发了?

王先生急忙来复诊,医生详细检查后说恢复的很好,这叫血清肿,不用处理,一月内即可消失,并给王先生做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血清肿?

血清肿是指局部血清液、淋巴液、脂肪液化等聚集在封闭的组织间隙中形成的无菌性液体,液体周围由无分泌性纤维软组织假包膜包裹。常出现在手术创面周边、病变部位、原组织或器官切除位置及植入材料周边等。

很多的外科手术后,创面周围有液体包裹形成包块,如:腹股沟疝术后、乳腺癌根治术后、腘窝囊肿术后、头面部手术后、吸脂手术后、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腋臭切除术后、各类骨折手术后等等,这些手术虽然都是无菌手术,但术后有局部的包块,引起患者的紧张。这就是血清肿!

血清肿的主要原因:

1、疾病自身因素

如:疝囊剥离后残留的腔隙、病灶长时间存在形成的固有间隙、病变周围组织疏松等,都会形成血清肿。

2、手术操作原因

手术创伤是形成血清肿的重要原因,术中剥离面大、止血不彻底、有大的死腔,都会引起血清肿。

3、吸收不彻底

手术后创面愈合时的炎性渗出物吸收不彻底,或体位变化等因素影响吸收形成血清肿。

4、淋巴管、血管的损伤

手术中小的淋巴管、毛细血管损伤,淋巴液、血清等渗出,术后血液中纤溶蛋白活性增加、凝血机制的变化等。

5、植入材料导物反应

植入材料植入患者体内,个体差异可以引起异物炎症反应,使周围组织液渗出增加,导致了血清肿发生。

6、合并其它疾病

如:合并贫血、凝血障碍、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或心肺相关疾病时,其组织再生能力及其对炎性物质吸收能力均较弱,术后发生血清肿风险也相应较高。

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分型

2012 年欧洲疝协会基于多个疝外科中心的数据资料,提出了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的分型:

0型:无临床血清肿;

Ⅰ型:临床血清肿持续 <1 个月;

Ⅱ型:临床血清肿持续 >1 个月;

Ⅲ型:有症状的可能需要治疗的血清肿,血清肿相关的次要并发症;

Ⅳ型:需要治疗的血清肿,血清肿相关主要并发症。

血清肿的临床表现

血清肿多表现为病变周围的包块,经验不足者可误认为疝复发,可引起术后的不适或疼痛、甚至化脓感染,也有可能导致疝补片移位、疝复发等,现在越来越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血清肿的诊断

局部包块有囊性感,超声是首选检查,诊断性的穿刺抽吸可确诊。

血清肿的治疗

有关报道血清肿发生率高达 90%以上,而临床实践中,很多血清肿没有临床症状无需处理。

常用治疗方法:穿刺抽吸、负压引流、加压包扎、切开引流、囊肿切除、囊壁硬化、抗感染、理疗等,治疗效果也很好。

做了这些真的会越变越美,快来码住!

一些亲测有效的方法 :

1.不熬夜皮肤真的会好

2.游泳可以修身材

3.其实节食减肥不是那么难 可能理解不一样 我是三餐正常吃 午餐吃的最多 八九分饱 早餐要营养均衡一点 吃个七八分饱就ok 晚餐吃的最少 8点左右饿的话第二天就瘦了!(当然你得是正常10.30-11.30之间睡觉)所有餐必须规律 晚餐尽量早

4.皮筋绑耳朵!瘦脸!

5.早饭不吃真的会胖,节食减肥真的会反弹很多,早睡真的很重要,多喝水多吃水果真的对皮肤好

6.B站周六野的瘦小腿教程真的有效果! ! !

7.容易长痘的小姑娘千万不要喝牛奶 牛奶很会长痘 还有奶茶 要好皮肤的话就控制一下

8.夏天遮阳伞真的比防晒霜管用一万倍!

9.勤换枕头套 被套 一周换两次枕头套 两周换一次被套 亲测一个月痘痘真的就不发炎了

10.用玉和颜生姜洗发水能猛增发量!!!亲测有效!!!

11.天鹅臂真的很有用

12.多吃维生素C真的会变白

13.晚上喝水真的会水肿

14.脖子酸的话仰头画粪字真的有用

15.红霉素抹在要鼓起来的痘痘上 基本三天就消掉了!

16.体态大师有一个吸腹部的动作,每天花几分钟做,四五天就可以有隐约的马甲线了

17.坚持用柳屋,然后多喝芝麻糊核桃能长头发

18.不要捏鼻头真的会变大,特别是鼻翼

19.马应龙眼霜真的长睫毛!!!!

20.多吃水果皮肤会变好,特别是西红柿

21.每晚在睫毛根部涂ve!!!求求你们了!!!!真的有效果

22.多喝水提高新成代谢真的会皮肤变好

23.上火长两三个痘的话晚上睡觉前涂厚厚的一层芦荟胶,挤出来不用抹开,盖住痘痘就可以,基本第二天早上就会好,完美芦荟胶38块钱一小支的那种,别买大罐的

24.坚持跑步运动 不长痘+身体好

25.过敏了就去医院看,别信网上偏方会毁容

26.无论长痘的原因是什么,都一定要记得补水!良心推荐牧妍美肌水润面膜,真的超补水!

27.夏天一定要买一个uv100防晒口罩!真的很透气!

28.每天伸脖子抬头一分钟!!!双下巴会慢慢消失!!!!

29.TT梳,打结头发非常非常非常容易梳顺,推荐了两个小伙伴买了都是真爱真爱真爱!!!。

30.早上空腹一杯温盐水,一会儿就会想上厕所拉粑粑!通便!!!便秘星人一定要试试

31.狐臭用西施兰,各大药店有售!贼有用!疯狂安利!

32.柠檬水啊! 又健康又美丽又瘦身啊!PS不要用热水泡!对了仙女最好一年四季喝温水啊!少喝冰冷的!还有挺胸抬头巨显气质啊!还会觉得自己自带气场!自信的女孩最美丽!

33.泡脚泡脚泡脚!每天晚上用路路通泡脚粉泡脚半个小时,以前冬天睡觉脚冰凉,上个冬天一点儿都没有,而且会让头发不容易变油!!

34.头发油了用点散粉真的会好很多一下子就不油了。

35.大姨妈在屁股缝夹个纸卷就不会漏!不要觉得羞耻!千万不要觉得羞耻!

36.高浓度蔓越梅可以调节月经和白带异常,亲测有效。

37.每天晚上拉伸 把腿放墙上倒立半小时真的可以瘦腿

38.每天睡前揉揉胸真的会变大,来姨妈期间多吃豆制品还有生胡萝卜也会变大!

39.追星真的穷成狗

40.放弃用手巾,洗脸巾你真的可以考虑下

分析不靠谱的古代动物形象描摹,看古籍奇幻事件记载的不可信本质

大多数人都有猎奇心理,喜欢了解奇怪的事情。在我少年时代,喜欢阅读《奥秘》《飞碟探索》《气功与科学》这类书,对里面记载的很多奇闻异事着迷,以为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随着阅历增长,我逐渐意识到,这些东西大多是有人故意编造和发布的,要让读者处于猎奇或者恐惧心态,好为此掏出银子买故事听,养活他们。这是早有的套路。旧社会的说书艺人总要讲行侠仗义、出手阔绰的侠客故事,目的是搏得听众学习侠客慷慨打赏。而穷酸文人,把本来只嫁门当户对人家的大家闺秀非要写成莫名对文人单相思的角色,意淫富家小姐的身体,幻想自己能获得“梦中丈人”的万贯家财。这连曹雪芹都知道不可能,所以要借王熙凤的刻薄议论大肆嘲讽一番。

这些年来,伪学说日盛,什么每时每刻分叉的平行宇宙、什么地球上出现过几次高等级远古人类文明、什么外星人造访过地球等怪说不断出现,仅一部《山海经》就养活了许多当代说书人。我写此文目的不是要全然反对这些东西,故事还是要听的,有时候神经需要放松,不过奉劝大家不要沉迷,别把这当正事。

动物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普遍具有具象意义,其往往代表着重要的政治与文化理念,有的与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我通过分析古代洋人和国人对待动物的不靠谱描绘,以证明古书上的许多奇幻记载根本不足采信。

本文引用的资料来自以下五本书:

1、图片来源:Animaux de la Chine.《中国自然历史绘画·动物画谱》,法国画家Pierre Joseph Buchoz在1786-1787年间的作品,以下简称《谱》;

2、图片来源:《增补会像山海经广注》,清代吴任臣注,金阊书业堂藏板,乾隆五十一年刊本,以下简称《绘》;

3、文字来源:《山海经》,周明初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经》;

4、图片来源:《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卷一~卷一百九十二》,中华书局影印,民国23年版,以下简称《集》。

5、文字来源:《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典》。

一、洋人对中国动物的描述,随意延展生物特征的画作。

我对于《谱》的法国画家的生平一无所知,对他如何创作这部画谱也一无所知,但我知道,那个时代正是洋人随意游走于中华大地的时候。理论上讲,当时没有哪位清朝官员能够阻止这些洋人在中国境内游荡,这客观上给了这些西方冒险家窥视中国内部情报信息的便利。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这些洋人的著述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

据说当时法国王室希望对中国有更深的了解,大量传教士和商行团队接受王室任务来到中国,他们通过绘画记录当时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这些绘画大部分都有中文标注及访问注释。后来法国王室将这些资料转交法国国家图书馆保存。这本画谱据说描绘了157幅常见中国动物。

但是,在这位画家笔下的图画中,我们看到不少动物形象存在不符合生理特征的生物物种细节。我以为,也许因为基因突变会产生个别与某些不合理图画接近的动物,但这是特例,不应该作为某一种动物类群出现。

我们看看法国洋人眼中的中国动物是什么形象。以下图片据《谱》:

狞(拧?)角鹿

据《典》:鹿,《说文》:“鹿,兽也。……”按:甲骨文、金文“鹿”为象形字。哺乳纲鹿科动物的统称。鹿,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我国所产种类很多,有麝、麂、水鹿、梅花鹿、白唇鹿、马鹿、麋鹿、驼鹿、驯鹿、獐、麅等。《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比喻政权或爵位。《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幅画最不合理之处是鹿角像两段铁丝一样拧在一起,鹿要是长成这样子,干嘛不像犀牛一样只长一根角呢?这分明是藤蔓植物的特征嘛!

士(土)【羊婁】

据《典》:【羊婁】[土【羊婁】]似羊的四角兽。《广韵·侯韵》:“【羊婁】,土【羊婁】,似羊,四角,其锐难当,触物则毙,食人。出《山海经》。”按,《山海经·西山经》作“土蝼”。

这个动物是法国画家照搬《山海经》创作的配图,涂上了彩色。不合理性就在那个角上。当然,有人会说,世界上确实有多角动物。我认为,低等动物有些品种有多个软质角,但是像高等动物有骨质硬角的一般是两个,多个角是极少数现象。有人说长颈鹿有两个棒状角,头上还有3个鼓包,似乎是5只角,我以为按表现特征明显不明显来算,仍然只能算两只角。有人说,古代有灭绝的三角恐龙,我说三角恐龙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独角,头上还是两只角。动物的角长在两边是用来防卫和攻击的,犀牛的角只有一个但长在中间,是用来集中攻击的。但犀牛攻击力强的同时左右两端的防御力就下降。多个角存在其实是会分散动物的防卫和攻击能力的,所以现代绝大多数高等有角动物只有两个角。

三角恐龙化石

在山东泗河周围一些地区,是有四角羊和六角羊的,在新疆和内蒙古也有零星报道。这在当地被归为“笨绵羊”,但这些角都是在羊的头部两端对称分布的,绝对不会出现对应位置上的两个羊角大小形状不同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一溜由前到后生长的状况。上图即便是想摹绘四角羊,我认为也是细节摹绘错误,没有抓住角对称特征。古代生物一定有一个由多角演化到两角或一角的过程,四角羊和六角羊是在人类豢养中弱化了攻击与防御功能的一类羊,所以才会保留多角的特征。

反角獐

据《典》:獐,动物名,鹿科。体长近一米,无角,毛粗长,黄褐色。性机警,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游泳,雄的犬齿长出唇外,故又名“牙獐”。也作“麞”。……《吕氏春秋·博志》: “使獐疾走,马弗及至。”……

这只动物的两只角,一只朝前,一只朝后,如何同时实现前、后两个方位的进攻和防御呢?不知道进化依据是什么?此外,既然冠之以獐名,就该无角,有角就不是獐。这真是个奇怪的动物,假如这种物种存在的话。

最后隆重推出万兽之王——老虎:

老虎

据《典》:虎,《说文》:“虎,山兽之君。……”按:甲骨文、金文横看都像巨口利齿、文身长尾之形,小篆则像虎蹲踞之形。……猛兽名。猫科。头大而圆,前额有似“王”字斑纹,利牙巨口。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性凶猛,喜欢夜行,能游泳,捕食野猪、鹿、獐等动物,有时伤人。我国产有东北虎、华南虎。《易·乾》:“云从龙,风从虎。”……比喻威武勇猛。……《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海世虎臣。”又比喻残酷凶暴。……《法言·渊骞》:“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本草纲目·鳞部·龙类》:“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

老虎头上的斑纹

老虎头上明明顶着个“王”字,这位法国画家可能压根就没见过老虎,也没仔细听中国人描述过,所以才会照猫的形象画出头顶发旋的萌萌的老虎来!但猫也是有胡子的,所以这幅画没有抓住动物的特征。老虎的所谓“王”字纹本身是一些横的保护斑纹,根据每个人的观感不同可以承认或者否认它们是“王”字,但认为是旋转型斑纹就没依据。

二、古人想象中的动物,是对现有动物特征的组合。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据说最早有文字、有配图,后来就只剩下文字了,然后后人根据文字记载又添画了图片。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士(土)【羊婁】”据《绘》:

土【羊婁】

据《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四角羊

拿这幅图片和现代的四角羊的照片对照一下,两者的角一点都不一样。只能说土【羊婁】的原型可能是四角羊,但不能确定它们是同类。

九尾狐

据《经》,([]内文字为今人注释):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谓可供人食用],食者不蛊[蛊,伤害人的热毒恶气]。……

据《典》:狐,《说文》:“狐,……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狐狸。哺乳动物,犬科,肉食类。性狡猾多疑,遇敌时能从肛门放出恶臭以乘机逃走。……《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中医病名。患者心情惑乱不安,前后阴腐蚀溃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症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狐狸一条尾巴就够骚了,要是有九条那该啥味?没闻过狐狸味?狐臭总该知道吧?我们过去看《聊斋》,常见书生受狐狸魅惑得病的事,书生身体上得的是什么病呢?现在从《金匮要略》搞清楚了,这种疾病会腐蚀喉咙(深喉?)或生殖器官(性病?),难怪过去“夸”某个女人“狐媚娘”,一定会讨打。

哺乳动物尾巴与脊椎的关系

为什么动物只长一条尾巴呢?现代的高等哺乳动物先祖是原始脊索动物,脊索动物只有一条脊索,这一条脊索后来进化为一条脊椎。尾巴一般是背椎的延伸,人也有尾巴,只不过进化后剩下尾骨。动物不可能长两条、三条尾巴,就是因为没有第二条、第三条脊椎,除非是畸形生物。动物进化应符合自然规律,每个器官都有适应环境的作用。任何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有两个尾巴,其中一个会失去作用,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据说,中日科学家在2004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双尾狐,但是却在11个小时之后死亡。人工干预下的多尾生物都不能存在,更不用说自然界会出现了。

长右(禺?)

据《经》: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 其音如吟[谓发出的声音像人的呻吟声],见则郡县大水。

据《典》:禺,《说文》:“禺,母猴属,头似鬼。……”高鸿缙《中国字例》:“谓头似人非人,而有足有尾之兽也。全象其形,长尾之猴也。”……兽名。猴属。……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况且‘禹’也不是虫,这是我们乡下人的简笔字,老爷们都写作‘禺’,是大猴子。”……通“愚”。愚笨。《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经》:“我禺人之心也,蠢蠢呵。”按:今本《老子》第二十章作“我愚人之心”。……

在比较高等的哺乳动物里,有四只耳朵是很稀奇的事,两只耳朵拾音就已经够用了,多出来的两只耳朵干什么用呢?给《山海经》配图的人画了一只短尾猴形象,说明确实不懂这种物种,胡乱想象而已。

外耳只是耳朵的一小部分

如果说深一点,除掉因为畸形发育的情形,个别动物只有一只耳这种情况,根据对称原理,动物就应该在头部两侧各有一个耳朵。而耳朵只是这个器官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解剖结构上耳朵是要连着复杂的入颅耳道和其它的微妙组织结构的,动物进化出两个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也够用了,有什么必要再进化出四个耳道呢?

蛊雕

据《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水[“水”为衍字]有兽焉,名曰蛊雕[蛊雕,一作“纂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据《典》:雕,大型猛禽。鸟纲,鹰科,雕属各种的通称。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雌雄均黑褐色。也叫“鹫”。……”唐王维《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奸猾;凶猛。……唐王勃《乾元殿颂》:“循图访典,去泰损雕。”……

这简直是物种跨界的典范,符合当今漂亮国的潮流,鸟嘴长在走兽身上,据我所知现存哺乳动物中大概只有鸭嘴兽长着类似鸟类的嘴,鸭嘴兽本身长得也像禽类。活动量大且需要能量多的走兽类如果长成鸟嘴,摄食量就会受限,会饿死的。

据《经》: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如:当作“曰”]狰。……

据《典》:狰,古代传说中的怪兽名。……1.似豹的兽,一角五尾。《广韵·耕韵》:“狰,兽名。似豹,一角五尾。”……2.飞狐。《广韵·静韵》:“狰,兽如狐,有翼。”……

这个就是独角犀、豹子和九尾狐小时候(刚长出来五尾)的杂合体。传说中的兽类,长啥样都没意见。

三、古代官方对动物形象的描述,仅限于粗疏的轮廓。

中国古代也有比较认真描摹动物的书籍,但我们过去是人文大国,不是科技大国,重视动物在文化中的教化功用,除《本草纲目》之类的专业医药书籍外,很少有对动物知识进行合理分类和归纳的自然科学书籍。

下面我就从清代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摘录一些动物图片资料放在下面,请大家从图片上阅读相关文字即可。据《集》:

凤凰

据《典》:凤,《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按:早期甲骨文像凤鸟高冠、花翎、长尾之形,后期增加声符“凡”。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亦作皇),通称为凤或凤凰,又名鶠。《诗·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翙翙其羽。”……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比孔子于凤鸟。”……

虽然凤凰这种动物很美,但很可惜,它像“龙”一样不过是各种部落图腾的集合体,不存在实体动物。在严肃书籍里出现这种动物形象,只能说有文化意义,在科学水平上实在无话可说。

雕、海东青

这两种猛禽的重要特征一是嘴、二是爪,画它们落在树上也是要突出这两点。

和前面的老虎比比,不光有“王”字纹,还有一把大胡子呢。老虎非常勇猛,也有威势,但是因为吃人也有残暴的一面。所以,古代的统治者宁可甘当“大长虫”(龙),绝对不自称为“脑斧”(虎),怕担上恶名不好统治黎民百姓。

豹、赤豹

据《典》:《说文》:“豹,似虎,圜文。……”兽名。豹类的通称。猫科动物。似虎较小。有金钱豹、白豹、云豹等。大小视种类而异。常栖息在茂密的丛林中。……《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豹子以其皮毛斑纹绚丽多变著称,不久前一个东洋人引用了一句“君子豹变”,引起一些人的惊叹,其实看看古书没啥好惊叹的。君子豹变语出《周易》 革卦:“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古人形容君子像豹一样,出生丑陋和普通,但是经过修养、求知,最终像成年的豹子一样,矫健而美丽,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狐也罢、黑狐也罢,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动物。九尾狐呢?只不过是文学中的形象而已,而且我敢说,现代文学作品中九尾狐的尾巴形象是松鼠型的蓬松大尾巴,而不是上图中古代人想象的狗尾巴形象。

现代九尾狐

当然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已经给骚狐狸彻底平反啦,老黄历不能翻了。

古人画的鹿类动物,都是左右对称的两只角,没有拧角,也没有一前一后的反角。鹿的命运就比较悲惨,作为人类悠久的猎物,常常可以指代江山,所以才有“逐鹿中原”的说法。

据《典》:《说文》:“羊,祥也……孔圣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家畜名。哺乳动物,牛科。种类较多,如绵羊、山羊、黄羊、羚羊、青羊、盘羊等。家畜以绵羊、山羊为主。毛、皮、骨、角可作工业原料,肉和乳可食用。……《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吉利。后作“祥”。……《汉元嘉刀铭》:“宜侯之,大吉羊。”……

古人说“牧民于野”,是把老百姓当作野地里的羊群来看管的,统治者就是牧羊人,牧羊人忙不过来就要找牧羊犬当帮手。有人潜意识里认为犬的等级要比羊高一些,所以犬是有咬羊的权力的……

霸道总裁巡视

这本《集》对于动物的记述还是比较全面的,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各类图书包括医药书籍对相关动物的记载,但是图片仍然很粗疏,对重要特征细节表述不完全清楚,但动物形体比例已经比较准确了。这也是我见到的最为合理的古代动物形象摹绘图书,可惜还是过于粗疏。

四、结论:古人记载中也有许多不靠谱的地方,尤其是所谓灵异、奇幻事件,今人读古书不要放弃批判鉴别眼光。

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动物品种我们耳熟能详。古人虽然记载了大量动物知识,但我们通过对以上材料分析,发现有些记载仍然真假难辨。有太多有意无意的人为臆测与虚构细节夹杂其中,制造了许多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的动物新品种。

但是,这种造假模式仍然是有迹可循的。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中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同样可以作为对本文中提到的那些奇怪动物写照的合理解释。古代大量的奇幻记载大抵如此,在很普通的事件原型上进行夸张和变形,夹杂一些其他事件的特征,以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来看,就算是很奇幻了。

那么,该写结论了,我们如何看待古书记载的灵异现象呢?

1、不要迷信古人,古人和现代人一样,有人认真观察记录现象,也有人胡编乱造故事情节。比如《山海经》记载的大量生物,大概率是把原型动物的元素抽取出来重新组合了一下,然后加上写作者的臆测之词,落到字面上,形成今天这种文献表述方式。这跟毕加索画人体画像的原理差不多,毕加索是把人体按几何块体分解成不同元素,然后重新组合画出来,表象再诡异,其实也没有脱离真实人体的窠臼。所以,不要迷信《山海经》的记载,古代没有那么多灵异事件,是有些古人想让我们认为那时候有很多灵异事件而已。

2、也不要迷信古代洋人,洋人的记载也不代表客观公正。既然是皇家出钱,贫穷的古代洋人多编造一些海外奇闻骗取点皇室赞助和经费也很正常,这和现代普遍存在的学术造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像《中国自然历史绘画·动物画谱》这样的书虽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其间仍然夹杂了不认真调查、单纯凑数量的私货,不仔细辨析还是不能完全照搬采用的。由此类推,西洋人在历史上大量的游记记载,为了表现新奇的一面,也会有相当多的虚假表述。

3、即便碰到严肃的古代记载,囿于当时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限制,许多记述也是不准确的,我们要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去匡正。所以,《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的著作也是要进行细致的鉴别后才能使用的。

所以,我的最后结论就是,古代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灵异事件,就像人们任意改造有实体对照的动物形象一样,古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许多灵异记载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移植、编造的,不值得虔信。

一万年前太阳照射下的地球,虽然每天发生的具体事件和今天有所不同,但在事件本质上并没有太多大不同,倒推十万年、一百万年甚至数亿年也不过如此。我这么一说,那些靠《山海经》和古代中外灵异记载吃饭的现代说书人会不会恨我说出大实话呢?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