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河出现鱽鱼引起人们热议,为什么一条鱼能带来这么强烈的讨论呢?
这是因为黄河鱼太罕见了,一度以为灭绝了,黄河黄河鱽鱼是黄河历史上最著名的洄游鱼类之一,黄河河口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
每年春天三四月份你的时候,黄河鱽鱼就从黄河河口溯游而上至东平湖产卵,等鱼苗长得稍微大点了,它们就沿着再沿黄河顺流而下入渤海生长和越冬,大概长2年才能长成成年鱽鱼。所以黄河鱽鱼在当地也被叫做“倒鱼”。
黄河鱽鱼身体很瘦薄而且身体的颜色发亮,鱼鳞很细腻,身体像一把刀子,所以也被叫做刀鱼,在黄河入海口有句渔谚:麦稍黄,刀鱼长。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长,它们有时游到海里,有时又游到河里。
但当黄河鱽鱼在洄游的过程中是要消耗很大的体力的,越往上游越吃力,所以它们也会变得越来越瘦,等到达到达东平湖几乎已经精疲力尽,吃起来比较柴,所以只有黄河口的刀鱼才是味道最鲜美的。因此也就难逃被捕捞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就开始大量捕获黄河鱽鱼,加上黄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现象,等到90年代后断流更加严重,导致鱽鱼无法洄游,从而造成黄河鱽鱼几乎销声匿迹。
这次在黄河河口发现鱽鱼踪影,已经是21世纪第一次在黄河河口发现活的鱽鱼了。所以也是弥足珍贵。这也预示着黄河的生态在变好,黄河水比之前清很多,在民间有着:黄河清,圣人出。希望一切能如这个谚语所说。
黄河水变清
其实鱽鱼在中国最古老的旷世奇书《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在《山海经·南次二经》中记载:“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鮆鱼,又名刀鱼、鱭鱼、鲂鱼。头长而狭薄,腹背像刀刃,故名刀鱼,大多生活在具区泽,可治疗骚臭。
《山海经》鮆鱼插图
鮆鱼是可以治疗狐臭的,那这里的刀鱼指的是黄河鱽鱼吗?文中记载具区的鮆鱼比较多,具区指的太湖,那也就是鮆鱼主要生活在太湖流域了。太湖的水主要流到长江,所以这里的刀鱼应该指的是黄河鱽鱼的兄弟“长江鱽鱼”,很可惜的是长江鱽鱼也被吃的很少见了。
虽然好吃,但还请大家住嘴吧,因为再吃真的就要灭绝了。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这应该算是对天目山,最贴切的描写了。
Hi~ o(* ̄▽ ̄*)ブ大家好,在我们的异兽动物园照常开门的今天,要为大家带来浮玉山的特色异兽。(看名字就知道是好地方~)
上古的浮玉之山,大概就是今天的天目山,位于浙江境内,地处浙皖两省交界处,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
因为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了今日之名。
不过在上古时代,天目山还叫浮玉山的。
这个古名,来自于大禹治水之时,见高山在云天之上,也被洪水围住,如玉浮于水上,故被大禹命名为浮玉山。(名字的由来竟然因为大洪水?!)
那时候,此山倒没有玉石,不过北边可以眺望到太湖,东边可以眺望到渚水,山上有许多珍稀草药的浮玉山中,还有两种奇珍异兽比较出名。
今天,我们就来参观参观,浮玉山的名产异兽。
首先是彘。
作为浮玉山上,上古食肉动物,彘凶狠又嗜血,是凶猛的上古异兽。以至于我们异兽动物园,也不得不整两层结实的铁笼子,关着此兽(友情提醒:切勿攀越围栏,断爪断jio后果自负)。
各位来看看,这个彘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不要以为它能学狗叫,就是个善茬儿了。(画渣喵表示:最怕狗啦噜~故事叔在一边听吐了...)
非也非也,据故事叔所知,彘是只吃肉的上古猛兽,虽说它出现的地方没有什么不详的预兆,可是它却吃人。(这胃口...可怕~画渣喵怕怕的摸了摸腰上的肥膘)
因为上古浮玉山中多有灵药,很多上古居民上山采药,都和彘兽狭路相逢。
这人兽面对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免不了一场恶战,然后就是九死一生(画渣喵拍了拍挺起的胸膛,惊呼:还好还好,我生活在现代,野兽得去动物园才看得到...)。
因此很多的上古居民去浮玉山一带进山采药,没少被彘伤害。浮玉山附近上古居民,多数是谈彘色变的。(跟武松打虎遇到的老虎一个概念~一般人碰见就没了)
不过,慢慢的彘反而有了吉象的象征。
民间慢慢地有“彘有龙象”之说。起源于距离上古时代很远的汉朝,司马迁写的《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画渣喵脑补了哈:说的难道不是那人够豪放,所以给彘肩?)
司马迁大人按项羽说过的那句话,给彘冠了九五之尊的名号了。(画渣喵为此专门去搜了搜...搜出了个猪蹄子...这...)
于是有了“彘有龙象”这个成语,也有了这个说法。以至于后来,以此来比喻这个词一般指一个人虽然目前地位卑微,但是有帝王之象。让汉景帝都要给刘彻(武帝),小时候取个乳名叫刘彘。(在现在看来,跟狗蛋有的一拼~)
从此,吃人的异兽彘就更出名了。
诸位再看,浮玉山除了彘之外,还有一种鮆鱼。(画渣喵眨眨眼:好吃吗?)
此水族鱼类出自于浮玉山山阴面流出,北流注于具区的苕水之中。因头长而狭薄,腹背像刀刃,故名刀鱼。
此鱼出名也不是上古时出名的,而是到了宋朝时期,遇到了当时大宋第一美食家,吃货,外加吃播和东坡肉发明者苏轼,才开始出名的。(吃货喵羡慕啊~~)
苏轼描写的“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中的鮆鱼,就是此鱼。而此鱼各位也能看到,鳞色银白,故苏东坡后来觉得,对鮆鱼彩虹屁还不够,于是又写有“恣看收网出银刀”的赞美诗句。
而自古以来,刀鲚、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刀鲚应市最早,故列三鲜之首。(一个都没吃过的只有画渣喵吗?)
现如今,这种鱼在太湖还有产出。只是长江刀鱼自然资源量逐年锐减,衰竭严重,其种质保护与繁育研究已十分迫切了。
不过在上古时代,上古居民记载,此鱼吃了能治疗狐臭。
这个功效,倒是披着神奇的色彩,不可轻信,也不能坚信。但是,刀鱼味极鲜美,肉质细嫩这倒是真真的。(画渣喵只敢脑补,并不想吃,保护野生动物!)
以至于古时候,扬州地区谚语云:“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
看看,古人是宁可不要宅子,也舍不得丢了鮆鱼头的。虽有夸张的成分,可在物资缺乏的古代,如此鲜美的鮆鱼,确实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古代大把的吃货吃的好啊~~)
好了,今天我们的异兽动物园参观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睡前老故事
送你一个光怪陆离的好梦
点个关注和在看 不迷路❤
浮玉山在句余山向东五百里的地方,向北可以望见具区泽,向东可以望见诸毗水。
彘( zhì):浮玉山中有一种兽叫做彘,形状像老虎,长着牛尾,叫声像犬吠,这是一种吃人的兽!
传说彘和长右一样,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大水。
鮆鱼:鮆鱼生长在苕水中,苕水从浮玉山的北麓发源,向北流入具区泽。
鮆鱼就是刀鱼,而苕水就是今江苏省的太湖。古代人相信吃了鮆鱼可以防治狐臭,不过鮆鱼确实非常美味,扬州有谚语:“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美食家李渔将其誉为“春馔妙物”,清代宰相刘罗锅 诗云:“未熟香淳鼻。”可想其鲜美!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