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姜汤(狐臭生姜)

时间:2024-03-14 14:36:0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一杯小小的姜水竟有这般奇用,你知道多少!

导读

生姜是一个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草本植物,俗话说男人不可一日无姜【后一句不说了】说明男人对姜是非常具有依赖性的,现在正值春季转夏,早上起来非常适合饮用一杯热姜水【当然不能代替水,系额外喝的】那么一杯小小的热姜水到底有好处呢?一起来看!

护牙

相比自来水漱口来说,使用热姜水漱口是保护牙齿、牙龈不被损坏的一种方式,并且生姜还能杀灭口腔、肠道致病菌,用热姜水漱口,坚持每日早、晚各1次,可以预防牙周炎、龋齿等牙病,在早上喝还能减少口臭!

治疗口腔溃疡

一般家庭里,一旦有成员出现口腔溃疡,都会煮热姜水来喝,一天喝几次,几天后溃疡的地方就会愈合了,而口腔溃疡是维生素B2缺乏的表现,说明姜水有大量的维生素b2可以补充人体。已达到维持身体机能的作用!

治疗感冒

吃姜可以治疗感冒,吃姜也要因人而异。有感冒症状时,大家常熬生姜红糖水来缓解,毕竟生姜它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因淋雨发热的患者,不适用于上火及风热感冒。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人可每天用泡姜水喝,但一般人若想保健,一周喝一次红糖姜水即可,当然也可在平日吃些含姜的食品,比如姜糖、红糖姜水等。

治疗偏头疼

偏头疼多发病于遗传或是使用头部做运动的人【像足球运动员】发病的时候会有短暂疼痛和失语,在偏头疼发病的时候,可用温热姜水浸泡双手,可有效缓解疼痛,多次在发病浸泡还可减少发病次数!

减少酒精含量

酒喝多了容易醉,并且对脾胃是一种打击,而一杯温热姜水则是减少酒精含量和暖胃的好法宝,可加速血液流通,缓解酒精引起的疲劳,在姜水中适当加入蜜糖效果更佳!【别以为减少酒精含量就可以开车,切记切记,这样做还是蛮危险的!】

治疗脚臭、狐臭

将脚放入煮好的温热姜水中,适当加入一些醋,浸泡至不热后即可。治疗狐臭则是将生姜切片放入腋下夹好,一次十五分钟即可,一天三次,反复使用后狐臭便可暂时消除!建议需要出席正式会场的人,提前几天使用,以保持腋下无狐臭!

吃不惯生姜的味道,外用也特别棒~

生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除了具有调味作用外,生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除了服食生姜外,用生姜涂擦治疗疾病,同样可以起到奇妙的作用。

风寒感冒:用生姜 葱白

风寒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可用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6克,共捣成糊状,加白酒调匀,纱布包裹,涂擦胸、背、手心、脚心及腘窝,涂擦后,覆被安卧,半小时左右可出汗,汗出则热退。

咳嗽:生姜 黄酒

生姜30克切细,捣烂,绞汁,入白芥子10克,加黄酒共研和为糊状。以纱布蘸糊,擦拭患者的肺俞、大椎、膻中3个穴。每次擦10分钟,以局部灼热为度。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清稀量多,遇寒加重者。

呕吐:生姜 乌梅

用开水将生姜3片,乌梅(去核)3个,浸泡待软。用生姜蘸浸泡液频频擦舌,每日5~6次。适用于妊娠呕吐。

小儿脱肛:生姜 蒜泥

小儿脱肛,多为小儿禀赋不足,气虚下陷引起。可将蒜泥和生姜适量,在百会穴处剪去头发敷上,约6~12小时取下。若有小疤,待小疤结痂后再敷,直至病愈,或用上药敷涌泉穴亦可。

腹泻:生姜葱白擦内关

将生姜30克捣烂,葱白30克切断,加水300毫升,煮沸30~40分钟,乘热用食指蘸药液在患者的拇指及小指部的掌面向外推擦12次,再向内关、手臂方向推擦各12次,叫做“关二扇门”,每日1~2次,连用2~3日或病愈为止。适用于寒性水泻。

脱发:生姜切片

将鲜生姜切片,直接涂擦患处,每次5分钟左右,使局部产生轻度灼热感为宜,每日3~4次,20日为一疗程。

关节炎:生姜汁

生姜性微温,有温肌作用,生姜切片外用可缓解风湿关节炎疼痛。将切碎的生姜榨汁滴入温水中,用毛巾蘸温水擦洗患部。重复3~4次,使局部肌肉发红发热为宜。

狐臭:鲜姜涂擦

生姜久服除臭气,生姜涂擦可以治疗狐臭。将鲜姜洗净,捣碎,用纱布绞压取汁液。涂汁于腋下,每次10分钟左右,以局部灼热为宜。一日2次,连续一周。

冻疮:生姜汤

生姜25克,加水煎煮。用温姜汤擦洗原发部位,每日5~6次,连续一周。

贴膏药前,最好先用生姜擦患处。

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然后再贴。这样既能让膏药更好的与患处接触,更换方便;也更能发挥药效,事半功倍。

“呕家圣药”——生姜

生姜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经、脾经、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主治:

1.风寒感冒: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其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2.脾胃寒证(呕家圣药):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胃寒呕吐为宜,也可治胃热呕吐,需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姜汁制药增强止呕)。

3.寒痰咳嗽(肺寒咳嗽)。

4.中毒: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调和营卫配伍:生姜、大枣)。

主产地: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山东莱芜、安丘亦有出产。

入药部位: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注意事项:【忌用】:1.阴虚内热 2.热盛者

姜素以药食俱佳见称,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但阴虚体质的人群是绝对不能吃。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秋季不宜吃姜。此时吃姜也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
  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尤其是阴虚体质的人,绝对不能吃姜。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腐烂生姜产生毒素可致癌,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严重时会导致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生。

炮制方法:

1. 生姜:取鲜姜,除去杂质。洗净,用刀切片。

2. 煨姜:取生姜块,置无烟炉火上,烤至半熟,或用草纸包裹生姜数层,浸湿后置炉台上或热火灰中,煨至纸变焦黄、姜半熟时取出,除去纸,切薄片。煨后解表作用减弱,主要用于温中止呕及治疗腹痛泄泻。

3. 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现代研究:本品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可松弛胃肠道平滑肌;止吐和抗运动病;兴奋心脏,增强心房收缩力,保护胃黏膜;保肝利胆;抗血小板聚集;抗 5-羟色胺,抗氧化,抗微生物,中枢兴奋,促进体内活性物质释放,促进吸收,止咳,降血脂,抗过敏,诱变和抗诱变,抑制亚硝胺合成。无明显毒性。

历史追述:

1. 《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2.《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3.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 湿寒热。"

4.《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 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6.《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7.《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8.《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9.《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10.《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11.《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12.《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13.《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14.《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草药小故事:

一天,苏轼与他的文学好友姜志之饮茶闲谈,姜志之提议道:“苏子,我们指坐中一物为药名吧。”

苏轼以赞同的口气连声说:“好!好!”

志之沉思片刻说:“君为药名。”苏轼不解其意。

志之笑曰:“苏子嘛!”

苏轼随即说道:“你也是药名,不是厚朴,就是半夏。”志之茫然无知,问其缘故。

苏轼曰:“若不是半夏、厚朴,何以姜志(制)之!”

志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

那“姜”与“制之”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在中药的制法上有净选、切制和炮制等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药品质量,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确保用药安全。姜制法就是诸多炮制方法之一。

关于生姜能解半夏毒性的故事还有一则。

唐朝时期,长安香积寺有个叫行端的和尚,夜间上南五台山砍柴,回寺后成了哑巴,人们相互议论不解其故。有的说这是让山上的妖魔给迷住了,也有的说是怕他讲出山上的真情将他弄哑了。这样一传,吓得众僧再也不敢上山砍柴了。

香积寺的方丈急忙带领众僧在佛前做了八十一天道场,让佛祖为行端驱魔,可是无济于事,行端仍不能说话。这时有个略懂医术的僧人德始提议让行端前去求医于长安城里医术高超的刘韬。

德始陪着行端来到长安,拜见了名医刘韬并详述了得病的缘由。刘韬经察颜望诊、号脉后说:“师傅先回,待我明日上山一观再行处方。”

次日凌晨,刘韬来到山上,仔细观察后便胸有成竹地来到了香积寺,从药袋里取出一块生姜,对方丈说:“尊师放心,请那沙弥速将此药煎服,三五日内定能药到病除。”方丈虽让人将生姜给行端煎服,但心中总是怀疑,于是就有意挽留刘韬在寺中多住几日,以观疗效。

且说时过两日,行端连服三剂姜汤,胸中郁积渐解,咽喉轻松爽利。又连服了三剂,竟能开口说话了,寺中众僧都惊讶不止。

方丈询问行端病因,刘韬说:“此乃沙弥误食山中半夏所致,用生姜一解,药到病除,并非什么妖魔所害。”众僧也除掉了心病,照旧上山砍柴。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