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基因能筛选吗(狐臭基因能筛选出来吗)

时间:2024-05-03 14:38:54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漫威英雄人物的基因改造,离我们还远吗?

复仇者联盟4大结局,初代英雄谢幕。

小伙伴们,都看了没?

漫威走过十年,演员们纷纷传出不再续约的消息,

我们终于意识到——初代英雄们大概要与我们做告别了。

英雄不再,但是这部伟大的动漫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咳咳,本文不涉及剧透哈,我们以科学的角度,来看看里面的“变异”。

一句老话: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基因突变蜘蛛侠、基因改造黑寡妇、基因融合惊奇队长......

这种变异了的“超级英雄”,有可能在明天生活于我们中间吗?

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和大家严肃讨论一下基因突变以及基因改造在目前,都有了哪些进展!

或许疾病可以不治而愈?

当然,在开始说目前已知的有益的基因突变有哪些之前,我们需要注意,所谓有益,也都只是在特定条件下,

毕竟对于人类20000个基因来说,有6000个是未知功能或者我们知之甚少的。

而那些被媒体/科普人称为的基因突变又大多落在这6000个基因里,

如果哪一天他们潜在的负面作用被发现/产生,我们自然也就不能再视它们为有益的基因突变了。

1,免疫艾滋

说到基因突变,很多人可能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这个,之前“基因编辑”婴儿出生的新闻,举世震惊。

免疫艾滋病,其实就是CCR5突变,从抗艾的角度说,是有益的。

然而,虽说CCR5的antagonist是一个潜在的治疗位点,但实际上这种药物的很多临床研究都失败了,是因为CCR5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有严重的肝毒性。

而对于那些世界上大多数不暴露在艾滋病危险之下的普通人,CCR5突变可能并不有益。

对于艾滋病患者或者高风险人群,CCR5突变是有益的,

而我国是肝炎大国,CCR5突变可能对他们有害,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它可能还有别的作用没被发现,随时可能被改写。

2, 治疗β地中海贫血

2018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慢病毒基因疗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论文。

不同于短期表达的腺病毒载体,这项研究使用了慢病毒来编辑病人的自体CD34 细胞的基因,最后回输到细胞体内来实现长期治疗的功能。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骨髓干细胞移植,或者去医院定期输血,前者配型困难,价格高昂,后者病人生活难以自理。

而最新的研究里通过向病人自体的细胞导入β-珠蛋白基因,再送回病人骨髓里,取得不错的疗效。但和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一样,它并不能一次性永久解决问题。

3,治疗非遗传病

除了遗传病之外,我们也无法忽视基因治疗对于非遗传病的重要作用。

对于包含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在内的多种常见病,他们的遗传背景也愈发为人所重视。

而癌症的基因治疗也有多种已经完成了一,二期临床实验。

或许等到基因治疗足够安全可靠,我们就可以导入多个基因来治疗多种常见病,

通过编辑人体自身细胞,从而一劳永逸的治愈疾病。

癌症基因治疗一,二期临床实验

4, 需更少的睡眠

DEC2突变可让人类需要更少的睡眠时间,且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其他疾病发生的高风险性。

5,消灭狐臭

狐臭基因ABCC11的突变,在亚洲消灭狐臭的同时,还可能帮助亚洲女性抵抗乳腺癌,目前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其他疾病发生的高风险性。

基因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类把gene这个词从希腊哲人手上拿过来重新定义才百十来年,DNA的结构被确认为双螺旋也才65年而已。

2018年,我们才在人体细胞内第一次观测到了之前不为人所见的DNA四连结结构,刷新了我们对DNA在人体只有双螺旋的认知。

教科书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写。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我们对基因仅有的100多年的了解,去定义一个基因对于人类有利还是有害,还是显得过于草率。

毕竟那些如今让哺乳动物称霸地球的基因,在白垩纪之前可是让哺乳动物备受恐龙压迫的基因。

我们只有把尺度拉到上千上万年(比如说乳糖耐受的−13910*T突变就花了7500年),那时我们才能做出更加公正一个评判。

尽管就现在而言,我们对基因的了解还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科学家们却从未放弃,比如科学史上被研究的最多的基因p53, Pubmed上有9468篇关于它功能的文献,对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40年,现在还以每天2篇文章的速度更新着最新进展。

与此同时,90%的非编码DNA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他们对编码基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伴随着基因编辑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因的其他作用会被发现。

或许漫威里的超级英雄们,未来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如果基因突变或改造真的可行且有益,

你最想让自己“获得”什么样的基因呢?

——有没有那种,吃不胖、晒不黑、熬夜不长痘、发际线还很浓密的基因??

咳咳,虽然现在妄想改造基因不太可能,但是,想发关于基因编辑的文章,还是有可能的!

crispr/cas9文库筛选服务—高分论文利器!

巴菲尔crispr/cas9文库筛选服务可以完成精准sgRNA序列的设计并精确人工合成,在基因敲除成功后,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染色体DNA拷贝数统计等,最终实现从sgRNA设计、合成到功能分析的一体化服务。

目前定制人类全基因组CRISPR-Cas9文库筛选服务,还可免费使用人类全基因组gRNA敲除/激活文库哦!

学霸姐姐只能帮你到这里了,至于能不能发出高分论文,就看你自己了!

生物女学霸,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努力将有趣的、有用的、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关注一个好不啦

一口唾液就能看见前世今生,“博士天团”开网店售卖“基因检测”

2018年的春节,杭州女孩郑瑶瑶拿到了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几个陌生的项目显示高于正常值,但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把报告随手搁在一旁。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加州的陌生电子邮件,里面有一位女孩,称自己和她是三代以上的远亲血缘关系的亲戚。郑瑶瑶开始非常疑惑,但还是与对方取得了联系,沟通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位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通过基因数据库的祖缘资料找到了她。

郑瑶瑶和美国女孩都是许凌志的客户,他是微基因天猫店的电商负责人,常年为普通的网民提供基因检测服务。

“我们有一个‘基因关系’的功能,可以自己选择开启或者关闭。如果开启了,我们会自动匹配和你DNA相似的用户,父母子女一般是在1级关系,兄弟姐妹是2级,最远可以匹配到9级,这个功能可以用来寻亲或者做亲子鉴定。” 许凌志说,像比对亲属关系这种需求比较隐蔽,一些客户往往是在邮件中侧面提及有这方面的需求。

基因科学的时代已经来临。

做基因检测,有人为了寻根问祖,有人为了预知疾病风险,有人仅仅只为猎奇,也有人质疑这不过是套在科学外衣下的算命忽悠。许凌志和他背后的“博士天团”,用4年时间,为40万用户做过基因检测,破解了专属于每个人的基因密码。一家小小的天猫店,让曾经束之高阁的基因科学,变得更加亲民与触手可及。

唾液中的秘密

沈冰轻轻地拧开那个透明试管的盖子,将积攒在口腔里的口水小心地吐进管子,然后封好、寄出。

第二天,她的唾液样本将被快递小哥飞速送到位于深圳郊区的一个实验室,试管在那里被拆封,并送上检测线。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对样本进行提取、筛选、加工,最后唾液被自动化点样设备的针尖蘸取,和另外 22 个素不相识的人的样本一起排列在同一张芯片上,开始生命密码的破解之旅。

每份样本将会自动生成多达八百页的实验报告,艰涩难懂,充满了专业术语。它们被发送给在市中心办公的另一群同事,由他们进行基因检测服务的最后一步——把专业术语翻译成报告发给测试者。

两周后,沈冰惴惴不安地在手机上下载了这份报告。报告的内容新奇而独特,像打开了一扇通往陌生世界的大门。

在“祖源构成”显示,她有 47.24% 的北方汉族血统、37.24% 的日本血统、6.01%通古斯族血统、4% 的纳西族/彝族血统,3.37%的韩国血统……运动基因显示,她运动耐力中等,爆发力较弱,饮食对体重影响不大。

最令人忐忑的健康风险提示,她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风险是常人 4.12 倍,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常人的2.59倍,尼古丁依赖2.39倍,还有 1.69 倍的强迫症……

其实,沈冰在选择送出自己的唾液样本时,并不清楚自己最后会收到什么样的检测结果,她对基因检测的认知几乎等同于亲子鉴定,“感觉这个比普通的医院检查更加神秘,我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容易得什么疾病,以后肯定会有意去预防。”

另一个自称“每次喝牛奶都会拉肚子”的用户果然被查出了乳糖耐受能力为弱,在“耳垢类型”一栏中,这位用户发现自己是湿耳垢,报告中解释说,湿耳垢的人一般会伴有狐臭,“难怪怎么洗澡都没用,原来是基因决定的啊。”

打开基因世界的大门

许凌志曾经遇到过一个名叫裘思涵的客户,当时还是一个在澳门读大学的学生。“她曾经以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常年躲在一家小旅馆,窗帘紧闭,数月不见天日。”

裘思涵告诉他,突然有一天思如泉涌,于是披着白色的披风,在电梯外的走廊里来回踱步,这时电梯里出来了两个人,看到她的模样,惊恐地窃窃私语:“那个人精神是不是有问题啊?”

“我听到了突然不受控制地放声大笑起来。”裘思涵说。

医院给她开出抑郁症的诊断,但这无法解释她为什么会时常伴随着亢奋。许凌志说,当基因检测的报告出来之后,在健康风险那一栏,她得到的结果是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涉及的11个基因中,有10个是风险基因,风险是常人的7倍多。”

裘思涵在收到报告后,消失了好几个月,突然有一天,许凌志收到了她的留言:“恍然记起,妈妈提过,她在我这个年龄,也有过类似的症状。这是写在遗传里的命运呐。制伏不了它,也至少能控制它的力量。我不再害怕,积极地求医,在药物和心理医生的辅助下学习应对病症的方法以稳定自己的心境,平稳地生活。”

许凌志说,裘思涵最近还跟他联系,兴奋地告诉他,找到了这个病症所能带来的益处,“思维奔逸时,会带给她丰富的联系力,轻微躁狂期间,她甚至可以获得高效而持久的工作能力。”

在店铺的社区,存在同样风险疾病的人,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他们互相开导、鼓励,一同面对。

在关于“克罗恩病”的话题讨论下,一位用户留言:我的检测结果是6.9倍,超过98%的人概率。我从小就不定期肠梗阻,肚子疼得受不了。没法预判,也找不到病因,疼得时候脸色苍白,满头大汗,一动都不敢动,过一段时间自愈,跟没发生过一样。现在想想,应该是这个病的原因。

其中一位名叫“Ruqi1027”的人留言:我的克罗恩是109倍。

很快,不断有人留言鼓励,“不要怕,基因报告的结果正好给出一个检查的方向,如果需要可以好好找医生咨询一下。”

许凌志说,克罗恩病属于比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每十万人里面只有一例。这是一种肠道疾病,病人可能会反复肠胃炎,一般去医院也不容易诊断出来,可能就当做普通肠胃疾病处理了。

基因检测其实就好比为你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的大门,让你得以一窥生命之初便镌刻在细胞中的独特密码,很多困扰自身的未解之谜,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基因检测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增长市场,从阿里健康平台获知的信息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仅以2018年为例,双11当天开卖1小时,基因检测销售额就超过了500万元。

科学“算命”的意义

微基因背后的“天团”成员中,不乏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和硕士,仅发表的SCI顶尖论文就高达20多篇。其中,有两人拥有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学习经历,一位核心成员31岁就已晋升为正教授。

即便如此,两年前的一次检测,还是把这些学霸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7年11月,一个用户“adexbn”在店铺的评论区留言:“女性检测报告里全是男性指标,是不是该去医院查查?”

消息一出,评论区一下子就炸了。按照正常的认知,女性体内不可能出现Y染色体,但是从这位女性用户的描述中可以获知,她的检测报告中测出了Y染色体,并且通篇报告的指标都在指向男性。

有人开始质疑,实验室弄错了样本,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我们实验室是根据xy染色体判断出性别的,我们想办法联系到了那位用户,做进一步的数据验证。”许凌志说。

沉寂两个月后,“adexbn”再次回到评论区:“感谢大家的关注,这个年过得并不太平。首先微基因的数据没错,在医院也是同样的结果,但这对我没什么影响,该完成的都差不多了。新世界的大门?没有的。”

此时的评论区早已变成了一个大型生命科学科普现场:“xy是男生!外观是女生那可能是xxy,多一个性颜色体,或者是3个x,我只记得男生xyy多一个y是有暴力倾向的,但是依旧可以怀孕”,“xy也有女性的,比如sry基因失活”,“本科的时候普生老师说XY的妹子普遍比较漂亮”……

微基因的生物学专家解释说,一般而言,正常男性染色体是xy,y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分泌各种雄性激素,让你发育成男性,女性则是xx,分泌另一种激素,发育成女性。

“这个案例中,染色体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基因表达或者激素出现了问题,发育成了另一个性别。但外表完全看不出来,生活也都是正常的。只是身体没有按照基因编码去发展而已。这种染色体和身体不一致属于假两性畸形。”

许凌志

许凌志说:“现在,我们也不再拒绝大众给我们打上科学算命的标签,其实很多基因研究都是为了搞懂生命是如何运作的,就是在算命,不过这是有科学的研究去支撑这个算法的。”

在他看来,“科学算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算命,最大的意义是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有指导作用。当一个人获知基因层面的“真相”后,就可以通过改变行为习惯去规避一些未来的健康风险。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就有可能改变自己患病的“命运”。

是基因科学,还是算命?博士组团开网店做基因检测惹争议

2018年的春节,杭州女孩郑瑶瑶拿到了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几个陌生的项目显示高于正常值,但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把报告随手搁在一旁。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加州的陌生电子邮件,里面有一位女孩,称自己和她是三代以上的远亲血缘关系的亲戚。郑瑶瑶开始非常疑惑,但还是与对方取得了联系,沟通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位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通过基因数据库的祖缘资料找到了她。

郑瑶瑶和美国女孩都是许凌志的客户,他是微基因天猫店的电商负责人,常年为普通的网民提供基因检测服务。

“我们有一个‘基因关系’的功能,可以自己选择开启或者关闭。如果开启了,我们会自动匹配和你DNA相似的用户,父母子女一般是在1级关系,兄弟姐妹是2级,最远可以匹配到9级,这个功能可以用来寻亲或者做亲子鉴定。” 许凌志说,像比对亲属关系这种需求比较隐蔽,一些客户往往是在邮件中侧面提及有这方面的需求。

基因科学的时代已经来临。

做基因检测,有人为了寻根问祖,有人为了预知疾病风险,有人仅仅只为猎奇,也有人质疑这不过是套在科学外衣下的算命忽悠。许凌志和他背后的“博士天团”,用4年时间,为40万用户做过基因检测,破解了专属于每个人的基因密码。一家小小的天猫店,让曾经束之高阁的基因科学,变得更加亲民与触手可及。

唾液中的秘密

沈冰轻轻地拧开那个透明试管的盖子,将积攒在口腔里的口水小心地吐进管子,然后封好、寄出。

第二天,她的唾液样本将被快递小哥飞速送到位于深圳郊区的一个实验室,试管在那里被拆封,并送上检测线。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对样本进行提取、筛选、加工,最后唾液被自动化点样设备的针尖蘸取,和另外 22 个素不相识的人的样本一起排列在同一张芯片上,开始生命密码的破解之旅。

每份样本将会自动生成多达八百页的实验报告,艰涩难懂,充满了专业术语。它们被发送给在市中心办公的另一群同事,由他们进行基因检测服务的最后一步——把专业术语翻译成报告发给测试者。

两周后,沈冰惴惴不安地在手机上下载了这份报告。报告的内容新奇而独特,像打开了一扇通往陌生世界的大门。

在“祖源构成”显示,她有 47.24% 的北方汉族血统、37.24% 的日本血统、6.01%通古斯族血统、4% 的纳西族/彝族血统,3.37%的韩国血统……运动基因显示,她运动耐力中等,爆发力较弱,饮食对体重影响不大。

最令人忐忑的健康风险提示,她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风险是常人 4.12 倍,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常人的2.59倍,尼古丁依赖2.39倍,还有 1.69 倍的强迫症……

其实,沈冰在选择送出自己的唾液样本时,并不清楚自己最后会收到什么样的检测结果,她对基因检测的认知几乎等同于亲子鉴定,“感觉这个比普通的医院检查更加神秘,我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容易得什么疾病,以后肯定会有意去预防。”

另一个自称“每次喝牛奶都会拉肚子”的用户果然被查出了乳糖耐受能力为弱,在“耳垢类型”一栏中,这位用户发现自己是湿耳垢,报告中解释说,湿耳垢的人一般会伴有狐臭,“难怪怎么洗澡都没用,原来是基因决定的啊。”

打开基因世界的大门

许凌志曾经遇到过一个名叫裘思涵的客户,当时还是一个在澳门读大学的学生。“她曾经以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常年躲在一家小旅馆,窗帘紧闭,数月不见天日。”

裘思涵告诉他,突然有一天思如泉涌,于是披着白色的披风,在电梯外的走廊里来回踱步,这时电梯里出来了两个人,看到她的模样,惊恐地窃窃私语:“那个人精神是不是有问题啊?”

“我听到了突然不受控制地放声大笑起来。”裘思涵说。

医院给她开出抑郁症的诊断,但这无法解释她为什么会时常伴随着亢奋。许凌志说,当基因检测的报告出来之后,在健康风险那一栏,她得到的结果是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涉及的11个基因中,有10个是风险基因,风险是常人的7倍多。”

裘思涵在收到报告后,消失了好几个月,突然有一天,许凌志收到了她的留言:“恍然记起,妈妈提过,她在我这个年龄,也有过类似的症状。这是写在遗传里的命运呐。制伏不了它,也至少能控制它的力量。我不再害怕,积极地求医,在药物和心理医生的辅助下学习应对病症的方法以稳定自己的心境,平稳地生活。”

许凌志说,裘思涵最近还跟他联系,兴奋地告诉他,找到了这个病症所能带来的益处,“思维奔逸时,会带给她丰富的联系力,轻微躁狂期间,她甚至可以获得高效而持久的工作能力。”

在店铺的社区,存在同样风险疾病的人,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他们互相开导、鼓励,一同面对。

在关于“克罗恩病”的话题讨论下,一位用户留言:我的检测结果是6.9倍,超过98%的人概率。我从小就不定期肠梗阻,肚子疼得受不了。没法预判,也找不到病因,疼得时候脸色苍白,满头大汗,一动都不敢动,过一段时间自愈,跟没发生过一样。现在想想,应该是这个病的原因。

其中一位名叫“Ruqi1027”的人留言:我的克罗恩是109倍。

很快,不断有人留言鼓励,“不要怕,基因报告的结果正好给出一个检查的方向,如果需要可以好好找医生咨询一下。”

许凌志说,克罗恩病属于比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每十万人里面只有一例。这是一种肠道疾病,病人可能会反复肠胃炎,一般去医院也不容易诊断出来,可能就当做普通肠胃疾病处理了。

基因检测其实就好比为你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的大门,让你得以一窥生命之初便镌刻在细胞中的独特密码,很多困扰自身的未解之谜,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基因检测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增长市场,从阿里健康平台获知的信息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仅以2018年为例,双11当天开卖1小时,基因检测销售额就超过了500万元。

科学“算命”的意义

微基因背后的“天团”成员中,不乏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和硕士,仅发表的SCI顶尖论文就高达20多篇。其中,有两人拥有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学习经历,一位核心成员31岁就已晋升为正教授。

即便如此,两年前的一次检测,还是把这些学霸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7年11月,一个用户“adexbn”在店铺的评论区留言:“女性检测报告里全是男性指标,是不是该去医院查查?”

消息一出,评论区一下子就炸了。按照正常的认知,女性体内不可能出现Y染色体,但是从这位女性用户的描述中可以获知,她的检测报告中测出了Y染色体,并且通篇报告的指标都在指向男性。

有人开始质疑,实验室弄错了样本,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我们实验室是根据xy染色体判断出性别的,我们想办法联系到了那位用户,做进一步的数据验证。”许凌志说。

沉寂两个月后,“adexbn”再次回到评论区:“感谢大家的关注,这个年过得并不太平。首先微基因的数据没错,在医院也是同样的结果,但这对我没什么影响,该完成的都差不多了。新世界的大门?没有的。”

此时的评论区早已变成了一个大型生命科学科普现场:“xy是男生!外观是女生那可能是xxy,多一个性颜色体,或者是3个x,我只记得男生xyy多一个y是有暴力倾向的,但是依旧可以怀孕”,“xy也有女性的,比如sry基因失活”,“本科的时候普生老师说XY的妹子普遍比较漂亮”……

微基因的生物学专家解释说,一般而言,正常男性染色体是xy,y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分泌各种雄性激素,让你发育成男性,女性则是xx,分泌另一种激素,发育成女性。

“这个案例中,染色体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基因表达或者激素出现了问题,发育成了另一个性别。但外表完全看不出来,生活也都是正常的。只是身体没有按照基因编码去发展而已。这种染色体和身体不一致属于假两性畸形。”

许凌志

许凌志说:“现在,我们也不再拒绝大众给我们打上科学算命的标签,其实很多基因研究都是为了搞懂生命是如何运作的,就是在算命,不过这是有科学的研究去支撑这个算法的。”

在他看来,“科学算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算命,最大的意义是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有指导作用。当一个人获知基因层面的“真相”后,就可以通过改变行为习惯去规避一些未来的健康风险。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就有可能改变自己患病的“命运”。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