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头条##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最近,随着气温的回升,许多患者因腋下异味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皮肤科就诊,大多数患者表示,希望以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方式来解决这一令人尴尬的问题。
肖调立主任医师表示,腋臭俗称“狐臭”,是由于大汗腺分泌过度,汗液被细菌分解所产生的特殊异味,影响到很多人的社交。除了手术,肉毒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恢复期短的方法。
一、肉毒素治疗腋臭的原理是什么?
在治疗腋臭中,肉毒素被注射到腋下区域,阻断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局部汗腺的分泌。
二、肉毒毒素治疗腋臭适应与禁忌人群是哪些?
1. 适应人群: 肉毒素治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腋臭。
2. 禁忌人群:
①肉毒素过敏者;
②妊娠期、哺乳期、生理期妇女;
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毒素)者。
④患有神经肌肉疾病者(如重症肌无力)。
三、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的安全性与效果如何?
1.安全性高:肉毒毒素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感。
2.效果持久:肉毒毒素治疗的效果通常能够持续6个月左右,具体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可以通过定期的治疗维持。
四、注射肉毒毒素后需注意什么?
注射肉毒毒素后4-6小时内避免注射部位沾水;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禁止热敷、揉搓或按摩注射部位。
肉毒素治疗腋臭能够在短时间内起效,改善效果明显。在决定接受治疗前,建议详细咨询医生,了解治疗方案、预期效果以及可能的风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整形美容皮肤科 宾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H。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肝脏在人体中承担着主要的解毒功能和代谢功能,并且还要负责身体各类物质的分解、合成和储存等,因此可以说是人体各大脏器中的“劳模”代表。并且,肝脏还是一个质量较大的脏器,一个成年人的肝脏重量能占到整个体重的2%。
这样听起来,肝脏似乎是一个既强大又结实的功能器官。但是,作为“劳模”的肝脏,其实也是“铁汉柔情”,不仅有它脆弱的一面,如肥胖、酒精、肝炎病毒等都会容易造成肝功能损伤;并且,肝脏受到损伤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病症,前期往往会“默默地”自己承受,直到损伤程度比较严重时才会表现出来。但即便如此,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关心,还是能够从一些身体信号判别出肝脏功能的异常。
一、肝不好,这2个地方会发臭
1、口臭
抽烟、饮食油腻及一些慢性病等也会导致出现口臭现象,但如果自身并没有这些习惯,还是出现了口臭的症状,应考虑是不是由于肝功能异常所致。
肝脏出现问题时,肝脏的排毒、代谢功能也会出现异常,身体的毒素、垃圾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便会导致毒素堆积、发酵从而出现口臭、口苦等“肝臭”现象。
2、体臭
肝脏在体内承受着主要的解毒、代谢功能,经过肝脏代谢后,垃圾、毒素等废物便会以无害物质的形式进入胆汁和血液最终排出体外。
但若肝脏受损后,其解毒及代谢功能也会出现异常,此时体内的有害物质会更多从汗腺排出,从而出现腋臭、汗臭味道过浓等症状。因此,若是并没有流很多汗,或者此前没有体臭,却不明原因地出现明显体臭,可能是肝功能受损所致。
肝不好,这3个地方颜色会变深
1、脸色发黄
俗称“肝病脸”。健康人的脸色往往带有血色,看起来较为健康;而肝脏出现病变的患者,往往脸色发黄、血气不足,一眼看去便显得不太健康。这是因为肝脏的代谢、解毒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毒素在血液里堆积,或是肝脏供血不足等,从而引发脸色血气不足、脸色发黑,甚至出现黄疸等症状。
2、指甲变黑
当肝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医生也会通过观察手部状态来判断肝脏异常。如:肝硬化患者的手上会起红斑,出现“肝病手”;健康人的指甲表面光滑且带有血色,而肝脏出现异常的患者其指甲表面往往粗糙呈条纹状,甚至指甲周围颜色变黑、表面有青黑色条纹等。
3、尿液颜色加深
正常的人的尿液呈淡黄色,偶尔身体出现缺水时年夜颜色也会加深,但及时补水后便可恢复。而肝胆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由于代谢异常会导致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从而出现尿液颜色深为茶色的症状。如若一段时间皆有该症状,应及时去医院作相关尿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及时治疗。
虽然肝脏的确很脆弱,但值得庆幸的是,肝脏与其他脏器器官相比,拥有相对最为强大的再生能力。甚至当一个健康年轻人肝脏的70%受到损坏时,也能在一个月左右自我再生、分裂出肝脏细胞,承担满足机体基本需要的肝脏功能,在良好的身体条件下,甚至还能基本恢复成原来肝脏的正常大小。也因此,如果此前因为酗酒、熬夜等对肝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不要过分担心,只要从现在开始注意保护肝脏、调养肝脏,也有望在短期内恢复肝脏的健康。
养肝护肝,中医建议这样做:
一、注意生活饮食
首先,要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伤肝”习惯,如长期熬夜、长期刺激饮食等。因为肝脏的正常功能也需要血液供养才能完成,因此在生活中注意补足气血,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充足的同时不要过于油腻、辛辣。此外,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饮酒,导致酒精直接损伤肝脏。
二、辅助药食调理
中医对于肝脏的保护和调养,建议以补脾、补肾等为主,因为直接补肝容易导致肝火过剩。因此可以通过降肝火、补脾肾的方式来补肝。
三、适当运动、放松心情
对于肝不好的人,更要注意保持心情的顺畅,不可过于急躁、易怒、紧绷,否则更易伤肝。日常可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不仅有利于放松心情、宽心解压,还能有助于消耗脂肪,控制体重,避免脂肪肝。
四、这几个动作可以多做
1、多梳头
2、多搓脸
3、多搓耳朵
4、多按摩放松脖颈
被孤立能够打碎孩子的自尊和上进心,像一把隐形的刀子,刺痛着孩子的心。
文|临界冰(图片来自驴光掠影)
01、来自学校的冷暴力。
国庆节的时候跟亲戚聚会,席间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表哥谈到刚上四年级的女儿一年前被迫从一所公立学校转到国际学校。
原因是班里有几个富二代的孩子,仗着家里有权有势在班里横行霸道,老师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助纣为虐,女孩的母亲性格比较直爽,觉得老师处理方式很不得当,在一次家长会上与老师发生了正面冲突。
从那以后,老师便对孩子采取了冷暴力的处理方式,上课的时候老师从来不会提问她,任何活动一律没有她参加的份儿,座位从原来的中间位置调到了教室最后面的一角,同学们渐渐也开始孤立女孩,八九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同理心,迫于“同伴压力”,他们选择不跟她说话,不跟她玩儿,甚至走路都要绕开她。
女孩变得越来越沉默,独来独往,回到家会自己发脾气,讨厌老师讨厌同学,甚至不想再上学,看到孩子这么不开心,父母当机立断给孩子转到了国际学校。
我记得上中学时班里也有这样一个同学M,学习成绩很差,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单独一个位置,所有的人都不跟她说话,也不跟她玩儿,还有调皮的男生给她取侮辱性的外号。
M就像一个影子飘在我们中间,课间同学在一起聊天打闹的时候,她就在一旁怯生生地看着,有时会被男生吼一句,她会惊恐的缩回自己的位置。初中三年,我几乎没有看过她笑。
初中毕业后,我们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以前小时候没有感觉,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M已经自卑到极点,恐怕这种自卑感会伴随她的一生。
7-1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建立群体意识,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孩子那尚还稚嫩的心灵里,被孤立,注定会成为一个孩子内心永远的伤疤。
据《每日科学杂志》报道,一项对美国中西部380名5~11岁孩子的研究显示,长期被同学抵制、排斥的孩子,更有可能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采取消极态度,它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给受害学生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
02、群体孤立是一种欺凌,其伤害程度不可估量。
调查发现,有大约5%—6%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曾遭遇过被孤立。孩子被同学孤立,是一种间接欺凌形式,在很多成年人看来,这也许就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殊不知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孩子终身的心理伤害。
长期的自我厌恶。
幼年时期被孤立的阴影会长期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因为潜意识对自我的不认同会导致无力摆脱的自卑感,自我厌恶。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抑郁、自残、失眠、厌学、厌世…
成年之后的讨好式人际关系。
一个网友自称是从小到大被别人孤立的孩子,对待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有时尽管看上去特别大大咧咧,实际上只要别人露出一点点不满,就会担心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与人相处永远有一种讨好的感觉。
每当社交方面受挫时,当时被嘲弄的经历就会一一浮现,有如万箭穿心一般的感觉。
人生观的扭曲,一生的噩梦。
举个极端的例子,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云南大学应届毕业生马加爵在宿舍内连杀4名室友,手段极其残忍。
事后心理专家分析,马加爵的心理问题与其长期受到同学排挤,被孤立,得不到温暖和爱密切相关。在事后的记录中,有同学曾在他的床上撒尿。还有一个女同学说,马加爵因为买不起鞋子大冬天穿着拖鞋去上课,所有同学都嘲笑他,如果当时有人能送他一双鞋子,或许后来的悲剧也不会发生。
03、容易被孤立的孩子
不同的孩子被孤立的原因各有不同,一般来讲,大概分为几种类型:
1、抑制型儿童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美国,大约有10%的儿童属于抑制型儿童,这种生物型气质是与生俱来的。
抑制型儿童在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人和陌生物体表现出的胆怯、退缩、恐惧、紧张、不敢主动接近陌生人和陌生物体的气质特征。
一组针对14个月大的婴儿-7.5岁跟踪调查,显示气质类型为行为抑制性的婴儿,在7岁左右显示出焦虑症状,更容易发展出社交焦虑障碍。
抑制型的儿童在与其他同伴玩耍时往往会有更多的负性体验。他们可能会被伙伴们误解,认为他们不友好、不合群。他们时常会被其他孩子拒绝,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目标。
2、与众不同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相对要比成人世界单纯。这种单纯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心理认知上,也体现在他们的处世方式上。孩子的好恶往往溢于言表,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再加上,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有时仅仅因为长得丑,长得胖,不讲卫生亦或是家庭条件不好,生理缺陷等原因成为被孤立的对象。
上小学时,班里有个女同学是先天的“狐臭”,味道很重,谁都不爱跟她做朋友,甚至还有同学往她书桌里丢垃圾,那个时候没有人觉得不好,仿佛生理缺陷就是她的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谁也不觉得孤立她有什么不对。
孩子的世界有时也很可怕。
3、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
孩子之间的嫉妒和攀比心理是很强烈的,一旦遇到各方面成绩都很突出恰巧又被老师青睐有加的孩子,其余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自动结成联盟孤立这个孩子。
4、被老师“另眼相看”的孩子。
如我在本文开头讲的案例,老师因为个人的情绪,孤立孩子导致其他的孩子也因此孤立她。
另一个案例中的孩子描述,在学校中午分饭的时候,老师给每个同学分肉,单单绕开他,如同他是透明人,上课回答问题,不管他的手举得多高,老师都不会叫他。他觉得自己想死的心都有。
04、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注。
图片来自驴光掠影
越来越多的媒体新闻让我们看到了校园霸凌事件,一些相关法律细则也相继公布。
校园霸凌事件说到底是非常明显的事件,我们看到的是非黑即白。但是“被孤立”作为校园冷暴力却是一个灰色地带。很多家长包括我们自己有时也不把它当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来看待。
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我们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孩子在学校生活得如何,身为父母都要时刻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孩子开心,是第一要则。
如果孩子不幸被孤立,我们能做的是:
1、首先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父母意识到孩子被孤立时,首先应学会处理孩子的紧张、焦虑和失望的情绪,让孩子有安全感 ,知道有人理解他、支持他。
2、让孩子意识到被排斥不是他的错。
群体是盲目的。排斥可以在无数种不同的原因下发生。人性是很复杂的,既有极端的善,也有极端的恶,且两种极端可以真实地、同时地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被排斥不一定是你不好,而排斥你的很多人也并非“邪恶”的人。这样想,既能减少自我的质疑和苛责,也能降低对未来人际关系的恐惧以及愤怒。
3、培养孩子的合理预期
应该告诉给孩子听:你不可能在整个人生中都获得所有人的善待。如果那些拒绝和排斥发生了,接受它,作为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部分。这时候不妨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能帮你更心平气和地看待痛苦的经历。
4、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痛苦的经历如果继续回忆的话,会遭受到二次甚至三次四次的伤害。孩子被排斥和孤立了,我们应当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告诉他,这些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如果你还是遇到这种情况,那么能避开就避开,只要别让自己不开心就好了。
5、如果孩子还在一个被排斥的环境中,那么应该做些变化了。
如果孩子还面临着被孤立的痛苦情境时,为了他的心理健康,不妨做些变化吧!
大多数时候,孩子会把这样的事情藏在心里,因为感到窘迫和羞耻或者自卑,不愿意对他人提及,但这种痛苦是应该被严肃对待,并且向可靠的人求助的,父母,有经验的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
愿每一份童年都不会经历灰暗的伤痛,
也盼每一双清澈的眼睛都不会倒映出恐惧与难过。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