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时期有一人,他在诗歌方面的贡献巨大,其诗甚至被人恭维 “乃仙人所作”。可令此人成名的,除了诗歌外,还有样东西,跟味道有关,一般人至多只拥有一个,可他却极为罕见的拥有两个。这种味道不是别的,乃是“臭”,此人所拥有的是“口臭”和“心臭”,靠着它们,他得以享“臭”千年。
好了,不卖关子了,这个人不是别人,他的名字是宋之问。
宋之问,小时候被誉为“神童”,长大后在文学、诗歌方面造诣惊人,早早就入朝做了官,可他并不满足,还想继续朝上爬。
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分宰相的权力,特地让自己的一些笔头子特别好的亲信从北门出入朝廷,参与朝廷机要,这些人被成为“北门学士”。别人看着还到罢了,可有一人却受不了了,他就是宋之问,他想:论文笔,我比这些人强多了,可为什么偏偏没有我呢?
宋之问千方百计托关系求为“北门学士”,可得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不许!
宋之问急得跳墙,憋出了一首诗,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浮槎(chá)一问津。“翻译过来就是:“天上的银河啊,你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亲近,我老宋多么想乘着木筏,飞到你中间畅游一番啊!”把诗工工整整誊好,交给一个叫崔融的“北门学士”,让他捧给武则天看。
武则天看着宋之问的“天河”诗,频频点头,看完后对崔融说:“我并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有才情,只是实在受不了他的口臭,所以才不让他做北门学士啊!”原来武则天本身有狐臭,总是千方百计遮掩,同时又对各种臭极为敏感。她经常要跟一帮子“北门学士”做近身交流,你想啊,如果宋之问也是其中一员的话,那两“臭”碰在一处,谁受得了啊?!
崔融回去跟宋之问一说,宋之问又羞又怒,一连几天,都没有怎么吃饭。这天,他正在生闷气的时候,他的外甥刘希夷来了。他是想请舅父大人指正一首新作的,宋之问观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宋之问看到这两句时,脑袋“嗡”的乍了,他实在想不通,自己的外甥竟然能写出这么惊世骇俗的语句来。
一股强烈无比的贪念钻进了宋之问的脑海中,他立刻就想把此诗据为己有。于是跟刘希夷商量:能不能把此诗让给他?
刘希夷听后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什么“一句十年得,一吟双泪流”之类的话,坚决拒绝了。宋之问恶向胆边生,他不动声色地请外甥到一间小屋小坐,等他思忖此诗该如何改。
刘希夷正在小屋中等待,几个恶仆进来,把他掀翻在地,重如泰山的土囊压向了他……
刘希夷死后不久,一首署名为宋之问的诗“代悲白头翁”发表了,立刻引起了轰动。武则天并没有因为宋的这首新作而改变主意,她继续因为其口臭而不用他为北门学士;而宋的抄袭行为,也被世人得知。似乎是为了讽刺他,在《全唐诗》中,竟然收录了两首一模一样的“代悲白头翁”,一篇记在刘希夷名下,一篇记在宋之问名下,不知口臭而心臭的宋之问,羞也不羞?!
文|尔生不凡(读史专栏作者)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通俗易懂,脍炙人口。初读时觉得写诗的人对家乡思念颇深,该是多深情款款的人啊!
眼看离家越来越近了,却越是思念就越是不敢问同乡人关于家乡亲人的消息。同情这位诗人吧?
如果每位大诗人都像李白那样豪放坦荡,像白居易那样通透豁达多好,偏偏这位该让人同情的大诗人却道德败坏,人品崩塌。
这是他被贬外地却偷逃回家的时候写的。
所以这个“怯,不敢”是真正的怕,而不只是情感的纠结。
他就是宋之问。
宋之问出身一般,虽不算是名门世家但也不至于贫贱卑微。
稍大些时父亲因为才学好慢慢爬到了略大些的官职,混进了皇帝护卫队里,同时也做一些校正旧书籍的工作。
宋之问还有两个弟弟,兄弟三人各有所长,老二骁勇善战,老三书法了得,自己在诗文方面很突出。
最重要的是宋之问长的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1.趋炎附势,丢失人格
在武后势力慢慢壮大的时候,武则天大批招揽天下文人,宋之问在这个时候也得到了重用进了朝廷。
这就好比一介寒门学子一朝入了龙门,这份喜悦与荣耀可想而知。这首诗满溢着富贵荣华春风得意之情。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他的才学很受当时还未称帝的武则天器重,宋之问也极力表现争取崭露头角。无奈左右使力就是不能近前。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次武后携众臣游洛阳龙门,一时兴起于是让大家吟诗作赋,左史东方虬文思才涌,一笔呵成呈给武后看。
武则天大喜立刻赐锦袍,东方虬忙跪地谢恩,这边还没结束,那边宋之问也把写好的诗呈了上去。
武则天一看眉开眼笑,这诗写的妙啊拍马屁拍出了新高度!
随即命人把锦袍从欢天喜地的东方虬手里夺了回来赐给了宋之问。
即便他的才学如此受武后喜爱和赏识,然而他总是无法突破屏障,不能真正得到武后的重用和亲近。
不久武则天称帝了,宋之问更是削尖了脑袋往上钻。
此时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地位日益上升,宋之问不是没想过发展成为女皇的男宠,凭他的相貌不是没可能,然而女皇对他淡淡的,好像始终保持着距离。
他把目光瞄准了张易之两兄弟,自古以来耳边风最有力量,那男宠的耳边风也同样能在风淡云轻间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宋之问终于通过张氏兄弟知道为什么武皇对他这样了,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异味,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轻微狐臭。
这个味道有些人特别敏感,有些人神经大条完全闻不到。
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口臭。
自此宋之问就一心对这两兄弟卑躬屈膝极尽谄媚,伺候他们,供他们支使,想法子取乐他们,甚至到了不要自尊的地步,为什么呢?
据说张易之两兄弟如厕的时候宋之问为表忠心亲自为他端屎盆子……这可是一位大诗人啊!
2.恩将仇报,不择手段
获得张易之兄弟的信任也就等于混入了暗流涌动的政治黑幕中,终于,在武后被迫退位张易之兄弟被诛杀后他也被贬斥去了广东。
命是保住了,可是他一下子从挥金如土的生活跌入一穷二白里,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
前面说了,他就是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正直的诗人和被贬官员,所以偷逃这回事他也干得出来。
他偷偷潜逃回了洛阳,在路上写下了文章开头的诗《渡汉江》。
回洛阳后张伸之看一代大诗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因怜惜才学便收留了他,要知道藏匿朝廷罪臣张伸之可是担着杀头大祸的。
仗义如张伸之,换来的不是报答而是恩将仇报。
“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
这段摘自《新唐书》,详细记录了宋之问不择手段,恩将仇报的行为。
武皇退位后懦弱昏庸的李显继位,武三思作为武则天的侄子在朝廷作恶多端诛杀良臣还差点当了当朝天子。
昏聩无能的李显不仅没有除掉他还跟他结为亲家,将安乐公主李裹儿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三思比之前武皇时代更加猖狂,以前还惧怕姑姑武则天,到了李显这里是韦后一手遮天,他完全不把李显放在眼里。
作恶多端的同时秽乱后宫,跟婕妤上官婉儿和韦后私通。
众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些忠臣开始密谋刺杀武三思,这其中就有张伸之和李显的另一个驸马王同皎。
他们二人正在深夜密谈时,被藏在张伸之家里苟且偷生的宋之问听到了。泯灭人性的宋之问完全不顾什么救命之恩,他如同看到了一线曙光,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将这条重要消息通报给武三思以求将功赎过,攀附而上。
事情败露后张伸之和王同皎全家立刻被仗杀,宋之问也因此得了一枚乌纱帽再次步入乌烟瘴气的朝廷。
3.见风使舵,攀附权贵
宋之问特别善于见风使舵,像墙头上的稻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正如之前谄媚张易之两兄弟一样,他又无下限的讨好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
写各种夸张空洞的赞颂诗,还专门写了武三思父子的丰功伟绩,请求中宗为他们立个碑刻上这首赞美诗。
这些种种举动也一再驱动他爬上了更高的位置。
他趋炎附势,恩将仇报致使恩人全家被杀,自己也从贬斥之地偷跑回来这些纵然没有人去追究,但是他在武皇时期是如何巴结太平公主的如今就怎样巴结安乐公主。
这恶心劲太平公主都看在眼里,她早就对这种人的行径所不齿,恰逢他收受贿赂被抓为铁证,太平公主一纸诏书呈给显哥哥,宋之问再次被贬,这次被贬的不是音书断的岭南而是江南水乡绍兴。
被大众所不齿,也许某些时候自己也恶心自己的行径吧!
从污秽的官场来到风景优美的水乡他倒是真正写下了很多真诚饱满的诗词。
这个时候已经是古稀花甲之年的宋之问开始沉淀内心向积极健康的生活发展,然而朝廷局势陡变,安乐公主和韦后被杀,李隆基登基。
这位被贬官在外品行皆失的大诗人和半个政治人士被新皇赐死。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看起来道德败坏居多,人品崩坏貌似算不上。那就来说一件真正属人品崩坏的事情……
4.心狠手辣,人品崩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诗的主人叫刘希夷,是个花样美男子,谈的一手好琵琶,脸上常常挂着一抹笑容。
然而他的诗词却走的是小众路线——伤感风格,类似于我们现在流行音乐里的情歌王子。
年仅20多岁的刘希夷已经写下了很多有名诗词了,有一天他拿着这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给舅舅宋之问看,因为相对来说舅舅年长些而且名气更盛自然有请教切磋的意思在。
谁知宋之问一看就双眼放光,这么好的诗词难得一见!他要求外甥把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也很喜欢自己的杰作啊,哪肯轻易让给舅舅。
年轻不更事的刘希夷怎么也没想到一首诗却招来厄运。
宋之问那时候刚进朝廷不久,为了邀功表现不择手段,也许一首诗就能让自己加官进爵享尽人间富贵,他想的眼睛都发红了。
眼前的外甥还蒙在鼓里睁着无辜的眼睛,宋之问一不作二不休为了前程拼了!他喊来仆人将刘希夷拖出去用装土的大麻袋活活砸死。
一代伤感派诗人年轻轻居然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人世…….
这就是诗词背后的大诗人宋之问,人上一百五颜六色,果然诗人里也有如此败类!可惜可叹花样年华的才俊刘希夷啊!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白居易
大诗人白居易写杨玉环在华清池洗澡的诗句流传千古。我们也知道,杨玉环是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聪明机智、美艳无双,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但是,近年来有一种关于她的传言,即她患有狐臭,因此每天都要洗澡。那么,这个传言是否属实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狐臭。狐臭是一种由于体味难闻而产生的疾病,也叫做“腋臭”或“臭汗症”。狐臭的原因是细菌分解了人体排出的汗液或皮脂,产生了一种臭味。
我们来看关于杨玉环的真实历史记录。尽管杨玉环是唐朝的一位美女,但她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十分舒适的环境中。她的出生并不富裕,而且在她成为唐玄宗的妃子之前,她还曾经是一名宫女。因此,她的生活条件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奢华。传说中杨玉环每日都要洗澡,也许是因为人们认为她的身份特殊,享有特别待遇。
然而,在古代,洗澡在一些时期里并不是一项常见的卫生习惯。在这个时期,人们很少有机会洗澡,尤其是那些居住在贫民窟或一些较为贫困地区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会使用香水或其他香味来掩盖自己的体味。
因此,从历史角度而言,杨玉环是否有狐臭并不容易得到确认,但是洗澡在古代并不是一项普及的卫生习惯。而对于狐臭患者而言,洗澡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因为它可以减少汗液和皮脂在体内腐烂的时间,从而减少狐臭的产生。
虽然我们并不能确认杨玉环的狐臭是否真实存在,但从历史上来看,洗澡并不是一项古代人们习惯采取的卫生方法。如果杨玉环真的有狐臭,每天洗澡是一种有益的卫生习惯。无论真相如何,杨玉环的美貌以及对唐朝的影响,都已成为人们谈论唐朝历史的经典话题。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