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欲知山中路,需问打柴人。同样的道理,要想知道长白山中众多的打猎的趣事儿、险事儿,必须问询那些经常和野兽打交道的人。
有一点你必须相信:在长白山崇山密林中,能够猎捕别的动物为食的动物,它必须比它猎捕的动物更强。
同理,能够猎捕到动物的猎人,就必须比自己猎捕的任何动物都强——更勇敢、更智慧、更强壮。
长白山密林,是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日日夜夜都在上演着非死即亡,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生死剧,血淋淋的,甚至惨不忍睹。但这就是长白山中动物世界的日子。
年近八十的老猎人“猞猁王”张松老爷子借着酒兴,再次向我说起了他打猞猁过程中的那些险事儿。听起来,既紧张,又刺激。
猞猁和狼一样,最喜欢吃的是兔子。这不仅因为兔子无爪牙之利,更因为兔子的个头小力气也小。人都说,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在动物界,所有的野兽都是专挑“软柿子捏”。因为猎捕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可以省力气,可以不受伤,可以容易获得。但是,凡是容易被猎捕的动物,都有逃生保命的本事。比方说兔子,它不仅长着一对长耳朵,比别的动物能听到更远处的动静,而且它的长耳朵可以随意向着周围转动。而且的而且,兔子奔跑的速度特别快。它的后腿非常有力,一下子就弹跳二三米远。
猞猁猎兔子,第一必须能够避开兔子长耳朵的侦察。猞猁的脚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毛,又长又厚,踩在雪地上几乎无声无息,踩在干枯的森林落叶上,也几乎听不到声音,犹如在脚上穿着毡靴。
当兔子发觉猞猁时,猞猁基本上已经来到兔子跟前了。但是兔子并不白给。它会在发现猞猁扑下来的瞬间,扭头从另一个方向纵身跑开,这第一纵,最低也要三米远。这个距离这个速度,即便是灵巧的猞猁,也不容易很快捕获它。
猞猁并不立即追踪。它知道兔子必须紧跑一阵才能慢下来,这时候,猞猁已经小跑着跟上去。等发现离兔子近了时,猞猁再次作势扑去,兔子见状再跑。一般来说,猞猁要如此耍弄兔子三四回。等兔子疲乏不堪时,再一鼓作气,一口拿下。
★猞猁猎马鹿,从天而降千万不要认为猞猁欺小怕大,除非老虎、豹子、狗熊、野猪这些家伙体量太大,猞猁一般不招惹它们,但是像毛驴子一样大小的马鹿,猞猁照样敢于猎捕。公马鹿一般体重四百多斤,雌马鹿也三百多斤。而猞猁最大的个体也就是七八十斤。
张老爷子说,有一年,我到马鹿沟去猎马鹿。雪地里,我看到了猞猁的脚印,心中奇怪,猞猁到这里干什么,难道它敢于猎捕马鹿?这可有点以小搏大,不现实了。
没想到我刚跟上一头带犄角的雄马鹿,刚想擎枪将它撂倒,忽然,那马鹿经过一棵大树下的时候,被树上凌空扑下的猞猁跳到了脖子上。
麋鹿鹿角侧面轮廓Elk antlers giving a side profile
猞猁四只利爪狠狠地抓在马鹿的脖子上,俯身狠咬马鹿的咽喉。马鹿岂能任凭它咬。一个高儿蹦起来又狠狠地将前腿在地上重重地一跺,把猞猁一下子就闪到了地上,但是,那猞猁身子落地,口却没有松开。
马鹿用力摇头甩脖子,想甩掉猞猁,没想到猞猁借着马鹿的一甩之力,再次将身体跳到马鹿的脖子上。马鹿的性子也很烈,它没有快跑,它知道跑也没用。猞猁咬着它的脖子,身子钉在它脖子上呢!它开始往树干上摔脖子,很用力地摔,可以听到砰砰的声音。这一招很有效,几下子,就把猞猁砸得松了口,摔在了地上。
马鹿趁此机会放开四蹄就跑,一纵步就是好几米。但是没想到猞猁又跳上了马鹿的后腿拐上,无论马鹿怎样后踢也踢不掉它。这时,猞猁已经一口咬住了马鹿的肉蛋蛋。马鹿哀鸣一声,立刻疼得趴到了地上。就这样,猞猁活生生地杀死了这只体重是它五六倍的庞然大物。你说可怕不!
★猞猁猎狍子,专往背阴坡的雪地里追猞猁喜欢吃狍子,所以总是跟踪猎捕狍子。冬天的雪地里,大雪二尺多深,猞猁的腿再长,也没有狍子的腿长。所以,狍子在雪地里可以轻松地把猞猁甩开。
但是,猞猁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它发现了狍子,就会不紧不慢地跟踪在后边,想甩都甩不掉。
如果细心,你就会发现,猞猁专门把狍子往山岭的背阴坡赶着跑。
为什么?因为背阴坡的雪深,而且积雪的上边有一层太阳晒后又冻结的硬壳。狍子和梅花鹿腿又细又长,在阳坡地里跑,看似轻松愉快,但是一旦跑到背阴坡,那四条腿就咔嚓咔嚓都插到了积雪里头。而猞猁跑到背阴坡的积雪上,大爪子的瓣儿都岔开了,本身体重又轻,身体根本陷不下积雪中去。这样,就形成了狍子在积雪中费力地跑,而猞猁在冻硬的雪壳子上跑。你说,狍子能跑得过猞猁吗?不一会儿,必定狍子群中有哪头倒霉鬼,就会被猞猁咔嚓咬断脖子。接着猞猁就会在雪地里来一顿喝狍血热餐,像现代人喝牛奶差不多。
★猞猁猎梅花鹿,暴起伏击猞猁是个十分爱惜体力的野兽。这是它的狡猾之处,无论老虎、豹子,还是狼,这一点都比不过它。
梅花鹿不是腿高脖长能跑能颠儿吗?猞猁才不会和鹿赛跑呢?猞猁绝对是个军事家,从来不会以己之短去赢敌之长。它知道根本赢不了。
所以猞猁猎鹿,会采用最省力气的办法——伏击。
猞猁是所有的动物中最有耐性的猛兽。即便是老虎和豹子猎捕不到食物,也不会在一个地方潜伏过久。可是,猞猁和它们不一样,它可以在一个地方俯卧在地,一呆就是三两天,甚至更长。
张老爷子说,我曾经仔细研究过,凡是猞猁潜伏的地方,都是鹿活动的必经之地。所以,鹿今天不从这里走,保不住明天就会从这里过。明天鹿也没来,猞猁可以等到后天。就说猞猁这份耐心,猎人远远不如。所以,猞猁出猎,从来不空手。无论什么野兽,每击必中。猞猁下口稳准狠,从来没有虚口。只要鹿经过了这里,它纵身而起,会一口准确地咬在鹿脖子上。什么时候鹿死了,它什么时候才松口。
猞猁和狼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但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每年的春天。此季,狼和猞猁都是不分昼夜地在外头活动,猎捕食物。因为这时候母兽和崽子都需要很多的食物,无论公兽和母兽都会日夜不停地外出捕食。
即便是狼的个体和猞猁差不了多少,狼从来不会主动地攻击猞猁。因为狼知道,它根本打不过猞猁,也惹不起猞猁。所以,狼遇到猞猁,标准动作是扭头就跑。而猞猁则会像魔鬼缠身一样,如影随形地跟踪而上。就这么不远不近,不快不慢地跟踪你,让你想跑跑不了,想甩甩不掉。
狼最护崽子。它最怕敌手动它的狼崽子。所以关心则乱。狼被猞猁跟踪的时候,应该往别的地方跑,把猞猁远远地引导到没有狼窝的地方,让它找不到狼窝,最终再摆脱它。但是,狼到了这时候反而犯傻了。它就怕猞猁吃它的狼孩子,特别是母狼,毛长见识短。猞猁追得越近,母狼往狼窝里跑得越紧。她恨不得立刻飞回狼窝,守着自己的一窝狼崽子。可是这恰恰遂了猞猁的意。等跟到狼窝了,猞猁反倒不跟了。它会在不远的地方趴下来晒太阳,或者睡它一觉。等狼认为猞猁离开了,小狼安全了,自己应该出去打食去了,于是放心地离开。这时候,休息够了的猞猁抻抻懒腰,慢慢地踱步到狼窝中,把小狼崽一个不剩的吃下肚去,待会儿回到自己的猞猁窝,再吣出来喂猞猁崽儿。
张老爷子笑哈哈地说,一般的野兽不愿意搭理狐狸。因为狐狸个顶个的拥有保命的原子弹——狐臭屁!你们可能没有闻到过,那狐狸保命时放出的臭屁,可以熏死人!老虎豹子都不招惹狐狸,也怕臭。狼和猎狗嗅到狐狸放出的臭屁会被熏得蒙头转向,无法追击,狐狸会趁此机会逃之夭夭。
猞猁怕不怕狐狸的原子弹?也怕。但是它依然要招惹狐狸,依然要捕猎狐狸为食。
猞猁没有绝招,它有笨招。猞猁一旦发现了狐狸,想猎捕它时,绝不着急见面就死追。它会居高临下地先看好地势,估摸准了狐狸一旦遇到它时会往哪个方向逃跑,心里有个数了,才开始追。张老爷子说:我有好几次临阵观察,发现猞猁总是顺着风向追赶狐狸,而且不紧不慢。狐狸想逆风跑,猞猁总是抢先一步占据上风,狐狸无可奈何,只好顺着风跑。这你们应该猜到了:狐狸顺着风跑一般不会放原子弹。它顶风放才有大面积的杀伤力。它顶风一个臭屁,身后中毒就是一大片。可是猞猁绝对不给它这个机会。
Red fox (Vulpes vulpes) standing in shallow water
★猞猁猎熊仔,掏窝老人家说:猞猁一般情况下敢偷野猪的猪崽吃,也不招惹狗熊。我想,可能因为狗熊也会上树,而且狗熊的犟脾气上来,循着味儿找到猞猁窝,会连窝给他撕吧了,拆烂了。另外,猞猁也害怕狗熊那钩子手。我亲眼看见狗熊一个钩子手,就把猞猁一巴掌打得滚出好远,翻了好几个跟头。狗熊的力气太大。猞猁惹不起。更重要的是狗熊的巴掌是钩镰枪。一巴掌把你拍出去,那钩爪会趁机撕下你一条肉来。
野猪对猞猁不太有招儿。我看见猞猁抢了猪崽后立刻窜上树,母猪再凶,獠牙再狠,一半会儿也用獠牙挑不断树木。或者等它挑断了树根,猞猁早就在树上吃完猪崽,又通过这棵树的树枝,跳到那棵树上,然后蹦下地逃跑了。
猞猁也记仇。它专门挑选和它结仇的狗熊冬眠入仓的时候去“杀仓子”。早春的时候,狗熊会在树洞或者山洞中生熊仔。即便生了熊仔,狗熊也是半睡半醒的状态。这时候,猞猁悄悄地钻进洞,叼起一个熊仔就跑。有时候狗熊会顾及别的熊仔的安全,所以只是咆哮一顿,并不去追赶。若是只有一个熊仔,猞猁把狗熊刺激醒了,那狗熊可能就要和猞猁不死不休了。(作者简介: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历史文化、旅游文化、诗词赏析、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千余篇。)
在长白山区,赤狐算是一种最常见的犬科动物了。在人们的印象里,赤狐常被人们描述为狡猾的动物,据说它们有着神奇的魔力。其实,赤狐并非人们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在食肉动物中,它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员。
只不过,与犬、狼等犬科代表性物种相比,赤狐的嘴巴更尖,更窄,鼻骨细长,额骨前部平缓,中间有一狭沟,看起来显得更加狡诈一些。
还有就是,赤狐适于夜间视物的眼睛,因为眼球底部长有反光极强的特殊晶点,能把弱光合成一束,集中反射出去,黑夜里常常是发着亮光的。
这些景象常常使人产生恐惧,也给赤狐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01听觉与嗅觉十分灵敏,赤狐能洞察到地下1米处细微气息,并准确定位到老鼠的位置不管它狡猾还是聪明,赤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无论是森林还是草原,赤狐都能长时间生存下来,即使是环境恶劣的荒漠。
赤狐喜欢的食物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是鼠类、野兔等小型的哺乳动物;同时,赤狐也是个机会主义者,它们经常寻找一些容易获得的食物,比如腐肉,也会取食葡萄等野果,甚至还会捡食人类垃圾中的食物。
赤狐是一个捕猎高手,有一套高超的技巧。
大雪封山时,浩瀚无边的原始森林,都被白雪覆盖。这时,一只赤狐出现了,它四肢较短,看上去体形比较纤长。赤狐身上的毛发基色为棕黄,看起来像是火焰的颜色,赤狐这身毛发不仅长得漂亮,还长有非常多的底绒,十分蓬松,保暖性极好。
这时,各种老鼠都躲在积雪覆盖的洞中过冬,把自己都捂得严严实实的,很难被天敌发现,但这难不倒赤狐。
别看赤狐这家伙小巧,但它的听觉与嗅觉却十分灵敏,能洞察到地下1米处发出的细微气息,还能准确定位到老鼠所在的位置。
瞄准时机,赤狐纵身一跃,高高跳起,然后转身头朝下,倒栽葱般钻进雪地里,不出几秒钟,赤狐就叼着一只老鼠,重新露面地面。
02赤狐叼出10多只老鼠,引来了一只独狼,赤狐放了“屁”,狼被臭得只好放弃追击赤狐并没有马上吃掉老鼠,而是把老鼠放在一旁,又开始去找别的地方,不多久,又叼出一只老鼠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周围已经堆满了10多只小老鼠。
其实,这只赤狐的行为是“杀过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赤狐捕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食物需要,但是,一次杀死远远超过自己食量的猎物,那就是“杀过”了。
也许,赤狐觉得捕得差不多了,正准备回窝。赤狐这么大动静的捕食,加上老鼠的血腥味太浓,引来了一只独狼,它紧紧地跟随在赤狐的后面,时刻准备伺机行动。
找个食物,就能碰到狼。没办法,赤狐的天敌实在是太多了,除了天上飞的各种老鹰,地上跑的猞猁,就要算森林中的杀手——狼了。
赤狐忽然停了下来,因为它已经听到了狼的气息了,这让它心惊胆战。
狼开始进攻了,背弓起,后腿一蹬,在雪地下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它想把赤狐扑倒在雪地上,但赤狐早有准备,急忙从狼旁边溜走了,狼哪能放弃快到嘴边的猎物,转身就追。
赤狐吓得急忙放了“屁”。大家知道,赤狐的体内长有肛腺,能分泌出令人窒息的恶臭气味,俗称“狐臭”,
狼嗅到“狐臭”,差点没被赤狐的“屁”臭倒在地,它只好停止了对赤狐的追击。
03逃过狼的捕杀,又被猞猁按倒在地,赤狐装死侥幸逃脱刚刚逃过狼捕杀的赤狐,跑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它开始放松了警惕。但是,躲在后面的猞猁开始行动了,耳尖上簇毛,为猞猁增添了几分威严,爪子覆盖着浓密的毛,在积雪里行走十分轻松,没有发出一点声响,突然,它就站在了赤狐的背后。
猞猁可不是好惹的,它对别的食肉动物的杀心远比狼重,这家伙凭借着自己健壮的身躯,出色的攀爬能力,以及猫科动物与生俱来的灵活敏捷,经常杀死灰狼、赤狐、貉、狗獾等动物。
科学家在猞猁的胃容物中经常发现赤狐、松貂、野猫和狗獾的残余物,这还不算为清除竞争对手而杀了没有吃的狼。
赤狐是猞猁的常规猎物,虽然猞猁都会刻意清除狼与赤狐,但猞猁杀的赤狐比狼多得多。猞猁的大脚掌更适合在雪地上行走,一到冬天赤狐就遭殃了。
还没等赤狐反应过来,猞猁猛地扑了过去,一巴掌将赤狐拍到在雪地上,还把自己的身躯压在赤狐身上。赤狐单薄的腿,在不停地挣扎,可它那4条小腿怎么够得着凶猛的猞猁呢?
赤狐挣扎了几下,知道没有用,干脆停止了挣扎,头一歪伸出舌头,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将呼吸调整为十分微弱的状态,开始装死。
猞猁用脚踢了几脚,看到赤狐没动,又闻了闻赤狐的气息,貌似“死了”。猞猁也许是吃饱,再没有下嘴,起身走了。
在西藏,你大多只能远远地看见野生动物们的身影,却不一定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那些行走在高原上的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盘羊等,它们是西藏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近距离感受它们的美好~
1、雪豹: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
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的动物,一般栖居在空旷多岩石的地方。由于它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它全身长毛之下又有着浓密的底绒,能够抵御严凛的风寒。雪豹具有夜行性,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其行动敏捷机警,动作灵活,善于跳跃,3~4米的高崖可纵身而下。白天很少出来,有时会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其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雪豹一年换一次毛。
2、岩羊:体型中等,形态介于野山羊与野绵羊之间。
岩羊又叫崖羊、石羊、青羊等,系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栖于海拔2500~5000米的无林山地。夏季结成十至数十只的群,冬季则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由1只或数只公羊率领。虽然经常出现于比较开阔的地方,但其攀登山峦的本领在动物中是无与伦比的。受惊时能在乱石间迅速跳跃,并攀上险峻陡峭的山崖。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逃到山脊上以后,总要回过头来看一看,再飞奔而逃,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丧生。
3、猞猁:属于猫科,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体粗壮,尾极短,通常不及头体长的1/4。
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谨慎,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蔽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假装死去,从而躲过敌人的攻击和伤害。在自然界中,虎、豹、雪豹、熊等大型猛兽都是猞猁的天敌。夜行性,活动隐蔽,听、视觉发达,会游泳。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种野兔,所以在很多地方猞猁的种群数量也会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减而上下波动,大致上每间隔9-10年出现一个高峰。
4、西藏棕熊:棕熊的亚种之一,亦称马熊和蓝熊。
西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少的棕熊之一,躯体粗壮强健,性凶猛而力大,主要栖息在山区的森林带,食性较杂,主要以翻掘洞穴的方法捕食鼠兔和旱獭,还吃没有腐烂的动物尸体。而且,西藏棕熊一般独居,有冬眠的习性,从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一直到翌年3-4月。
5、野牦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
野牦牛又叫野牛,藏名音译亚归,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类和家畜难以利用和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场,它却能登临受用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野牦牛是家牦牛的祖先,曾经分布很广泛,现在仅存在青藏高原上,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头舔。野牛多刺的舌头十分厉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
6、黑颈鹤: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
黑颈鹤是大型涉禽,除眼后和眼下方有一小块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为中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黑颈鹤春季于3月中下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月中旬到达越冬地,越冬时黑颈鹤集群较大,它们带着刚刚长大的幼鸟,与其他家族结成十几只,甚至四、五十只的大群,长途飞行时,排成“一”字形,“V”字形成“人”字形的整齐队伍,飞越崇山峻岭,到达气候温和的地方去越冬。
7、旱獭:又名土拨鼠,草地獭,又叫哈拉、雪猪、曲娃(藏语)。
旱獭善于挖掘地洞,通常洞穴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它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那条可爱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脚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对长长的门牙,呆呆傻傻的模样相当地讨人喜欢。土拨鼠非常机警,不仅经常察看周围情况,还专门有负责放哨的。家庭饲养初期胆子比较小,最好不要骚扰和惊吓它们。
8、高原鼠兔:高原鼠兔是圆球形的、没有尾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与兔子有亲缘关系,而不是与老鼠同属于啮齿目动物。
高原鼠兔以家族的形式生活在一起,范围不超过25米。青藏高原冬天的生活环境比较严酷,很多高原鼠兔被冻死,少数存活到第二年。能够存活的成年鼠兔在夏天产三窝仔,都住在一起。
9、藏羚羊: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通常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原荒漠和高寒荒漠的生态环境山生活。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 雌性藏羚羊没有角。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
10、赤狐:又叫红狐、火狐等,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嘴巴,大大的耳朵,短小的四肢,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
赤狐又叫红狐、火狐等,生性多疑,行动时大多先对周围环境进行仔细的观察,因此在我国有“狐疑”一词。当遇到敌害时,它就会使用身体内藏着的一个秘密武器——肛腺,分泌出几乎能令其他动物窒息的“狐臭”,恶臭的气味使追击者不得不停下来。在危急的情况下,它也能用窜进羊群中、跳到河里隐藏等方法逃脱。被猎人捉住的赤狐,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能够暂时停止呼吸,似乎已经奄奄一息,任人摆布,但乘人不备时,就突然迅速逃走。这些狡猾的行为,都是它高超的生存手段。
11、金雕:属于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
金雕,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成鸟的翼展平均超过2.3米,体长则可达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事实上,除了上述11种珍惜动物外,西藏高原还有斑头雁、长尾叶猴、小熊猫、藏獒、石貂、雪鸡、马鹿、白唇鹿、藏野驴等多个物种,让我们好好珍惜吧!
更多精彩,请关注八零年代微信公众号:In_Eighty←长按可复制。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