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体质的人,不仅体型肥胖,还有一股异常难闻的狐臭,整天无精打采,慵懒乏力。
满月脸、啤酒肚,看似身强体壮,实则弱不禁风,出汗多,容易感冒,鼻炎常发。
肌肉松软,特别是肚子上的肉,跟个棉花枕头似的,脸上的肉走两步都会波浪起伏。
手脚时不时还会浮肿。
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干后稀。
舌头又胖又大,又白又润,两边都是牙齿印。
曾有患者说经常被身边的人笑话:胖就算了,还懒;懒就算了,还有狐臭。
这给患者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今天给大家介绍张仲景的一个经方,原方本来是用来治疗身体浮肿、出汗多、身体沉重的。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第二篇第二十二条中写道: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但是,近现代中医家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常用本方减肥、治疗狐臭、改善精神状态等。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肥胖、慵懒、狐臭?
中医认为,肥胖是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痰饮水湿排泄障碍,停聚体内,充斥皮里膜外。
慵懒是因为痰饮水湿停聚之后,阻碍了气血的流通。
狐臭浊邪引起,浊是痰饮水湿停聚日久,化腐成浊所致。
知道问题的源头,我们再来谈怎么治疗。
张仲景的这个方叫做防已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6味药组成。
上面所说的肺脾肾功能失调,实际以中枢脾胃为核心,其中白术、甘草、大枣三味药,是张仲景治疗脾虚的常用药对,脾健则水湿来源被阻断,这是治疗水湿停聚的治本之法。
阻断了水湿的来源,那已经形成且停聚的水湿应该怎么处理?
可用生姜和防己。
生姜就是我们平时做菜用的生姜,它药性辛温,辛温能行、能通、能散,走而不守。
中医人有两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句是: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另一句是:湿盛则阳微。
所谓湿盛则阳微,就是说湿气重,容易导致阳气不通,表现为阳虚的症状,但实质是湿引起。
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就是说想要打通这种湿所致的阳虚,是不能用温阳的方法,可以通过利小便把湿排泄出去,阳气自然就通了。
而防己正是通利小便、排泄水湿的常用药,它有一个特点是擅长走肌肤之里,正如古代医家尤在泾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心典》中所述:
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已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以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如果说生姜的作用是把水湿散开,那防已就是把散开的水湿运送到膀胱,通过小便排泄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祛湿喜欢利小便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要用黄芪。一是为了配合白术、甘草、大枣健脾补气,二是为了配合白术治疗表气虚,提升肌表的抗邪能力,达到固表止汗的作用,主要针对的是多汗、易感冒和鼻炎反复发作这几个症状。
白术、甘草、大枣、黄芪,调脾胃以治本,以阻断痰饮水湿的源头。
生姜散水行水,防已利尿利湿,以治湿之标。
水湿去则不凝聚,不凝聚则不化浊,无浊则狐臭可除。当然,也可以配合祛湿化浊的蚕沙、人中黄等加强疗效。
(五)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还是因人而异、灵活加减,才能使疗效最大化。
医为仁术,必具仁心,大家好,我是主任中医师老卢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失眠多梦怎么办,期待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有问题也可以私信我,我会详细解答
今天我们聊一聊动不动就爱出汗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出汗多就是身体在排毒。一般来说啊,在炎热的夏天啊或者强烈的运动下出汗多很正常,但是什么都不动就呼呼冒汗就不是很正常了,也不是在排毒了,很可能是某种疾病来向你通报,病诸于内,必行之于外,我们身体里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会在我们的外在表现里面展示出来,今天我就来帮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在我们黄帝内经中说汗为心之液,所以我们的的汗呢是和心息息相关的,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心绞痛发作的情况下,是不是会满头大汗,当我们出现多汗自汗盗汗这种情况下,身体里多气虚,多血虚,多痰湿,多阳虚,基本会从清热而固体表,滋阴清热,养血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下面帮大家分析一下,这四个部位如果爱冒汗都是什么病症,都怎么办?自己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这个问题。
如果手足汗心多,就只掌心脚心容易爱出汗的情况下,多属,阴虚有热,可能会伴随着腹部胀痛,和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有累积,可服用通便便的药物来进行排解,如果手掌心出汗还伴随着,口干舌燥,手脚心热,多属于阴虚有热,可服用清胃热的药物,比如清胃黄连丸等
如果心窝胸口多汗多为心脾虚,这种状况在脑力工作者中比较常见,并且伴随着失眠多梦等情况,属于思虑过多,所导致的心脾虚,要通过适当的运动,慢跑,或者太极拳等缓和身心,降低压力,改善睡眠不好的状况。
如果头汗过多多半是脾胃过热,其症状容易出现在饭吃多了之后,头部面部开始出汗,同时伴随的症状可能有口渴汗多,不想吃饭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体内积食,可以通过减少进食量,清淡饮食来缓解,也可以吃一些消化药,那如果家里有小孩在睡觉的时候出现轻微头汗那是属于正常现象,若伴随睡眠不安,容易受惊,就要及时治疗了,多半是脾胃湿热的问题。
腋下多汗,有狐臭,一般腋下多汗症属于狐臭,这种疾病很可能是遗传,具体呢还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如果是后天形成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内分泌失调,不注意卫生引起的,这一块呢就需要经常的清理,并且配合有效的治疗手段肯定没问题的
最后教大家两个穴位,对于改善手足出汗特别的有好处,也非常的好用, 如果手汗多的情况下,你一下就能学会这个穴位叫做劳宫穴,劳宫穴在哪呢,你这样一攥拳,中指指甲下就是劳宫穴,那平时的时候你就可以多按揉这个穴位,对于手掌爱出汗是有效的,记住,手掌一握拳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劳宫穴。如果脚上汗多,阴虚有汗,我们可以按复溜穴,想要找到复溜穴的位置我们先找到太溪穴,太虚穴在我们脚的内踝尖到前跟腱连接的中心点,从这个穴位呢在向上2寸,大约两个拇指的宽度,这就是复溜穴了,这个穴位是一个止汗的穴位,对于经常冒虚汗,尤其是脚上出汗的朋友啊,这个穴位就很好用,这两个穴位搭配起来会更加好用。当然有情况最好还是要和医生及时沟通,及时治疗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啊,可以及时和我沟通,中医老卢,更多中医问题我们下期见,
温度一高身体就爱出汗,大冬天稍微一动也会一身汗,吃顿暖暖的火锅就满头大汗,衬衣总是一股汗味,怎么就我这么爱出汗!?
其实,汗腺是人体自带的“空调”,是人体最天然的保养品。夏天若是出汗少的话,感冒、皮肤病、失眠就会找上门,心脏病发病率更是成倍涨。
但汗也是人体的晴雨表,有些异常出汗信号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
那么怎样才算异常出汗呢,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
比如,同等条件下,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无汗,而你却满头大汗,就说明有你可能是出汗异常;
如果天气不是很炎热而你坐着不动都大汗淋漓,那你无疑也是异常出汗了。
简单地说,如果不是因为运动、穿衣厚或炎热而导致出汗,或稍微运动就会大汗淋漓,就意味着人体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应当引起重视。
1
头部出汗异常——胃火旺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该是最足的,其固摄力也应最强。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或者经常出汗,或许就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头部出汗较多也是正常现象)。
另外,这还和胃火旺有一定关系。判断是不是胃火的原因,还要看看有无口干口臭、舌苔红、上牙痛、便秘等状况。
建议:睡眠充足,多吃温补食物,如大枣、牛肉、山药、蜂蜜、茯苓,每天也可冲泡枸杞茶饮用。对于因为胃火引起的多汗的人,要多喝温开水。
2
额头出汗异常——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3
鼻子出汗异常——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手臂的肺经,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4
颈部出汗异常——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不调有关,也和体内湿热有一定关系。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
建议: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平时可多吃高蛋白类的食物,记得多喝水。
5
腋下出汗异常——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
建议: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如果有狐臭,可以剃掉腋毛后,直接艾灸腋窝。
6
胸口出汗异常——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7
手脚心出汗异常——血虚
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只吃8分饱,避免吃生冷食物,保护好脾胃。并早晚各推腹一次,每次5分钟。
8
糖友出汗异常——血糖不稳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稳定,通常表现为上肢或胸部出汗增多或出汗部位不对称,在正常的室温下可能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患者会有夜间出汗的情况,早上起来还会觉得头疼、劳累,这些症状提示着患者可能发生了夜间低血糖。
建议:当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求助,以免发生危险或意外。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些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零食,晚上睡觉的时候可放在床头,以备不时之需。
9
浑身出汗异常——气 虚
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10
睡着出汗——阴虚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11
汗液颜色异常——肝胆肺有问题
大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奎军介绍,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果有颜色的话,那就要警惕了~
黄汗
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
白汗
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红汗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绿汗
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12
汗的味道异常——身体有病症
尿臭味
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香味
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