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些气味,比如汗臭味、狐臭味、香皂味、洗衣粉味儿......
当两个人靠得很近时,这些气味就能被闻到。
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常见的气味,而是——
恋爱的时候,身上那种只有情侣之间能互相闻到,旁人却嗅不到的独特气味。
图源/网络
据说,很多情侣谈恋爱后,都能闻到对方身上的特殊气味。
具体是啥味儿,也说不清。
图源/网络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恋爱的酸臭味”?
但这些气味儿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一闻就上头,让人欲罢不能。
很多情侣沉迷于吸对方的气味不能自拔↓
单身狗们可能会说了,这不就是体味儿吗,我也有,有啥稀奇的?
没那么简单。
为啥情侣之间能闻到彼此的独特气味?
体味儿只要靠得近,任何人都能闻到,但这个特殊气味,不是靠近就能闻到的,很多时候连本人都闻不出来,只有对象才能闻到。
你看,连情歌都是这么唱的:“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红楼梦》第十九回里,宝玉和黛玉聊天时,也闻到了黛玉身上特有的香味。
“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宝玉为这香倾倒,忙问黛玉袖中香气从何而来。
黛玉却说:“这时候,谁还带什么香呢?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熏染的,也未可知。”
图源/87版《红楼梦》
《非诚勿扰》中有句经典台词,也有对这种特殊气味的描写:
“我对一个人一见钟情的话,不是看,是味道,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气味相投你懂吗?”
那么,这种味儿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可能是人体内的性外激素,也就是费洛蒙在发挥作用。
有人把这种独特的气味赋予了一个特别的名字——性香。
性香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主要含有雄甾酮的男性香味;另一种是主要含有雌二醇酮的女性香味。
这两种性香物质主要藏于人体的性器官、会阴部、腋下和汗腺的分泌物及尿液中。
平时这种性香味的散发很微弱,一般自己都闻不到,只有在感情激动时才会进一步增强。
这种性香能够增强男女之间的亲切感,从而诱发性冲动。
图源/电影《香水》
那为什么只有特定的人才能闻到呢?
目前,比较合理的解释跟基因有关,尤其是 MHC 基因家族。
MHC 是一系列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决定了人体对于某些疾病的抵御能力。
假如父亲可以抵抗疾病A,而母亲可以抵抗疾病B,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就能同时抵抗疾病A和B。
MHC重合率越低的夫妇,生下来的孩子越不容易生病。
所以,在择偶上,人天生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的MHC相差更大的异性。
但基因这个东西,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时候气味就派上用场了。
MHC基因除了影响免疫之外,也影响着人的体味。
1995 年瑞士科学家做过一个「T 恤衫实验」,结果发现,女性爱的气味,大多来自跟自己 MHC 相差更大的异性,她们表示这样的气味更像自己的男朋友。
也就是说,人可以通过气味选择从基因层面上与自己更合适的伴侣。
图源/网络
换句话说,你喜欢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你们「气味相投」,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一闻倾心。
当然,情侣之间觉得对方身上好闻,也有可能是自带气味滤镜。
有研究发现,两人若「相亲相爱」过,那么对方的气味也会在主观上变得好闻。
不过,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有异性告诉你身上有种好闻的特殊气味,基本上就是等于在说ta喜欢你。
说完了性香,再来说说另一种常见的现象——
为啥男人总是臭烘烘,女人却香喷喷的?
平时,女人总喜欢用“臭男人”来骂一个男人。
现实生活中,男人比女人似乎的确要“臭一些”,比如一群大老爷们聚在一起时,总会有股不知名的味道,尤其夏天的时候,臭味更明显。
而当一群女人聚在一起时,通常都是香气四溢,让人如沐春风。
难道是因为女人拥有天赋异禀的体香吗?
其实不然。
男人的大汗腺天生比女人发达,同样出汗的情况下,汗臭味会比女人更重。
图源/网络
再一个,男人吸烟、喝酒的比较多,这也会对体味产生较大影响。
还有就是,女人普遍比男人更爱干净,衣服也换得更勤,即使身上有臭味,也会很快消散。
而且,女人用的护肤品、化妆品都带着点香气,用久了就腌入味儿了,再喷点香水,自然就香喷喷的。
所以,男同胞们,不想被骂臭男人,就多学着点女同胞们,勤洗澡、勤换衣,臭味会消散一大半。
除了汗臭味,男人身上还有一种味道,有些女人也会觉得难闻——精液气味。
为什么精液气味这么难闻?
正常的精液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腥味,很像一种花的气味——石楠花(也有人说像栗子花的味道)。
据说,石楠花还是武汉的“市花”?
难以想象,花开的时候,到处都弥漫着这种气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心疼武汉的小伙伴们1秒~
话说回来,精液气味虽不是很好闻,但却不能没有。
精液的气味是由一种叫做“精胺”的物质氧化后散发出来的。
精胺是前列腺分泌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精胺氧化须在精囊液的参与下才能进行。
所以,精液的气味能间接地反映出前列腺和精囊腺是否正常。
如果精液缺乏这种“石楠花香”的特殊气味,则说明前列腺和精囊腺出现了病变,需要引起重视。
至于为什么会觉得难闻,可能是每个人对气味的接受度不同,毕竟有些人还是觉得挺好闻的~
就像香菜一样,有人觉得很香,有人一闻就想吐。
在网络的海洋中冲浪,我发现了许多人都有着那些独特而有趣的小癖好,其中一些我甚至发现自己也有!让我带你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看看那些“网友们的奇特癖好”,也许你会发现你和他们有着相同的癖好,我也想和你一起分享这些乐趣。
有些人似乎对疼痛有着特殊的抵抗力,让人不禁好奇:“你是没有痛觉吗?”而有些人的口味则相当独特,喜欢探索生与死的边界,“妈呀,解剖尸体,重口味一个啊!”这些奇特的癖好引发了无数的欢笑和惊叹。
有些人有着可爱的习惯,像是喜欢咬自己的嘴唇,让人忍不住想提醒:“这可不能经常咬!”而有些人则喜欢龇牙咧嘴地看完恐怖电影,仿佛能从中找到乐趣。这些癖好或许看起来有点怪异,但正是这些不同让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还有一些癖好则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有人睡觉时喜欢抱着一个大抱枕,让人不禁想问:“睡觉不会掉吗?”或者有人喜欢在扣完扣子后再重新扣一遍,这种习惯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也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安全感。
然而,有一个癖好似乎是全国统一的,那就是“喜欢钱”。无论是谁,都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试问,有谁会不爱它呢?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癖好。无论你的癖好是什么,都请珍惜它,因为正是这些癖好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喜欢的小伙伴点个小关注再走呗!
美国亚特兰大以为一位艺术家叫朱迪思·普锐斯发明了一种“有味道的”相亲大会。
普锐斯让所有的参与者在相亲会前连续3天穿同一件汗衫入睡,之后再把汗衫放进带有编号的塑料袋冷藏起来,封存汗衫上面的体味。
在相亲会上,普锐斯把此前“珍藏”的带有体味的汗衫让参加相亲的异性参与者轮流“鉴赏”(咦~不禁有点反胃),让他们从中选中最中意气味的一件汗衫,然后根据汗衫编号进行情侣配对。
普锐斯的研究指出,人体会释放一种微量化学物质叫信息素(信息素由德国科学家Peter Karlson与Martin Luscher于1959年提出),能够影响同种生物另一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嗅觉来找到真爱,简直“闻”所未“闻”,这让小编懵逼了,相爱到底是遵从自己的心还是鼻子?
喜欢做这种的奇葩实验的还有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
他们招募了96对异性恋情侣(号称腐国的英国怎能忽略同性?!),让男性伴侣穿一件干净汗衫,保持24小时不洗,并且不准使用止汗剂、香氛,也不能吸烟或者吃味道大的食物诸如大蒜卷大葱之类,目的是为了防止衬衫被其他味道干扰。然后同样的收集留有味道的衬衫并冷冻(衬衫:老子上辈子是做了什么老TM要冻死我)。
女性志愿者则被随机分成三组,一组闻干净的衬衫,一组闻陌生人的衬衫,一组闻自己男友穿过的衬衫。
通过对比发现,闻男友衬衫的女性在接下来的压力测试中压力明显较小,且皮质醇水平也低于闻陌生人衬衫的女性。
知识点来了,什么是皮质醇?
皮质醇是人体内一种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的激素,这种激素越高,人感到的压力越大。
在实验中闻到自己“熟悉气味”的女性,体内皮质醇水平降低;相反,闻到陌生人的气味时,她们会下意识激起战斗本能和提高警戒心。
实验各组皮质醇水平高低排序:闻陌生人衬衫组>闻干净衬衫组>闻男友衬衫组
结论是:闻男友“臭”衬衫能减压。
这同时也说明,体味,是种奇妙的东西,可谓一“味”相投则倾心,一“味”不合就炸毛了呢!
安心的味道
网友@瑄寕说道:我小时候回家常常没有人,趴在爸爸妈妈的床上闻一闻麻麻的睡衣,有一种安心的味道。
为什么很多婴儿能够准确识别母亲,其实大部分靠的就是气味。母亲的熟悉的气味可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因此能够安然入睡,而陌生人的味道则让他们焦虑不安。
很多人因为换了床、换了房间或者伴侣不再身边而失眠,其中的原因大概也是没有了原来熟悉的气味。
暧昧的味道
女人对男人说“臭男人”,男人对女人说“你身上好香”,气味在两性之间有着一股暧昧的味道。
《芈月传》中,楚怀王身上有异味,很多嫔妃都敬而远之。然而聪明的郑袖则把这种气味描述成一种独特的气味,让天下男人臣服的气味,还说出“问了大王身上的气味不能自己,不能把持”的情话,郑袖也因此成为后宫专宠。郑袖是不是真的喜欢楚怀王的“狐臭”不得而知,但却也说明,气味无时无刻散发着男女荷尔蒙的味道。
男人坐在女人旁边时,有时候会闻到一股清新的香味,这种味道让男人着迷和放松,而女人并不知道自己身上有这么大一股神奇的气味;女人喜欢拥进男人的怀里,常被男人认为追求安全感,许是这种安全感就是来自男性身上的那种“男人味”吧。
电影《非诚勿扰1》里,笑笑和勤奋约饭时,笑笑说:一见钟情不是你一眼看上了我或者我一眼看上了你,不是看,是味道,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气味相投懂吗?
气味相投,爱情,就开始了。
你喜欢的人,身上是什么味道?
喂喂,这不是你不洗臭袜子的理由啦!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