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荷兰狐臭多吗(荷兰人狐臭)

时间:2024-04-26 08:57:0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与白人相比汉人基因有哪些特殊?网友:女性有母乳,没狐臭赢麻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2024年2月19日,《自然》杂志刊文称,科学家在美国人的基因中,发现了2.75亿多个基因突变。

这项发现是人类基因史上的重大突破。不过从人种和种族的角度来说,美国人基因并不能代表我国汉族人的基因。

有几方面,是我们汉人独有的。

更显年轻

汉人普遍比欧美人更显年轻,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同样是40岁的脸,我们可能略有沧桑与衰老的趋势,欧美已经有了明显的皱纹。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针对这一话题,研究了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基因序列,发现MCIR基因与感知年龄存在紧密的联系。

不管英国人还是荷兰人,都存在MCIR基金的DNA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导致欧洲人的感知年龄与实际年龄存在一定差距。

通俗来说,大多数欧洲人的面貌都是比实际年龄老2岁以上。

因此,相同年龄的汉人与欧美人站在一起,会显得汉人更年轻。

(欧洲女性)

除此之外,欧美人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之一。

比如欧美人喜欢运动,享受在户外亲近自然。如此风吹日晒,对皮肤的损伤会越来越大,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皮肤质感。

很多欧美人喜欢晒日光浴与美黑,也加重皮肤衰老的一个原因。

这种习惯与他们的文化有很大关系。

如果频繁晒日光浴,会导致多形性日光疹、日光性荨麻疹、慢性光化性皮肤炎等症状。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皮肤健康,甚至有几率导致皮肤癌。

(西方日光浴)

反过来看,我国人并不是不喜欢晒太阳,但相对来说更有节制性,在合理方式下晒太阳,不但不会晒伤皮肤,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我国与欧美人的肤色不同。在相同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白皮肤更容易晒伤,加速老化。

而黄皮肤的晒伤趋势比白皮肤慢,从某种角度来说,老化速度也慢。

结合以上原因,才导致了欧美人的“老态”与现实年龄相差很大。

而我国在基因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优势,所以看起来更加年轻。

没狐臭

腋下的汗腺属于顶级汗腺之一,原本是没有味道的。

附着在腋下的微生物会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从而产生了狐臭味,这个地方是产生狐臭的主要区域。

同样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一些非顶级的小汗腺也有可能形成狐臭。

不过相对来说,这两种原因形成的狐臭,真的没有基因导致的狐臭更令人绝望。

根据数据显示,狐臭广泛分布于东亚之外的地区。其中白人中大概有90%的人有狐臭。而黑人的比例更大,为95%。

相比之下,我国拥有狐臭的人只占5%,在华北地区,这个数字甚至更小,只有1%。

(狐臭)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远离难闻的除臭味呢?

在人类迁徙历史中,我们祖先受环境影响,第16号染色体的ABCC11基因发生突变,大汗腺分泌汗液的功能被削弱,所以腋下汗液减少,细菌可分泌的物质也变少了。

经过一代代传承,原本有狐臭的特征越来越少,而无狐臭则成了大多数现象。

虽然我国拥有狐臭的人占少数,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却相当普遍。

基于这个原因,欧美地区的止汗液十分畅销,同时一些杀菌和掩盖狐臭的香精也十分受欢迎。

喝酒脸红

我国素来讲究酒桌文化,推杯换盏之间,难免会喝多。

我们多多少少会遇到喝酒脸红的人。这种现象在中国并不少见,但是绝大多数欧美人并不会这样。

针对这种现象,人们把喝酒脸红定义为“亚洲红”。

全球大概有8%的人喝酒脸红,大多集中在亚洲,我国尤为突出。

喝酒脸红是由于ALDH2基因突变导致。

它会降低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喝酒期间,酒精的代谢物乙醛不能高效转化,只能不断积累。

等这种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引起末梢血管扩张,继而导致面部发红。

(喝酒脸红)

有人说脸色发红是能喝的表现,也有人说是酒量不好的征兆。

事实上,能不能喝酒并不只取决于喝酒是否上脸。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种基因突变,其实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联。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ALDH2基因突变有一定几率诱导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冠状动脉风险。

根据这个研究报告,工作人员又进行了临床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如果喝酒脸红的人经常过度喝酒,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倍。即使少量饮酒,也是有一定损伤的。

所以说,喝酒脸红并不是衡量酒量的表现,而是身体预警。

乳汁充足

跟欧洲人相比,中国女性的乳房普遍偏小。有人说欧洲人在哺乳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处于劣势。

事实恰好相反。

欧美女性乳房较大,主要原因是胸部堆积了大量脂肪,将胸部撑的比较大,但实际真正影响哺乳的部分没有优势。

我国女性胸部的脂肪少,感观上不如欧美女性大,但是乳腺组织十分密集,远超欧美。

这是分泌乳汁的关键,所以相对来说,中国女性在分泌乳汁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除了乳汁多,其中的成分比例也与欧美国家不同。

(母乳库样本)

根据中国人母乳成分数据库显示,中国妈妈的乳汁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一含量超过欧美等国。

蛋白质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系统,促进大脑发育,是十分重要的成分。

同时母乳中的钠元素比欧美国家多,原因是我国吃盐比部分欧美国家多。

钠含量可以保持宝宝的体液平衡,是必要的元素。将钠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是有利于宝宝成长的。

总结

我国是古老而持续文明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漫长的岁月,早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基因特点。

虽然汉人与欧美人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我们散在天上的星星,各自发光,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可能这就是种族多样化的魅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一把钥匙。

参考资料:

《把人熏臭的狐臭,可能比人类的历史还要久》澎湃新闻

《同样的年龄,为什么亚洲人比欧洲人看起来更年轻?》澎湃新闻

《喝酒脸红不是保护色,而是身体发出的警告》澎湃新闻

洪纬读《身体的气味》︱“隐疾”给人带来多大伤害?

洪纬

《身体的气味:隐疾的文化史》,陈桂权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184页,36.00元

封城的日子里,你最希望做的却无法立刻实现的事情是什么?我的愿望是能够和朋友们线下聚聚会,去图书馆翻翻书,看看博物馆,逛逛水族馆……总之,就是走出方寸之间,回到大千世界。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愿望。而一旦进入人群,我们便难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闻到千奇百怪的体味。

关于人体散发出的气味,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著名的个人哲学思考录——《沉思录》中向读者发问:

遇到患有狐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遇到患有口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你怎么善待这样的麻烦?

这位皇帝认为这些气味是很自然的东西,人类应该理性对待。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要对这个问题做到理性,谈何容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会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探知对方,包括嗅觉、触觉、听觉、视觉乃至味觉。大家对汗臭和脚臭都不陌生,它们给我们的嗅觉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令人相当不快。倘若遇到有严重狐臭或口臭的人,这种刺激感可能会更加强烈。

俗语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狐臭和口臭并不引发疼痛,仅仅是给交往对象带来一些感官上的“麻烦”,它们是否能被归为“病”类呢?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陈桂权博士将它们归为被称为“隐疾”的一类疾病。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多指性病,事实上,在古代它所指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凡涉及隐私或者难言之隐的病症都可计入其中,而那些表征不明显的病症和问题也可用隐疾来指代。陈博士在《身体的气味》中着重讨论了几个当下比较敏感的主题:狐臭、口臭、性病和脚气病。

作为一位非医学史从业研究人员,作者没有囿于医学史的内史范畴,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文化层面,吸纳了众多明清笔记小说、当代小说和逸闻轶事,畅其旨趣。阅读该书时,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隐疾给当事人生活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展露无疑。用这些史料来探讨隐疾文化史最为恰当不过,也是书写一部大众史学读物的巧妙之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引发狐臭的原因认识不清,认为它可能是一种传染病,抑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譬如,唐代医家孙思邈便认为得狐臭有天生与传染两种途径。这些传统观念或曰医学理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伴侣的选择。四川省凉山诺苏人认为狐臭具有遗传性,与这些“病患”联姻被视为大忌。在成都市,相亲过程还有这么一个阶段:男方托人到女方家中去看门户,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待嫁女子叫到身边来坐,闻闻有无狐臭。

在婚姻不自由的年代,女子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子则享有相当不同的待遇,婆家对媳妇不满意,要么休妻要么纳妾。其实在古人的现实生活中,休妻、纳妾并不是由着男人的性子来。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便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浪荡子龙光因妻子有狐臭想纳妾,妻子同意,可惜老爹不允,龙光便与妻舅串谋,害死了亲爹。

史学家黄永年说,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异族骂为畜生。出于对异族的偏见与歧视,汉文化将腋气与“胡臭”联系起来,进而再将“胡臭”变成“狐臭”。这种叫法延续至今,根蒂是歧视异类的文化隐疾。古代志怪小说也有描述人与狐狸精发生情愫,并最终染上狐臭的故事,从中更能直观体会汉文化对“狐臭”的偏见。在河南省某些地区,狐臭又被称为“门病”,被认为是门第不清所致。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狐臭不具有传染性,全因个体腋下大汗腺过于发达所致,只是它具备遗传性。经过一定的治疗,狐臭可以得以消除或者减轻。

至于口臭,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重点是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对口腔清洁史做了一番清晰的梳理。大概最晚在东晋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盐末揩齿来清洁牙齿。后来人们又发明出了劳牙散、揩牙散之类的牙粉,以指点药,揩在齿上。宋代佛门弟子在日常起居中也很重视洗漱、揩牙。宋代《禅院清规》规定早晨起来盥洗漱口,步骤如下:“使用齿药时,右手点一次,揩左边,左手点一次,揩右边。不得两手再蘸。恐有牙宣(笔者注:牙龈出血,严重化脓)口气过人。” 《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的公子小姐们在漱口之前都会先用青盐擦一遍牙齿。青盐常被做成棱柱形状,方便使用。除了用手指揩牙,古人还会用揩齿布,我国大约在晚唐时期就有揩齿布了。

虽然洁牙剂可以追溯至古代,但是,西方牙粉和牙膏被引进中国时,还是经过了一番曲折的。在十九世纪末,洋货牙粉和牙膏在中国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公务人员、社会名流、名妓等,刷牙成为“文明人”的象征之一。对新生事物,人们需要一段接受过程,担心用毛刷长久地刷牙,牙齿会坏掉。1876年的《格致汇编》就说:“有人喜欢用牙粉刷牙,此质虽能令牙齿变白,但久用之,则外壳消磨净尽,而牙易坏。” 其实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我于硕士期间做口腔微生物学研究时,一位在国际知名公司负责口腔护理产品研发的专业人士便告知,有些品牌的牙膏里添加了一些磨损牙釉质的物质,期望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尽管过程曲折,在1915年,汉口民生化学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制造国产牙膏。

关于上述各种洁齿方式在社会上的普及度,我们不可过于乐观。历史上,莫说程序复杂的揩齿,就连能够做到简单漱口的人也不多。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中国人的刷牙率虽然猛然上升,但至少还有三亿人不刷牙,而且大部分坚持每天刷牙的人都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

1880年代的布朗牙粉广告(来源于Ebay网站)

口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比如,东汉典故“刁存含香”讲的便是老臣子刁存口臭的故事。据称,在商讨政务时,刁存的口臭让汉桓帝实在有些受不了,但又碍于老臣身份不便明言。一日,朝务完毕,皇帝赐刁存一片丁香,令其含在口中。刁存口含丁香,却不知何故,只觉得口中辛辣、刺舌,又不敢咀嚼。他以为自己犯了大错,皇帝赐他与毒药。回到家中,他抱定必死之心,与家人诀别,经朋友家人鉴定所含之物是丁香后,方才恍然大悟。

到了民国阶段,女子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男女婚姻恋爱也主张自由。1939年,在上海发行的一个期刊《五云日升楼》里讲了一位宁波女子因丈夫口臭提出离婚的故事。该女子时年二十五岁,受过一定教育,在1935年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当地同样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富二代大学生。二人结婚四年,却从未同房,最终女方聘请律师向法院提出调解离婚。

相较于女性,在古代,男性享有更多的特权,他们对色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半点隐晦。中国娼妓业的长期合法化经营,文人骚客对青楼妓院的情有独钟,便是例证。性话题属于中国文化中隐的部分,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亦逐步演化为单指“性病”。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性学方面的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对中国古人在性方面的文化与风俗有比较全面的考察,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在儒释道三家中,道教的学说与实践对中国古代的性文化贡献最多。“长生”是道教修行的宗旨之一,在南方道教中别有一支专攻房中术,持采阴补阳的理论,企图以男女交合的方式实现延年益寿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男子对妓女的追求使他们付出了严重的健康代价,在寻花问柳中身染疾病,“花柳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明代至民国期间,梅毒一直是危害中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现在主流观点,梅毒是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洲新世界反馈给旧世界的瘟神。在远航海员与当地娼妓的共同作用下,梅毒辗转传到了东南亚、东亚地区。美国作家德博拉·海登在《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一书中提到,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林肯、福楼拜、莫泊桑、尼采、王尔德等多名国外历史名人都身患梅毒。据传,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正德皇帝十分好色,生活荒淫,三十一岁便短命呜呼,且无子嗣。有人说他死于天花,有人说他死于梅毒,但是梅毒说似乎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对普通人,隐疾给个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家庭婚姻关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民国时期,上海报纸上关于男子身患隐疾,不敢与妻同床的故事屡见不鲜。例如,在1932年,上海一家服务于现代都市女性的杂志,《玲珑》刊登了一则“新婚夜不敢同床,原来丈夫患隐疾”的故事,讲的便是男子婚前与妓女有染,导致严重性病,以至于心感愧欠,不敢面对新婚妻子。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病毒、细菌、真菌横扫世界的脚步也在逐步加快。最后,陈博士还触碰了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即“脚气”和“脚气病”。在现代社会里,“脚气”通常是指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疾病,俗称香港脚。患者奇痒难耐,严重者甚至引发恶臭。该病给当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及上述几类隐疾,但是在群居之处,传染性极强,患者也不愿意大大方方地讨论。说“脚气”主题具有争议性,主要还是源自疾病的名称。在中国历史上,“脚气病”被广泛记录,宋代车若水著有《脚气集》,题为疾病名称,但内容非也。著《脚气集》时,车若水身患脚气病,据考据,这是一种非真菌引发的疾病。《身体的气味》是一本史学著作,陈博士将重点放在了史学方面,他并未对真菌引发的脚气这一现代病置于过多的笔墨。他重点将古代“脚气病”的文化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指出我国古代所指的脚气病可能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也可能是由于士人长期服食丹药造成的重金属慢性中毒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综上所述, 隐疾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煎熬,也带来了羞耻感。部分隐疾还给个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了治疗,严重时还会引发厌世或自杀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身体的气味》,我们可以看到,隐疾的概念从最初的“身体被衣服遮蔽处的疾患”这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慢慢缩小为特指的某些疾病,比如腋气、口气和性病,直到今天成为性病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隐疾”持有的态度是逐步趋向开明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生存,还需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树立这样一个疾病观:患者及时就医;旁人给予精神支持。这应该也是陈桂权博士书写《身体的气味》时最希望表达的一个愿望吧。

责任编辑:于淑娟

史上因体臭太浓导致飞机迫降,乘客不治身亡真相揭晓

民航事儿】据《每日邮报》5月31日报道,一架从荷兰飞往西班牙大加那利岛的Transavia航空波音737客机,在抵达目的地前临时改变航线,紧急转向到葡萄牙迫降,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体味实在太臭,导致多名乘客出现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

据悉,起初机组人员打算采用“洗手间隔离”的方法将该乘客与其他乘客区隔开,但由于其身上的臭味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机长最终决定迫降葡萄牙,将他请下飞机。事后,泛航航空证实了飞机临时改道的说法,并称此举基于“医疗原因”。据当时机上一名比利时乘客回忆称,该名男乘客好像几个星期没洗澡,体臭熏天,导致多名乘客明显不适。

而据《纽约邮报》消息,媒体证实这名乘客竟为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苏其林(Andrey Suchilin),他下机后被立即送医,被诊断出是在旅行途中染病,部分肌肉组织遭到食肉菌啃食坏死,才会散发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苏其林随后被送往重症病房救治,但不幸于6月25日不治身亡。

报道称,这名音乐人是在加那利群岛游玩时感染的细菌。其妻子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在上飞机之前就去看过医生,但被告知只是“普通的沙滩感染”,医生开了普通的抗生素。上飞机之后,其病情迅速恶化,导致飞机迫降。

Transavia航空​737客机迫降在葡萄牙

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苏其林

据了解,食肉菌并非单一细菌,而是指由不同细菌引发的坏死性筋膜炎,是对于链球菌或者能造成肌肉组织损坏的菌类总称。因这些病菌感染皮下的筋膜引起发炎,临床病程快速而严重,死亡率高,所以才被冠上吓人的“食肉菌”名称。

一、体臭异常常常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

正常人体是没有异常气味的。

当人患某些疾病时,由于疾病所导致的代谢异常,如带有某些特殊气味的酮体等代谢产物或代谢中中间产物就会异常增加,有时可以通过身体汗腺分泌的汗液、皮肤粘膜异常渗透、呼吸道分泌物、胃肠道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发出异常气味。因此,出现这些异常气味,常常标志着人体患有某些疾病。

二、“闻”诊识病——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现代医学除通过“视、触、叩、听”和理化检查外,也非常注重“闻”诊,将人体产生的某些特殊气味纳入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通过异常气味识别疾病

高明的医生,常常通过异常气味识别,甚至早期识别部分疾病。

以下25种人体身体及其呼出气体、汗液、咳痰、呕吐物、大小便、白带、伤口脓液等分泌物等,所散发的异常气味,常常可以有效辅助,甚至早期诊断部分疾病。

1、肝臭味 罹患爆发性肝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常呼出一种特殊性臭味,俗称肝臭。由于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不能被肝脏代谢,在体内发的一种特殊气味。肝臭味表明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2、烂苹果味糖尿病病人病情严重时,大量脂肪在肝脏里氧化而产生酮体,并扩散到血液中,致使呼出的气息中带有丙酮,患者呼出的气体就会带有烂苹果味。烂苹果味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

3、尿臊味 患有慢性肾炎或肾病的病人,病程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俗称尿毒症),由于无尿,某些毒性物质(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血中,就会使病人呼出的气体散发出尿味或氨味,它是病情趋于危重的一个信号。另外,脐尿管尿瘘的病人的尿从脐部瘘管漏出来,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小便,其身上也可散发出难闻的尿臊味。

4、粪臭味 患有膀胱结肠瘘的病人,肠道里的粪便可通过瘘管进入膀胱,溶于尿液中,因而排出的尿通常带有粪臭味。此外,脐尿管粪瘘的病人粪便从脐部瘘管漏出来,大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大便,其身体也可散发出难闻的粪臭味。

5、腐败腥臭味 患有膀胱炎或化脓性肾盂肾炎的病人,由于尿内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会有腐败腥臭味散发出来。

6、大蒜味 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其呼出的气体、呕吐物可散发出刺激性蒜味。

7、枫糖味 又称烧焦糖味,是枫糖尿症的病人最常散发出的气味。枫糖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的危害在于可毒害脑细胞,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引起病人智力显著减退,甚至成为白痴。

8、猫尿味 常见于高甘氨酸血症,这是一种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病人表现为智力低下,骨质疏松,血液中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易发生感染或出血。

9、烂白菜味 由于体内缺乏酪氨酸转化酶,导致酪氨酸代谢障碍而潴留于血液中,身体便会发出一种类似烂白菜的怪味。病人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并且容易并发佝偻病、肝功能不全以及低血糖症,常可发生低血糖晕厥或抽风。

10、啤酒花烘炉味 主要见于蛋氨酸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啤酒花烘炉尿症。病人以尿和汗有特殊的干芹菜、酵母样或者啤酒花烘炉气味为特征。由于肠道对蛋氨酸的吸收转运系统的功能障碍,蛋氨酸不能被肠黏膜吸收,经肠道菌群作用而将蛋氨酸分解,形成大量α-羟丁酸,吸收入体内经尿排出,特殊气味系由α-羟丁酸所致。主要症状有头发变白、智力低下、抽风等。

11、脚汗味 又称汗足臭综合征,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殊脚汗气味,智力低下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由于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异常,体内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的活性消失,异戊酰辅酶A不能进一步氧化,致使异戊酸及其衍生物蓄积在体内而引起。病人的呕吐物、呼气、尿液、皮肤乃至血液均散发出一股特殊气味,为一种乳酪气味或者汗足的强烈臭味。

12、鼠尿味 常见于苯酮酸尿症,这也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的遗传病,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时,苯丙氨酸不正常转化成酪氨酸,体内的苯丙氨酸蓄积,并可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酮酸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并可经尿中排出散发出一股像鼠尿般的怪味。

14、鱼腥臭味 主要见于鱼腥臭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由于人体肝脏缺乏三甲基胺氧化酶,致使三甲基胺在体内不能被肝脏代谢,大量蓄积。病人的汗液、尿液、呼出气体中排出大量具有鱼腥臭味的物质——三甲基胺。

15、口臭 口腔发出难闻气味,一般见于口腔炎症、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

16、狐臭味 常见于腋臭的病人,由于腋窝的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经细菌的作用,散发出特殊的狐臭味。在青壮年期,皮脂腺分泌旺盛,狐臭味也尤其重。

17、酸性汗味 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如风湿热或者长期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的病人。

18、浓烈的酒味 见于大量饮酒后或者醉酒者。

19、恶臭味的脓液 应考虑气性坏疽或者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如脓液呈现粪臭味,则可能意味着“噬肉菌”感染,这位导致航班备降的俄罗斯摇滚歌手,就是因为在进食贝类海鲜时被带有嗜血菌的贝壳划伤感染,从而导致了广泛性筋膜炎,肌肉等人体组织腐败,散发难闻的粪臭味,使周围被熏人群欲呕吐,航空公司也意识到该旅客可能患有严重的疾病,果断以“医疗原因”采取航班备降措施。非常遗憾的是,患者本人最终不治身亡。

20、呕吐的内容物呈酸味 提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而发酵,常见于幽门梗阻或者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

21、呕吐物呈现粪臭味 应考虑肠梗阻的存在。

22、痰液呈现血腥味 多见于大量咯血的病人或是肺脓肿或者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人。

四、体臭异常,谨慎乘机旅行

疾病状态下,健康依赖医疗的积极干预,飞机不是医院。由于人体气味常常是疾病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在发现身体出现异常气味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前往医院就诊,而不是选择航空旅行。在疾病得到妥善有效治疗后,然后再咨询医生和航空公司的意见。

而航空公司或其代理人在办理乘机手续时发现有异常体臭的旅客,也应该予以注意,应仔细询问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征询医生的意见,判定其是否适宜商务航空旅行。(武汉天河机场医疗急救中心 田剑清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