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卫当先狐臭

时间:2024-04-25 11:18:1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学生党平价止汗露选择!遗传狐臭测评热门9款:均在百元左右!

狐臭党表示:用过的止汗露“能绕地球3圈”!!!

什么膏体的!粉状的!走珠的的!喷雾的!所以市面上的止汗露坑也排的差不多了~

踩雷无数款之后总结的几个选止汗露的三大要素:

有狐臭!味儿大——止汗 祛臭首选!

皮肤干、敏感——温和首选!

出汗多——喷雾款首选!

别再说不知道怎么买止汗露了!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症下药才是王道!

根据以上三大要素,本人从自用止汗露中挑出了现在还比较热门的九款止汗露进行测评,希望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有狐臭、味儿大——止汗 祛臭首选!

功效当先,是很多人选择止汗露时的首要标准。

一般情况下,止汗露的基础功效体现为两点:一种是止汗功效,另一种是抑味功效。

市面上的止汗露种类很多,有的偏重于止汗,有的偏重于抑味,可是对于狐臭党来说,止汗 祛臭两个功效缺一不可!

这是因为:狐臭形成的原理是顶汗腺分泌旺盛,分泌的汗液经体表真菌的分解,形成了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进而产生异味。

也就是说,抑制狐臭必须要从抑制汗液分泌着手。

市面上的止汗露主要是通过铝、锆、明矾等相关成分作为止汗剂,主流的止汗剂成分有以下几种,它们在止汗能力的强弱和温和性上有不同的表现:

当然止汗能力的强弱还和止汗剂成分的浓度、纯度以及占比有关,不过由于经费设备以及专业性限制,我们决定采取了一种简单且直观的方法:上肤实测。

测评方法:在保证腋窝干爽的情况下,将止汗露涂抹在腋窝处,正常室温、同等强度下运动1小时,1小时后用吸油纸吸附腋下汗液,吸油纸上的汗液面积越小,说明止汗效果越好。

经过三天的测试,九款样品的止汗能力表现汇总如下:

另外,除了止汗能力,抑味持久度对于狐臭人来说也是刚需。因此在对止汗能力进行测评的时候 ,我们也对每一款止汗露的抑味持久度进行了两次以上的上肤实测。

九款止汗露的抑味持久度表现如下:

二、皮肤干、敏感——温和首选!

像止汗露这种驻留在体表时间较长的产品,其温和性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如何判断一款止汗露是否温和呢?一是看其中是否含有刺激成分,还有一种方法是上肤进行测试。

不过有些止汗露中,虽然含有风险成分,但由于其在成分表中的占比较小,因此上肤之后并没有刺激反应,但对于敏感人群来说,还是尽量谨慎选择,避免久用出现腋下发黑,长痘的情况。

以下是经过成分分析和上肤实测后,九款样品的温和性表现:

三、出汗多——喷雾款首选!

为什么说出汗多喷雾款首选?这与产品的质地有关。

出汗较多的人腋下总是会有黏腻潮湿感,产品的款式不同,质地也大相径庭。有的质地较为浓稠,再加上如果这款产品止汗功效不够,一出汗就会有明显的黏腻感。

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止汗露款式有三种:

1.走珠款

质地多为浓稠的乳液质地,吸收慢,延展性差,上肤会有不同程度的黏腻感。

2.膏体款

硬膏体质地,不好推开,吸收会很慢,大多数会有涂抹不开的情况,而且出了汗之后也会黏腻。

3.喷雾款

质地比较细腻,像水一样,成膜很快,上肤清爽,隐形速干,不会留印。

因此,综合上肤后的使用感受来看,对于易汗人群来说喷雾款是最理想型的款式!

九款止汗露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让你们进行对比,我将九款止汗露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了汇总,如下:

以上仅为本人当季真实使用感受分享,具体还要看每个人的肤质情况和偏好,如果和实际使用有出入,请以实际为准。

#狐臭#​#狐臭止汗露#​#止汗露#​

中医四诊之闻诊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医者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闻诊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诊察方法,是医者获得客观体征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听声音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响的异常,以分辨病情的寒热虚实。

(-)正常声音

健康的声音,虽有个体差异,但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刚柔相济,此为正常声音的共同特点。由于人们性别、年龄、身体等形质禀赋之不同,正常人的声音亦各不相同,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则声音尖利清脆,老人则声音浑厚低沉。

声音与情志的变化也有关系。如怒时发声忿厉而急;悲哀则发声悲惨而断续等。这些因一时感情触动而发的声音,也属于正常范围,与疾病无关。

(二)病变声音

病变声音,指疾病反映于声音上的变化。一般来说,在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之外以及个体差异以外的声音,均属病变声音。

1。发声异常在患病时,若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若感受风、寒、湿诸邪,声音常兼重浊。若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

(1)音哑与失音 语声低而清楚称音哑,发音不出称失音。临床发病往往先见音哑,病情继续发展则见失音,故二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当先辨虚实。新病多属实证,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因痰浊壅肺,肺失清肃所致。久病多属虚证,因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所致。

(2)鼻鼾 鼻鼾是指气道不利时发出的异常呼吸声。正常人在熟睡时亦可见鼾声。若鼾声不绝,昏睡不醒,多见于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3)呻吟、惊呼呻吟是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呻吟不止是身痛不适。由于出乎意料的刺激而突然发出喊叫声,称惊呼。骤发剧痛或惊恐常令人发出惊呼。小儿阵发惊呼,声尖惊恐,多是肝风内动,扰乱心神之惊风证。

2。语言异常:“言为心声”,故语言异常多属心的病变。一般来说,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

(1)狂言癫语

狂言癫语都是患者神志错乱、意识思维障碍所出现的语无伦次。

狂言表现为骂詈歌笑无常,胡言乱语,喧扰妄动,烦躁不安等,主要见于狂证,俗称“武痴”、“发疯”。病人情绪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属阳证、热证。多因痰火扰心、肝胆郁火所致。

癫语表现为语无伦次,自言自语或默默不语,哭笑无常,精神恍惚,不欲见人。主要见于癫证,俗称“文痴”病人精神抑郁不振,属阴证。多因痰浊郁闭或心脾两虚所致。

(2)独语与错语

独语和错语是患者在神志清醒,意识思维迟钝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以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多见,为心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多见于虚证患者。

独语表现为独自说话,喃喃不休,首尾不续,见人便止。多因心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

错语表现为语言颠倒错乱,或言后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又称为“语言颠倒”,“语言错乱”。多因肝郁气滞,痰浊内阻,心脾两虚所致。

(3)谵语与郑声

谵语与郑声均是病人在神志昏迷或朦胧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为病情垂危,失神状态的表现。谵语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而郑声多是正气大伤,心神失养所致。

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往往伴有身热烦躁等,多属实证、热证。尤以急性外感热病多见。

郑声表现为神志昏沉,语言重复,低微无力,时断时续。多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

3。呼吸异常与咳嗽

呼吸异常与咳嗽是肺病常见的症状。肺主呼吸,肺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不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当外邪侵袭或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就会使肺气不利而出现呼吸异常和咳嗽。

(1)呼吸异常主要表现为喘、哮、上气、短气、气微、气粗等现象。

①喘,又称“气喘”,是指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的现象。可见于多种急慢性肺脏疾病。

喘在临床辨证时,要首先区分虚实。实喘的特点是发病急骤,呼吸困难,声高息涌气粗,唯以呼出为快,甚则仰首目突,脉数有力,多因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所致。虚喘的特点是发病缓慢,呼吸短促,似不相接续,但得引一长息为快,活动后喘促更甚,气怯声低,形体虚弱,倦怠乏力,脉微弱,多因肺之气阴两虚,或肾不纳气所致。

②哮,是以呼吸急促,喉中痰呜如哨为特征。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往往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动突然时复发,哮证要注意区别寒热。

寒哮:又称“冷哮”,多在冬春季节,遇冷而作。因阳虚痰饮内停,或寒饮阻肺所致。

热哮,则常在夏秋季节,气候燥热时发作。因阴虚火旺或热痰阻肺所致。

③上气是以呼吸气急,呼多吸少为特点,可兼有气息短促,面目浮肿,为肺气不利,气逆于喉间所致。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以痰饮阻肺或外邪袭肺多见。虚证以阴虚火旺多见。

④短气是以呼吸短促,不相接续为特点,其症似虚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不无痛楚。多因肺气不足所致。此外,若胸中停饮也可见短气,为水饮阻滞胸中气机,肺气不利而致。

⑤少气是以呼吸微弱,语声低微无力为特点。患者多伴有倦怠懒言,面色不华,于谈话时自觉气不足以言,常深吸一口气后再继续说话,为全身阳气不足之象。

⑥气粗、气微是指病人呼吸时鼻中气息粗糙或微弱,气息粗糙多属实证,为外感六淫之邪或痰浊内盛,气机不利所致;气息微弱多属虚证,为肺肾气虚所致。

(2)咳嗽是肺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的表现。“咳”是指有声无痰;“嗽”是指有痰无声,“咳嗽”为有声有痰。现在;临床上并不区分,统称为“咳嗽”。咳嗽一症,首当鉴别外感内伤。一般说来,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必兼表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以虚证居多,咳嗽之辨证,要注意咳声的特点,如咳声紧闷,多属寒湿,咳声清脆多属燥热等。如咳嗽昼甚夜轻者,常为热为燥;夜甚昼轻者,多为肺肾阴亏。若无力作咳,咳声低微者,多属肺气虚。此外,对咳嗽的诊断,还须参考痰的色、量等不同表现和兼见症状以鉴别寒热虚实。

临床上还常见顿咳和犬吠样咳嗽。

顿咳又称为“百日咳”,其特点是咳嗽阵作,咳声连续,是痉挛性发作,咳剧气逆则涕泪俱出,甚至呕吐,阵咳后伴有怪叫,其声如“鹭鸶鸣”。顿咳以五岁以下的小儿多见,多发于冬春季节,其病程较长,不易速愈。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一般地说,初病多属实,久病多属虚,痰多为实,痰少为虚,咳剧有力为实,咳缓声怯为虚。实证顿咳多因风寒犯肺或痰热阻肺所致。虚证顿咳多见肺脾气虚。白喉病则咳声如犬吠,干咳阵作,为疫毒内传,里热炽盛而成。

4。呕吐嗳气与呃逆

呕吐、嗳气与呃逆均属胃气上逆所致,因病邪影响的部位不同,而见呕吐、嗳气与呃逆等不同表现。

(1)呕吐:又可分呕吐、干呕。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如吐酸水、吐苦水等;干呕是指欲吐而无物有声,或仅呕出少量涎沫。临床统称为呕吐。

由于导致胃气上逆的原因不同,故呕吐的声响形态亦有区别,从而可辨病证的寒、热、虚、实。如吐势徐缓,声音微弱者,多属虚寒呕吐;而吐势较急,声音响亮者,多为实热呕吐。虚证呕吐多因脾胃阳虚和胃阴不足所致。实证呕吐多是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多见于食滞胃脘、外邪犯胃、痰饮内阻、肝气犯胃等证。

(2)嗳气:俗称“打饱嗝”,是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时发出的声音。饱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态。嗳气亦当分虚实。虚证嗳气,其声多低弱无力。多因脾胃虚弱所致。实证嗳气,其声多高亢有力,嗳后腹满得减。多为食滞胃脘,肝气犯胃、寒邪客胃而致。

(3)呃逆:俗称“打咯忒”。是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为胃气上迸,横膈拘挛所致。呃逆临床需分虚、实、寒、热。一般呃声高亢,音响有力的多属实、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的多属虚、属寒。实证往往发病较急,多因寒邪直中脾胃或肝火犯胃所致。虚证多因脾肾阳衰或胃阴不足所致。正常人在刚进食后,或遇风寒,或进食过快均可见呃逆,往往是暂时的,大多能自愈。

5。叹息:又称“太息”是指病人自觉胸中憋闷而长嘘气,嘘后胸中略舒的一种表现。是因气机不畅所致。以肝郁和气虚多见。

二、嗅气味

嗅气味,主要是嗅患者病体、排出物、病室等的异常气味。以了解病情,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病体气味

1。口臭:是指患者张口时,口中发出臭秽之气。多见于口腔本身的病变或胃肠有热之人。

口腔疾病致口臭的,可见于牙疳、龋齿或口腔不洁等。胃肠有热致口臭的,多见胃火上炎,宿食内停或脾胃湿热之证。

2。汗气:因引起出汗的原因不同,汗液的气味也不同。外感六淫邪气,如风邪袭表,或卫阳不足,肌表不固,汗出多无气味。气分实热壅盛,或久病阴虚火旺之人,汗出量多而有酸腐之气。痹证若风湿之邪久羁肌表化热,也可汗出色黄而带有特殊的臭气。阴水患者若出汗伴有“尿臊气”则是病情转危的险候。

3。鼻臭:是指鼻腔呼气时有臭秽气味。其因有三:一是鼻涕如鼻流黄浊粘稠腥臭之涕、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是鼻渊。二是鼻部溃烂,如梅毒、疠风或癌肿可致鼻部溃烂,而产生臭秽之气。三是内脏病变,如鼻呼出之气带有“烂苹果味”,是消渴病之重症。若呼气带有“尿臊气”,则多见于阴水患者,病情垂危的险症。

4。身臭:身体有疮疡溃烂流脓水或有狐臭,漏液等均可致身臭。

(二)排出物气味

排出物的气味,患者也能自觉。因此,对于排出物如痰涎、大小便。妇人经带等的异常气味,通过问诊,可以得知。一般而言,湿热或热邪致病,其排出物多混浊而有臭秽,难闻的气味;寒邪或寒湿邪气致病,其排出物多清稀而无特殊气味。

呕吐物气味臭秽,多因胃热炽盛。若呕吐物气味酸腐,呈完谷不化之状,则为宿食内停。

呕吐物腥臭,挟有脓血,可见于胃痈。若呕吐物为清稀痰涎,无臭气或腥气为脾胃有寒。

嗳气酸腐,多因胃脘热盛或宿食停滞于胃而化热。嗳气无臭多因肝气犯胃或寒邪客胃所致。

小便臊臭,其色黄混浊,属实热证。若小便清长,微有腥臊或无特殊气味,属虚证、寒证。

大便恶臭,黄色稀便或赤白脓血,为大肠湿热内盛。小儿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食物,为食积内停。大便溏泻,其气腥者为脾胃虚寒。

矢气败卵味,多因暴饮暴食,食滞中焦或肠中有宿屎内停所致。矢气连连,声响不臭,多属肝郁气滞,腑气不畅。月经或产后恶露臭秽,因热邪侵袭胞宫。带下气臭秽,色黄,为湿热下注。带下气腥,色白,为寒湿下注。

(三)病室气味

病室的气味由病体本身及其排出物等发出。瘟疫病开始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的充满一室。室内有血腥味,多是失血证。室内有腐臭气味,多有浊腐疮疡。室内有尸臭气味,是脏腑败坏。室内有尿臊气,多见于水肿病晚期。室内有烂苹果气味,多见于消渴病。

中医诊断学闻诊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医者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闻诊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诊察方法,是医者获得客观体征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听声音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响的异常,以分辨病情的寒热虚实。

(-)正常声音

健康的声音,虽有个体差异,但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刚柔相济,此为正常声音的共同特点。由于人们性别、年龄、身体等形质禀赋之不同,正常人的声音亦各不相同,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则声音尖利清脆,老人则声音浑厚低沉。

声音与情志的变化也有关系。如怒时发声忿厉而急;悲哀则发声悲惨而断续等。这些因一时感情触动而发的声音,也属于正常范围,与疾病无关。

(二)病变声音

病变声音,指疾病反映于声音上的变化。一般来说,在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之外以及个体差异以外的声音,均属病变声音。

1。发声异常在患病时,若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若感受风、寒、湿诸邪,声音常兼重浊。若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

(1)音哑与失音 语声低而清楚称音哑,发音不出称失音。临床发病往往先见音哑,病情继续发展则见失音,故二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当先辨虚实。新病多属实证,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因痰浊壅肺,肺失清肃所致。久病多属虚证,因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所致。

(2)鼻鼾 鼻鼾是指气道不利时发出的异常呼吸声。正常人在熟睡时亦可见鼾声。若鼾声不绝,昏睡不醒,多见于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3)呻吟、惊呼呻吟是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呻吟不止是身痛不适。由于出乎意料的刺激而突然发出喊叫声,称惊呼。骤发剧痛或惊恐常令人发出惊呼。小儿阵发惊呼,声尖惊恐,多是肝风内动,扰乱心神之惊风证。

2。语言异常:“言为心声”,故语言异常多属心的病变。一般来说,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

(1)狂言癫语

狂言癫语都是患者神志错乱、意识思维障碍所出现的语无伦次。

狂言表现为骂詈歌笑无常,胡言乱语,喧扰妄动,烦躁不安等,主要见于狂证,俗称“武痴”、“发疯”。病人情绪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属阳证、热证。多因痰火扰心、肝胆郁火所致。

癫语表现为语无伦次,自言自语或默默不语,哭笑无常,精神恍惚,不欲见人。主要见于癫证,俗称“文痴”病人精神抑郁不振,属阴证。多因痰浊郁闭或心脾两虚所致。

(2)独语与错语

独语和错语是患者在神志清醒,意识思维迟钝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以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多见,为心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多见于虚证患者。

独语表现为独自说话,喃喃不休,首尾不续,见人便止。多因心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

错语表现为语言颠倒错乱,或言后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又称为“语言颠倒”,“语言错乱”。多因肝郁气滞,痰浊内阻,心脾两虚所致。

(3)谵语与郑声

谵语与郑声均是病人在神志昏迷或朦胧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为病情垂危,失神状态的表现。谵语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而郑声多是正气大伤,心神失养所致。

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往往伴有身热烦躁等,多属实证、热证。尤以急性外感热病多见。

郑声表现为神志昏沉,语言重复,低微无力,时断时续。多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

3。呼吸异常与咳嗽

呼吸异常与咳嗽是肺病常见的症状。肺主呼吸,肺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不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当外邪侵袭或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就会使肺气不利而出现呼吸异常和咳嗽。

(1)呼吸异常主要表现为喘、哮、上气、短气、气微、气粗等现象。

①喘,又称“气喘”,是指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的现象。可见于多种急慢性肺脏疾病。

喘在临床辨证时,要首先区分虚实。实喘的特点是发病急骤,呼吸困难,声高息涌气粗,唯以呼出为快,甚则仰首目突,脉数有力,多因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所致。虚喘的特点是发病缓慢,呼吸短促,似不相接续,但得引一长息为快,活动后喘促更甚,气怯声低,形体虚弱,倦怠乏力,脉微弱,多因肺之气阴两虚,或肾不纳气所致。

②哮,是以呼吸急促,喉中痰呜如哨为特征。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往往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动突然时复发,哮证要注意区别寒热。

寒哮:又称“冷哮”,多在冬春季节,遇冷而作。因阳虚痰饮内停,或寒饮阻肺所致。

热哮,则常在夏秋季节,气候燥热时发作。因阴虚火旺或热痰阻肺所致。

③上气是以呼吸气急,呼多吸少为特点,可兼有气息短促,面目浮肿,为肺气不利,气逆于喉间所致。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以痰饮阻肺或外邪袭肺多见。虚证以阴虚火旺多见。

④短气是以呼吸短促,不相接续为特点,其症似虚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不无痛楚。多因肺气不足所致。此外,若胸中停饮也可见短气,为水饮阻滞胸中气机,肺气不利而致。

⑤少气是以呼吸微弱,语声低微无力为特点。患者多伴有倦怠懒言,面色不华,于谈话时自觉气不足以言,常深吸一口气后再继续说话,为全身阳气不足之象。

⑥气粗、气微是指病人呼吸时鼻中气息粗糙或微弱,气息粗糙多属实证,为外感六淫之邪或痰浊内盛,气机不利所致;气息微弱多属虚证,为肺肾气虚所致。

(2)咳嗽是肺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的表现。“咳”是指有声无痰;“嗽”是指有痰无声,“咳嗽”为有声有痰。现在;临床上并不区分,统称为“咳嗽”。咳嗽一症,首当鉴别外感内伤。一般说来,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必兼表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以虚证居多,咳嗽之辨证,要注意咳声的特点,如咳声紧闷,多属寒湿,咳声清脆多属燥热等。如咳嗽昼甚夜轻者,常为热为燥;夜甚昼轻者,多为肺肾阴亏。若无力作咳,咳声低微者,多属肺气虚。此外,对咳嗽的诊断,还须参考痰的色、量等不同表现和兼见症状以鉴别寒热虚实。

临床上还常见顿咳和犬吠样咳嗽。

顿咳又称为“百日咳”,其特点是咳嗽阵作,咳声连续,是痉挛性发作,咳剧气逆则涕泪俱出,甚至呕吐,阵咳后伴有怪叫,其声如“鹭鸶鸣”。顿咳以五岁以下的小儿多见,多发于冬春季节,其病程较长,不易速愈。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一般地说,初病多属实,久病多属虚,痰多为实,痰少为虚,咳剧有力为实,咳缓声怯为虚。实证顿咳多因风寒犯肺或痰热阻肺所致。虚证顿咳多见肺脾气虚。白喉病则咳声如犬吠,干咳阵作,为疫毒内传,里热炽盛而成。

4。呕吐嗳气与呃逆

呕吐、嗳气与呃逆均属胃气上逆所致,因病邪影响的部位不同,而见呕吐、嗳气与呃逆等不同表现。

(1)呕吐:又可分呕吐、干呕。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如吐酸水、吐苦水等;干呕是指欲吐而无物有声,或仅呕出少量涎沫。临床统称为呕吐。

由于导致胃气上逆的原因不同,故呕吐的声响形态亦有区别,从而可辨病证的寒、热、虚、实。如吐势徐缓,声音微弱者,多属虚寒呕吐;而吐势较急,声音响亮者,多为实热呕吐。虚证呕吐多因脾胃阳虚和胃阴不足所致。实证呕吐多是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多见于食滞胃脘、外邪犯胃、痰饮内阻、肝气犯胃等证。

(2)嗳气:俗称“打饱嗝”,是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时发出的声音。饱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态。嗳气亦当分虚实。虚证嗳气,其声多低弱无力。多因脾胃虚弱所致。实证嗳气,其声多高亢有力,嗳后腹满得减。多为食滞胃脘,肝气犯胃、寒邪客胃而致。

(3)呃逆:俗称“打咯忒”。是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为胃气上迸,横膈拘挛所致。呃逆临床需分虚、实、寒、热。一般呃声高亢,音响有力的多属实、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的多属虚、属寒。实证往往发病较急,多因寒邪直中脾胃或肝火犯胃所致。虚证多因脾肾阳衰或胃阴不足所致。正常人在刚进食后,或遇风寒,或进食过快均可见呃逆,往往是暂时的,大多能自愈。

5。叹息:又称“太息”是指病人自觉胸中憋闷而长嘘气,嘘后胸中略舒的一种表现。是因气机不畅所致。以肝郁和气虚多见。

二、嗅气味

嗅气味,主要是嗅患者病体、排出物、病室等的异常气味。以了解病情,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病体气味

1。口臭:是指患者张口时,口中发出臭秽之气。多见于口腔本身的病变或胃肠有热之人。

口腔疾病致口臭的,可见于牙疳、龋齿或口腔不洁等。胃肠有热致口臭的,多见胃火上炎,宿食内停或脾胃湿热之证。

2。汗气:因引起出汗的原因不同,汗液的气味也不同。外感六淫邪气,如风邪袭表,或卫阳不足,肌表不固,汗出多无气味。气分实热壅盛,或久病阴虚火旺之人,汗出量多而有酸腐之气。痹证若风湿之邪久羁肌表化热,也可汗出色黄而带有特殊的臭气。阴水患者若出汗伴有“尿臊气”则是病情转危的险候。

3。鼻臭:是指鼻腔呼气时有臭秽气味。其因有三:一是鼻涕如鼻流黄浊粘稠腥臭之涕、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是鼻渊。二是鼻部溃烂,如梅毒、疠风或癌肿可致鼻部溃烂,而产生臭秽之气。三是内脏病变,如鼻呼出之气带有“烂苹果味”,是消渴病之重症。若呼气带有“尿臊气”,则多见于阴水患者,病情垂危的险症。

4。身臭:身体有疮疡溃烂流脓水或有狐臭,漏液等均可致身臭。

(二)排出物气味

排出物的气味,患者也能自觉。因此,对于排出物如痰涎、大小便。妇人经带等的异常气味,通过问诊,可以得知。一般而言,湿热或热邪致病,其排出物多混浊而有臭秽,难闻的气味;寒邪或寒湿邪气致病,其排出物多清稀而无特殊气味。

呕吐物气味臭秽,多因胃热炽盛。若呕吐物气味酸腐,呈完谷不化之状,则为宿食内停。

呕吐物腥臭,挟有脓血,可见于胃痈。若呕吐物为清稀痰涎,无臭气或腥气为脾胃有寒。

嗳气酸腐,多因胃脘热盛或宿食停滞于胃而化热。嗳气无臭多因肝气犯胃或寒邪客胃所致。

小便臊臭,其色黄混浊,属实热证。若小便清长,微有腥臊或无特殊气味,属虚证、寒证。

大便恶臭,黄色稀便或赤白脓血,为大肠湿热内盛。小儿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食物,为食积内停。大便溏泻,其气腥者为脾胃虚寒。

矢气败卵味,多因暴饮暴食,食滞中焦或肠中有宿屎内停所致。矢气连连,声响不臭,多属肝郁气滞,腑气不畅。月经或产后恶露臭秽,因热邪侵袭胞宫。带下气臭秽,色黄,为湿热下注。带下气腥,色白,为寒湿下注。

(三)病室气味

病室的气味由病体本身及其排出物等发出。瘟疫病开始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的充满一室。室内有血腥味,多是失血证。室内有腐臭气味,多有浊腐疮疡。室内有尸臭气味,是脏腑败坏。室内有尿臊气,多见于水肿病晚期。室内有烂苹果气味,多见于消渴病。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