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臭党表示:用过的止汗露“能绕地球3圈”!!!
什么膏体的!粉状的!走珠的的!喷雾的!所以市面上的止汗露坑也排的差不多了~
踩雷无数款之后总结的几个选止汗露的三大要素:
有狐臭!味儿大——止汗 祛臭首选!
皮肤干、敏感——温和首选!
出汗多——喷雾款首选!
别再说不知道怎么买止汗露了!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症下药才是王道!
根据以上三大要素,本人从自用止汗露中挑出了现在还比较热门的九款止汗露进行测评,希望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
功效当先,是很多人选择止汗露时的首要标准。
一般情况下,止汗露的基础功效体现为两点:一种是止汗功效,另一种是抑味功效。
市面上的止汗露种类很多,有的偏重于止汗,有的偏重于抑味,可是对于狐臭党来说,止汗 祛臭两个功效缺一不可!
这是因为:狐臭形成的原理是顶汗腺分泌旺盛,分泌的汗液经体表真菌的分解,形成了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进而产生异味。
也就是说,抑制狐臭必须要从抑制汗液分泌着手。
市面上的止汗露主要是通过铝、锆、明矾等相关成分作为止汗剂,主流的止汗剂成分有以下几种,它们在止汗能力的强弱和温和性上有不同的表现:
当然止汗能力的强弱还和止汗剂成分的浓度、纯度以及占比有关,不过由于经费设备以及专业性限制,我们决定采取了一种简单且直观的方法:上肤实测。
测评方法:在保证腋窝干爽的情况下,将止汗露涂抹在腋窝处,正常室温、同等强度下运动1小时,1小时后用吸油纸吸附腋下汗液,吸油纸上的汗液面积越小,说明止汗效果越好。
经过三天的测试,九款样品的止汗能力表现汇总如下:
另外,除了止汗能力,抑味持久度对于狐臭人来说也是刚需。因此在对止汗能力进行测评的时候 ,我们也对每一款止汗露的抑味持久度进行了两次以上的上肤实测。
九款止汗露的抑味持久度表现如下:
像止汗露这种驻留在体表时间较长的产品,其温和性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如何判断一款止汗露是否温和呢?一是看其中是否含有刺激成分,还有一种方法是上肤进行测试。
不过有些止汗露中,虽然含有风险成分,但由于其在成分表中的占比较小,因此上肤之后并没有刺激反应,但对于敏感人群来说,还是尽量谨慎选择,避免久用出现腋下发黑,长痘的情况。
以下是经过成分分析和上肤实测后,九款样品的温和性表现:
为什么说出汗多喷雾款首选?这与产品的质地有关。
出汗较多的人腋下总是会有黏腻潮湿感,产品的款式不同,质地也大相径庭。有的质地较为浓稠,再加上如果这款产品止汗功效不够,一出汗就会有明显的黏腻感。
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止汗露款式有三种:
1.走珠款
质地多为浓稠的乳液质地,吸收慢,延展性差,上肤会有不同程度的黏腻感。
2.膏体款
硬膏体质地,不好推开,吸收会很慢,大多数会有涂抹不开的情况,而且出了汗之后也会黏腻。
3.喷雾款
质地比较细腻,像水一样,成膜很快,上肤清爽,隐形速干,不会留印。
因此,综合上肤后的使用感受来看,对于易汗人群来说喷雾款是最理想型的款式!
九款止汗露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让你们进行对比,我将九款止汗露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了汇总,如下:
以上仅为本人当季真实使用感受分享,具体还要看每个人的肤质情况和偏好,如果和实际使用有出入,请以实际为准。
#狐臭##狐臭止汗露##止汗露#
泱泱中华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出现过举不胜举的热血男儿,保家卫国,他们的不朽事迹被载入史册。但是,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巾帼女英雄,据史料,归纳为以下十位:
一、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二、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三、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西汉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四、樊梨花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五、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六、梁红玉
梁红玉(1102年—1153年),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七、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着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中国历史上,正式被当朝皇帝册封为女将军的巾帼英雄。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八、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九、王聪儿
王聪儿(1777年-1798年),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艺人出生。参加白莲教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义军统帅,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在嘉庆元年(1796年)与以白莲教总教师的身份领导了清末着名的农民起义——白莲教大起义,率众十余万纵横驰骋于鄂、川、陕、豫四省,英勇战斗了两年多,虽然最终因起义失败而自杀,但其所领导的起义军给予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是清王朝统治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十、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西施属虚构?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是哪几位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几近人人皆知,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各自对应的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然而许多年以来,学界对此颇有争议,如貂蝉是否真有其人,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杨玉环的身高与体重失调,乳房偏小,甚至据说还有狐臭等等,都让人产生“她们够不够资格”的疑虑。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其他的“美女排行榜”呢?有。
清代鹅湖逸士在其所著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就依据史料记载提出过“新五美论”。他认为,美女的人选,一是要“真”,二是要“正”,三是要对比历代史家对美女的文字形容,逐字逐句的斟酌推敲,方能下结论。
最后,鹅湖逸士选了西施、昭君、张嫣、李祖娥、张宝珠五人,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我们且来看看有无道理。
西施、昭君,就不说了,大家再熟悉不过,她们原本就是史家公认的美女,关键是后三位到底是怎么个美丽样儿。
张嫣,史书上记载的有两位,一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中称她叫张嫣,另一位是明熹宗孝哀悊皇后张氏,名嫣,字祖娥,小名宝珠。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眼热了,没错,两个张嫣都被鹅湖逸士选中了,为了区分,才称后者为张宝珠。
西汉张嫣到底有多美?刘邦曾当着大美女戚夫人的面评价这位外孙女:“汝虽妍雅无双,然此女十年以后,迥非汝所能及也。”《外传》里称她“生而妩媚,容貌娟秀绝世”,并用惠帝最俊俏的男宠闳儒进行比较,更让人感觉到她的飘飘出尘之美。《汉宫春色》赞她“容与德皆极美”。张嫣去世后,臣民纷纷为她立庙,尊她为花神,定时享祭,她的庙也叫花神庙。
明代的张宝珠,是天启元年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容貌是这样的,《明史》载:“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应该是个极秀美娇俏的女孩。但似乎还达不到绝美的程度。
赵炎以为,鹅湖逸士选了她,或是因为张宝珠在才德胆略上的过人之处,比如她曾帮助崇祯帝扳倒魏忠贤,以皇后身份教训过嚣张跋扈的客氏,等等,在美女中,算是佼佼者了。有趣的是,张宝珠的闺阁字,也叫祖娥,又与五美中的另一位重名了。
李祖娥,北齐文宣皇后,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堪称一代才女。《北史-后妃传》与《北齐书》均用了“容德甚美”四个字来形容她。
可惜佳人命远多舛,身处狼窝,先后被高澄、高洋、高湛三兄弟恣意调戏奸淫,叹息叹息!
鹅湖逸士对李祖娥表示了深深的痛惜,他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搜索微信公众号【重温历史】或【lovecwls】,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
搜索微信公众号【yishilu666】或【异事录】,网罗天下奇闻趣事!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医者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闻诊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诊察方法,是医者获得客观体征的一个重要途径。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响的异常,以分辨病情的寒热虚实。
(-)正常声音
健康的声音,虽有个体差异,但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刚柔相济,此为正常声音的共同特点。由于人们性别、年龄、身体等形质禀赋之不同,正常人的声音亦各不相同,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则声音尖利清脆,老人则声音浑厚低沉。
声音与情志的变化也有关系。如怒时发声忿厉而急;悲哀则发声悲惨而断续等。这些因一时感情触动而发的声音,也属于正常范围,与疾病无关。
(二)病变声音
病变声音,指疾病反映于声音上的变化。一般来说,在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之外以及个体差异以外的声音,均属病变声音。
1。发声异常在患病时,若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若感受风、寒、湿诸邪,声音常兼重浊。若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
(1)音哑与失音 语声低而清楚称音哑,发音不出称失音。临床发病往往先见音哑,病情继续发展则见失音,故二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当先辨虚实。新病多属实证,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因痰浊壅肺,肺失清肃所致。久病多属虚证,因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所致。
(2)鼻鼾 鼻鼾是指气道不利时发出的异常呼吸声。正常人在熟睡时亦可见鼾声。若鼾声不绝,昏睡不醒,多见于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3)呻吟、惊呼呻吟是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呻吟不止是身痛不适。由于出乎意料的刺激而突然发出喊叫声,称惊呼。骤发剧痛或惊恐常令人发出惊呼。小儿阵发惊呼,声尖惊恐,多是肝风内动,扰乱心神之惊风证。
2。语言异常:“言为心声”,故语言异常多属心的病变。一般来说,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
(1)狂言癫语
狂言癫语都是患者神志错乱、意识思维障碍所出现的语无伦次。
狂言表现为骂詈歌笑无常,胡言乱语,喧扰妄动,烦躁不安等,主要见于狂证,俗称“武痴”、“发疯”。病人情绪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属阳证、热证。多因痰火扰心、肝胆郁火所致。
癫语表现为语无伦次,自言自语或默默不语,哭笑无常,精神恍惚,不欲见人。主要见于癫证,俗称“文痴”病人精神抑郁不振,属阴证。多因痰浊郁闭或心脾两虚所致。
(2)独语与错语
独语和错语是患者在神志清醒,意识思维迟钝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以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多见,为心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多见于虚证患者。
独语表现为独自说话,喃喃不休,首尾不续,见人便止。多因心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
错语表现为语言颠倒错乱,或言后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又称为“语言颠倒”,“语言错乱”。多因肝郁气滞,痰浊内阻,心脾两虚所致。
(3)谵语与郑声
谵语与郑声均是病人在神志昏迷或朦胧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为病情垂危,失神状态的表现。谵语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而郑声多是正气大伤,心神失养所致。
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往往伴有身热烦躁等,多属实证、热证。尤以急性外感热病多见。
郑声表现为神志昏沉,语言重复,低微无力,时断时续。多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
3。呼吸异常与咳嗽
呼吸异常与咳嗽是肺病常见的症状。肺主呼吸,肺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不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当外邪侵袭或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就会使肺气不利而出现呼吸异常和咳嗽。
(1)呼吸异常主要表现为喘、哮、上气、短气、气微、气粗等现象。
①喘,又称“气喘”,是指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的现象。可见于多种急慢性肺脏疾病。
喘在临床辨证时,要首先区分虚实。实喘的特点是发病急骤,呼吸困难,声高息涌气粗,唯以呼出为快,甚则仰首目突,脉数有力,多因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所致。虚喘的特点是发病缓慢,呼吸短促,似不相接续,但得引一长息为快,活动后喘促更甚,气怯声低,形体虚弱,倦怠乏力,脉微弱,多因肺之气阴两虚,或肾不纳气所致。
②哮,是以呼吸急促,喉中痰呜如哨为特征。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往往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动突然时复发,哮证要注意区别寒热。
寒哮:又称“冷哮”,多在冬春季节,遇冷而作。因阳虚痰饮内停,或寒饮阻肺所致。
热哮,则常在夏秋季节,气候燥热时发作。因阴虚火旺或热痰阻肺所致。
③上气是以呼吸气急,呼多吸少为特点,可兼有气息短促,面目浮肿,为肺气不利,气逆于喉间所致。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以痰饮阻肺或外邪袭肺多见。虚证以阴虚火旺多见。
④短气是以呼吸短促,不相接续为特点,其症似虚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不无痛楚。多因肺气不足所致。此外,若胸中停饮也可见短气,为水饮阻滞胸中气机,肺气不利而致。
⑤少气是以呼吸微弱,语声低微无力为特点。患者多伴有倦怠懒言,面色不华,于谈话时自觉气不足以言,常深吸一口气后再继续说话,为全身阳气不足之象。
⑥气粗、气微是指病人呼吸时鼻中气息粗糙或微弱,气息粗糙多属实证,为外感六淫之邪或痰浊内盛,气机不利所致;气息微弱多属虚证,为肺肾气虚所致。
(2)咳嗽是肺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的表现。“咳”是指有声无痰;“嗽”是指有痰无声,“咳嗽”为有声有痰。现在;临床上并不区分,统称为“咳嗽”。咳嗽一症,首当鉴别外感内伤。一般说来,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必兼表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以虚证居多,咳嗽之辨证,要注意咳声的特点,如咳声紧闷,多属寒湿,咳声清脆多属燥热等。如咳嗽昼甚夜轻者,常为热为燥;夜甚昼轻者,多为肺肾阴亏。若无力作咳,咳声低微者,多属肺气虚。此外,对咳嗽的诊断,还须参考痰的色、量等不同表现和兼见症状以鉴别寒热虚实。
临床上还常见顿咳和犬吠样咳嗽。
顿咳又称为“百日咳”,其特点是咳嗽阵作,咳声连续,是痉挛性发作,咳剧气逆则涕泪俱出,甚至呕吐,阵咳后伴有怪叫,其声如“鹭鸶鸣”。顿咳以五岁以下的小儿多见,多发于冬春季节,其病程较长,不易速愈。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一般地说,初病多属实,久病多属虚,痰多为实,痰少为虚,咳剧有力为实,咳缓声怯为虚。实证顿咳多因风寒犯肺或痰热阻肺所致。虚证顿咳多见肺脾气虚。白喉病则咳声如犬吠,干咳阵作,为疫毒内传,里热炽盛而成。
4。呕吐嗳气与呃逆
呕吐、嗳气与呃逆均属胃气上逆所致,因病邪影响的部位不同,而见呕吐、嗳气与呃逆等不同表现。
(1)呕吐:又可分呕吐、干呕。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如吐酸水、吐苦水等;干呕是指欲吐而无物有声,或仅呕出少量涎沫。临床统称为呕吐。
由于导致胃气上逆的原因不同,故呕吐的声响形态亦有区别,从而可辨病证的寒、热、虚、实。如吐势徐缓,声音微弱者,多属虚寒呕吐;而吐势较急,声音响亮者,多为实热呕吐。虚证呕吐多因脾胃阳虚和胃阴不足所致。实证呕吐多是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多见于食滞胃脘、外邪犯胃、痰饮内阻、肝气犯胃等证。
(2)嗳气:俗称“打饱嗝”,是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时发出的声音。饱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态。嗳气亦当分虚实。虚证嗳气,其声多低弱无力。多因脾胃虚弱所致。实证嗳气,其声多高亢有力,嗳后腹满得减。多为食滞胃脘,肝气犯胃、寒邪客胃而致。
(3)呃逆:俗称“打咯忒”。是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为胃气上迸,横膈拘挛所致。呃逆临床需分虚、实、寒、热。一般呃声高亢,音响有力的多属实、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的多属虚、属寒。实证往往发病较急,多因寒邪直中脾胃或肝火犯胃所致。虚证多因脾肾阳衰或胃阴不足所致。正常人在刚进食后,或遇风寒,或进食过快均可见呃逆,往往是暂时的,大多能自愈。
5。叹息:又称“太息”是指病人自觉胸中憋闷而长嘘气,嘘后胸中略舒的一种表现。是因气机不畅所致。以肝郁和气虚多见。
嗅气味,主要是嗅患者病体、排出物、病室等的异常气味。以了解病情,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病体气味
1。口臭:是指患者张口时,口中发出臭秽之气。多见于口腔本身的病变或胃肠有热之人。
口腔疾病致口臭的,可见于牙疳、龋齿或口腔不洁等。胃肠有热致口臭的,多见胃火上炎,宿食内停或脾胃湿热之证。
2。汗气:因引起出汗的原因不同,汗液的气味也不同。外感六淫邪气,如风邪袭表,或卫阳不足,肌表不固,汗出多无气味。气分实热壅盛,或久病阴虚火旺之人,汗出量多而有酸腐之气。痹证若风湿之邪久羁肌表化热,也可汗出色黄而带有特殊的臭气。阴水患者若出汗伴有“尿臊气”则是病情转危的险候。
3。鼻臭:是指鼻腔呼气时有臭秽气味。其因有三:一是鼻涕如鼻流黄浊粘稠腥臭之涕、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是鼻渊。二是鼻部溃烂,如梅毒、疠风或癌肿可致鼻部溃烂,而产生臭秽之气。三是内脏病变,如鼻呼出之气带有“烂苹果味”,是消渴病之重症。若呼气带有“尿臊气”,则多见于阴水患者,病情垂危的险症。
4。身臭:身体有疮疡溃烂流脓水或有狐臭,漏液等均可致身臭。
(二)排出物气味
排出物的气味,患者也能自觉。因此,对于排出物如痰涎、大小便。妇人经带等的异常气味,通过问诊,可以得知。一般而言,湿热或热邪致病,其排出物多混浊而有臭秽,难闻的气味;寒邪或寒湿邪气致病,其排出物多清稀而无特殊气味。
呕吐物气味臭秽,多因胃热炽盛。若呕吐物气味酸腐,呈完谷不化之状,则为宿食内停。
呕吐物腥臭,挟有脓血,可见于胃痈。若呕吐物为清稀痰涎,无臭气或腥气为脾胃有寒。
嗳气酸腐,多因胃脘热盛或宿食停滞于胃而化热。嗳气无臭多因肝气犯胃或寒邪客胃所致。
小便臊臭,其色黄混浊,属实热证。若小便清长,微有腥臊或无特殊气味,属虚证、寒证。
大便恶臭,黄色稀便或赤白脓血,为大肠湿热内盛。小儿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食物,为食积内停。大便溏泻,其气腥者为脾胃虚寒。
矢气败卵味,多因暴饮暴食,食滞中焦或肠中有宿屎内停所致。矢气连连,声响不臭,多属肝郁气滞,腑气不畅。月经或产后恶露臭秽,因热邪侵袭胞宫。带下气臭秽,色黄,为湿热下注。带下气腥,色白,为寒湿下注。
(三)病室气味
病室的气味由病体本身及其排出物等发出。瘟疫病开始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的充满一室。室内有血腥味,多是失血证。室内有腐臭气味,多有浊腐疮疡。室内有尸臭气味,是脏腑败坏。室内有尿臊气,多见于水肿病晚期。室内有烂苹果气味,多见于消渴病。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