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怎么知道身后有狐臭(怎么知道身后有老人家)

时间:2024-04-22 14:58:4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狐臭是怎么产生的?科学证实:有狐臭正常,没狐臭才是“变异者”

一提到狐臭,大家可能都会皱起眉头,毕竟那种刺鼻的味道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但你知道吗?科学研究显示,有狐臭其实是人类的正常状态,没狐臭的人才是基因上的“变异者”。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狐臭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为什么说没狐臭才是“变异”。

一、狐臭的科学解释:汗腺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人体有两种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负责排出的汗液是无色无味的,而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下、胯下等地方,排出的汗液不仅含有水分,还有蛋白质和脂肪酸等物质。

这些物质本身并不会产生异味,但是,一旦与腋下等部位繁盛的细菌相遇,就像是点燃了一场化学反应,分解产生了不饱和脂肪酸,从而发出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狐臭。

这里面的关键角色,其实是我们体表的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也会成为制造狐臭的“元凶”。

二、从祖先到现代:狐臭的遗传学视角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其实人人都有狐臭。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在古代,人们没有那么多讲究,体味强烈一些也就被视为正常现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人类从热带非洲迁移到温带亚洲的过程中,一个关于大汗腺分泌的基因在第16号染色体上发生了突变,导致大汗腺分泌减少,小汗腺成为了排汗的主力军。

这个基因的变异,实际上为人类带来了“清爽基因”,使得没有狐臭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在东亚地区,这种变异尤为普遍,比如在中国,有95%的人携带这种变异基因,在韩国和日本,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了90%和84%。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人群中,保持原始狐臭状态的人比例要高得多。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没有狐臭的人其实是基因上的“变异者”。这种变异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更加“清爽”,但从人类发展的长河来看,有狐臭才是人类的正常状态。

三、狐臭的遗传与耳垢的关联

狐臭与耳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其实在遗传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们发现,那个控制我们是否会有狐臭的基因,也正是控制耳垢类型的基因。

具体来说,ABCC11基因的突变,不仅影响了大汗腺的分泌,还决定了我们耳垢是干性还是湿性。研究显示,那些耳垢为湿性的人群,更有可能产生狐臭。

这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其实并不复杂。ABCC11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在汗液和耳垢的分泌中发挥作用,当基因突变导致这种蛋白质的功能丧失时,汗液中的脂质成分减少,耳垢也从湿性变为干性。这种基因突变在东亚人群中较为常见,而在非洲和欧洲人群中则较为罕见。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狐臭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狐臭的遗传性提供了直观的证据。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关联为狐臭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通过检查耳垢的类型,医生可以预测一个人是否有产生狐臭的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狐臭的预防和管理。

在医学领域,这种基因与狐臭和耳垢之间的联系,不仅是一个有趣的生物学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人类遗传多样性和演化的窗口。

四、狐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狐臭,尽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在社会互动中,它往往被贴上了不利的标签。狐臭的存在,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身体的不适,更是心理上的重负。

在日常生活中,狐臭可能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狐臭患者往往会因为担心自己的体味被他人察觉而感到焦虑和自卑,这种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社交回避,甚至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此外,社会对于狐臭的偏见和误解,还可能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寻求帮助和治疗时感到羞耻和尴尬。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社会对狐臭认识的深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狐臭的态度逐渐趋于理性和宽容。

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加强,有助于消除对狐臭患者的偏见,鼓励更多人正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五、狐臭的管理和预防

面对狐臭,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是关键。首先,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控制狐臭至关重要。

定期洗澡,使用抗菌肥皂清洁腋下,以及穿着透气的衣物,都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降低狐臭的发生。

对于那些狐臭较为严重的个体,除了日常的卫生管理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止汗剂或者抗菌霜。

这些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汗液的分泌和减少细菌的数量。在选择这类产品时,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医学治疗成为必要。激光治疗和微波治疗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它们通过破坏汗腺来减少汗液的分泌。

对于效果不佳或者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外科手术去除部分汗腺可能是最后的选择。然而,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潜在风险,患者在做出决定前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对于狐臭的管理和预防,应采取个体化的策略。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都不相同,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因人而异。

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大多数狐臭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总结

狐臭作为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其产生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虽然在社会心理层面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正确的认识、积极的管理和预防,狐臭的问题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狐臭的理解和处理将越来越科学、人性化和包容。

为什么有些人有狐臭?一种强烈刺鼻的味道,仅仅因为遗传吗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一个挤满了人的公交车上,一种强烈的、刺鼻的气味突然弥漫开来,让周围的乘客纷纷皱起了眉头。这种情况你是否经历过,或者恐惧自己无意间成为那个“制造者”?这种被称为狐臭的体味,常常让人感到尴尬和不自信,但你知道吗?狐臭并不仅仅是个人卫生的问题,它背后的成因远比你想象的复杂。遗传因素确实在其中扮演了角色,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狐臭揭秘:不仅仅是遗传的谜题

狐臭,医学上称为腋臭,是由腋下特殊汗腺分泌的汗液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特有气味。这种情况并非简单的卫生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涉及到遗传、荷尔蒙水平、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首先,遗传因素对狐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科学研究显示,狐臭的发生与一种名为ABCC11的基因变异密切相关。这种基因变异导致汗液中含有更多能被细菌分解产生臭味的物质。如果父母之中有一方或双方携带这种基因变异,子女出现狐臭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其次,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也是狐臭发生的重要因素。青春期是狐臭开始显现的常见时期,这是因为此时体内雄性荷尔蒙的增加刺激了腋下大汗腺的活跃,产生更多的汗液,为细菌分解提供了“养分”。

除了遗传和荷尔蒙,生活习惯也在狐臭的形成中扮演着角色。饮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都会影响体味。例如,食用过多的辛辣食物、大蒜等可能会加重体味。

理解狐臭的成因是管理和改善这一状况的第一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适当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甚至消除狐臭。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指导。

遗传密码与狐臭:不仅仅是家族遗产

当我们探讨狐臭的成因时,遗传因素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狐臭,并非简单地由个人卫生习惯不当引发,它的根源深植于我们的基因编码之中。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负责控制汗腺分泌的类型,这直接影响了个体是否会发出狐臭。这种基因的传递方式通常是显性遗传,意味着如果家族中有一方携带这种基因,后代出现狐臭的几率大大增加。

然而,将狐臭归咎于遗传因素只是解释的一部分。科学家也发现,个体的代谢活动、饮食习惯,以及与皮肤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都会对体味产生影响。特别是,皮肤上的特定细菌种类在分解汗液中的某些成分时,会产生强烈的气味,这就是所谓的狐臭。

这一发现为狐臭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除了考虑遗传因素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皮肤卫生,以及使用针对性的护肤品来减轻或避免狐臭。例如,减少摄入容易引起体味加重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等,以及增加穿着透气服装,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个人护理产品,都是有效的策略。

此外,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为那些因遗传因素而受狐臭困扰的人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从非侵入性的局部治疗到微创手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调控过度活跃的汗腺,从而减少狐臭的产生。

狐臭之外:揭秘其他影响体味的关键因素

狐臭并非孤立现象,其他因素也对我们的体味产生显著影响。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全面控制体味,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饮食习惯

我们所消费的食物直接影响体味。例如,辛辣食物、大蒜和洋葱含有挥发性化合物,经过血液循环可通过汗液排出,影响体味。另一方面,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成分能够帮助中和体内的异味。

2. 荷尔蒙变化

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如青春期、怀孕或更年期,也会影响体味。这是因为荷尔蒙变化会影响汗腺的活动,从而改变汗液的组成和气味。

3. 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不仅对健康有害,还能加剧体味问题。压力会增加汗液分泌,尤其是来自顶足汗腺的汗液,这种汗液富含蛋白质,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滋生土壤。

4. 卫生习惯

定期淋浴和使用抗菌肥皂能有效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减少体味。更换衣物,特别是紧贴腋下的衣物,能减少细菌滋生和体味。

5. 健康状况

某些健康问题,如糖代谢异常(糖尿病)、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高血压),以及特定的代谢疾病,能通过改变汗液和体液的成分,影响体味。

狐臭的人知不知道自己有狐臭?治疗狐臭有哪些方法?

当我们在谈论美食的时候,常说要“色香味俱全”,对于美肤,我们自然也希望除了色泽、弹性,还要有健康美,最好也不要有什么异味。可是,狐臭的存在常常使美人减分。并且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可以在哪里获得靠谱的改善意见。

也许你从没想过,狐臭竟然还会在一本护肤的书里被提及和讨论。但其实,狐臭是一个跟汗腺分泌相关的现象,而汗腺属于皮肤附属器,这事还真就归皮肤科管。不仅如此,我从长期的临床工作里发现,大众对狐臭这个问题存在很多误解。

狐臭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有狐臭?

很多人以为狐臭者自己“久居兰室不闻其香”,所以不知道自己有狐臭。这个看法绝对是错的。狐臭的本质是腋窝顶泌汗腺分泌过旺,汗液被局部皮肤上的菌群分解后发出的气味,所以它不是持续同 一个浓度的气味,而是随着人的活动时重时轻,本人也是能在加重时注意到这个问题的。

你一定遇到过那种心直口快的人,去指出别人有狐臭,众目睽睽之下,对方当然只好说:“有吗?我自己怎么不知道?”这其实是出于尴尬,并不是他真的不知道。

实际上,狐臭的“三分度”中,最轻的程度就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轻度 脱下衣服自己凑近闻能闻到。

中度 正常社交距离,对话双方都能闻到。

重度 一进屋子,整屋子的人都能闻到。

有狐臭的人不但自己知道,而且狐臭者对此通常都是比较介意的。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以掩饰为主,但背地里他们可能因为这件事产生社交恐惧,甚至部分人会说:“医生,我想自杀。”

狐臭不痛不痒,不影响全身健康,何以起到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还是因为它给患者一种“被排斥感”,觉得别人都没有就我有,而且气味这个东西摸不着抓不住,我怎么掩饰得了?

实际上——没有狐臭,才是不正常的人类!

狐臭在古时又写作“胡臭”,从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原的汉人都认为只有胡人才会得这种臭毛病。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流行病学大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发现,90% 的白人和 99.5% 的黑人都是有狐臭的,中亚人种也几乎是一半一半,就只有在东亚、南亚,没有狐臭成为大多数,而有狐臭成为少数,因此,被讹传为“胡臭”也算是有历史原因吧。

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明确的部分是,狐臭的发生和基因相关。人类的第 16 号染色体中部的 ABCC11 基因上,第 538 位碱基调控了大汗腺分泌的多少。那么,既然全世界都分泌旺盛,而偏偏东亚的人种不是,只能猜测是这一个分支发生了基因变异。毕竟,从原始人的角度看,体味还是有用的,可以交换信息。

所以狐臭的人啊,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世界那么大,还有诗和远方的“狐友们”啊!

但无论如何,体味并不是一件非常令人愉悦的事情。白种人里虽然很普遍,人家也早早发展出茁壮的香水行业去掩盖它。那么,狐臭怎么治,能治好吗?

狐臭怎么治?

狐臭的治疗,同样随着程度不同而变化。对于大部分轻度患者,我们建议仅仅是外用止汗露去对症处理即可。市面上的止汗产品非常丰富,也很容易获取。它们有的通过氯化铝、氯化羟铝来达到吸湿的目的,有的通过丁二醇、苯扎氯铵来抑制局部细菌,效果通常能维持一两天左右,洗个澡就没了。由于价格实惠,又没有什么创伤,使用止汗露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日常维护手段。

对于比较明显的中度狐臭,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用的止汗产品,比如,40% 的乌洛托品溶液,通过涂布后分解为甲醛,使汗腺分泌减少,效果较强,可维持 1 周左右。如果是不小心沾到了腋窝外的正常上皮,还可能出现干燥、脱屑,可以说是看得到的强效了。但也是因为可以分解为甲醛,我们并不推荐孕哺人群使用乌洛托品。

那么,如果不是轻症患者,是不是就要手术了?我们知道,狐臭是可以手术的。

微创手术的做法是:腋窝菱形下端造口,皮下进刮匙,将毛囊、汗腺刮坏,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因为是盲刮,术者也没法精确判断到底刮干净了没,有可能复发。

防止术后复发“跟你拼命”的做法是:直接把中央那部分皮肤连毛囊带汗腺切了,两侧拉过来缝合,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既然有切口,必然会留一条疤。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疗法还在不断涌现,我们不是非要那么大动干戈。轻中度的狐臭还有一个更轻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肉毒毒素。既然狐臭的本质是顶泌汗腺分泌过旺,顶泌汗腺的分泌又受到神经调控,那么,用肉毒毒素麻痹局部神经,汗腺不就分泌得少了嘛,汗的分泌减少了,皮肤表面的细菌就算想分解,也难为无米之炊,气味当然就大大减弱了。

注射肉毒毒素除狐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痛苦小 外敷麻醉药半小时,注射肉毒毒素 10 分钟,无停工期, 不留疤。

效果肯定 注射后 3 天即起效,维持时间中位数为 220 天。

费用低 不要以为肉毒毒素就贵,打多汗症用国产肉毒毒素足矣,比开刀经济得多。

现在文章看完了,有个思考题留给大家:如果有一天,你听到一个人别别扭扭地否认自己的狐臭,那么,你打算怎么告诉他这其实可以治疗,才比较不伤害对方的感受呢?


主编:张建中

皮肤科学领军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编:尹志强 钟华

来源:《皮肤科医生的护肤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点击下方链接,来上护肤课啦!

皮肤科医生送给你的终极护肤指南!解读化妆品成分,了解医疗美容背后的原理,重塑护肤理念,与问题肌肤说再见!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