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在上海,发生了一件令我难以忘怀的事情。当时天气还算炎热,所以我上街的时候,穿的是四星德国的8号球衣。在人民广场走出地铁口的时候,正要去买瓶饮料,突然有两位金发碧眼的美女指着我笑。
凭直觉和长相,我猜测那是德国人,毕竟我又穿着德国的8号球衣,两位美女估计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吧。于是我上前打招呼,果然,双方英语都很烂,仅能一半懂一半,但我急着赶往外滩,也就匆匆表达自己很喜欢厄齐尔就走了。
如今回忆起来,两位姑娘的相貌已经非常模糊,但她们的“腋来香”,却令我难以忘怀。其实上学的时候,我就在老师那里知道,大多数白人是有狐臭的,而中国人却好像天生免疫,在比例上有狐臭的几乎和他们没狐臭的一样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连白人本身也有很多疑惑者,为什么如此骄傲的白人,竟深受狐臭的困扰,令止汗剂和香水变成了像牙膏一样,每天都必要要用到的东西。
但如果你知道狐臭是如何产生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人类身上的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全身都有,分泌出无机盐和水分,味道并不大。而大汗腺就比较霸道了,其分布于腋窝、脐窝、外耳道等处,分泌含一些脂质类、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形成具有特殊臭味,这就是狐臭的来源。
所以上面提到的两位德国美女,虽然长相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模糊。但那特殊而浓郁的狐臭,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
那么问题又来了,中国人为什么又没有狐臭?难道没有大汗腺吗?其实是因为中国人的基因中,控制大汗腺分泌的基因突变了。在大约2000代前,人类的一支从非洲走出,到了气候相对寒冷的温带。
而到温带后,出的汗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这个基因就突变了,狐臭从此远离这支人类。而我们中国人,则是从这支人类中分出来的。自然而然的,中国人就天生免疫了狐臭。
那么白人也去了温带甚至寒带,为什么他们的基因就没有突变呢?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基因的突变之所以叫“突变”,就是有一种不确定性。基因的突变,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所以白人没有进化出无狐臭的基因,也是很正常的了。
现在你终于知道,白人发明的,动辄成千上万的奢移品香水,是用来干嘛的了吧?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因其独特的优势而闻名,而这些优势往往与遗传基因息息相关。
我们人类的的基因因为种族不同在外貌上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
比如非洲人就普遍比较黑,美洲就偏白一些,而我们亚洲人则普遍都是黄皮肤。
汉族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汉族人的基因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呢?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可厉害了!她们不仅能喂母乳,而且身上不会有狐臭!
从体味到文化传承,汉族人的基因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汉族人普遍都体味淡汉族人身上的味道与其他人种相比,常常被形容为浅淡,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他们的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以谷物、蔬菜、豆类等为主食,尤其是南方地区,米饭作为主食更是司空见惯。
与此相比,肉类在中国传统饮食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虽然肉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但整体上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依然偏向于素食。
这种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意味着身体摄入的脂肪和蛋白质相对较少,从而减少了体内代谢产生的臭氧物质,使得体味更加清淡。
中国人的饮食相较于西方人的饮食,更加偏向于碱性。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酸性或碱性的物质,而过多的酸性物质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增加体味的难闻程度。
相反,碱性食物则能够帮助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减少不必要的酸性物质产生。
中国人偏爱的大量蔬菜、水果和谷物等食物,往往都是碱性食物,这使得中国人的身体释放的气味相对较为清爽。
另外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也注重药食同源,许多食材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去腥除腻的功效。
比如大蒜、葱、姜等调料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菜肴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还具有消除体内异味的作用。
大蒜强烈的辛辣味道和独特的香气为菜肴增添了浓厚的风味,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调味的作用之外,大蒜还被广泛认为具有诸多健康益处。
其含有丰富的硫化物,被誉为“天然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
大蒜还能够调节胃肠功能,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健康,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提高免疫力。
葱它不仅具有清爽的味道和香气,还可以作为装饰品点缀菜肴,增添色彩和美感。
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K、维生素C、钾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葱还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排毒养颜的功效。
姜具有独特的辛辣味和清新的香气,能够为菜肴增添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层次。
除了调味之外,姜还具有暖胃散寒、活血化瘀、消食解腻的功效。
二、汉族的女性母乳都很丰富相比于西方女性,汉族女性在胸部丰满度上可能确实稍显不足。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种族遗传和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的。
然而虽然乳房的外观可能不如西方女性那样饱满,但汉族女性的乳腺管却往往更加发达。
乳腺管是负责产生和分泌乳汁的重要组织,其发达程度决定了女性是否能够充分哺乳婴儿。
因此尽管外观上乳房可能显得不够丰满,但在功能上,汉族女性往往更适合进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母乳是一种天然的营养液体,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成分不仅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营养,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母乳中的乳糖和益生菌也有利于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
母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称为乳清蛋白,它被认为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智力发育。
因此母乳喂养不仅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还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汉族人在母乳喂养方面拥有一种独特的基因优势,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以子贵”的理念。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和子女的健康成长。母亲视子女为至宝,愿意为他们付出一切。
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汉族母亲们普遍重视母乳喂养,将其视为对子女的一种最好的关爱和呵护。
汉族人的眼窝通常呈现出较为浅的特点。
眼窝是位于眼睛周围的凹陷区域,而在汉族人的面部结构中,这一区域往往不像西方人那样凹陷明显,而是相对平坦。
这种相对浅的眼窝造就了汉族人眼部轮廓的独特之处,与其它人种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这种眼窝的特点使得汉族人的眼睛看上去更加平和、柔和,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
汉族人的眼睛相对于面部更为平坦。
相比于西方人那种突出、深邃的眼睛轮廓,汉族人的眼睛在面部上的凸显度较低,更加贴近于脸部的整体平面。
这使得汉族人的面孔看上去更加和谐、柔和,不显得过于锐利或突兀。这种平坦的眼睛轮廓也为汉族人的五官增添了一种内敛、含蓄的美感,与其文化中强调的克制、内涵的气质相契合。
汉族人眼部特征的独特之处并非偶然,它与汉族人的基因遗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在遗传上,汉族人口中的“黄皮肤黑眼珠”是其独特的种族特征之一,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眼睛的形态。
汉族人的生活环境对其眼部特征产生了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汉族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千年。
在这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注重内涵、克制,崇尚“中庸”之道。这种文化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汉族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也反映在了其面部特征中,尤其是眼部特征上。
汉族人的生活方式也对其眼部特征产生了影响。
汉族人的饮食习惯、休闲娱乐方式、社交文化等方面都体现了内敛、含蓄的特点。
例如汉族人饮食偏重清淡,注重平衡饮食,尽量避免过度的刺激性食物,这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细腻和健康。
在休闲娱乐方面,汉族人喜欢沉静的活动,如品茶、弹琴、书法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保持心境平和,使得面部肌肤不易产生过多的表情纹和皱纹。
汉族人的社交文化也强调内敛和克制,喜欢言行谨慎,不善于外露情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眼部表情的呈现。
汉族人的这种内敛、含蓄的文化精神深刻地反映在其面部特征中,尤其是眼部特征上。
他们的眼睛往往显得更加平和、柔和,不太容易流露出强烈的情感和表情。
这与西方人的眼睛轮廓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西方人的眼睛通常更具有深邃、丰富的表情。
汉族人的眼部特征体现了其深沉、内敛的性格,也是对汉族文化中内在精神追求的一种诠释。
汉族人的内眦赘皮相对较为常见,这一特征让他们的眼睛在细微的表情变化下显得更加丰富和有神。
内眦赘皮是指眼睑内侧的一小块多余皮肤,常见于汉族人群中。
相比于没有内眦赘皮的人,汉族人的眼睛更显得丰满和有神。
当汉族人微微眯起眼睛或者微笑时,这些内眦赘皮会微微凸起,给人一种温柔、含蓄的感觉。
这种微妙的表情变化不仅增加了汉族人眼部表情的丰富性,也赋予了他们一种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单眼皮的特征也是汉族人的常见特点之一。相比于双眼皮,单眼皮更为普遍,尤其是在东亚地区。
单眼皮的眼睛往往更具有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展现出一种朴素、纯净的气质。
单眼皮的眼睛线条更为简洁流畅,更容易凸显出眼睛的美丽。
我们都知道国外的香水发展迅速也很好闻。他们对香水的研发很注重,而这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会发出难闻的味道,需要香味来遮盖。
所以不要认为对国外的人香香的,这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并且他们的狐臭遗传率也比较高,焊线也比较发达。
而我国的狐臭率只有百分之10,汉族只有百分之4 ,所以这个基因也算是赢麻了。
汉族人的基因特殊之处体现在各个方面,从体味到饮食习惯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这种独特之处不仅是遗传的结果,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上个月,我亲戚家的孩子来我家玩,8岁的女孩文文,活泼漂亮,和我儿子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
有次,我们开车出去玩,车里开了空调,我儿子突然叫着说:“好臭啊,什么味道?”坐在我们中间的文文突然不说话了,脸色有点凝重。当时文文穿的是一条无袖的连衣裙,听我儿子这么说,我嗅了嗅空气,闻到了一股腋臭味,也就是俗称的“狐臭”。根据车上人员情况推断,我猜测味道是文文身上传出来的。
文文平时经常穿着宽松的有袖T恤,这是第一次在我们面前穿无袖装。我打断儿子的话说:“天气太热,我们出汗多就有汗臭味。”
儿子突然凑到文文身边,然后捂着鼻子说:“就是你身上发出的味道,好臭的汗味。”平时活泼外向的文文此时一言不发,很难为情,我安慰她:“没关系的,等下回到家赶紧洗澡就不会有汗味了。”
事后,我发信息给文文妈,提了文文腋臭的问题,她说,怪不得文文近来上学总是闷闷不乐甚至有些抵触,洗澡也洗很久,洗完后还要反复闻问妈妈有没有闻到异味。
我提醒文文妈,别忽略这个问题,“儿童狐臭”确实存在,如果处理不当,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不良影响。
被排斥的小女孩
什么是儿童狐臭?人体中分布着300万个汗腺,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
小汗腺的汗水=99%的水分 1%的氯化钠(就是盐),看成分可以知道,小汗腺产生的汗水是没有臭味的,我们流的绝大部分汗都来自于小汗腺。你可以回忆一下,平时流汗,刚流下来的汗只没有臭味,只是有点发咸。
但如果没有及时洗澡,又一直流汗,就会有一股酸臭味,这是因为我们的皮肤里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成分,这些成分在汗水的浸泡下,会被生活在皮肤上的细菌分解,分解过程中就产生了“酸臭”的汗味。
大汗腺的汗水=水分 氯化钠 蛋白质 脂肪酸 胆固醇……总之,成分丰富。等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下等毛发浓密的部位,而这些地方很容易滋生细菌。加上大汗腺流出的汗水成分丰富,聚集了大量细菌进行分解,这个过程会产生比一般的“酸臭”更臭的味道。
如果一个人的大汗腺分泌太过旺盛,他的腋下就会产生特别难闻的味道,在医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腋臭”, 俗称“狐臭”。
美国医学博士和儿科教授威廉西尔斯在其著作《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中提到了儿童狐臭:
有些孩子活跃的汗腺较多,皮肤上藏纳的细菌也较多。孩子全身共有数百万个汗腺,在童年期早期,这些汗腺没有发育,所以孩子很少出汗;大约在童年期中期,汗腺部分发育;青春期,汗腺完全发育,开始真正地工作。
但有的孩子青春期出汗比其他人开始得早,甚至6~8岁就会开始,且出汗特别多,尤其是腋下汗多,导致了前青春期便发生“腋臭”,也称儿童狐臭。
西斯尔博士提醒父母:儿童狐臭可能是青春期提前的信号。
所以,有儿童狐臭的孩子,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身体情况,最好能带孩子做一次健康检查,到正规医院里检查孩子有无青春期提前的其他信号,例如腋下或脸部毛发增长、胸部增大或长出阴毛等等。
如果孩子没有青春期提前的信号,那家长大可把儿童狐臭问题当做“无害的小毛病”,因为它不影响孩子的健康,但也别因为这样而忽略对孩子的心理开导。
我的一位朋友,在小学里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她和我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三年级的梅梅因为儿童狐臭问题被班里的同学排斥,有几个调皮的男同学甚至组团“欺凌”她,会说她“太臭”,在她面前捂鼻子;会恶作剧地扔她的文具;把她的作业本藏起来……女同学也不和她玩,笑话她“可能是经常不洗澡才会那么臭。”
梅梅因此闷闷不乐,无法专心上课,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在家看书时看到主人公在学校被欺负的描述,跟妈妈说:“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后来,妈妈带着梅梅求助了学校的心理老师……
别以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了。而且,有些时候,校园里孤立、排斥的软欺凌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甚于行为上的欺凌。
另外,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出紧张、懊恼、把儿童狐臭当大事严阵以待的情绪。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就说过,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感受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很差。说的是如果大人心情不好,语气稍有不悦,孩子马上就能感受出来了,但他无法确认大人的情绪为何而来。如果父母在看待儿童狐臭这事上过于严肃紧张,孩子可能会由此有多种想象,比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病”“是因为我太臭了,所以别人都不喜欢我。”“是不是这种病不能治了?”……
很多孩子会因为周围人对儿童狐臭的不接纳态度而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严重的会抑郁,影响日常生活。
西尔斯博士建议父母多用“小毛病”这个词。他认为在讨论孩子许多异常的行为、体征、身体麻烦的时候,用“小毛病”这个词比用“病”、“症”之类的词好。
小毛病的意思是说某种东西是无害的,但和别人不同,这不会让孩子太过敏感或产生不必要的担心。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毛病,这是你的小毛病,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解决……”用“小毛病”陈述,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没问题”、“别担心”的信心。
西尔斯博士直言,在儿科实践中,医生们会经常使用“小毛病”这个词,因为它的褒贬性不那么强,听起来也不那么让人担心,能调动小患者的积极情绪。
虽然基因决定了孩子出多少汗,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有儿童狐臭,似乎我们无能为力。其实不是,从狐臭的发生原因,我们可以知道,汗液本身不臭,是因为接触到皮肤才会产生臭味。要改善汗液的气味,也是有方法的。
儿科教授西尔斯认为,帮助孩子减轻狐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注意皮肤清洁。
皮肤散发臭味始于大量细菌分解汗液中的脂类物质。皮肤上的细菌越少,臭味就越淡。家长可通过臭味的产生原因,教育孩子做好个人卫生。
有位妈妈说,她提醒孩子,讲究卫生,用沐浴露和水洗掉皮肤上的“虫子”才能让他的汗不臭。孩子明白了为什么需要洗手、洗澡,他就更愿意去做。
父母要教多汗的孩子勤洗腋下,尤其是在玩耍之后。
2.保持身体干爽。
最臭的汗来自身体折叠起来的部位,如腋下和腹股沟。穿宽松的棉质衣物、让皮肤自如呼吸,让空气流过这些部位等,都可以推迟细菌的盛宴,从而延缓臭味的出现。
皮肤越干爽,细菌“大吃”汗液的时间就越少,产生臭味的时间也越少。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洗澡后需彻底擦干身体,特别是皮肤的某些部位(比如腋下、腹股沟和趾间的皮肤褶皱),这样能更好地预防臭味产生。
3.不吃零食等垃圾食品。
皮肤也会有负担,它需要纯净的食物来“喂养”。
孩子吃的食物能够影响汗水的气味,因为汗水属于身体垃圾处理息系统的一部分,吃进身体里的垃圾越少,身体需要处理的垃圾就越少。
西斯尔博士提到,在儿科实践中,医生得到过很多次的验证:给孩子吃“纯净”膳食(吃有机食品、未加工的纯粹食物)的妈妈们发现孩子的汗臭减轻了。
家长要让孩子学习到这一点:垃圾的食物会制造出垃圾的汗水,比如有很多添加剂的零食、膨化、腌制食品等。
4.若有必要,使用除臭剂而非止汗剂。
除臭剂用于掩饰汗臭,而止汗剂实际上是一种堵塞汗孔、减少出汗的化学品。儿科医生不建议前青春期的孩子使用止汗剂,因为许多止汗剂里含有刺激性化学品,而且堵住的毛孔很容易引起炎症,如有必要,还是用比较温和的除臭剂。
给孩子用除臭剂没问题,不过它是一种辅助手段,用了除臭剂仍然要遵守上述的几种控汗要求。
出汗过多是一种遗传倾向,尤其是手掌和脚底多汗。如果孩子遗传了这种倾向,把它当成小毛病就好,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什么问题。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情绪,要向孩子解释:
有的人就是出汗比别人多,有的人吃辛辣食物时出汗更多,情绪也会让人流汗,比如紧张时,手掌和上唇周围较易出汗。
狐臭就是种出汗多的小毛病而已。
另外,父母最好别把孩子的狐臭太当回事。因为大多孩子都很敏感,他们常常会觉得:“我的汗是臭的,所以我是臭的。”所以,父母不仅仅要在语言上宽慰孩子,还要在行为上表示接纳,别嘴里安慰孩子没事,行为却表现备受困扰的样子。
因为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孩子觉得你受到的困扰越少,他自己的困扰就会越少。
有家长说不是可以通过手术把狐臭祛除吗?
手术并不适合儿童狐臭,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即使有些成人做了大汗腺切除手术,但你只要留意网上新闻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根除狐臭”手术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比如无效果、会复发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咨询而非相信虚假夸张的广告乱投医。
如果发现孩子有儿童狐臭,家长需要从心理和生理上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知道,这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麻烦,没什么大不了,而且,父母是其坚实的后盾,会和他共同面对,一起解决。先接纳身体的这个小毛病,再积极应对解决。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