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湿热的夏季,给了皮肤上的细菌感染的机会,所以热及流汗而造成的各种皮肤疾病变得多了起来,那么去除汗渍、保持肌肤干爽,就成了在炎热夏季肌肤保健重要的一环。
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冬天快,流汗闷热,水分滞留在皮肤上,容易产生皮肤疾病。台安医院皮肤科主任曾德朋指出,人体的皮肤同时约有4000多株细菌存在,平常处于制衡状态,相安无事,一旦给了细菌喜好的环境,就会出现感染影响皮肤健康。
霉菌孳生,易感染脚气、毛囊炎
炎热的夏天,常因流汗、潮湿而使霉菌坐大,引发皮癣、股癣、毛囊炎等皮肤疾病;若是雨特别大,鞋子淋湿后,没有做好烘干消毒,只是摆着自然干,容易孳生霉菌,穿入鞋子中的脚,就成了霉菌、细菌温床,脚气或更严重的灰指甲便冒了出来。
冬天常见的异位性皮肤炎不适,到了夏天,也会因为汗渍滞留在皮肤上,抵抗力较差的患者会病症发作;还有一种酒糟性皮肤,则往往因室内外一冷一热温差转变过大,也易造成脸部皮肤出现潮红酒糟现象。
汗液滞留皮肤,易生汗疹、湿疹
汗疹(痱子)、湿疹更是夏天好发的皮肤病,天热特别会流汗,流汗多,毛孔没有好好排除,汗液滞留在皮肤上,会形成小小的水珠,便容易造成汗疹。由于汗液是碱性含盐,在皮肤上滞留容易发痒,搔抓之后,就易产生湿疹。
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变快、油脂分泌旺盛,不论男女都易长痘痘、荷尔蒙痘,通常长在脸上、前胸、后背,甚至头皮上也会有。同时头皮易泛油光、产生头皮屑,也都跟新陈代谢有关。
代谢变快,体臭、老人臭异味更重
此外,不只老年人会有老人臭,年轻人也有体臭问题。体臭主要是吃进人体内的东西,经由新陈代谢变快,在皮肤表浅处散发出来味道来,再加上汗液,混合腋下、胯下分泌的顶浆腺体成分,身体更易有狐臭等异味出现。
夏日皮肤保养6妙招
针对防范夏天各种皮肤毛病的保养之道,建议如下:
1. 平时流汗多的人,要带着湿纸巾在身上,随时把汗擦掉。尤其是腋下、胯下等皮肤皱折多的部位,细菌特别喜欢,一定要先使用湿纸巾擦掉汗渍,之后再擦干,这样细菌就没有养分,才不致坐大造成皮肤困扰。
2. 毛囊炎是霉菌造成,年轻人容易长在前胸、后背部位。建议运动后、流汗多,应该赶快先把汗液冲洗干净并擦干,以免汗渍滞留在皮肤上造成毛囊发炎。
3. 避免霉菌造成感染,鞋子最好准备2到3双,以便大雨时可替换穿。已被外面脏水污染的鞋,最好洗过再放在通风有太阳处,让太阳消毒晒干;袜子也要洗过再穿。
4. 若是因热造成的皮肤问题,建议可多待在有空调的室内,避免冷热温差太大;尤其是酒糟性皮肤的人,可随身携带小电扇,避免让脸因热泛红。
5. 治疗霉菌主要是吃药或擦药。吃药必须靠肝脏代谢,肝脏负担较大,最好先检验肝功能,确定没问题,才能安心、安全服药;擦药则没有副作用。
6. 原本腋下就多汗而有味道的人,除了喷香剂因应之外,后续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腋毛,一直是大家很少谈论的话题,大家都很有默契地把腋毛藏起来,似乎遮盖住它就不存在。尤其是到了夏天,更是“见光死”,不仅自己尴尬,别人看了也尴尬,如果哪个女子能大方地露出腋毛,别人都会觉得她勇气可嘉。
人们不仅觉得腋毛不雅,还觉得它没有用、和体味重有关,甚至有人担心自己频繁刮腋毛会得乳腺癌,事实到底是咋样的,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
简单介绍一下腋毛
腋毛生活的地方有一个民间叫法“咯吱窝”,平时不会可以露出来,但是如果想穿短袖,或者想散热,那就得把咯吱窝抬起来,里面的腋毛就显得不太雅观。
它的生长速度和浓密程度和性激素有关,儿童是没有腋毛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腋窝开始冒出一两根,随后越来越多。
不过,不是每个人的腋毛都会野蛮生长,如果父母腋毛比较少,孩子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另外,也有可能和疾病有关,例如少毛症。
简单来说,腋毛有三个作用:
当我们行走前后摆动身体,或进行剧烈运动时,能保护腋下皮肤,减小摩擦;
天气炎热时腋毛增加了腋下的蓬度,帮助汗水和热量散发;
进入成年后散发出成熟的味道,吸引异性。尤其是熟悉的伴侣的气味,会让人放松,压力减小。
刮了致癌,长了会臭?腋毛真的如此“十恶不赦”?
网传腋毛是排汗的通道,若腋毛不存在了,体内的毒素就没有通道出来,只能淤积在体内,正好淤积的地方在乳腺附近,从而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这种说法乍一看有道理,但其实了解人体常识的人应该知道,毛囊和汗腺是两码事。腋毛是毛囊的一部分,汗液是从汗腺中而来,因此,就算没有腋毛,也不会影响流汗。
和乳腺癌的关系更是离了十万八千里,因为癌细胞出现是因为乳腺组织病变,并不是腋窝病变,虽然两者离得近,但是没有直接关系。
体味重是因为腋毛太长了?
腋毛又背锅了,大家可以换一个想法,自己的头发太出油,头皮总是痒痒,和头发长短有关吗?显然是无关的,同理,体味太重和腋毛长也没什么关系。
腋毛本身是无味的,不妨想一想,若体味很重,可能是自己汗腺比较发达,携带狐臭基因,又或者是卫生习惯不好,衣服没有勤换,另外,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也会让身上的味道变得难闻。总之,不要再让腋毛背黑锅了。
如果你的腋毛很长,穿着的衣服腋下又比较贴身,运动量又比较大,那么一天下来的确会捂出馊味。
不过,大家也要引起注意,到底是汗味汗水狐臭味,如果洗澡后味道减轻,天气凉爽后基本没有味道,那就不是狐臭,如果一年四季都有浓重的体味,那就要积极治疗。
拔腋毛得了毛囊炎怎么办?
郑女士每天到了夏天都会有一个烦恼,那就是腋毛太长,不想露出来,刚开始她会定期用脱毛膏脱毛,后来觉得这样不能除根,于是改成了用镊子拔毛,一旦有腋毛冒出一点头,她就会拔掉。
刚开始疼得眼泪直流,后来慢慢习惯了,也就忍受下来,可是好景不长,她突然发现腋下出现好几个红疙瘩,还很痒,里面隐约有脓头,摸起来硬硬的。她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于是到皮肤科检查。
医生告诉她这是毛囊炎,因为郑女士刮毛过于暴力,毛囊被反复拉扯,被细菌趁机入侵,所以出现了炎症,后来医生给郑女士开了一支药膏,告诉她每天早晚涂抹,并叮嘱以后不要再拔腋毛了。
郑女士牢记于心,不敢再拔,但是对于腋毛她依然很苦恼,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烦恼,要谨记不可采取拔毛、蜜蜡脱毛这种暴力的手段,建议激光脱毛,多次治疗后以后腋毛数量会渐渐变少,或者勤快一点,经常刮除。
若想减轻身上的体味,建议大家使用一些带香味的清洁产品,同时还要保持腋下干燥,出汗多的情况下准备两件上衣替换。同时还要清淡饮食,夏季多吃爽口的瓜果、蔬菜,少吃火锅、烧烤,少饮酒,对改善体味都有帮助。
还记得之前有部电影,一位女明星在剧中穿着美丽的旗袍,但是在抬手间却露出腋毛,让不少观众大呼“恶心”,同时也不理解导演的审美,为什么不给腋毛刮掉呢?
后来导演解释,在三十年代女性没有刮腋毛的习惯,后来受到欧美文化影响,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对腋毛产生的偏见,所以才刮起一阵刮腋毛的风。
面对腋毛,我们不应该一味地逃避,你可以想办法清除它,也可以大大方方地露出来,没什么大不了,当你想通了这些事,会发现有腋毛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参考资料:
[1]热点|刮腋毛导致乳腺癌?不靠谱·健康中国.2015.06-24
[2]流鼻血抬高下巴?刮掉腋毛能减少流汗?这些传言你还在信吗?·新华社.2019-09-26
[3]脱毛太随便,小心惹上毛囊炎!·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7-05-19
有关皮肤病的文字记载,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皮肤病的种类繁多,致病因素也纷繁复杂,发病率高,但大多病症轻,不致命但是长点小疹小痘痒得难受。
今天好药师将全方位地为大家讲解白癜风、痤疮、银屑病、腋臭和脚气的病症、病因及推荐治疗方法,对该病症有疑问可在好药师微信号中咨询医师。【篇幅较长,建议收藏】
本文仅供参考,因个人情况不同请遵医嘱用药及治疗!
皮肤病的致病因素
一般因素
1、种族、性别与年龄
皮肤病的发病率可因这三种因素差异而不同。
如:白种人基层细胞上皮瘤发病率会高于有色人种;SLE等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女性会高于男性;中老年人的皮肤肿瘤发病率较年轻人较高。
2、职业
各行各业的有害因素不尽相同,因此患上皮肤病的几率也不相同。
如: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更容易患尾蚴性皮炎(又称稻田皮炎)。
3、季节与社会因素
随着季节的交替,各种皮肤病出现的几率和频率会有所改变。
如:冬天容易得冻疮、银屑病,夏天则是真菌性皮肤病较多。
常见病因
1、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压力、摩擦、温度变化、放射、光照、磁力、热辐射等等;
化学因素包括:化学试剂、酸碱度、腐蚀性药剂等等;
生物因素包括:寄生虫、微生物感染、蚊虫叮咬、病毒感染等等。
2、食物因素
有些食物的禁忌搭配可能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3、遗传因素
鱼鳞病、白化病等有明显的家族史。
4、精神因素
神经损伤可引起营养性溃疡,压力与紧张和斑秃、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发病密切相关。
5、内分泌因素
代谢障碍可引起皮肤淀粉样变、黄色瘤等,Cushing's综合征则易发生痤疮、多毛等。
常见皮肤病种类及治疗方法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由于皮肤的黑素细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机制还不清楚。
病因:
尚不明确。研究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
1、遗传;
2、自身免疫病;
3、精神与神经化学因素;
4、黑素细胞自身破坏;
5、缺乏微量元素;
6、其他因素。
病症:
皮损为色素脱失斑,常为乳白色,也可为浅粉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白斑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正常皮肤增加,白斑内毛发正常或变白。病变好发于受阳光照射及磨擦损伤部位,病损多对称分布。白斑还常按神经节段分布而呈带状排列。除皮肤损害外,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黏膜也常受累。
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女性外阴部亦可发生,青年妇女居多。
治疗建议:
1、药物治疗
(1)补骨脂素及其衍生物
如甲氧沙林口服后照射紫外线。
0.1%甲氧沙林溶液用于白癜风,患处涂擦1-2小时后,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患处,每日一次,一般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白癜风胶囊,成分为补骨脂、黄芪、红花、川芎、当归等,本品益气行滞,活血解毒,利湿消斑,驱风止痒,用于治疗白癜风。
甲氧沙林
白癜风胶囊
(2)大剂量维生素
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长期服用。
B族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维生素,它们协同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促进红血球的产生,预防贫血发生)。
维生素
2、手术治疗
皮损稳定无进展的患者可行自体表皮移植手术。
3、物理疗法
采用窄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或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
痤疮(青春痘)
痤疮,也称“青春痘”“粉刺”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病症: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治疗建议:
1、外用药物
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剂等。
维A酸类
2、口服异维A酸
对于严重的痤疮,口服异维A酸是标准疗法,也是目前治疗痤疮最有效的方法。疗程以达到最小累积剂量60mg/kg为目标。
异维A酸适用于重度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亦可用于毛发红糠疹等疾病。
异维A酸
3、日常护理
每日一到两次温水洗脸,清洁皮肤,不要用手挤压或搔抓皮损。忌用油脂类、粉类化妆品和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及霜剂。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
病因:
尚不明确,本病的发生有多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
2、感染;
3、免疫异常;
4、内分泌因素;
5、其他因素。
病症:
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治疗建议: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医治,而各种疗法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1、外用药
新发的面积不大的皮损,尽可能采用外用药。药物的浓度应由低至高。选用哪一种药,要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病情。
(1)维生素D3类似物
本类药包括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用于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
卡泊三醇
(2)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银屑病常用的疗法。头部和掌跖部宜用强效激素,弱效激素适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一般部位常用软膏和乳膏。
(3)维A酸片
主要成分为维A酸,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并可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同时用于治疗痤疮、扁平苔藓、白斑、毛发红糠疹和面部糠疹等。可作为银屑病、鱼鳞病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以及角化异常类的各种皮肤病。
维A酸片
2、物理疗法
可应用紫外线,光化学疗法(PUMA),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疗法,水疗等。
腋臭
腋臭,也称臭汗症、狐臭。
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
病因:
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往往与多汗症伴发,常见于足跖和趾间部位,因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臭味。
大汗腺受内分泌的影响,在青春期才开始分泌活跃,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现,到老年可减轻或消失。
由于细菌与大汗腺的分泌物发生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特殊臭味的形成。大汗腺导致的臭汗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病症:
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
治疗建议:
1、轻者不必治疗,勤沐浴,勤换衣物、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伴有多汗症者以治疗局部多汗为主,如外用腋臭粉、20%~25%氯化铝溶液等。可杀菌和减轻臭味。
腋臭粉成分为红粉、白矾、丁香、石膏、龙骨。功能主治为辟秽,除臭。用于腋臭。
腋臭粉
3、腋臭严重者可选择激光或手术治疗。
脚气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具有传染性,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
病因:
脚气的病因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病症: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建议:
糜烂型:
应先用枯矾粉或脚气粉,待皮肤干燥脱屑后再用复方雷琐辛擦剂、1%克霉唑霜等药物。
克霉唑
水疱型:
可用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雷琐辛擦剂、1%克霉唑霜等药物外涂;
复方水杨酸
角化型:
可使用各种抗真菌软膏,为了提高药效,晚上可以用塑料袋套在脚上,早晨再取下来;
达克宁
以上推荐用药仅作为参考,具体病症请务必咨询医师后对症用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