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延边朝鲜族的人有狐臭吗(延边朝鲜族的人都会去韩国吗)

时间:2024-04-13 13:13:3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遥知不是雪,为有汗“香”来

最近在看欧美影视的时候,总有一些出戏的感觉。因为在见到歪果仁小哥哥小姐姐在屏幕上散发魅力的时候,潜意识里有个小声音就会提醒我:“离他们的腋窝远点!”

从世界上香水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有狐臭的人在世界上是占绝大多数的。欧美超市常见的除臭剂在国内的超市基本没有,外国人常用的香水香型也不适合国内的大多数人,清淡的水果或是海洋森林香型是更受欢迎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体味会有如此巨大的区别呢?

我们回过来看看狐臭是怎么产生的,在人体的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外阴和外耳道等部位分布着丰富的大汗腺,汗腺分泌的汗液里含有饱和脂肪酸,经过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变为不饱和脂肪酸会产生气味。和狐狸肛门腺体发出的味道类似,所以叫狐臭。

原来狐臭的根源是汗液里的脂肪酸,出汗油多的人,体味就会更大。但狐臭的人,很多并不胖啊?

这个就要从基因说起了。人类有个基因叫ABCC11,在十六号染色体上。正是由于这个基因的突变,产生了汗里脂肪酸较少也就是没有狐臭的人群。这种人群主要分布在东亚,也就是中日韩朝和蒙古。这种基因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耵聍(耳屎的意思)是干性而不是油性的。

在国内也做过相应的调查,越向西南,这种基因的比例越低,朝鲜族是基本上没有狐臭的。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自己不用过于关注体味的问题。如果不巧你的那个基因没有突变的话,也不必太焦虑。不建议手术,只要控制摄入刺激气味饮食,勤洗澡,适当使用止汗剂也可以达到周边空气清新的效果,世界上那个基因没突变的占百分之八十几的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过来的。毕竟像路易十四那样终身不怎么洗澡的人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了。

最后推荐给大家一个电影叫《香水》。说的是那个时代法国的故事。男主是个ABCC11突变的人,热衷于收集各种味道。他收集了很多少女,制成了一瓶最美好的香水,电影的结局是他把这瓶香水倒在自己头上,狂热的人群把他给分解了。

可见气味对人的重要性。

感谢影视业的发达让我们能远远的欣赏各种作品,保留对美好事物的美好印象,不用被其它化学因素打扰。

俄国风情:吉林小伙是如何追到俄罗斯女孩,演绎完美跨国爱情

应一些朋友的请求,今天写一些如何能够娶到一位俄罗斯新娘,还是以老金的经验为基础。

这是关于老金在俄罗斯的第五篇文章。下一篇准备写一个俄罗斯姑娘和中国的情缘,关于老金的文章就先写到这里了,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提出来自己的想法和主题,我来决定是不是继续写下去。还是那句话,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既然是写老金,我们开始的时候,还是要简单地回顾一下老金的基本情况,以便各位朋友顺利阅读下面的文章。

吉林老金全名叫金吉利,朝鲜族,老家吉林通化,原来在老家的国营农场种地,后来来到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帮助中国老板种地,种了几年,自己攒下一点钱,就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附近租了一块地,自己当上了农场主,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土豆,同时经营中俄之间的贸易,主要就是把俄罗斯的小麦、大豆、油菜籽和玉米进口到中国。

后来老金发展了一项新业务,那就是种蔬菜,通过种蔬菜赚到了很多钱,成了名震当地的蔬菜大王,还获得了各种荣誉。

再后来,把中国的蔬菜大棚引进到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地区,通过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大棚采摘旅游业务,赚到了更多的钱。

在当地中国朋友们的撺掇下,开了一家中餐馆,钱没挣多少,倒是成了很多在伊尔库茨克的中国人和中国留学生的俱乐部,老金倒也很高兴,反正他开餐馆的初衷就不是为了赚钱。

老金在国内有一段婚姻,娶了他们单位的同事,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因为老金常年在俄罗斯,两人聚少离多,就离婚了。过了几年,老金又娶了一个俄罗斯老婆,生了五个混血的孩子,疫情之后,他们全家回国,在国内生活。

以上是对老金简单的回顾,在文章的后面有相关链接,喜欢的可以点击阅读。

可以这样说,我在俄罗斯的时候,很多从国内来的单身汉,都娶了一个外国老婆,当然以俄罗斯的居多,也有乌克兰的、蒙古国的、高加索的、白俄罗斯的,甚至还有中亚五国信仰穆斯林的。

我们在伊尔库茨克的中国人,经常会在一起聚会,这时候就会见到中国人去的各种各样的外国老婆,和一大堆中外混血的小孩。

在这时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聊到中外婚姻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娶到一位外国老婆,对于这些外国媳妇来说,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喜欢选择一个中国男人做老公。

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顺便满足一些朋友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个俄罗斯美女或者外国美女做老婆。

首先第一点,你要是一个单身之人,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不单身怎么去找老婆?关于这一点,我还真要说一说,国内有很多人心术不正,想找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美女,但是本身在国内还有妻室家小,这个我不推荐,这种属于猎艳、寻找刺激。

当然了,我在俄罗斯的时候也见过不少中国男人由于一个人常年在外,即使在国内有老婆孩子,也找一个俄罗斯女朋友同居的情况也有,这也属于两人心甘情愿的,也不好说什么,反正最后的结果不是原配离婚,就是小三离开呗。

在这一点上,俄罗斯女孩基本上没有像国内女孩那样,打上门来,闹得你死我活,她们是觉得不合适,非常的洒脱,也不跟你纠缠,自己就拜拜了。

这是第一点,你要是个单身,年龄无所谓,适婚的年龄最好,年纪比较大的也有,但是这样的人如果自身条件有限,那选择的范围就比较窄了,俄罗斯女孩也不傻,眼睛也不瞎,这些还是分得清的。

就拿我们的主人公老金来说,自己在国内离婚了,虽然年纪30多岁,但是也不算大,当然算是适婚年龄了。

第二点最为重要,就是你的工作圈子或者生活圈子周围得有很多俄罗斯女孩出现,这个道理也不用多说,提供更多的接触俄罗斯女孩的机会。

如果你在国内工作,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除非你在如下几个地方,大学里面有很多俄罗斯留学生,你的公司和俄罗斯有业务关系,并且里面由俄罗斯国籍的女员工,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在国内满洲里、黑河或者绥芬河这些地方,因为是边境城市,紧靠俄罗斯,有很多俄罗斯人在此生活或者工作,当然也有很多俄罗斯女孩了。

你们的生活或者工作都没有交集,那怎么能够互相爱上呢?纯属无稽之谈!我看一些营销号吹嘘说在社交软件上如何找到外国女朋友,大家都别信啊,即使有也属于极低概率的事件。

再以老金为例,老金一开始到俄罗斯打工,是在远东地区的一家农场,吃在农场住在农场,那里根本没有俄罗斯人,更没有俄罗斯女孩了,所以在那里就不可能发生中外爱情故事。

后来老金自己开农场种地也没有机会接触到俄罗斯女人,农场里倒是雇佣了一些俄罗斯人,但是都是男人。再后来老金在伊尔库茨克开了一家贸易公司,这时候因为工作需要,公司招聘了一些俄罗斯女孩,老金自己也经常出去参加商务活动,所以,接触各种各样俄罗斯女孩的机会才多了起来。

所以,有此想法的朋友们一定看明白了,要不你去俄罗斯留学,或者去俄罗斯工作,再或者去俄罗斯开公司做买卖,你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俄罗斯女孩。

这样才有更多的可能。

接着我说第三点,那就是语言。

如果你有很多的机会来接触俄罗斯女孩,恭喜你,你离你的目标更加进一步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你要和姑娘搭讪、交流,才能够增加相互的了解,那就需要说话,要说话双方就需要用同一种语言,要不然岂不成了鸡同鸭讲了?

如果有人想娶个俄罗斯姑娘,最好是你需要会俄语,当然对方会汉语也可以,反正会汉语的俄罗斯姑娘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多,如果你认为很多,那是你自媒体看多了,醒醒吧!

有的人会说,语言不行也一样可以的,借助翻译软件也可以交流,还是那句话,那是你自媒体看多了,这种交流聊胜于无,成功概率极低,最好打消这种念头。

再以老金为例,老金在俄罗斯待了几年之后,马上就意识到,如果自己今后想在俄罗斯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学会俄语是必须的条件,所以,在老金还没有认识他老婆伊娜之前,就已经能够用俄语进行日常对话了。

老金的老婆伊娜在大连外国语学院留过学,能够说流利的汉语普通话,虽然有时候带点大连口或者东北口音,但是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说,对于老金和老金的老婆来说,不论是用普通话交流,还是用俄语交流,都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说,要玉成好事,娶个俄罗斯美女做老婆,一定要过了语言关。别指望用翻译软件和肢体语言就能抱得美人归,那你就是想多了!!!

第四点,俄罗斯姑娘有什么特点。

我在俄罗斯工作的时候,见到的中国男人娶了一个俄罗斯姑娘做老婆的案例可就太多了,喝酒闲聊的时候,也会聊到他们的俄罗斯老婆。

不算正式的调查,反正综合起来他们所说的特点,给大家总结一下。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不一样的特点,自己去体会吧!!

俄罗斯姑娘比较美丽、高挑。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俄罗斯因为历史的原因,大部分人都有两种以上的血统,就是说他们很多都是混血的。比较多见的混血有俄罗斯、白俄罗斯、蒙古、高加索、乌克兰、东欧、中亚穆斯林、黑海沿岸穆斯林等等。

俄罗斯姑娘普遍独立。这一点和很多西方的人差不多,第一是思想上独立,第二是经济上独立。

只要两个人互相喜欢,其他的东西都无所谓。比如国内的姑娘们要彩礼、婚房、汽车等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基本没有要求,这对大部分中国男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思想上独立,就是说俄罗斯姑娘对男方的要求还是能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用我们比较俗的话来表述就是有共同语言,那就需要有一定的学历和修养。这个一般是必须的。

千万别相信那些中国老农民娶了一个俄罗斯白富美的故事,多半都是编的。

俄罗斯姑娘独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可以离开俄罗斯,到中国来生活。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乡土观念浓厚,故土难离。

再拿老金的例子来说,他老婆伊娜说,她有很复杂的血统,在他们家族能够知道的祖先范围内,就有波兰、白俄罗斯、高加索、俄罗斯、蒙古、中亚等这些地方的民族的血统,复杂的血统在俄罗斯很多地方是很正常的,我认识的很多俄罗斯朋友都有很复杂的血统,不过伊娜的外表看起来更加像白俄罗斯人更多一些,亚麻色的头发,高鼻深目,身材很高,比老金高一个头。

和老金接触时间长了,是伊娜自己主动表示的,一开始老金心里还有点负担,时间长了,就接受了。

俄罗斯姑娘和西方姑娘的另一个特点大家也要了解,就是因为人种的关系,她们身上的体味普遍较重,这是大部分情况,也有体味小的,这是个别现象。不像我们大部分亚洲人,除了狐臭之外,体味普遍较轻。

还有一点一般人不知道,俄罗斯姑娘也喜欢喝酒,最起码我见过很多酗酒的俄罗斯姑娘,还有俄罗斯姑娘抽烟的也很多。这两点也要注意,看看你能不能接受。

第五点,俄罗斯姑娘喜欢什么样的中国男人。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男人身上有很多优点,而且是普遍性的。

有些优点我们认为是重要的,但是俄罗斯姑娘认为并不重要。

她们认为中国男人有如下优点会比较吸引他们。

第一就是踏实肯干。在这一点上,中国男人相对于很多国家的男人是一个明显的优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第二是没有不良嗜好。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相对于俄罗斯男人,中国男人简直太优秀了,最起码不酗酒,俄罗斯男人酗酒太厉害了,酒后无德,什么事都能干出来,所以也经常因为酗酒丢掉小命。中国男人也有喝酒的习惯,但是嗜酒如命的、酗酒的很少。

第三是量入为出,不大手大脚。这一点也是大部分俄罗斯女孩喜欢中国男人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中国男人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身材矮小、不善言辞等。

关于吉林老金在俄罗斯的生活,已经发过五篇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来阅读。

俄国风情:吉林老金在俄罗斯的种地生涯,异国他乡的酸甜苦辣

俄国风情:吉林老金娶了一个俄罗斯混血美女,养了一大堆孩子

俄国风情:吉林老金在俄罗斯种蔬菜,成了当地的蔬菜大王

俄国风情:吉林老金在俄罗斯开中餐馆,变成了中国人的俱乐部

俄国风情:吉林老金在俄罗斯引进大棚蔬菜,意外成为冬季采摘胜地

如果您想对有关俄罗斯的一些风土人情、见闻轶事有更多的了解,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翻阅我以前发的文章,有很多有关俄罗斯的文章,也会鼓励我今后多写一些有关俄罗斯的文章。

啤酒

啤 酒

作者:孙名齐

听知青老朋友说,赵芝和早已经走了,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许多往事,颇为感慨。

其实,在三十八连,乃至全营,说到赵芝和几乎无人可知,但是提起"啤酒"却无人不晓,赵芝和的绰号叫啤酒。

赵芝和五短身材,是典型的东北"车轴汉子"。他身体好,可能因为大汗腺发达吧,腋下时有刺鼻的味道散发出来,狐臭。圆圆的脸上眼睛小而有神,透出略带笑意的狡黠的光,再搭配上那两撇他非常爱惜的尖尖的老鼠胡子,象契克夫还是象列宁?总之非常喜剧化。

除了炎热的夏天,他一般总穿双皮靴子。当然下地干活的时候不能穿,因为北大荒的雨季非常泥泞,一脚踩下去,连鞋都拔不出来,还敢穿靴子吗?收了工,他马上会换上那崭亮的皮靴子四处转,很有些得意。他的皮靴质量很好,还有型,是他在龙江制鞋厂工作的父亲做的。啤酒也帮别人定做皮靴子,价钱非常优惠,差不多只收成本价。那时候家家都有在乡下遭难的孩子,一般不会去赚孩子们的钱。

兵团的连队,连个屯子都不如。知青住的区域从东头走到西头无非是几栋烂泥房。东边是农工排的几间宿舍、大食堂、连部、卫生所,而后是女排(农工女排)宿舍和机务排。知青们平时的活动区间不过如此,饭后,闲得无聊的男知青们就在这几间土房里串来串去,有时有意无意地往女排宿舍那里拐拐,但是一般从来不进。不过如果谁若穿了件新衣服或新鞋,肯定得从女宿舍前面过过,说不定能碰到个出来泼水的女知青能瞅两眼,不然在这大野地里,你穿给谁看哪?当然如果哪个女知青能搭句话就更好了,比如:"啤酒,你这靴子可真亮啊"那他还不得乐抽了?

啤酒在兵团没有对象。有人说,他喜欢一个梳羊角辫的丫头,从个头上看,他们倒很匹配,城里家住得又近,但是从未见他们有啥实质性的表现。也不像是秘密往来深藏不露,可能是单相思,也可能是知青们闲的无聊乱点的鸳鸯。象大圣那家伙经常编排的啤酒和杨迷糊的故事一样,纯属随口瞎咧咧。

杨迷糊虽然也是个大圆脸盘子小眯缝眼,但绝对不是啤酒的对象,说实在的,人家还未见得看上啤酒呢。搞对象这个事与别人无关,围墙里的事别人完全不懂,局外人看好看不好都不行。你认为杨迷糊象个青蛙似的,说不定有人看他貌若天仙呢!情人眼里才会儿出西施。曾经有一个小子看上了杨迷,认为长得不好身体好,过日子准会是个好手,但杨迷糊完全不理睬他。大圣那时候有一首打油诗:

臭小子爱杨迷,

老杨却扭头不理,

嗤之以鼻,

象一只骄傲的母鸡。

臭小子说,

过来吧,杨迷,

我给你面包,给你牛奶,

给你下蛋鸡,

我会很好的爱你。

老杨说,收起你的面包,

收起你的牛奶,

滚你的下蛋鸡。

我爱的人肯定不会是你,

我要给你一包DDT!

乡友们聚会时考证,啤酒这个外号是金敖给起的。一次在宿舍里吹牛,赵芝和说他能连喝十八棒啤酒,赵芝和的身材虽然象个啤酒桶,但这个数量显然不靠谱。可吹牛也无法验证,因为兵团没有啤酒,只有小烧儿。

金敖给他起的这个外号,一开始叫啤酒十八棒,后来简化了,就叫啤酒。这个外号掷地当当响,从此再没有人喊赵芝和,张口闭口都叫啤酒。金傲是连里神仙级的人物,整天背个木匠箱在连里转悠,专门给人起外号,而且都很响亮,比如科长(德权)等,都取代了人名。若论起外号,金傲PK大圣,两人不相上下。

连里的文书郝利也爱吹牛,他是真吹。穿胶皮靴子的臭脚郝利吹嘘自己有武把抄,能空翻,会摔跤。

啤酒说,那你给我们表演个空翻呗?

郝利摆摆手说,不行,我是跟师傅是在武馆学的,得在木头地板上翻。

啤酒说,怎么着,还得给你铺个地板?

郝利说,我不是那个意思,起码也得在沙子地上吧。

啤酒说,这好办,咱们去河边,那沙滩软得很,保证你摔不坏。

郝利还是摆手,不行,师傅说了,功夫不能轻易外露!

啤酒捋了捋他那两撇鼠须,嘿嘿一笑,那好吧,我没跟师傅学过,但是我可以给你比试一个。啤酒说着就在原地,略一发力,两条短粗的小腿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然后稳稳的站住,落地生根。围观的发出一片掌声。

这时有人喊,郝利,你不是说摔跤得过什么军吗,啤酒也会,你们俩比试比试呗!

啤酒说,好!说着脱下外衣,露出两块发达的胸肌。论摔跤,一般人不是啤酒的对手,不仅是肌肉发达,而且是油身子,一抓一把油,抓不住的!

郝利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指导员还找我写材料呢,不能跟你们抬杠了!一溜烟撒腿跑了。

不知道郝利跟哪个师傅学的,在社会上吹吹呼呼一辈子。几十年后,一次乡友聚会,好客的聚龙把他也找来了。

郝利一边不住嘴的吃,一边吹五吹六,他反复的用筷子翻动那条喜欢吃的红烧鱼,眼也不睁头也不抬,嘴里不断吐着鱼刺,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喷的满桌子唾沫星子:"我的工作啊,就是陪各级领导吃饭,参加外事活动。嗨,一天到晚,山珍海味不断,真是吃的累死了累死了!"郝利是有骆驼不吹牛,啥大吹啥。

大圣问,你现在都六十多了,还陪哪个领导吃饭呀?

郝利说,啊,现在是给中央当顾问!这不,上个月焦点访谈还准备找我去给策划呢,说着又把那条鱼翻了一个个儿。

过后大圣跟聚龙说,那家伙连吃饭的基本礼仪都不懂,就凭这个吃相还陪大领导吃饭?还不得让领导一脚给撵下饭桌!还他妈山珍海味不断呢,一条鲤子就让他翻了个臭够!聚龙也早看在眼里,但比较谦和:"嗨,他就是那样,还记得和啤酒那回教训他的事吧,郝利一辈子改不了吹牛吹马的臭毛病。"

和郝利不同,啤酒的吹牛,多半是拿自己开涮逗大家开心。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能博大家一笑,善莫大焉。

啤酒有时候还真不是吹牛,是有真本事。比如木匠活儿就不一定输给金傲。啤酒的一双小眼睛卡巴卡巴的,总琢磨事。他琢磨上了这柞木,他想到了拿柞木做刨床子(木匠工具)。

下乡那地方,满山遍野都是柞树。柞木也叫橡木是木质坚硬的好木材,但那时候都成了生产兵团的烧柴,兵团所到之处方圆几十里内无论大树还是小树棵子,全被砍尽烧光。单从这种破坏说兵团就是一个孽障,一点不为过。事实证明,兵团的存在对国家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从选材料开始,最终做成刨床子,并不简单,是极其复杂的过程,要经过很多工序的。比如先得放河里浸泡出浆,再自然风干,才能防止开裂。锯成坯料后,制作的尺寸和角度都非常有说道,不然做好之后也不好使。啤酒耐心又肯琢磨,为自己做事从来不含糊的啤酒,最终终于给自己做成了很好用的一套木工刨床子,连木匠金傲都挺佩服。

下乡的时候,大多数人无所事事,空闲时昏天黑地的打扑克,消磨时光。啤酒则不然,他才不干那些无聊的事呢,有时间总要琢磨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有益处的事。后来他竟然又做出了一架洋琴!

当一个做工精致,漆面如镜的洋琴摆在那里时,任何人都不得不赞叹啤酒的专劲巧劲和韧劲,会弹洋琴的鹤青看了赞叹不已,喜欢的不得了。要知道,那时候哪个知青要买一架洋琴,都是奢想甚至梦想。啤酒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这一梦想。不过这琴弹起来声音小,音色也不敢恭维。毕竟造琴是一门学问,无论选材,琴板薄厚,开孔大小还是共鸣箱的尺寸位置角度都极精确,不适于土法制作的。

就啤酒的心劲,如果他从事任何一门制作行业,相信他都会成为佼佼者,虽然他五短身材,虽然他眼睛很小,虽然他其貌不扬,虽然他象个酒桶,虽然……

从外表看,啤酒无论哪方面都没有艺术DNA,和音乐不搭边,然而他确实是此中高手,当年在全团都堪称是音乐名人。洋琴和笛子啤酒都会演奏,但最擅长的是二胡。晚上连队经常停电,停了电,他就会拿起心爱的二胡,拉上几曲。烛光很暗,但琴声非常悠扬,夜晚空旷的野地上可以传得很远,甚至可以传到百米之外的女生宿舍,常常会引起一片惊呼,啊,啤酒又拉二胡了,真好听!遗憾的是,直到最后,啤酒在女知青中也没能觅得到一位投缘的女知音。

大圣说,这是因为美妙的琴声所造成的声音形象与啤酒的实际形象大相径庭的缘故,有些象听广播,听那声音又甜又美,但要是见了面,为什么却常常吓一跳?大嫂原来是个娘们,原来用柔声细语广播的美眉是个大妈!就是这个道理。

朝鲜族男知青张鹤七,是啤酒的忠实粉丝。晚饭后必恭候在一边等着听啤酒演奏。

啤酒拉的"赛马",把比赛的节奏氛围以及马的嘶鸣都演绎得活灵活现。必须承认,啤酒极有音乐天赋,他不象现在那些演奏者那样摇头晃脑用那些夸张的形体动作来烘托气氛弥补自己演技的不足。啤酒细腻的演奏手法,本身就足以抓住听众的耳朵和情感,引人入胜。

象木工活儿一样,啤酒拉二胡也是自悟,没有师傅。单从这点,谁敢说啤酒不聪明?他没有乐谱,(有乐谱也没用,因为啤酒文化低,根本看不懂那些象"豆芽上楼梯"的五线谱),他拉琴全靠脑子记,却从不跑调。

啤酒会拉许多曲子,比较擅长的是"二泉映月"和"病中吟"等瞎子阿炳系列。琴弦在啤酒粗短的手指下发出的声音,婉转悠扬,如泣如诉,常常让忠实男粉丝张鹤七不知道联想到了什么伤心事,感动万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涕泪长流,哭得不能自己。

后来啤酒参加了文艺宣传队,无论到哪个连队演出,啤酒的二胡都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开始报幕的一说,下一个节目,二胡独奏,演奏者赵芝和。观众都疑问,这赵芝和是谁呀?当大幕拉开之后,台下面一片嘘声,啊,原来是啤酒呀!

啤酒很善于生活,一次突发奇想,要养鸡下蛋。于是他寻了个踩过蛋的蛋,整天拿在手里或者揣在怀里,还真让他鼓捣出来一只小鸡!

夏天的时候,他把捕来的小鱼收拾好串起来,晒成鱼干。入冬之后时而取下几条,在炉盖子上烤熟,蘸着盐末喝点小酒。啤酒喜欢喝点小酒,不知道那十八瓶啤酒是和谁喝的,没人看过,倒是经常看见他这样的自斟自饮喝小烧。

在兵团那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啤酒的性格似乎有些孤僻,他不占别人便宜也不喜欢和别人共产分享。工作也是,自己该干的活儿,不用督促肯定完成,但多了的绝对不做。客观的说,啤酒的心胸是比较狭小,遇事会常常想不开,会愁闷会钻牛角尖。

下乡的时候,哈尔滨是中转站,从北京或者上海探亲的知青来往都要经过这里。哈尔滨知青以东北人的热情接待着他们。但没听说过啤酒接送过谁,请谁吃过饭。只是听他说他不喜欢外地人。啤酒说得也没错,交往是相互的,既然外地人没看好啤酒,那啤酒又何必去巴结人家呢。当然这是个人的好恶,与他人无关,别人无可厚非。

大圣和啤酒住同一宿舍。熄灯号吹过之后,大家都趴在炕沿上吸烟,黑暗中,两排烟火忽闪忽灭,象极了坟地里的鬼火。往往这也是故事会开始的时候了,故事会大圣一般唱主角,别人跟着起哄。大圣的故事都是瞎编乱造的,讲到哪儿编到哪儿,故事内容常换常新,而故事的主角永远只是啤酒和杨迷糊。象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一样,一天一集,一集接一集。大圣甚至也给啤酒的故事加了插曲,教大家唱。有段歌词是这么唱的:

"啤酒身上虱子的有,

膈肌窝下面有狐臭

小干鱼下酒二两半,

盐黄豆能喝十八棒......."

每天的哄堂大笑之后大家才能安然入睡,似乎已经成了习惯。过后乡友们见面,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有些故事或者打油诗都还记得。

当然,对那些事,还能论什么对错,评什么是非?无论对错,都值得留恋。这是什么,这就是难忘的岁月,是迷失的友情,是蹉跎了的青春。

大圣多年和啤酒在一起,自恃 关系不错。上山打草,啤酒怕草蛇,每次出去方便,大圣都陪着,用铁叉保护。而啤酒也常帮大圣磨打草的大钐刀。可能就是以为与啤酒不错,才老拿他开涮。但大圣没有料到,啤酒的心眼真是太小了,对他的编排实际是很生气很恼火很记仇的。一天,大圣从食堂打饭回来,转身又出去打水。回来后刚端起饭盆,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大圣何等敏感,他立刻把 饭盆送到了连部。很容易破案的,是啤酒给大圣饭菜里下了毒,是剂量很小不足以致命的DDV,是啤酒要教训一下大圣这个天天揶揄他,编排他"满口无德"的家伙。要放倒大圣几天,让大圣清清胃,清清口,给他点颜色看看。

大圣并没有要求连里如何处理啤酒,他知道是自己先伤害了啤酒的自尊心,反抗一下也没什么不对。而且大圣知道,即使要求也没啥用,连部马夹层王发哮那几个天天晚上知青窗跟儿偷听搞阶级斗争动向的可怜小人,说不定早就把这件事情定性为贫下中农毒地主了。而贫下中农用药毒地主,打地主,斗地主甚至刀砍地主又有什么不对?

其实你马夹层才是地主呢,不然怎么开始在食堂做饭,军宣队来了就给整喂猪去了?还不是怕你下毒?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返城之后,各奔东西,乡友们有接班的也有上学的,都各自忙工作和孩子,互相也疏远了。关于啤酒回来后的经历大家知道很少。只是偶尔听说,啤酒在某个菜市场卖猪头肉,生意还好。又过了几年,又听说,啤酒的猪头肉很受欢迎。然后就听说,啤酒死了!四、五十岁的一条精壮的汉子,这么说没就没了呢?是因为心脏病?还是手执切肉刀的啤酒和顾客发生了争端?唉,啤酒!总之一切都没有答案了,啤酒已经成为历史,一切都成为往事。

啤酒没有大人物的轰轰烈烈,也没有模范典型的可歌可泣,与千千万万知青一样,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人物,在那个时代,只像大海中的一片浪花,转瞬即逝。他也绝对想不到会有人给他写文章纪念,而且正是大圣那家伙。当然,这也并非只是为了纪念,是在以此共同祭奠我们本不该遭受苦难的那段岁月,祭奠我们生命中本该灿烂的昨天。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