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狐臭,大家可能都会皱起眉头,毕竟那种刺鼻的味道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但你知道吗?科学研究显示,有狐臭其实是人类的正常状态,没狐臭的人才是基因上的“变异者”。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狐臭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为什么说没狐臭才是“变异”。
人体有两种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负责排出的汗液是无色无味的,而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下、胯下等地方,排出的汗液不仅含有水分,还有蛋白质和脂肪酸等物质。
这些物质本身并不会产生异味,但是,一旦与腋下等部位繁盛的细菌相遇,就像是点燃了一场化学反应,分解产生了不饱和脂肪酸,从而发出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狐臭。
这里面的关键角色,其实是我们体表的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也会成为制造狐臭的“元凶”。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其实人人都有狐臭。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在古代,人们没有那么多讲究,体味强烈一些也就被视为正常现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人类从热带非洲迁移到温带亚洲的过程中,一个关于大汗腺分泌的基因在第16号染色体上发生了突变,导致大汗腺分泌减少,小汗腺成为了排汗的主力军。
这个基因的变异,实际上为人类带来了“清爽基因”,使得没有狐臭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在东亚地区,这种变异尤为普遍,比如在中国,有95%的人携带这种变异基因,在韩国和日本,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了90%和84%。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人群中,保持原始狐臭状态的人比例要高得多。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没有狐臭的人其实是基因上的“变异者”。这种变异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更加“清爽”,但从人类发展的长河来看,有狐臭才是人类的正常状态。
狐臭与耳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其实在遗传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们发现,那个控制我们是否会有狐臭的基因,也正是控制耳垢类型的基因。
具体来说,ABCC11基因的突变,不仅影响了大汗腺的分泌,还决定了我们耳垢是干性还是湿性。研究显示,那些耳垢为湿性的人群,更有可能产生狐臭。
这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其实并不复杂。ABCC11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在汗液和耳垢的分泌中发挥作用,当基因突变导致这种蛋白质的功能丧失时,汗液中的脂质成分减少,耳垢也从湿性变为干性。这种基因突变在东亚人群中较为常见,而在非洲和欧洲人群中则较为罕见。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狐臭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狐臭的遗传性提供了直观的证据。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关联为狐臭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通过检查耳垢的类型,医生可以预测一个人是否有产生狐臭的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狐臭的预防和管理。
在医学领域,这种基因与狐臭和耳垢之间的联系,不仅是一个有趣的生物学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人类遗传多样性和演化的窗口。
狐臭,尽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在社会互动中,它往往被贴上了不利的标签。狐臭的存在,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身体的不适,更是心理上的重负。
在日常生活中,狐臭可能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狐臭患者往往会因为担心自己的体味被他人察觉而感到焦虑和自卑,这种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社交回避,甚至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此外,社会对于狐臭的偏见和误解,还可能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寻求帮助和治疗时感到羞耻和尴尬。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社会对狐臭认识的深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狐臭的态度逐渐趋于理性和宽容。
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加强,有助于消除对狐臭患者的偏见,鼓励更多人正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面对狐臭,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是关键。首先,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控制狐臭至关重要。
定期洗澡,使用抗菌肥皂清洁腋下,以及穿着透气的衣物,都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降低狐臭的发生。
对于那些狐臭较为严重的个体,除了日常的卫生管理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止汗剂或者抗菌霜。
这些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汗液的分泌和减少细菌的数量。在选择这类产品时,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医学治疗成为必要。激光治疗和微波治疗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它们通过破坏汗腺来减少汗液的分泌。
对于效果不佳或者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外科手术去除部分汗腺可能是最后的选择。然而,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潜在风险,患者在做出决定前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对于狐臭的管理和预防,应采取个体化的策略。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都不相同,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因人而异。
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大多数狐臭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狐臭作为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其产生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虽然在社会心理层面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正确的认识、积极的管理和预防,狐臭的问题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狐臭的理解和处理将越来越科学、人性化和包容。
医务人员真在进行检查。
红网时刻6月10日讯(通讯员 陈洪 冯海睿)“作为一个女生,我是深受狐臭的困扰,每年最害怕的就是夏天了,不敢出门,不敢挤公交车,上班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穿漂亮的裙子,不敢谈恋爱,担心自己的味道会惹来别人的厌恶。”面对长沙中科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洪,25岁的小丽哭诉着坦露出困扰自己多年的狐臭问题。
不止小丽,深受狐臭困扰的朋友多之又多,很多人因此变得自卑,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但这些人可能因此产生社交恐惧,甚至有些人走向极端。那么,狐臭不痛不痒,不影响全身健康,何以起到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还是因为它给人们一种「被排斥感」,气味这个东西摸不着抓不住,怎么掩饰?
什么是狐臭?
其实狐臭基因从原始就有,是人身上一种特殊的交流信息或者吸引异性的体味。狐臭又称为腋臭、臭汗症等,是由患者腋窝、外阴,口角等部位的大汗腺(又叫顶浆腺)排泄的汗液,脂肪酸比普通人高,呈淡黄色,较浓稠;脂肪酸达到一定浓度,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其和狐狸肛门排出的气味相似,所以常称为狐臭。
为什么会得狐臭?
1.顶泌汗腺性臭汗症
顶泌汗腺只存在于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外阴和外耳道等部位,除腋窝外,该腺体在其他部位的功能极弱,产生的汗液极少。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初始是无菌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短链脂肪酸和氨,导致了顶泌汗腺性臭汗症的发生。
2.小汗腺性臭汗症
常发生于掌跖和间擦区,小汗液常为无色无味,然而在多汗情况下,汗液被皮肤表面寄生细菌分解释放脂肪酸等即产生特殊的臭味;另一些物质如大蒜、砷剂可通过小汗腺排泄造成臭味。
3.精神或神经系统受损时(如偏执狂、精神分裂等)也可产生臭汗症。
4.腋臭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系。
如何辨别是不是有狐臭?
1.腋毛:腋毛部是否可见异常油腻物或伴有比汗液粘黏的液体,是否毛发霉变分泌物粘连。
2.病症:观察耳耵(耳屎)是否属(糖耳油、类似中耳炎)湿性粘糊性,也有少数轻度患者成粉末样。
3.家族史:祖辈包括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及姑、姨、婊兄弟姐妹是否有腋臭病史,是否有身体异味。
4.色素:观察所穿内衣胳肢窝部位是否发黄变色。
5.气味:用干净味手帕和纸张用力擦抹腋毛部位,鉴别味道,动动发热后最佳。
怎么医治?
外用止汗露。狐臭的治疗同样随着程度不同而变化,对于大部分轻度患者,建议仅仅是外用止汗露去对症处理即可。
微创手术。腋窝菱形下端造口,皮下进刮匙,将毛囊、汗腺刮坏,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术者也没法精确判断到底刮干净了没,有可能复发;防治术后复发的手术做法。直接把中央那部分皮肤连毛囊带汗腺切了,两侧拉过来缝合,这种方法的弊端是留疤。
肉毒素。肉毒素治狐臭,温柔快速又经济,既然狐臭的本质是顶泌汗腺分泌过旺,顶泌汗腺的分泌又受到神经调控,那么用肉毒素麻痹局部神经,减少汗腺分泌,其优势明显:
1.痛苦小:可以敷麻,注射10分钟完成,无停工期,不留疤;
2.效果肯定:注射后3天即起效,维持时间中位数为220天;、
3.费用低:不要以为肉毒素就贵,打多汗症用国产衡力完全足够,比开刀便宜得多。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陈洪还建议狐臭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注意个人卫生,勤沐浴、勤换衣;衣着要透气凉爽,出汗后及时擦干,并外用爽身粉、外用药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几次,破坏细菌生长环境;要保持心情开朗,且不宜多做剧烈运动。
上个月,我亲戚家的孩子来我家玩,8岁的女孩文文,活泼漂亮,和我儿子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
有次,我们开车出去玩,车里开了空调,我儿子突然叫着说:“好臭啊,什么味道?”坐在我们中间的文文突然不说话了,脸色有点凝重。当时文文穿的是一条无袖的连衣裙,听我儿子这么说,我嗅了嗅空气,闻到了一股腋臭味,也就是俗称的“狐臭”。根据车上人员情况推断,我猜测味道是文文身上传出来的。
文文平时经常穿着宽松的有袖T恤,这是第一次在我们面前穿无袖装。我打断儿子的话说:“天气太热,我们出汗多就有汗臭味。”
儿子突然凑到文文身边,然后捂着鼻子说:“就是你身上发出的味道,好臭的汗味。”平时活泼外向的文文此时一言不发,很难为情,我安慰她:“没关系的,等下回到家赶紧洗澡就不会有汗味了。”
事后,我发信息给文文妈,提了文文腋臭的问题,她说,怪不得文文近来上学总是闷闷不乐甚至有些抵触,洗澡也洗很久,洗完后还要反复闻问妈妈有没有闻到异味。
我提醒文文妈,别忽略这个问题,“儿童狐臭”确实存在,如果处理不当,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不良影响。
被排斥的小女孩
什么是儿童狐臭?人体中分布着300万个汗腺,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
小汗腺的汗水=99%的水分 1%的氯化钠(就是盐),看成分可以知道,小汗腺产生的汗水是没有臭味的,我们流的绝大部分汗都来自于小汗腺。你可以回忆一下,平时流汗,刚流下来的汗只没有臭味,只是有点发咸。
但如果没有及时洗澡,又一直流汗,就会有一股酸臭味,这是因为我们的皮肤里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成分,这些成分在汗水的浸泡下,会被生活在皮肤上的细菌分解,分解过程中就产生了“酸臭”的汗味。
大汗腺的汗水=水分 氯化钠 蛋白质 脂肪酸 胆固醇……总之,成分丰富。等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下等毛发浓密的部位,而这些地方很容易滋生细菌。加上大汗腺流出的汗水成分丰富,聚集了大量细菌进行分解,这个过程会产生比一般的“酸臭”更臭的味道。
如果一个人的大汗腺分泌太过旺盛,他的腋下就会产生特别难闻的味道,在医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腋臭”, 俗称“狐臭”。
美国医学博士和儿科教授威廉西尔斯在其著作《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中提到了儿童狐臭:
有些孩子活跃的汗腺较多,皮肤上藏纳的细菌也较多。孩子全身共有数百万个汗腺,在童年期早期,这些汗腺没有发育,所以孩子很少出汗;大约在童年期中期,汗腺部分发育;青春期,汗腺完全发育,开始真正地工作。
但有的孩子青春期出汗比其他人开始得早,甚至6~8岁就会开始,且出汗特别多,尤其是腋下汗多,导致了前青春期便发生“腋臭”,也称儿童狐臭。
西斯尔博士提醒父母:儿童狐臭可能是青春期提前的信号。
所以,有儿童狐臭的孩子,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身体情况,最好能带孩子做一次健康检查,到正规医院里检查孩子有无青春期提前的其他信号,例如腋下或脸部毛发增长、胸部增大或长出阴毛等等。
如果孩子没有青春期提前的信号,那家长大可把儿童狐臭问题当做“无害的小毛病”,因为它不影响孩子的健康,但也别因为这样而忽略对孩子的心理开导。
我的一位朋友,在小学里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她和我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三年级的梅梅因为儿童狐臭问题被班里的同学排斥,有几个调皮的男同学甚至组团“欺凌”她,会说她“太臭”,在她面前捂鼻子;会恶作剧地扔她的文具;把她的作业本藏起来……女同学也不和她玩,笑话她“可能是经常不洗澡才会那么臭。”
梅梅因此闷闷不乐,无法专心上课,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在家看书时看到主人公在学校被欺负的描述,跟妈妈说:“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后来,妈妈带着梅梅求助了学校的心理老师……
别以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了。而且,有些时候,校园里孤立、排斥的软欺凌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甚于行为上的欺凌。
另外,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出紧张、懊恼、把儿童狐臭当大事严阵以待的情绪。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就说过,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感受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很差。说的是如果大人心情不好,语气稍有不悦,孩子马上就能感受出来了,但他无法确认大人的情绪为何而来。如果父母在看待儿童狐臭这事上过于严肃紧张,孩子可能会由此有多种想象,比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病”“是因为我太臭了,所以别人都不喜欢我。”“是不是这种病不能治了?”……
很多孩子会因为周围人对儿童狐臭的不接纳态度而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严重的会抑郁,影响日常生活。
西尔斯博士建议父母多用“小毛病”这个词。他认为在讨论孩子许多异常的行为、体征、身体麻烦的时候,用“小毛病”这个词比用“病”、“症”之类的词好。
小毛病的意思是说某种东西是无害的,但和别人不同,这不会让孩子太过敏感或产生不必要的担心。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毛病,这是你的小毛病,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解决……”用“小毛病”陈述,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没问题”、“别担心”的信心。
西尔斯博士直言,在儿科实践中,医生们会经常使用“小毛病”这个词,因为它的褒贬性不那么强,听起来也不那么让人担心,能调动小患者的积极情绪。
虽然基因决定了孩子出多少汗,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有儿童狐臭,似乎我们无能为力。其实不是,从狐臭的发生原因,我们可以知道,汗液本身不臭,是因为接触到皮肤才会产生臭味。要改善汗液的气味,也是有方法的。
儿科教授西尔斯认为,帮助孩子减轻狐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注意皮肤清洁。
皮肤散发臭味始于大量细菌分解汗液中的脂类物质。皮肤上的细菌越少,臭味就越淡。家长可通过臭味的产生原因,教育孩子做好个人卫生。
有位妈妈说,她提醒孩子,讲究卫生,用沐浴露和水洗掉皮肤上的“虫子”才能让他的汗不臭。孩子明白了为什么需要洗手、洗澡,他就更愿意去做。
父母要教多汗的孩子勤洗腋下,尤其是在玩耍之后。
2.保持身体干爽。
最臭的汗来自身体折叠起来的部位,如腋下和腹股沟。穿宽松的棉质衣物、让皮肤自如呼吸,让空气流过这些部位等,都可以推迟细菌的盛宴,从而延缓臭味的出现。
皮肤越干爽,细菌“大吃”汗液的时间就越少,产生臭味的时间也越少。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洗澡后需彻底擦干身体,特别是皮肤的某些部位(比如腋下、腹股沟和趾间的皮肤褶皱),这样能更好地预防臭味产生。
3.不吃零食等垃圾食品。
皮肤也会有负担,它需要纯净的食物来“喂养”。
孩子吃的食物能够影响汗水的气味,因为汗水属于身体垃圾处理息系统的一部分,吃进身体里的垃圾越少,身体需要处理的垃圾就越少。
西斯尔博士提到,在儿科实践中,医生得到过很多次的验证:给孩子吃“纯净”膳食(吃有机食品、未加工的纯粹食物)的妈妈们发现孩子的汗臭减轻了。
家长要让孩子学习到这一点:垃圾的食物会制造出垃圾的汗水,比如有很多添加剂的零食、膨化、腌制食品等。
4.若有必要,使用除臭剂而非止汗剂。
除臭剂用于掩饰汗臭,而止汗剂实际上是一种堵塞汗孔、减少出汗的化学品。儿科医生不建议前青春期的孩子使用止汗剂,因为许多止汗剂里含有刺激性化学品,而且堵住的毛孔很容易引起炎症,如有必要,还是用比较温和的除臭剂。
给孩子用除臭剂没问题,不过它是一种辅助手段,用了除臭剂仍然要遵守上述的几种控汗要求。
出汗过多是一种遗传倾向,尤其是手掌和脚底多汗。如果孩子遗传了这种倾向,把它当成小毛病就好,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什么问题。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情绪,要向孩子解释:
有的人就是出汗比别人多,有的人吃辛辣食物时出汗更多,情绪也会让人流汗,比如紧张时,手掌和上唇周围较易出汗。
狐臭就是种出汗多的小毛病而已。
另外,父母最好别把孩子的狐臭太当回事。因为大多孩子都很敏感,他们常常会觉得:“我的汗是臭的,所以我是臭的。”所以,父母不仅仅要在语言上宽慰孩子,还要在行为上表示接纳,别嘴里安慰孩子没事,行为却表现备受困扰的样子。
因为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孩子觉得你受到的困扰越少,他自己的困扰就会越少。
有家长说不是可以通过手术把狐臭祛除吗?
手术并不适合儿童狐臭,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即使有些成人做了大汗腺切除手术,但你只要留意网上新闻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根除狐臭”手术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比如无效果、会复发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咨询而非相信虚假夸张的广告乱投医。
如果发现孩子有儿童狐臭,家长需要从心理和生理上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知道,这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麻烦,没什么大不了,而且,父母是其坚实的后盾,会和他共同面对,一起解决。先接纳身体的这个小毛病,再积极应对解决。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