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伤疤出来炒作的“女强人”,张雨绮不是吗?
娱乐圈女明星在男人身上跌跟头的不在少数,其中被斥“滥交”的黄奕、被下“降头”的叶璇,一失足便是一蹶不振。
倒是有“狐臭”传说的张雨绮,不仅凭借雷厉风行的大女人炒作圈了一波粉,更是在御姐范儿的戏路上所向披靡。
可不成想,好狠一女的张雨绮,对待与袁巴甲的婚姻,并不像呈现的那么速战速决,经历家暴——闪离——复合——撕X,终是家丑外扬,事业受阻。
前脚靠女强人人设扭转乾坤,愣是把与汪小菲互扇耳光、闪离嫖娼老公王全安和向袁巴甲求复合等一系列的纠缠、莽撞,掰成了率直、敢作敢为的正面形象。
后脚等女强人人设凉凉,张雨绮就不得不在真人秀节目里卖起了惨。
张雨绮卖惨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曝光商务问询全停的事业危机,第二步塑造非女强人的母性一面,第三步强化为坚守表演所做的“低头”。
第三步是最为关键且具有决定性的一步,意欲把大众的目光从张雨绮的绯闻转移到表演作品上来。但问题就在于,洗白张雨绮的底牌有多强?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演员,张雨绮的地位算老几?
在《我和我的经纪人》关于张雨绮的街头采访中,一定程度上看到大众对她的认知程度:张雨绮是谁?看没看过张雨绮的影视作品?怎么评价张雨绮?
面对外界真实评价的张雨绮,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失落,到欣喜,再到沉思,自我总结说,“(评价)跟大众没有关系,是跟你自己有关系”。
可正如杨天真对张雨绮的论断,她(张雨绮)以为自己明白,其实她不明白。
从心底里,张雨绮与大众评价依旧是对立的态度,且能预料到,即使她在短时间内会因街头采访“中伤”而反思,但仍然会我行我素下去。
一句“谁会拿着自己那么痛的东西出来炒啊”暴露了张雨绮的心酸,也暴露了她认识问题的浅显。
毋庸置疑,我们所认识的那个张雨绮并不等同于真实的张雨绮,我们所厌烦的炒作也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相。但导致这一认知断裂的罪魁祸首,不在于大众,而在于张雨绮自身及其团队对于她“人设”的塑造。
张雨绮所介怀的负面评价,说白了,是她一手造成的。
她暴露的问题有三:一是处理感情问题不理智,二是塑造角色形象单一,三是演技尚需认真打磨。但霸屏的老梗只有一个,就是狗血而短暂的婚恋关系。
新时代独立女性,并不是囿于敢作敢为的表面象征,而是本质上的负责和承担。可对于张雨绮来讲,她的敢作敢为,透着不成熟的莽撞和不甘愿的执念。
洗白张雨绮,还得从她的作品说起,有“他”在,就不至于彻底凉凉。
说到张雨绮的代表作品,张口就来的有“星女郎”标签的《长江七号》《美人鱼》,前老公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陈凯歌执导的巨制大片《妖猫传》。
相较于大导演、大制作如出一辙的印象深刻,深耕于“霸道、妖艳、耿直”路线的张雨绮,其他如《不期而遇》《情敌蜜月》《刀见笑》《降魔传》等,即使有不错的阵容,也并没有掀起什么浪花,豆瓣评分更是多在5分以下徘徊。
做个类比,提个问题,下面三张剧照分别出自张雨绮的哪部电影?
不难看出,张雨绮在影视塑造方面的千篇一律。若把上面的剧照看作是她的写真,似乎看上去也并不觉得违和。
揭示答案,左起《美人鱼》《幕后之王》《情敌蜜月》,或许,张雨绮一直在炒冷饭,重复那个最为精准、最为省力的形象定位。
其实,张雨绮早期的表演还是有区分度的,像是在周星驰《长江七号》里饰演的袁老师“清纯但不失火辣”,在徐克《女人不坏》里饰演的事业型女强人“火辣但不失干练”,在冯德伦《跳出去》里的农村少女“爽直但不失天真”,都很具有角色本身的独特性。
再看张雨绮后来的作品,每一个角色都和张雨绮重合,像是她在演她自己。或者说,她在演自己想成为的自己。
但是张雨绮和“女强人”的差距太大了,像在真人秀里当杨天真的助理,一言一行都拆穿了她塑造角色形象时的“假把式”,缺少生活、工作打磨的明星,对人物的把控注定也只能流于表面。
或许能表演出架势,但绝对缺了层次。
总之,相较于张雨绮塑造的角色,倒是更喜欢她本人的性情,在感情上横冲直撞过后,又能够满血复活,自愈能力强,自洽觉悟高。
寄希望于她不忘初心,在这次跌了大跟头之后,能更加专注于表演。
让张雨绮三个字,不再是单单的“人设”热搜,而是对得起“演员”的身份。
张雨绮:我睡故我在
原创: @Rocky莊20181118 今天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并星标
从男人视角看问题,在爱中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两天,我看了很多自媒体写张雨绮与袁巴元离婚—复合—开撕的文章,大约有二三十篇,看得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没有一个不同情、不支持张雨绮,不说袁巴元渣男的。
首先我想“呵呵”一声,当初张雨绮拔刀捅老公,然后迅速离婚,大家一片叫好,赞她女中豪杰,大骂袁巴元渣男,骗老婆钱财。然而,转个头,人家又和好了,大秀恩爱,你们又情何以堪?
“卯叔,那当初你是怎样的态度?”
我当时说,张雨绮最可悲的不是和现任干架动刀子,而是事情发生后前任捅她刀子——张雨绮的前男友汪小菲发文感慨:还好当初我没和她结婚,要不然被捅刀子的是我。
汪小菲不一定是什么好人,但张雨绮被十几年前的前任如此记恨,只能说张雨绮与男人的相处一定有问题——这是我的观点。
没有人看见张雨绮有问题吗?自媒体人只是不说罢了。大概是因为,关注两性话题的读者女性居多,批评张雨绮会引起女性读者反感,粉转黑。
我从来没有这个压力。我手写我心,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离开,三观不合不强求。当然我也不保证所写的正确,我只保证我写的一定是我心中的真实所想。
1、在写张雨绮之前,我先写我单位的女领导。
这个女领导,我跟她斗了N年,即便到今天,她身居高位,几乎所有人都向她跪舔,我依然不怕她,她也拿我没办法。
她为什么怕我、拿我没办法?我先不说,以后写职场文时我再说。
我先说我为什么厌恶她。
终归一句话,我厌恶她,是因她只讲面,不讲心;只讲一时,不求长久。
今天我也不写她令我厌恶的事,我只讲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现象:她在对外合作时,总是遇到倒霉事。
有多倒霉?
她任核心部门主任7年,因合作方陷害导致工程项目出问题,我们单位被主管机关处罚3次,最后一次领导实在无法保她了,她才辞位保职。3次严重问题的背后,是大大小小无以计数的被客户投诉。
大家可能很好奇,这样的人,那最后怎么又能位居高位呢?这就是中国官场的诡异之处。当年重庆的雷政富,出了性爱视频事件后反而由区长升书记——诡异的背后其实也有规律。
这个也不说,我就说我经过N年的思考,终于明白了女领导为什么总遇到倒霉事。
其实不是思考出来的,是我从掌握的几个事实中分析出来的。
就举其中一例吧。
当时新任一把手刚调来,她主动往上贴,于是,她取得了新一把手的信任。
新一把手有一哥们,任某大企业老总,那老总有一个项目,要跟我们合作。当然,这是看在哥们新官司上任份上主动提出的合作,是兄弟之间的支持。
新一把手带女领导一起去哥们老总那边洽谈。
其实哪有什么可谈的,中国人办事,有交情,都不用谈具体的事,双方吃顿饭,喝杯酒,说“干”,就完了。这个“干”,既是干杯的干,也是干事的干。具体的事情怎么干,交彼此下面的人对接就可以。
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由我们女领导和对方老总秘书对接。
双方签订合同后,项目由我来落实。
最后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女领导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她坚持采用很普通的包装材料。
最后交付产品时,那边的老总对产品极不满意,大骂他的秘书笨蛋。
秘书委屈啊,就去向我们女领导讨要说法。女领导振振有词:合同就这么写,我们这是按合同办事。
秘书和女领导交涉几次,都被她斥责回去。秘书没法,就来向我哭诉。
原来,在双方吃完饭的第二天,秘书就与女领导商谈了项目方案。秘书说,这个产品,老总是很看重的,他要当礼品送给客户,所以,产品的质量一定要好,包装也要好。
女领导应声说,好好好,没问题,我们一定安排最优秀的员工来实施,一定用最好的材料来生产。
秘书说,那好,这样我就放心了。钱不是问题,只要做得好。
然而,在签订合同时,我们的女领导不知道是哪根筋出了问题,她在包装材料上抠门,想用中下等的材料来凑合。
她可聪明了,在合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包装材料用什么材质、什么型号,而秘书不懂,以为这种材质、型号就是“最好的”,所以也没有提出质疑。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成了哑巴吃黄连,向女领导讨说法,被以“我们是按合同办事”驳回去,最后只能来向我诉苦。
当然,这件事的最后解决办法是,我把这事的前因后果跟一把手反映,一把手当即决定,把包装全部换了,换最好的,由我负责,这个事也不用通报女领导了。
如果就这么无条件地换,这个项目我们就不赚钱了。于是我把这个情况跟那边秘书说了,我说女领导当时大概也有好意成分,她有节约成本的考虑,所以给你们报的价也不高。但现在这么一折腾,我们就没钱赚了。那边秘书去向老总汇报,老总大笔一挥,费用增加50%。
这一件事,我对女领导的所作所为很鄙视,虽然她是我的领导。
我觉得,双方合作,一定要坦诚相待。欺骗、隐瞒对方,其实是对对方情感的伤害,是对双方互信的损伤,伤害什么也不能伤害信任、伤害感情啊!
人家信任你,让你用最好的材料,隔行如隔山,你欺人家不懂业务耍小手段,害人最终不也害己吗?
这种害人害己的事情在她身上频频发生,其实是源于她的“权力”思维。比如在这件事上,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她掌握信息也是一种权力,于是她就用这个权力来获益:欺骗、欺压别人,也是一种权力欲的满足。
当时这件事发生,我还没能总结出这是她的思维习惯,但不久又发生一件事。
这一次是我们招标。
当然,当年的招标和现在的招标不一样,我们就是邀请行业的ABC三方势力来开会洽淡。C方自知实力不如A、B,便联合了d、e、f等十几个中小企业一起来竞争,在会上,女领导对C方老总很傲慢,C方老总忍了,并且以德报怨,当场掏十万元,说要在我们旗下的媒体做广告。
但最终,我们还是选A。
这个女领导呢,实在是奇葩,她不但把结果通知C老总,还专门发一个文一一函告d、e、f等C联合的那十几个企业,发文中称我们选择了更优秀的企业合作,你们的实力还不够,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这个文下去,五年后,C超越了A、B,成了行业老大,我们去求人家,C老总不动声色,说你们过来谈吧。
一把手又和她过去谈(一把手不知她发文的事),结果C老总第一句话就说,感谢你们当年羞辱我啊!
我们的一把手当场懵逼,羞辱?从何说起?
C老总拿出当年发的文,说当年你们不是看不起我们吗?看不起也没什么,但你们不要到我的合作伙伴那里打我的脸啊!
我们一把手尴尬不已。谁发的?一查五年前的用章登记,原来就是这位女领导干的。
C老总说,合作可以,但是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不能是当年羞辱我们的人。
于是后来让我去谈,我和C老总至今是很好的朋友。
当然,对同样的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理解。像我的女领导的第二件事,我也把它归纳为,她原意可能也不是要羞辱别人,而是想从中体现自己的荣耀与高贵:我选择别人,不选择你,你还不配,你仰慕我吧!
她就是权力欲和虚荣心爆棚的人。
当然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证明,她的确是一个权力主义者,比如,她从来不跟我们喝酒,但会跟大领导喝交杯酒。
沉溺于追求权力快感的人,怎么会去照顾弱者的尊严?
然而,越是弱者,情感越暴烈,尤其当被欺骗、被背叛时——
我不好过,我也不会让你好过!
这是弱者遭到不公平对待时的思维。
2、如果大家认同我对我单位女领导的分析,我们再来看张雨绮。
据传张雨绮是抽过汪小菲耳光的。男人打女人不对,难道女人打男人就可以叫好吗?一个成年男人,被抽耳光,反抗是正常的,因为人总有尊严。
男人如果反抗,事情很容易反转成:男人欺负女人,渣!如果不反抗,默默忍受,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怂,脓包男;一种是奸,阴谋男。阴谋男忍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他要报复,把一切都收回来。
你看看,除了脓包男,践踏男人尊严的女人,无论她和哪个男人闹矛盾,那个男人都是“渣男”。
这回张雨绮跟袁巴元再闹矛盾,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因为张雨绮对袁巴元的说法并未否定,那么表明袁巴元说的是事实。
事情经过大致是,张雨绮捅袁巴元刀子,离婚,不久两人又复合,张雨绮也在微博上高调宣称,单身女人有选择男人的权利,包括自己的前夫。
或许因为孩子吧,他俩又和好了,孩子跟张雨绮,袁巴元经常去看孩子,两人旧情复燃。什么是旧情复燃?当然是上床了,一定是上床了。
有一天,袁巴元说:
你也很快有男朋友了,我不想再往来。
张雨绮没有否认,以为孩子是男人的软肋,拿孩子来说事:
你不打算看小孩子,是吗?你是不想和我往来,还是不想和小孩往来,你说清楚。
袁巴元说:
你跟其他男人在一起,我去干嘛?
袁巴元是复旦大学的博士,不是笨男人。高智商的男人,其实最痛恨别人蔑视他的智商。
张雨绮在聊天中给出“你是不想和我往来,还是不想和小孩子往来”这种选项,就好像问1 1=2还是1-1=2一样,他还能好声好气地继续聊,我觉得已经很有涵养了。
你昨天跟别的男人去开房,今天又让我去上你的床,自己心里没有点逼数吗?所以袁巴元做“你跟其他男人在一起,我去干嘛”这样的解释,我觉得他并不暴烈。
张雨绮以为袁巴元不知道,往好的说是采取安抚策略,往坏的说是继续欺骗:
不会的,心心念念(两个孩子)只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不会有别人。
袁巴元说:
只是这几天而已。
张雨绮发誓:
是一辈子。
读他们的微信聊天到这里,我心里也是“呵呵”了:真是刀子捅得快,离婚消息发布得快,和好得快,新的承诺也快!
再老实的男人,你骗他一次可以,骗两次可以,但是不能骗他三次。更何况,再傻,再怂,也是复旦大学毕业吧?即便可以辱没自己尊严,但也不能辱没自己智商啊,不能辱没自己的母校啊!所以,袁巴元开始反抗,给“软刀子”了:
你以前也这样说,后来不是照样去找其他男人吗?
或许是想起张雨绮婚内去和男人旅行,心中的怨气、怒气被激起来了,捅软刀子已经不能解气,于是开始了无底线的语言攻击:
而且你过去没有一段感情是长的,不把你这个有狐臭的女人搞死,你又去害别人!
这种攻击,实际上是张雨绮乐见的,因为一个男人对自己愤怒,说明他在乎自己,爱自己,所以她回:
(我)就是你一个人的,就是就是。
当然,从此也可以看出,张雨绮要的是男人对她的在乎,无论这种在乎是怨恨还是愤怒,她只需要对方爱自己,要通过男人的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她跟不同的男人上床,大概是证明这样的哲学命题吧:
我睡故我在。
3、跟这样的女人结婚,王安全是看明白了,你下作,那么,我下流:
我嫖故我在。
真正的傻B是为斗气而违反法律,王安全就是,他名为安全,却去做不安全的事,并且点背,进去了。
如果王安全Piao娼不被抓,不成为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夫妻俩一个乱嫖一个乱睡,大概是挺快乐的,因为这是彼此喜欢的生活。
袁巴元书读多了,只识字,不识人,一头扎进去,酿成了今天的结果。
张雨绮和袁巴元,不过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女版故事:你是男人,就当好一个工具、扮好一个角色、维护一个形象即可,即,做我日常的性欲工具,担当孩子爸爸的角色,维护我们家庭稳定的形象,至于我在外面怎么样,你不要管。
想想很多有钱男人对妻子的要求不也这样吗?你生儿育女,照顾老人,我也按时“交公粮”,但我在外面的事你不要管,那都是逢场作戏,是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发展事业,还不是为了家庭嘛!
张雨绮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公然说:
我绝对赞同女性可以一对多地同时恋爱……只要他是爱我的,即便是有妇之夫,我也能够体谅,从内心来说这并不是大到接受不了的原则问题。
如果按照网信办给自媒体套的“紧箍咒”——不能违背公序良俗这一条,那么她应该被封杀了。
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什么事能公开说,什么事只能做不能说,她心里压根就没谱,她只是一个只管自己舒服,无论是床上,还是床下。
秉持这种价值观的女人,遇到什么样的男人,这个男人可以保持不渣?
对待男女关系,袁巴元是一个正常男人的思维:既然离婚后又复合,复合不仅仅是上床,上床也不仅仅是活塞运动,是彼此有感情,有温暖,彼此忠诚,彼此是对方的唯一。
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常人默认的男女关系守则吗?
但是张雨绮很先锋:我的心是你一个人的,但身体我可以给不同男人。
你的心我看不见,你说了算,但你和哪个男人去哪里开房,房间号是多少,我知道。
当两人价值观冲突、无道理可讲的时候,最聪明的做法是什么也不说,转身离开就是。但是,愤怒地把对方奇葩的、欺骗的行为公布出来,未尝不能理解。我觉得这种行为也是人之常情,不能说是渣。
从普适正义的角度,既然做了,那就要考虑到最坏的结果,承受一切相应的代价。
所以张雨绮,没什么冤的。
4、我们很多女性,即便是当小三,当被男人伤害时,自己同时还理亏,不也报复吗?
袁巴元捅到网上,一是自己受到了伤害,二是他大体上没有错,三是他没有伤害到第三方家庭。
尽管捅到网上会伤害孩子,也伤害自己(比如被骂渣,没肚量等),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
欺骗什么,不要欺骗感情。没被欺骗过感情的人,是没有资格斥责感情被欺骗后的暴烈反应的。
当然,你要拿有智慧的谦谦君子去要求他,他达不到。
袁巴元把他和张雨绮之间的一些事实公布出来,让世人看清张雨绮的三观和人生理念,我认为是挺好的。如果是正确的三观,正确的行为,又有什么怕被公布、被讨论呢?
“不把你这个有狐臭的女人搞死,你又去害别人!”话糙理不糙,确实也如此:只有这样,以后再与张雨绮交往的男人,才能够秉持正确的姿态:她不投入,你也不投入;她不长久,你也不长久;她多伴,你也多伴。反正就是大家玩一玩,谁也不要欺骗谁。
很多人说,你这是荡妇羞辱。我觉得,只要说的是事实,就不存在什么荡妇羞辱——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难道不也是根据一个人的过往行为,总结Ta的思维方式,预判Ta将来的行为,从而采取自己的应对策略吗?
一个杀了十个人的恶魔,手里拿着刀,你还要跟他在一起,说不能“恶魔羞辱”吗?
当然,我不否认荡妇羞辱的恶劣行径存在,但它适用的范围很小,不能一个过往滥交的女人,还让别人去相信她今后是贞洁圣女专一对人;同样道理也适合男人的,你一个花花公子,让我相信你对我就从一而终,可能吗?
5、我知道张雨绮有很多粉丝,很多人支持她,虽然我不赞成她的三观和人生理念,不认同她的做法,但是,我承认她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承认的意思是,你可以做,但产生的后果和遭受的报应,你自己也要担着,受着,不要委屈,不要去求同情;当然,你要是引领了风尚,无数女人都向你学习(比如与已婚男人恋爱上床是原则问题成为共识),从此男女对感情都不再要求专一,婚姻的忠贞不复存在,甚至婚姻制度土崩瓦解,那么,我也认。我不但认,我还要敬张雨绮小姐为马丁.路德.雨绮张。
在新一期的《吐槽大会》中,张雨绮又爆出了金句,她称现在的年轻 idol (偶像),“怕这个,怕那个,唯独不怕没作品!”
顺带还吐槽了一下现在的年轻艺人患得患失,这也不敢说,那也不敢说,称自己的心态比年轻艺人年轻那么一点点。
有不少人对张雨绮的话赞不绝口,“敢说敢言做自己,人间清醒张雨绮”算是出现次数和点赞人数最多的一句好评。
但也引来了质疑,“你有什么演技大奖吗?”“好像确实没有什么一下子能说出来的作品”,细究网友的发问真像是把利剑。
平心而论,提到张雨绮就能想到“敢说”“敢做”和“好身材”,爱情观也值得一说,“我绝对赞同女性可以一对多地同时恋爱,这不是坏女生,青春期那么短,我又不知道哪个是对的,男人花心,只要他爱我,我也能原谅。”
有关她的每一次热议几乎都和作品无关,演技方面的讨论更是少之又少,像手撕俞敏洪,借助高以翔去世发声呼吁降低明星工作强度,拿八爪鱼来讽刺罗志祥等等都算是敢说。
她本人也对敢说和爆金句乐此不疲,面对三段失败的婚姻,相似遭遇的黄奕认为自己是苦命的女人,但在张雨绮眼里变成了“我的底线就是不怕失去你”。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里,她的业务能力也是暴露无遗,唱跳可以说都跟不上节奏,跳舞还是顺拐。
与业务无关的金句倒是没少,“我在哪都是c位,我是一个特别能自带光环的人”,说是自信更像是自嘲,说她是在自嘲又不像,似乎已经成了不自知。
出道至今15年,所有作品加起来大概就15部左右,能被人记住的除了《白鹿原》《夜·上海》《 美人鱼》等少数几部,其余也就不值一提了。
作品无论是质还是量,与她同时期的明星作品估计也没几个比她差的,但即便如此,她仍敢面对媒体称自己为“实力派”,勇气可嘉,但到底是不是实力派就见仁见智了。
客观来说,她积攒的“争议”已经够多,公共场合抽烟,和前夫袁巴元互撕,然后爆出疑似滥交,当时还有聊天记录爆出,最后张雨绮回应否认了有狐臭和第一天认识第二天就开房,却承认了开房的事实。
前前夫王安全蹲号子后,她先是发声要共进退,转眼就是“各自安好”地宣布离婚,早上立人设,晚上变卦,张口就来的我行我素行事风格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有人说她是敢说敢做有魅力的新时代女性,有人说她这是在不务正业,但她每一次的争议都能被贴上“霸气”和“敢说”的赞美标签,却很少有人将她的业务拿出来说事。
张雨绮敢说敢做也敢当,这一点也的确令人佩服,但作为一个偶像,我认为她是不合格的,会造成弊大于利的影响,作为演员她又像是活在泡沫当中,所有的热度已经偏离了演员序列而她似乎很不自知。
所以说,演员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凭“敢说”圈粉就像是自杀,太多本职以外的热度会让人更不自知,今天因为敢说招来了些许质疑,明天会不会遭到反噬也就不好说了,你说呢?欢迎讨论!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