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同治的妃子有狐臭味(同治帝的妃子)

时间:2024-04-07 17:33:1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同治皇帝外出逛妓院,却染上一种怪病,太医误诊开错药,皇帝驾崩

关注历史实战,了解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前言

同治皇帝应该是历史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原名爱新觉罗·载淳,英年早逝,年仅19岁。同治皇帝6岁继位,在位13年,却不得自由,他上面有两位太后,东太后钮钴禄氏(慈安),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慈禧)。

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慈安则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皇帝驾崩之后,就有了东西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咸丰皇帝驾崩时,东西太后也都才20多岁,都很年轻。

皇帝年幼,东西太后也是年轻人,皇帝无人辅佐,朝堂混乱,清朝才一步一步走向灭亡。这些都是后话,同治皇帝英年早逝,其实有些隐情,对外宣称是染了天花,实际则不然,是染了另一种怪病,且有损皇家颜面。

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究竟染了什么病?又是如何染病的呢?为何最终英年早逝呢?

慈禧和同治母子离心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几名朝臣上奏:立刻停止修建圆明园。同治皇帝在朝臣的压力下,不得不下旨放弃重修圆明园。不久就是慈禧四十大寿,同治皇帝原本希望能赶在寿诞前修好圆明园献给自己的生母,但眼下是不可能了。

慈禧此前一直住在储秀宫,和同治说不愿意在这里住了,同治便说服母亲住进了长春宫,而慈安则住在钟粹宫。同治皇帝每日便去长春宫和钟粹宫请安。

原本来请安是母子交流感情,但同治感到很头疼,每次和慈禧见面,母亲总是要说:“不要冷落了慧妃富察氏。”

慈禧

慧妃才14岁,还是个孩子,当然不懂伺候人,同治觉得不满意。和19岁的皇后比,同治当然更愿意和皇后呆在一起。再加上慧妃不懂感情,更不会甜言蜜语,因此同治皇帝见了慧妃两次,就再也不愿意召幸他了。

除了皇后和慧妃,同治的后宫中还有瑜嫔和珣嫔,同治也不喜欢他们。虽然都是年轻的小姑娘,但瑜嫔爱吃,长得非常胖,一身的肥肉,同治实在不喜欢,见过一次就再也不想见了。

珣嫔身高体重都很正常,长相也不错,但是身上有狐臭,离得近了味道非常明显,同治也不能接受。

两个比慧妃早进宫半年,都不得皇帝喜欢,慧妃年纪太小,皇帝也不喜欢。唯有皇后,方方面面都合同治的心意,因此专宠皇后。

慈禧一看就不高兴了,每次同治来给她请安,慈禧总要提醒儿子要多宠幸慧妃和另外两个嫔妃。同治毕竟已经成年了,自然不愿意母亲过多插手自己后宫的事情,很反感慈禧念叨这些事。

有一次,皇后和同治哭着说起这些事,同治抱着皇后轻轻拍她的后背,并安慰说:“从今日起,朕常住坤宁宫,不走了!”

皇后擦了泪,慌慌张张地说:“皇上,使不得,额娘会更生气的。”

同治:“怕什么,有朕宠你,你就是最幸福的女人。皇后,来,朕需要你。”

小夫妻两个很恩爱,过了十几天快乐的二人世界。然而,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慈禧得知了情况,将皇后阿鲁特氏叫到长春宫,狠狠训斥了一顿。

同治皇帝

慈禧非常生气,她不在乎皇帝是否宠爱其她嫔妃,她在乎的是皇帝忤逆她,皇后对她阳奉阴违。总之,慈禧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不乐意儿子和儿媳妇不听自己的安排。

慈禧严厉斥责:“皇后,你究竟安的什么心?额娘好心劝导你,你表面答应了,实际上我行我素,好大的胆子!”

皇后年纪也不大,对面慈禧的怒气,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只嗫嚅着说:“太后,额娘......”

慈禧的阴沉着脸色非常吓人,质问人的声音低低的,皇后被吓得人都有些发抖。

慈禧继续说:“自皇后进宫以来,皇上倦怠朝政,朝廷上已议论纷纷。皇后,可别叫人说你是狐媚子!”

慈禧

阿鲁特氏当众挨骂,委屈之下,忍不住伏地痛哭:“皇太后,臣妾知错了,臣妾一定疏远皇上,使皇上专于朝政。”

慈禧依旧严厉的说:“谅你年轻无知,饶你一次。 不过若是不思过的话,额娘可就不客气了。”

皇后眼睛很快就哭肿了,只说:“谢额娘。”

从此之后,皇后不敢过于频繁的和皇帝见面,每次皇后和皇帝见面就像偷情一样,很是小心翼翼。时间久了,同治皇帝烦了,不愿意再搞这种偷偷摸摸的爱情了。

同治皇帝当然明白,这不是皇后的错,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慈禧。但是同治皇帝不敢挑战慈禧的权威,东太后慈安为这对小情侣求过情,但慈禧不为所动。

阿鲁特氏皇后

就这样,同治皇帝谁也不召幸了,自己独居在寝宫。可怜的阿鲁特氏皇后,一方面惧怕慈禧,一方面仇恨慈禧,因此除了请安,从不往慈禧眼前凑。

有时候,慈禧叫李莲英请皇后来叙话或者看戏,皇后都找借口推辞,婆媳关系就更差了,两人关系越来越冷淡。

慈禧想找皇后的麻烦,叫李莲英去内务府要“承幸簿”查看,要查一查同治皇帝最近的感情生活。令慈禧开心的是,一连两个月,同治皇帝都没有宠幸皇后。但乐极生悲,同治皇帝不仅没有宠幸皇后,也没有宠幸任何嫔妃。

慈禧很疑惑,心想:不对劲啊!皇帝年纪轻轻,正是贪欢的时候,为什么一个女人都不宠幸呢?难道皇上有什么病?不行了?

同治皇帝和阿鲁特氏皇后

又想了想,稍稍放宽了心,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绝对是个正常男人,几个月前不还和皇后如胶似漆呢么。

谨慎起见,慈禧还是叫李莲英去查一查,看看同治皇帝最近都在干什么。李莲英毕竟是个太监,根本没往那方面想,脱口而出:“皇上每日上朝听政,下午读书,有时练练剑。皇上的生活,主子您全知道呀。”

慈禧骂了一句:“狗奴才,就是少跟弦。”

李莲英这才恍然大悟,一拍脑门,应道:“嗻。”

同治皇帝的秘密

李莲英很能干,办事能力很强,不到三天就查出了眉目,大清的皇帝竟然出宫逛青楼。慈禧知道后,气了个倒仰,一时间不敢相信,更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莲英

同治皇帝自己也非常矛盾,他知道自己作为皇帝不应该有如此荒诞的行径,但他在青楼女子身上有了一种新的体验,并让他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每次从青楼回到宫中,同治都很自责,但下一次又忍不住出宫寻欢作乐。第一次逛青楼的体验,同治皇帝记得很清楚。那天晚风习习,同治已经二十多天没有召幸任何嫔妃。他正是渴望男欢女爱的年纪,感到很孤独。

养心殿的侍寝太监文宝是个机灵鬼,很能揣摩同治的心思,低声建议说:“万岁爷,今晚召不召皇后?”

同治皇帝:“好吧。”

文宝:“嗻。”

文宝刚转身,还没走几步,同治皇帝又大喊:“罢了,免得皇后又要挨圣母皇太后的辱骂。”

文宝:“那召慧妃吧?”

同治皇帝不说话了,平心而论,慧妃是个挺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同治又不是养女儿,是找女人。再加上慈禧非要将慧妃强塞给同治,同治逆反心理,自然不喜欢慧妃。

文宝又问了一遍:“万岁爷,召她吗?”

同治:“算了吧,慧妃一到朕这里,朕便感到他似乎是圣母皇太后派来监视朕的。”

文宝知道同治从心里讨厌瑜嫔和珣嫔,因此根本没有问这两个人。同治说:“文宝,明日把载溦找来,让他陪朕下棋。”

同治皇帝

文宝不愿意见年轻的天子郁郁寡欢,便说:“奴才现在就去恭王府请贝勒爷。”

同治:“也好,只是天色已晚,载溦进得了宫吗?”

文宝:“万岁爷不用发愁,奴才自有法子。”

说来也巧,文宝刚出宫门,就遇到了恭亲王奕䜣的儿子—贝勒爷载溦。载溦正是进宫来陪他的堂兄同治皇帝解闷的,站在宫外正愁怎么通报一声呢。

载溦看见文宝,就大喊:“文宝,皇上令你来接我进宫的吗?”

文宝大喜:“正是,正是。贝勒爷,万岁爷正等着您呢。”

两人这才匆匆赶往养心殿,同治皇帝见到载溦很高兴,说:“载溦,朕正孤寂你就来了,陪我下一盘棋吧。”

载溦使了个眼色,让宫女、太监都下去,神神秘秘地凑近同治皇帝,小声说了几句话。同治皇帝反应颇大,连连说:“不太好吧,这不太好!”

载溦吊儿郎当地说:“皇上,这有什么不好?那些野玫瑰可动人了......”

同治皇帝有些心动,载溦一看继续低声说:“那些女人可懂床笫之欢了,保证您满意......”

同治皇帝还是有些犹豫:“万一皇太后知道了怎么办?”

载溦:“怕什么,您是一国之君,您的私生活可以自己做主。”

青楼

言语拉扯了一阵子,同治还是好奇地跟着载溦出宫逛青楼去了。同治皇帝第一次到这种地方,看什么都觉得新奇,一旁的载溦担心皇上改变主意,催促:“少爷,快走呀,耽误了时间回不了宫。”

同治有些紧张,问:“这儿怎么这般幽静?”

载溦:“这一带的青楼女子比较高雅,琴棋书画皆通,开价比较高,多是达官贵人才来。”

同治:“算了,我不去了,万一遇上熟悉的人,怎么办?”

载溦:“少爷放心,我带你去一处,保管遇不到王公大臣。”

同治:“为什么?”

载溦:“少爷别多问了,等会儿你一定会满意的。”

边走边说,两人到了一处优雅的院子门前,匾额上写着“怡红院”三个大字。载溦将同治拉进院子,穿过一条长长的石板小路,进入正堂。

院落深深,琴声依依,环境的确很好。一位30多岁的妇人迎了过来,和载溦搭话,一看载溦就是这里的常客。同治跟着载溦坐定,有人上了茶,很快就进来一群女子,一个个杨柳细腰、风情万千。

青楼

同治细细一看,这些女子虽然比如宫妃高贵、端庄,但是胜在俏丽、妖艳。载溦问:“你喜欢哪一个?”

同治不好意地回答:“大方一些的。”

老鸨一听就明白了,说:“莺媚最懂大爷们的心,让她陪大爷吧。”

同治很紧张,经验丰富的莺媚主导了这场欢爱,这次经历让同治兴奋不已。一方面同治已经二十多天没碰女儿,另一方面这种“野味”很新奇。

当载溦催促同治回宫的时候,同治还意犹未尽,不愿意起身。载溦急得直跺脚:“再不回去,老太太发现我们失踪后,她会发火的。”

同治这才一骨碌爬起来,和载溦回宫去了。就这样,同治、载溦两个少年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日晚上都逛妓院。

染上怪病,太医误诊

本来,慈禧听说同治这几个月总是出宫逛妓院,准备严厉的警告一番。可最近为了庆贺慈禧即将到来的四十大寿,同治皇帝很积极,安排很周到。毕竟是亲母子,慈禧还是心软了,对李莲英说:“皇上这些日子操劳庆典之礼,人都憔悴了,哀家是在不忍心指责他了,等以后再规劝吧。”

李莲英满脸笑意,奉承说:“主子,皇上有您这样慈祥的母亲真幸福。奴才从小离开亲娘,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疼爱。”

十月十一日,两宫太后在宁寿宫用了午膳,下午打算去听戏,同治皇帝、阿鲁特氏皇后、慧妃等人作陪。午膳时候,同治几乎没吃什么东西,慈禧以为儿子早膳用太多了,只说了一句:“皇上,多吃一些!”

同治:“额娘,朕一点儿也不饿。”

说话间,同治显得有点不安,慈禧也没有再追问什么,只是看了一眼阿鲁特氏皇后,皇后羞红了脸,低下了头。

慈禧

慈禧有点不高兴,只说去听戏。今日台上唱的是《贵妃醉酒》,慈禧喜欢听戏,被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吸引,跟着哼唱,时不时还比划两下。

戏剧唱到高潮处,慈禧对同治说:“皇上,你瞧那贵妃多俊呀!”

同治支支吾吾了几声,慈禧的注意力被吸引,见同治坐在座位上一个劲地磨蹭着屁股。慈禧不解的问:“皇上,怎么了?”

同治马上坐端正:“没,没什么。”

慈禧见同治这样说,就没在意,继续看戏了。有宫女端上来一大串新鲜的荔枝,慈禧随口说:“皇上,你吃吗?”

无人回应。

慈禧又说:“皇上,新鲜的荔枝。秋天有荔枝不容易,吃几颗吧!”

还是无人回应。

慈禧这才转头看,却发现同治皇帝已经离席,正匆匆往外走,边走还边挠下身,很不雅观。慈禧有点生气,不过毕竟是来看戏的,她也不愿意动气。

之后几天,同治皇帝每天到慈禧的长春宫请安,慈禧几次挽留他一同进膳,同治都推三阻四的拒绝了。慈禧很纳闷儿,总感觉儿子这些天脸色不好,精神也有些恍惚,像是生病了。

同治皇帝

慈禧毕竟会死当母亲的,有一天特意关心同治:“皇上,哪儿不舒服?”

同治皇帝让太监、宫女全部下去,轻声说:“朕感腰疼难忍,下身有些痒。”

慈禧:“传太医了吗?”

同治:“没传。”

慈禧:“皇上,额娘要责怪你了。你龙体安康是大清国的福、是黎明百姓的福,怎么能不保重龙体呢!”

说着,慈禧就赶同治回养心殿休息,并让李莲英立即宣太医去养心殿。

同治皇帝心中有些苦涩,但并没有多说什么,默默起身回养心殿。他已有猜测,甚至有苦说不出,太过纵欲,很可能患了隐疾,民间的花柳病。太医来了却诊断是风寒,说无大碍,开了几副药吃。

九天后,同治皇帝一觉醒来,只觉腰痛难忍,下身奇痒,试图下床,却动弹不了。他披了一件上衣,轻轻解开内裤一看,吓了一大跳:下身红肿不堪,到处都是红斑。

同治不敢多想,令文宝传李鸿藻觐见,准备先让李鸿藻代管朝政。

李鸿藻

这几日慈禧心中总是忐忑不安,吃不好睡不安,一方面担心同治的身体,一方面担心同治办事毛躁,处理朝政略显幼稚。

这天早上醒来,慈禧一眼皮一直跳个不停,她在床边坐了一会儿,喊:“小李子。”

李莲英:“主子,奴才一直在外候着呢。”

慈禧:“去养心殿问候一下皇上的病情,前几天,皇上偶感风寒,不知今天龙体康复了没有。”

不一会儿,李莲英慌慌张张地回来,说:“主子,皇上仍然感到不适,而且......”

慈禧催促问道:“怎么吞吞吐吐的,快说!”

李莲英:“而且病情有所加重。”

慈禧霍地一下站了起来,说:“什么?病情加重?请母后皇太后去,哀家这便去养心殿。”

慈禧匆忙赶到养心殿,正巧和李鸿藻相遇了,便问:“李师傅,皇上怎么样?”

李鸿藻请安之后回答:“皇上龙体欠安,皇上口谕臣代批奏章。”

慈禧便说:“既然如此,李师傅忙去吧!”

慈禧

慈禧大踏步进入同治皇帝的卧房,关切地问:“皇上,哪儿不舒服?传太医了吗?”

同治皇帝欠了欠身子,回答:“额娘,您来了,儿子实感腰疼难忍,而且身上奇痒。”

这时御医匆匆赶来,叫所有人都回避。慈禧不放心,坚持说:“哀家要亲自看一看皇上的身体,皇上总说奇痒,让哀家看一看。”

李德只好跪在龙塌前,小心翼翼解开同治的衣服,仔细一看,禁不住“啊”的一声。慈禧凑近一看,也大吃一惊,同治皇帝腰部以下长满了疱疹,小米粒大小,很是瘆人。

最后,只有西太后慈禧、东太后慈安、太医李德知道同治皇帝是患了花柳病,而为了皇家颜面,对外宣称是天花。本身花柳病也是能够医治的,两位太后也以为病会治好的。

但是不知是因为延误了病情,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同治皇帝的病情越来越糟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驾崩,少年天子年仅19岁。

身有缺陷也能母仪天下——盘点那些“身有缺陷的后妃”(下)

本人所发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们,绝大多数都是貌美如花的标致女子。即便是容貌不佳,至少也是肢体健全的正常人。不过,缺陷是人人都有的,纵然是母仪天下的后妃,也免不了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今天,大圣夫人镕铟姐姐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有“缺陷”的后妃。(注:貌丑不算缺陷呦)

  • 唐玄宗妃--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年),号太真,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原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后为唐玄宗李隆基贵妃。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林芳兵饰演)

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成语“闭月羞花”中的羞花典故就来自于她。杨玉环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杨玉环的美貌自不用说,她的缺陷其实也很出名,一个是肥胖,一个就是体有异味(狐臭)

关于杨玉环的肥胖,有一个成语“环肥燕瘦”就足以说明。杨玉环和赵飞燕都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美女,同样都是擅长歌舞。不同的是,赵飞燕瘦削苗条,能在侍卫的掌中起舞,而杨玉环则丰腴体胖。不过,后来有人考证出,杨玉环身高1.64米,体重138斤(还有说120斤、124斤、160斤、180斤等说法),只能说是微胖,不能算是肥胖。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殷桃饰演)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杨玉环被立为十八皇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三年后,李瑁的母亲、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病死,唐玄宗很是悲痛。武惠妃死后,后宫中的佳丽都不能使玄宗皇帝满意。

高力士为了让玄宗释怀一些,便说寿王妃容貌酷似武惠妃,且能歌善舞。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以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从此后,开始招幸杨玉环。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继立为寿王妃,同时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玉环以贵妃之位统领后宫。

杨贵妃得到重宠,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杨贵妃虽然在宫中偶尔也会与玄宗皇帝发生争执,甚至会被遣回家中,但是玄宗马上就会后悔心软,再招她回来,感情越来越深厚。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于是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冯宝宝饰演)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典故。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周洁饰演)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后世很多人说,杨贵妃可能并没有死在马嵬坡,也许逃亡到了别的地方。不过在《新唐书》中与《旧唐书》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相同,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关于杨贵妃体有异味的说法,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但是并没有见于正史记载。据说,因为杨贵妃身体丰腴,极爱出汗,导致了腋臭。为了掩盖缺陷,杨贵妃常常拿花瓣水泡澡,去除异味。唐玄宗并不在乎杨贵妃这个缺点,还特意修建了华清池,和贵妃一起沐浴嬉戏。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张榕容饰演)

杨贵妃还有另一个小毛病,就是睡觉时鼾声如雷。唐玄宗不但不嫌弃这个缺点,反倒非常喜欢,原来唐玄宗作为帝王,常常耍些帝王心术、阴谋手段,处死过很多人。午夜梦回这些人就会成为噩梦,杨贵妃的鼾声正好能吓醒他,反倒让他很有安全感。

  •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879-953年),姓述律氏,小名月理朵。契丹遥辇氏墩官述律月的女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史称其“勇敢善断,谋略过人”,是辽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因其晚年自断一臂,故述律平有“独腕皇后”的称呼。

述律平的先祖是回鹘人,她的母亲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所以她和耶律阿保机是姑表兄妹的关系。896年,述律平与阿保机结婚,婚后生有三子:长子耶律倍(东丹王)、次子耶律德光(辽太宗)、三子耶律李胡(皇太弟)。916年,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史称“辽国”。同年,册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述律平极具军事头脑,有一次阿保机率军攻打党项,室韦趁虚入侵。述律平率军迎战,痛击室韦。从此后,述律平的英名,威震四方。她也很有政治远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处境困难,遣韩延徽为使向契丹求援。进见时,韩延徽不肯跪拜,太祖阿保机大怒,罚他在郊外牧马。

述律平知晓后,连忙劝谏:“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辽史-后妃传》)。太祖纳谏,召回韩延徽。韩延徽应对非凡,才能过人,被任命为参谋,后升迁为守政事令、棠文馆大学士,参与辽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对加速契丹的封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赞元年(922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遣使贿赂契丹,求太祖出兵攻打李克用。来使以金帛美女为利诱,太祖受惑决定出兵。述律平力谏不可,太祖不听,仍然举兵南下。结果损兵折将而归,从此后太祖对述律平的谏言无不信任采纳。

天显元年(926年),太祖阿保机死,耶律德光继位为辽太宗,尊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述律平临朝称制,权臣们都很不服。述律平将这些大臣的妻子们召集在一起,说:“我今为寡妇矣!尔等岂宜有夫?”(《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是将这些权臣杀掉了百余人。当要杀到大将赵思温的时候,赵思温反问,太后也是先帝最亲近的人,太后为什么不去死?

述律平回答说,本来自己是想去地下陪伴先帝的,但是儿子幼小,国中事情又多,所以不能死。她说完这番话,举起刀,丝毫没有犹豫地就切断了自己的右手腕,将断手投进太祖的棺中,以表心志。从此以后,述律平被称为“独腕皇后”。

虽然因为赵思温的缘故,述律平自残手臂,但是她却非常欣赏赵思温敢于反抗的精神,免去了赵思温的死罪。述律平此番操作,大大震慑了朝中大臣们,巩固了辽政权。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死,述律平原想立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为皇帝,不想却被自己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抢先登位,史称“辽世宗”。由于耶律阮掌握兵权,述律平忌惮他的实力,只好承认他的帝位。

世宗皇帝即位后,恐怕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兴起风浪,将他们母子迁到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述律平从此退出了辽国的政治舞台。

应历四年(953年),述律平去世,终年74岁,后来被追谥为“淳钦皇后”。

  •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谢道清,(1210-1283年),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宋宁宗时期宰相谢深甫的曾孙女,宋理宗赵昀的皇后。

宋宁宗的韩皇后死后,谢深甫拥立杨氏为皇后。宋宁宗去世,理宗赵昀继位,尊杨皇后为皇太后。杨太后为了报答谢深甫的拥立之功,下诏令皇后只能在谢氏诸女中遴选。没想到,整个谢氏家族唯一适龄的只有谢道清。

谢道清没什么才学,长得也是一言难尽,不仅肤黑,还盲了一只眼。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应召入宫了。先是被封为通义郡夫人,宋理宗宝庆三年晋封为贵妃,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立为皇后。

宋理宗赵昀嫌弃谢道清丑陋且残疾,先是专宠贾贵妃,贾氏死后又专宠阎贵妃,总之眼睛里从来看不到谢道清。不过好在谢道清脾气婉顺,遇事能忍让,也不妒忌得宠的妃嫔,所以后宫倒是一直相安无事。

公元1264年,宋理宗死,赵孟启即位为宋度宗,于1267年尊谢道清为皇太后。1274年,宋度宗病死,赵显继立为宋恭帝,又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由于赵显当时只有四岁,所以谢太后垂帘听政。

谢道清当时已经65岁,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处理国家大事更是力不从心,难免有糊涂之处。太师贾似道本是市井无赖出身,却因为姐姐当年事宋理宗的宠妃,而爱屋及乌升为宰相,后来成为太师。他总揽朝政,专权数十年。

1275年,元兵大举南下,贾似道未开战便上表投降,屈辱称臣。然而元兵没有接受他的投降,围歼了十万宋军。朝中群臣力谏治贾似道之罪,没想到谢太后却只降了他的官职,由此可见她的糊涂。

公元1276年,元军逼近临安。无奈之下,谢太后遣使上传了国玺投降。此后,谢太后被俘北去,迁至燕京,降为寿春郡夫人。她于1283年去世,终年73岁。

  • 明太祖皇后--马秀英

马秀英,(1332-1382年), 直隶凤阳府宿州(今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马公的女儿,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马皇后画像

马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也颇倔强,唯一有个缺陷就是脚很大。当时的社会以女子缠小脚为美,马秀英坚绝不裹脚,因此被人称之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养父郭子兴把她许配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

郭子兴虽然器重朱元璋,但他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迟疑寡断,在别人的挑唆下,也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对他加以斥骂。一次,郭子兴发怒,将朱元璋禁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秀英得知后,亲自到厨房,"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为了偷饼给朱元璋吃,把自己的胸脯都给烫焦了,令朱元璋深为感动。

马秀英影视剧形象(剧雪饰演)

马秀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朱元璋南下之时,马秀英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朱元璋与马秀英患难见真情,夫妻二人的感情始终都很好。朱元璋的前七个孩子,都是马秀英所生,分别是: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女宁国公主、次女安庆公主。不过,史学界对于朱棣、朱橚是不是马秀英亲生,一直都很有争议。

马秀英与朱元璋(剧雪、胡军饰演)

1368年,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

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马皇后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事迹,经常翻阅查看。

马皇后性仁慈。朱元璋称帝后,变得暴虐无常,经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朱元璋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马皇后保护了很多宫女臣子免于被朱元璋责罚,人们都赞誉她的贤良仁善,朱元璋自己也经常和大臣们称赞马皇后的贤德。

马皇后影视剧形象(徐帆饰演)

马皇后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时年50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不再立皇后。马皇后谥号为“孝慈高皇后”,史学界对她的评价几乎都是褒扬。

.

  • 明英宗皇后--钱氏

钱氏,(1425?-1468年),海州(今江苏省灌云县)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

钱皇后画像

钱氏本来是个美人,后来宫中发生变故,导致了她身体残疾,容貌发生变化。钱氏的出身一般,并非是名门之后,但因为长相秀丽,得以入宫参选。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19岁的朱祁镇大婚,册立钱氏为皇后。

朱祁镇待钱皇后很好,念她出身普通,便想给她的娘家外戚封侯。钱氏很贤良,认为这样做不妥,于是谏止。英宗由此更加欣赏她。

然而幸福的时光没过多久,1449年的“土木之变”就发生了。朱祁镇被瓦剌所掳,消息传到宫中,嫔妃们个个哭天喊地。钱皇后不仅要维持宫中秩序,还日夜为皇帝祈福,盼望着丈夫能早日归来。钱皇后一连多日没有安睡,饮食不进,精神恍惚,从神坛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骨,从此成为了跛足女人

钱皇后影视剧形象(李呈媛饰演)

可是皇帝毫无音讯,眼看着自己又成了残废,而此时英宗的异母弟朱祈钰又被立为新任皇帝,一连串的打击,使得钱氏日夜哭泣。结果没多久,她又盲了一只眼睛。不仅如此,她的一头秀发一夜之间变白,脸上也多了无数的皱纹。钱氏从一个原本年轻美丽的样子,变成了瘸腿盲目的苍老丑女。

一年之后,英宗归朝,可是他的弟弟景帝坚决不肯退位,无奈之下,他只能屈居于宫中偏殿。在这样的条件下,钱氏没有埋怨丈夫无能,英宗也没有嫌弃妻子成了残疾丑妇,一家人在逆境中互相体贴,互相安慰,可谓是患难见真情。

这样的日子,过了7年之后,景帝忽然病重,英宗在太监石亨等人的拥护下,发动了“夺门之变”,成功复辟。

重新掌权后,朝中有人见钱氏变成了残疾丑妇,便上表请求废掉钱氏。而宫中的周贵妃,生了皇子朱见深,太监蒋冕认为母以子贵,劝英宗改立周贵妃为皇后。英宗闻听大怒,将蒋冕大骂一顿,赶出了宫。至此,再没有人敢提出废立皇后之事。当英宗病危的时候,生怕自己 百年之后钱皇后被欺负,干脆立下遗诏:“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明英宗在政事上可说是毫无作为,身为皇帝还被俘虏过,更是让后人诟病。可是他的人性中也有闪光的一面。比如,他对待自己的残疾皇后,不离不弃,连身后事都替她想周全了。再比如,他废止了明朝人殉的陋习,这些都是被人称道的。

英宗死后,朱见深继位为宪宗。钱皇后与宪宗生母周贵妃并尊为皇太后。周太后一直对钱皇后心存不满,但碍于英宗的遗诏,也不敢太过放肆。1468年,钱氏病死,时年约44岁,遵英宗遗旨,合葬于裕陵,谥号“孝庄睿皇后”。

  • 明神宗妃--王氏

王氏,(1565-1611年),宣府左卫(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人,锦衣卫百户王天瑞的女儿,明神宗朱翊钧的妃子。

王氏年轻时貌美可人,进宫后在慈宁宫当宫女,侍奉李太后。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神宗皇帝到慈宁宫给李太后请安。王氏出来奉茶,神宗见她貌美,便召入偏殿,暗中宠幸了她。按照明朝的宫规,宫女被皇帝宠幸,事后必定有所赏赐。但神宗为了隐讳此事,既没赠送东西,也没对周围人说。不过,负责撰写起居注的侍臣还是将此事记录了下来。

王氏因为这次临幸而怀上了身孕,几个月后显怀,被李太后发现。在李太后的追问之下,王氏说出了实情。李太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非常高兴,将神宗皇帝叫到慈宁宫问询此事。可是神宗却始终不说话,李太后便让人拿出了起居注,果然看到了当天临幸王氏的事情。

李太后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一直都没有皇孙,而王氏此时怀孕,如果能够生下皇子,应该母以子贵。于是,在李太后的坚持下,神宗很不情愿地封王氏为恭妃。

万历十年(1582年),王氏生下长子朱常洛(明光宗),两年后,王氏又生下女儿云梦公主朱轩嫄。王恭妃虽然先后生一子一女,实际却并不受宠,神宗皇帝宠爱的是郑贵妃。郑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后,明神宗进封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为太子。按照明朝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或年纪最大的儿子)做皇太子,明神宗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获得皇位。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长子,自然也应是皇太子。

群臣、李太后以及神宗的皇后王氏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明神宗不喜欢王恭妃母子,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不能进行。

王恭妃画像(孝靖皇太后像)

神宗皇帝拖了很多年,在众大臣、李太后和王皇后的坚持下,终于在1601年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然而作为太子母妃的王氏却没有任何加封。直到5年后,朱常洛结婚生子,神宗才勉强将王恭妃进封为皇贵妃。

可是,虽然王氏进封为皇贵妃,但是神宗皇帝对她很是不满,令她迁居到慈庆宫,再没有任何的宠幸。王氏被进封为皇贵妃后,不但没有享受到皇贵妃的优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宫,无人问津,处境更加凄苦。

在这十余年中,王氏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极差。王氏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双目失明,成了残疾人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氏病危。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明神宗同意了。当太子赶到母亲居所时,宫门深锁不开。太子无奈,只得找太监拿来钥匙,破锁而入。 临终时,王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衣服,百感交集,凄然泪下,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当日酉时(下午5 时正至下午7 时),王氏气绝而死,时年仅有46岁。

王氏死后,先是被追谥为“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在其子朱常洛继位后,又追谥为“孝靖显皇后”,并且葬入神宗陵寝。

  • 清德宗皇后--叶赫拉那·静芬

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年),小名喜子,副都统桂祥的女儿,慈禧太后的侄女,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皇后。

慈禧太后(中)、皇后静芬(右一)、瑾妃(左一)

相比于前面介绍的那些后妃只有画像流传下来,静芬所处的年代已经有了照相的技术,所以她有照片留存下来。根据照片,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她身上的缺陷--含胸驼背,她的腰是无法正常伸直的。

静芬比光绪帝大三岁,形态不佳,长得也不漂亮,但因为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而被选定为皇后。光绪帝对静芬没有什么感情,帝后二人也因为慈禧太后的关系而疏离。静芬当皇后近二十年,实际上几乎是一直守活寡。

1908年,光绪帝驾崩,宣统帝继位,尊静芬为“隆裕皇太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清廷土崩瓦解。隆裕太后被逼无奈,起用袁世凯。没想到袁世凯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挟制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无奈签发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静芬作为皇后虽然一辈子庸庸碌碌,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她写得一手好草书,为后人称赞。她自署斋名“延春阁”,时常写一些草书扁联,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

隆裕皇太后

1913年正月,隆裕太后病逝,时年46岁,谥号为“孝定景皇后”。

  • 清德宗妃--他他拉氏

他他拉氏,(1873-1924年),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清德宗光绪帝的妃子,即珍妃的姐姐瑾妃。

年轻时的瑾妃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妹妹同时进宫,初封为瑾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瑾妃,光绪二十年因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连,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他他拉氏年轻时体胖,粗颈,比起她的妹妹,显然没有什么争宠的实力,光绪帝对她也没有什么感情。不过,也因为光绪帝对她的冷落,慈禧太后和皇后对她还是不错的。

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当时的宫中还有同治皇帝的几个遗妃,但是端康太妃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段,一直压制着她们,宫中做主的管事人实际上就是端康太妃。

民国初年,端康太妃患上了甲状腺疾病,导致脖子比年轻时更粗,且眼睛突出,体型却比年轻时瘦了一些。端康太妃因病脾气暴躁,曾经因为大怒斥责了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导致其吞鸦片自杀。

端康太妃后来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就在宫里写字画画修养心性。同时她也比较懂得生活,是一位美食家,经常派人到京城附近的天福号买酱肘子供她吃早餐。由于瑾妃喜爱美食,因此永和宫里的小膳房,烹饪相当出色,逊清的王公旧臣都爱吃她赏的饭。

端康太妃晚年像

民国十三年(1924年),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时年51岁,谥号为“温靖皇贵妃”。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历史##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在头条看见彼此##历史回眸##我要上头条#

身有缺陷也能母仪天下——盘点那些“身有缺陷的后妃”(下)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人所发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们,绝大多数都是貌美如花的标致女子。即便是容貌不佳,至少也是肢体健全的正常人。不过,缺陷是人人都有的,纵然是母仪天下的后妃,也免不了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今天,大圣夫人镕铟姐姐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有“缺陷”的后妃。(注:貌丑不算缺陷呦)

  • 唐玄宗妃--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年),号太真,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原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后为唐玄宗李隆基贵妃。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林芳兵饰演)

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成语“闭月羞花”中的羞花典故就来自于她。杨玉环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杨玉环的美貌自不用说,她的缺陷其实也很出名,一个是肥胖,一个就是体有异味(狐臭)

关于杨玉环的肥胖,有一个成语“环肥燕瘦”就足以说明。杨玉环和赵飞燕都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美女,同样都是擅长歌舞。不同的是,赵飞燕瘦削苗条,能在侍卫的掌中起舞,而杨玉环则丰腴体胖。不过,后来有人考证出,杨玉环身高1.64米,体重138斤(还有说120斤、124斤、160斤、180斤等说法),只能说是微胖,不能算是肥胖。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殷桃饰演)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杨玉环被立为十八皇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三年后,李瑁的母亲、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病死,唐玄宗很是悲痛。武惠妃死后,后宫中的佳丽都不能使玄宗皇帝满意。

高力士为了让玄宗释怀一些,便说寿王妃容貌酷似武惠妃,且能歌善舞。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以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从此后,开始招幸杨玉环。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继立为寿王妃,同时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玉环以贵妃之位统领后宫。

杨贵妃得到重宠,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杨贵妃虽然在宫中偶尔也会与玄宗皇帝发生争执,甚至会被遣回家中,但是玄宗马上就会后悔心软,再招她回来,感情越来越深厚。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于是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冯宝宝饰演)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典故。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周洁饰演)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后世很多人说,杨贵妃可能并没有死在马嵬坡,也许逃亡到了别的地方。不过在《新唐书》中与《旧唐书》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相同,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关于杨贵妃体有异味的说法,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但是并没有见于正史记载。据说,因为杨贵妃身体丰腴,极爱出汗,导致了腋臭。为了掩盖缺陷,杨贵妃常常拿花瓣水泡澡,去除异味。唐玄宗并不在乎杨贵妃这个缺点,还特意修建了华清池,和贵妃一起沐浴嬉戏。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张榕容饰演)

杨贵妃还有另一个小毛病,就是睡觉时鼾声如雷。唐玄宗不但不嫌弃这个缺点,反倒非常喜欢,原来唐玄宗作为帝王,常常耍些帝王心术、阴谋手段,处死过很多人。午夜梦回这些人就会成为噩梦,杨贵妃的鼾声正好能吓醒他,反倒让他很有安全感。

  •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879-953年),姓述律氏,小名月理朵。契丹遥辇氏墩官述律月的女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史称其“勇敢善断,谋略过人”,是辽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因其晚年自断一臂,故述律平有“独腕皇后”的称呼。

述律平的先祖是回鹘人,她的母亲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所以她和耶律阿保机是姑表兄妹的关系。896年,述律平与阿保机结婚,婚后生有三子:长子耶律倍(东丹王)、次子耶律德光(辽太宗)、三子耶律李胡(皇太弟)。916年,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史称“辽国”。同年,册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述律平极具军事头脑,有一次阿保机率军攻打党项,室韦趁虚入侵。述律平率军迎战,痛击室韦。从此后,述律平的英名,威震四方。她也很有政治远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处境困难,遣韩延徽为使向契丹求援。进见时,韩延徽不肯跪拜,太祖阿保机大怒,罚他在郊外牧马。

述律平知晓后,连忙劝谏:“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辽史-后妃传》)。太祖纳谏,召回韩延徽。韩延徽应对非凡,才能过人,被任命为参谋,后升迁为守政事令、棠文馆大学士,参与辽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对加速契丹的封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赞元年(922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遣使贿赂契丹,求太祖出兵攻打李克用。来使以金帛美女为利诱,太祖受惑决定出兵。述律平力谏不可,太祖不听,仍然举兵南下。结果损兵折将而归,从此后太祖对述律平的谏言无不信任采纳。

天显元年(926年),太祖阿保机死,耶律德光继位为辽太宗,尊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述律平临朝称制,权臣们都很不服。述律平将这些大臣的妻子们召集在一起,说:“我今为寡妇矣!尔等岂宜有夫?”(《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是将这些权臣杀掉了百余人。当要杀到大将赵思温的时候,赵思温反问,太后也是先帝最亲近的人,太后为什么不去死?

述律平回答说,本来自己是想去地下陪伴先帝的,但是儿子幼小,国中事情又多,所以不能死。她说完这番话,举起刀,丝毫没有犹豫地就切断了自己的右手腕,将断手投进太祖的棺中,以表心志。从此以后,述律平被称为“独腕皇后”。

虽然因为赵思温的缘故,述律平自残手臂,但是她却非常欣赏赵思温敢于反抗的精神,免去了赵思温的死罪。述律平此番操作,大大震慑了朝中大臣们,巩固了辽政权。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死,述律平原想立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为皇帝,不想却被自己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抢先登位,史称“辽世宗”。由于耶律阮掌握兵权,述律平忌惮他的实力,只好承认他的帝位。

世宗皇帝即位后,恐怕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兴起风浪,将他们母子迁到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述律平从此退出了辽国的政治舞台。

应历四年(953年),述律平去世,终年74岁,后来被追谥为“淳钦皇后”。

  •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谢道清,(1210-1283年),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宋宁宗时期宰相谢深甫的曾孙女,宋理宗赵昀的皇后。

宋宁宗的韩皇后死后,谢深甫拥立杨氏为皇后。宋宁宗去世,理宗赵昀继位,尊杨皇后为皇太后。杨太后为了报答谢深甫的拥立之功,下诏令皇后只能在谢氏诸女中遴选。没想到,整个谢氏家族唯一适龄的只有谢道清。

谢道清没什么才学,长得也是一言难尽,不仅肤黑,还盲了一只眼。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应召入宫了。先是被封为通义郡夫人,宋理宗宝庆三年晋封为贵妃,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立为皇后。

宋理宗赵昀嫌弃谢道清丑陋且残疾,先是专宠贾贵妃,贾氏死后又专宠阎贵妃,总之眼睛里从来看不到谢道清。不过好在谢道清脾气婉顺,遇事能忍让,也不妒忌得宠的妃嫔,所以后宫倒是一直相安无事。

公元1264年,宋理宗死,赵孟启即位为宋度宗,于1267年尊谢道清为皇太后。1274年,宋度宗病死,赵显继立为宋恭帝,又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由于赵显当时只有四岁,所以谢太后垂帘听政。

谢道清当时已经65岁,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处理国家大事更是力不从心,难免有糊涂之处。太师贾似道本是市井无赖出身,却因为姐姐当年事宋理宗的宠妃,而爱屋及乌升为宰相,后来成为太师。他总揽朝政,专权数十年。

1275年,元兵大举南下,贾似道未开战便上表投降,屈辱称臣。然而元兵没有接受他的投降,围歼了十万宋军。朝中群臣力谏治贾似道之罪,没想到谢太后却只降了他的官职,由此可见她的糊涂。

公元1276年,元军逼近临安。无奈之下,谢太后遣使上传了国玺投降。此后,谢太后被俘北去,迁至燕京,降为寿春郡夫人。她于1283年去世,终年73岁。

  • 明太祖皇后--马秀英

马秀英,(1332-1382年), 直隶凤阳府宿州(今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马公的女儿,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马皇后画像

马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也颇倔强,唯一有个缺陷就是脚很大。当时的社会以女子缠小脚为美,马秀英坚绝不裹脚,因此被人称之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养父郭子兴把她许配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

郭子兴虽然器重朱元璋,但他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迟疑寡断,在别人的挑唆下,也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对他加以斥骂。一次,郭子兴发怒,将朱元璋禁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秀英得知后,亲自到厨房,"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为了偷饼给朱元璋吃,把自己的胸脯都给烫焦了,令朱元璋深为感动。

马秀英影视剧形象(剧雪饰演)

马秀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朱元璋南下之时,马秀英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朱元璋与马秀英患难见真情,夫妻二人的感情始终都很好。朱元璋的前七个孩子,都是马秀英所生,分别是: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女宁国公主、次女安庆公主。不过,史学界对于朱棣、朱橚是不是马秀英亲生,一直都很有争议。

马秀英与朱元璋(剧雪、胡军饰演)

1368年,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

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马皇后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事迹,经常翻阅查看。

马皇后性仁慈。朱元璋称帝后,变得暴虐无常,经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朱元璋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马皇后保护了很多宫女臣子免于被朱元璋责罚,人们都赞誉她的贤良仁善,朱元璋自己也经常和大臣们称赞马皇后的贤德。

马皇后影视剧形象(徐帆饰演)

马皇后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时年50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不再立皇后。马皇后谥号为“孝慈高皇后”,史学界对她的评价几乎都是褒扬。

.

  • 明英宗皇后--钱氏

钱氏,(1425?-1468年),海州(今江苏省灌云县)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

钱皇后画像

钱氏本来是个美人,后来宫中发生变故,导致了她身体残疾,容貌发生变化。钱氏的出身一般,并非是名门之后,但因为长相秀丽,得以入宫参选。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19岁的朱祁镇大婚,册立钱氏为皇后。

朱祁镇待钱皇后很好,念她出身普通,便想给她的娘家外戚封侯。钱氏很贤良,认为这样做不妥,于是谏止。英宗由此更加欣赏她。

然而幸福的时光没过多久,1449年的“土木之变”就发生了。朱祁镇被瓦剌所掳,消息传到宫中,嫔妃们个个哭天喊地。钱皇后不仅要维持宫中秩序,还日夜为皇帝祈福,盼望着丈夫能早日归来。钱皇后一连多日没有安睡,饮食不进,精神恍惚,从神坛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骨,从此成为了跛足女人

钱皇后影视剧形象(李呈媛饰演)

可是皇帝毫无音讯,眼看着自己又成了残废,而此时英宗的异母弟朱祈钰又被立为新任皇帝,一连串的打击,使得钱氏日夜哭泣。结果没多久,她又盲了一只眼睛。不仅如此,她的一头秀发一夜之间变白,脸上也多了无数的皱纹。钱氏从一个原本年轻美丽的样子,变成了瘸腿盲目的苍老丑女。

一年之后,英宗归朝,可是他的弟弟景帝坚决不肯退位,无奈之下,他只能屈居于宫中偏殿。在这样的条件下,钱氏没有埋怨丈夫无能,英宗也没有嫌弃妻子成了残疾丑妇,一家人在逆境中互相体贴,互相安慰,可谓是患难见真情。

这样的日子,过了7年之后,景帝忽然病重,英宗在太监石亨等人的拥护下,发动了“夺门之变”,成功复辟。

重新掌权后,朝中有人见钱氏变成了残疾丑妇,便上表请求废掉钱氏。而宫中的周贵妃,生了皇子朱见深,太监蒋冕认为母以子贵,劝英宗改立周贵妃为皇后。英宗闻听大怒,将蒋冕大骂一顿,赶出了宫。至此,再没有人敢提出废立皇后之事。当英宗病危的时候,生怕自己 百年之后钱皇后被欺负,干脆立下遗诏:“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明英宗在政事上可说是毫无作为,身为皇帝还被俘虏过,更是让后人诟病。可是他的人性中也有闪光的一面。比如,他对待自己的残疾皇后,不离不弃,连身后事都替她想周全了。再比如,他废止了明朝人殉的陋习,这些都是被人称道的。

英宗死后,朱见深继位为宪宗。钱皇后与宪宗生母周贵妃并尊为皇太后。周太后一直对钱皇后心存不满,但碍于英宗的遗诏,也不敢太过放肆。1468年,钱氏病死,时年约44岁,遵英宗遗旨,合葬于裕陵,谥号“孝庄睿皇后”。

  • 明神宗妃--王氏

王氏,(1565-1611年),宣府左卫(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人,锦衣卫百户王天瑞的女儿,明神宗朱翊钧的妃子。

王氏年轻时貌美可人,进宫后在慈宁宫当宫女,侍奉李太后。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神宗皇帝到慈宁宫给李太后请安。王氏出来奉茶,神宗见她貌美,便召入偏殿,暗中宠幸了她。按照明朝的宫规,宫女被皇帝宠幸,事后必定有所赏赐。但神宗为了隐讳此事,既没赠送东西,也没对周围人说。不过,负责撰写起居注的侍臣还是将此事记录了下来。

王氏因为这次临幸而怀上了身孕,几个月后显怀,被李太后发现。在李太后的追问之下,王氏说出了实情。李太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非常高兴,将神宗皇帝叫到慈宁宫问询此事。可是神宗却始终不说话,李太后便让人拿出了起居注,果然看到了当天临幸王氏的事情。

李太后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一直都没有皇孙,而王氏此时怀孕,如果能够生下皇子,应该母以子贵。于是,在李太后的坚持下,神宗很不情愿地封王氏为恭妃。

万历十年(1582年),王氏生下长子朱常洛(明光宗),两年后,王氏又生下女儿云梦公主朱轩嫄。王恭妃虽然先后生一子一女,实际却并不受宠,神宗皇帝宠爱的是郑贵妃。郑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后,明神宗进封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为太子。按照明朝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或年纪最大的儿子)做皇太子,明神宗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获得皇位。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长子,自然也应是皇太子。

群臣、李太后以及神宗的皇后王氏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明神宗不喜欢王恭妃母子,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不能进行。

王恭妃画像(孝靖皇太后像)

神宗皇帝拖了很多年,在众大臣、李太后和王皇后的坚持下,终于在1601年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然而作为太子母妃的王氏却没有任何加封。直到5年后,朱常洛结婚生子,神宗才勉强将王恭妃进封为皇贵妃。

可是,虽然王氏进封为皇贵妃,但是神宗皇帝对她很是不满,令她迁居到慈庆宫,再没有任何的宠幸。王氏被进封为皇贵妃后,不但没有享受到皇贵妃的优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宫,无人问津,处境更加凄苦。

在这十余年中,王氏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极差。王氏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双目失明,成了残疾人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氏病危。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明神宗同意了。当太子赶到母亲居所时,宫门深锁不开。太子无奈,只得找太监拿来钥匙,破锁而入。 临终时,王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衣服,百感交集,凄然泪下,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当日酉时(下午5 时正至下午7 时),王氏气绝而死,时年仅有46岁。

王氏死后,先是被追谥为“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在其子朱常洛继位后,又追谥为“孝靖显皇后”,并且葬入神宗陵寝。

  • 清德宗皇后--叶赫拉那·静芬

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年),小名喜子,副都统桂祥的女儿,慈禧太后的侄女,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皇后。

慈禧太后(中)、皇后静芬(右一)、瑾妃(左一)

相比于前面介绍的那些后妃只有画像流传下来,静芬所处的年代已经有了照相的技术,所以她有照片留存下来。根据照片,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她身上的缺陷--含胸驼背,她的腰是无法正常伸直的。

静芬比光绪帝大三岁,形态不佳,长得也不漂亮,但因为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而被选定为皇后。光绪帝对静芬没有什么感情,帝后二人也因为慈禧太后的关系而疏离。静芬当皇后近二十年,实际上几乎是一直守活寡。

1908年,光绪帝驾崩,宣统帝继位,尊静芬为“隆裕皇太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清廷土崩瓦解。隆裕太后被逼无奈,起用袁世凯。没想到袁世凯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挟制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无奈签发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静芬作为皇后虽然一辈子庸庸碌碌,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她写得一手好草书,为后人称赞。她自署斋名“延春阁”,时常写一些草书扁联,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

隆裕皇太后

1913年正月,隆裕太后病逝,时年46岁,谥号为“孝定景皇后”。

  • 清德宗妃--他他拉氏

他他拉氏,(1873-1924年),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清德宗光绪帝的妃子,即珍妃的姐姐瑾妃。

年轻时的瑾妃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妹妹同时进宫,初封为瑾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瑾妃,光绪二十年因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连,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他他拉氏年轻时体胖,粗颈,比起她的妹妹,显然没有什么争宠的实力,光绪帝对她也没有什么感情。不过,也因为光绪帝对她的冷落,慈禧太后和皇后对她还是不错的。

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当时的宫中还有同治皇帝的几个遗妃,但是端康太妃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段,一直压制着她们,宫中做主的管事人实际上就是端康太妃。

民国初年,端康太妃患上了甲状腺疾病,导致脖子比年轻时更粗,且眼睛突出,体型却比年轻时瘦了一些。端康太妃因病脾气暴躁,曾经因为大怒斥责了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导致其吞鸦片自杀。

端康太妃后来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就在宫里写字画画修养心性。同时她也比较懂得生活,是一位美食家,经常派人到京城附近的天福号买酱肘子供她吃早餐。由于瑾妃喜爱美食,因此永和宫里的小膳房,烹饪相当出色,逊清的王公旧臣都爱吃她赏的饭。

端康太妃晚年像

民国十三年(1924年),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时年51岁,谥号为“温靖皇贵妃”。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1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历史##原创##历史开讲##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