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可以吃逍遥丸吗(狐臭可以吃维生素c吗)

时间:2024-04-07 16:58:44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黄褐斑、狐臭外治法之我见

黄褐斑说白了就是激素斑,时常发生于激素水平突变的女性脸上,主要在生育期、更年期较多,有些黄褐斑在口服避孕药后也会发生,紫外线及或月经前后黄褐斑颜色常会变化,黄褐斑没什么感觉,但是其对颜值影响较大,是爱美女性所不愿见到的,另外少数男性也会出现黄褐斑,究其病因主要是激素及紫外线综合作用形成。祖国中医学认为黄褐斑主要是肾气不足、肝气郁结以及血瘀所导致。

黄褐斑的治法应内外兼治,我常用自制外用洗剂治疗,其配方主要以白芷、珍珠、白芨、天花粉、茯苓、滑石、白芍、白术、琥珀、沉香、冬瓜仁等,研末调敷。当然,除了外敷,配合内服逍遥丸和左归丸加三七,效果更好。

说完黄褐斑,下面说说狐臭,狐臭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一种体臭,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大汗腺分泌过于旺盛所致,《诸病源候论》中有提到:‘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狐臭味虽然不会影响健康,但是较重的气味会让别人疏远,狐臭我建议主要用外治法,用外敷药物的方法效果能立竿见影,我常用之外敷方治之,效果甚佳,方如下:煅白矾3g、蛤蚧粉1.5g、薄荷脑1.5g、密陀僧1.5g,研粉后每日均匀涂抹一两次,效果甚佳。

以上治法请注意为外用法,切勿内服。

多汗症和腋臭的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方法(参考2017年专家共识)

前面十多篇关于多汗症的文章已经从不同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多汗症(包括多汗症的危害;容易出现多汗症的九种体质和调理方法;现代医学对多汗症的认识;并详细介绍了气虚多汗、阴虚内热多汗、肝郁血虚多汗、营卫不和多汗的代表方加减运用: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逍遥散、桂枝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有部分朋友由于腋下出汗多导致了腋臭,又称为狐臭,在人多的地方或与亲密的人相处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难堪。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多汗症和腋臭的严重程度分级(参考2017年多汗症及腋臭专家共识)。

排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可以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并排出一部分体内的代谢产物,多汗症是指汗液分泌量超过自身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而发生的过量出汗,常发生于手掌、足跖、腋窝等外泌汗腺密集的部位。多汗症现代医学主要分为原发性多汗症和继发性多汗症(具体介绍可以参考我另一篇文章“现代医学对于多汗症的认识”)。

多汗症严重程度分级:

1级:出汗从来不显著,并不会干扰到日常的生活;

2级:出汗是可以容忍的,但有时会干扰日常生活;

3级:出汗是勉强可以容忍的,常常干扰日常生活;

4级:出汗是不能容忍的,总是干扰日常生活。

腋臭表现为双侧腋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多在青春期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腋臭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异味的产生与腋窝部的顶泌汗腺密切相关,顶泌汗腺分泌的物质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作用,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从而产生特殊的气味。顶泌汗腺局限于腋窝、生殖器肛门、肚脐周围、乳头、唇红边缘处,由位于深层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分泌部和开口于毛囊上部的导管组成。以乙酰胆碱为末梢神经递质的交感神经以及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着顶泌汗腺并调节其功能。

腋臭分级方法:

0级:无气味;

1级:仅在体力劳动后有轻微气味;

2.级:距腋部1m内有轻微气味;

3级:距腋部1m外可闻及气味。


狐臭轻者(1级)不需要治疗,勤洗澡、勤换衣物、袜子,保持局部干燥就行;中度狐臭(2级)可以药物治疗;重度狐臭(3级)可以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

目前现代医学对腋下多汗及腋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大汗腺的手术切除、局部高频微针点解以及外用止汗剂、肉毒碱注射等。以上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为专家共识认可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何应用最好咨询皮肤整形美容科医生。

关于腋下多汗的中医治疗参考我前面12篇关于多汗症的文章,腋下多汗伴狐臭中医来说多属于湿热,可以结合全身表现给予中药治疗,对于属于湿热者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或茵陈五苓散为主方加减。

本文主要介绍多汗症和腋臭的严重程度分级、原因及常见治疗方法。后面还会给大家继续介绍多汗症相关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反复盆腔炎怎么办?名老中医王渭川银甲丸来帮忙。

专病专方系列——盆腔炎效方:王氏银甲丸

医话书摘

今天要谈的是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

话说女人真的太难了,特别是生娃之后出现各种不适。而盆腔炎多发育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在20-35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但由于其发生部位深藏于盆腔,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容易迁延不愈,让人困扰。

四川王渭川老先生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 以《温病条辨》内银翘散和《金匾要略》内升麻鳖甲汤为基础, 并加经现代医学研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共十三味, 自制为一方, 名为“ 银甲丸” , 主治湿热蕴结下焦诸证, 类如西医诊断之“ 盆腔炎” 、“ 子宫内膜炎” 、“ 肾盂肾炎” 和“ 膀胱炎” 等,亦是对病之方,临床治疗以银甲丸配合其他中药加减治疗,效果可靠。


一、“ 银甲丸” 的组成、作用和服法

药物组成: 银花、连翘、升麻各五钱, 生鳖甲、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一两, 茵陈、大青叶、椿根皮、生蒲黄、桔梗、琥珀各四钱。共研细末, 炼蜜为63丸或制成100片。

作用: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临床实践证明: 如能坚持系统治疗, 自觉症状可完全消失, 妇科检查盆腔炎症吸收。

服法: 丸剂每服1丸, 日服三次。片剂每服2一4片, 日服三次。连服一月为一疗程。

若制作丸药( 片剂) 不便, 可服“ 银甲煎剂”:银花、连翘、桔梗各三钱, 红藤、大青叶、茵陈、炒升麻各四钱, 蒲公英、紫花地丁、生鳖甲各五钱, 生蒲黄、椿根皮各二钱。水煎, 并下琥珀末一钱服。一周6 副, 连服一月为一疗程。

盆腔炎当属祖国医学湿热蕴结下焦之带下症范畴。根据中医四诊所得, 与西医诊断相对照, 常见“ 湿热蕴结” , “ 肝郁气滞” 和“ 寒湿凝滞” 等证型。《傅青主女科·带下》说:“ 夫带下俱是湿证。” 诸证各俱特点, 病机可有转化, 然始终不离湿浊形成之带下症。从西医观点看, 不论急、慢性盆腔炎, 不论何种细菌感染, 本质都是炎症。因此, 我们在治疗盆腔炎时, 始终抓住湿浊这个主要矛盾, 不论何种证型, 均以“ 银甲丸” 为主方, 并根据辨证论治、随证施治的原则, 辅佐其他方药治疗。

(一) 湿热蕴结型: 本症因感外邪、或素体脾弱、或胞脉空虚, 或因洗浴用具不洁、或流产及产后房劳所伤, 湿毒秽浊之邪内侵, 损及冲任, 湿浊下注而成。症见带下黄稠腥臭,小腹掣痛, 重症可见发热头痛, 口苦溲黄, 小溲频数或短涩不利。苔黄腻, 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 清热利湿, 解毒化浊。

处方: “ 银甲丸” , 每服一丸, 日服三次。

(二) 肝郁气滞型: 本症多因郁怒忧思而伤肝, 肝失条达, 气机阻滞, 肝郁脾虚, 郁而化火, 脾湿蕴结化热而成带下。证见头痛眩晕, 两胁及乳房胀痛, 少腹胀痛, 带黄而多,口苦咽干, 食纳不佳, 恶心呕吐等。苔黄或黄白相兼, 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 清热化浊。

处方: 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汤送服“ 银甲丸” 。

若肝郁气滞的一般症状消失, 而仍有带下、腹痛、或妇科检查有炎症者, 继续服“ 银甲丸” 治疗。

(三) 寒湿凝滞型: 本症因寒湿之邪客于冲任, 凝滞而成癥瘕, 或下注而成带下。症见少腹冷痛, 少腹有包块, 胀痛, 喜热喜按, 带下质清, 小溲清长, 大便溏, 色暗舌淡, 苔薄白或腻, 脉多沉迟。

治则: 温运通阳, 防腐化浊, 解凝散聚。

处方: 桂枝茯苓汤或桂附理中汤送服“ 银甲丸” 。

以上诸症, 如服汤药治疗, 则以“ 银甲煎剂” 为主方, 根据证型, 酌情加减药物。

病案:

案一:黄xx,女,24岁,已婚,门诊号:123687。

因婚后三年不育,带下黄臭量多,少腹及腰骶部疼痛半年,于1963年5月2日初诊。月经后期,量少色暗质稀薄。伴有头昏痛,倦乏多梦,心烦口渴,溲黄便结,腹痛拒按,面色萎黄,苔薄黄,舌尖红,脉弦数。

西医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子宫二级后倒,较正常稍小,有深压痛。两侧附件有较明显之压痛。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下焦,气虚血滞。

治法:清热化浊,益气活血。

处方:银甲丸和四君子汤加减。

共诊26次,随证加减的药物有炒川楝子、炒五灵脂、茺蔚子、茜草、益母草、山甲珠、细辛、广木香、炒白芍、鸡血藤、鹿角片、杜仲、续断、桑寄生、山山萸肉、潞参、泡参、生箭茂等。服药期间,月经逐渐正常,腰腹疼痛逐渐消失,带色转白、量日少。

至同年11月,痛经完全消失,白带正常。妇科检查:除子宫有深压痛外,余均正常。继续服药治疗。

于1964年2月23日作输卵管通气检查,结果通畅,继而怀孕,于次年1月顺产一女婴。追踪3年未复发。

案二:列xx,23岁,已婚,门诊号:131111。

第一胎产后,婴儿病故,因怀念其子,情志抑郁而生病。月经期长、量多,持续9天方净,有血块,少腹剧痛,带黄而多。

经成都市某医院和我院检查,诊断为“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和“膀胱炎”。

于1963年10月17日来我院门诊。见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肝郁气滞,伏湿夹瘀,冲任失摄。

治法:疏肝理气,化浊消瘀,兼顾冲任。

处方:逍遥散合“银甲丸”加减。

共诊7次,随证选用的药物有:明天麻、九香虫、川贝、鸡内金、杜仲、续断、桑寄生、冤丝子、山萸肉、泡参、淮山药等。

1964年3月25日复查盆腔:子宫中度糜烂,子宫后倒,大小正常,有深压痛。附件有较明显压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及子宫颈炎。

仍继续上述治疗,于同年5月停经,次年2月5日顺产一女婴。后经某医院复查,炎症已愈。

临床上此方的应用者诸多,治疗效果可靠。

看黑板划重点:

盆腔炎当属祖国医学湿热蕴结下焦之带下症范畴。根据中医四诊所得, 与西医诊断相对照, 常见“ 湿热蕴结” , “ 肝郁气滞” 和“ 寒湿凝滞” 等证型。《傅青主女科·带下》说:“ 夫带下俱是湿证。” 诸证各俱特点, 病机可有转化, 然始终不离湿浊形成之带下症。从西医观点看, 不论急、慢性盆腔炎, 不论何种细菌感染, 本质都是炎症。因此, 我们在治疗盆腔炎时, 始终抓住湿浊这个主要矛盾, 不论何种证型, 均以“ 银甲丸” 为主方, 并根据辨证论治、随证施治的原则, 辅佐其他方药治疗。

银甲丸:银花、连翘、升麻各五钱, 生鳖甲、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一两, 茵陈、大青叶、椿根皮、生蒲黄、桔梗、琥珀各四钱。共研细末, 炼蜜为63丸或制成100片。丸剂每服1丸, 日服三次。片剂每服2一4片, 日服三次。连服一月为一疗程。

另外今天另一篇分享了狐臭的外用治疗,大家可以去看看,药少效宏。

(PS:本文参考发表于1973年的《中草药“银甲丸”治疗盆腔炎》,需要原文学习的,发送关键字“银甲丸”至公众号。)

参考:

王渭川.中草药“银甲丸”治疗盆腔炎[J].新中医,1973(04):30-31.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