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因具有独特的“音韵”,被津津乐道。
但一个“韵”字,让众多茶友,甚至专家都争论不休,如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实在讲不明白了,只好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弄得玄而又玄。
有人将“山韵”、“岩韵”、“蜜韵”与“音韵”混为一谈,也有人将“产地香”“地域香”说成是铁观音的品种香或“音韵”,其实都有所谬误。
那么,铁观音的“音韵”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让茶友争论不休,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欢迎收看《走近铁观音》,让我们一起揭开“音韵”的神秘面纱。
音韵,一般来说,是用铁观音等品种茶树为原材料,经特定制法制成的茶所呈现的香味特征。
它有浓郁的兰花香,滋味有特殊的甘露味,入口细滑、回味甘甜,喝上几道,两腮就有想流口水的感觉,闭上嘴用鼻子呼吸能嗅到兰花香,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音韵。
它主要受茶树品种、气候、季节及工艺等各方面的影响。
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内因。品种不同,品质也不同。
以人来比喻,白种人特征就是高鼻梁深眼窝麻子多有狐臭,爱冒险较幽默;黄种人特征就是面部较平五短身材,性格四平八稳;黑种人特征就是牙齿白,说话像RAP。
铁观音也是这样,毛蟹品种有青花香,黄旦品种有桂花香,可即便黄旦有透天香,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得到铁观音的香味特征,所以,“音韵”是基因里自带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除了受品种的影响,产地也是影响“音韵”形成的因素。
就铁观音产地来说,华安、永春、大田很多地方的气候和土壤和安溪的生态环境不同,茶叶品质就是不如安溪铁观音,所以安溪铁观音才能得到“地理标志保护”这一金字招牌。
另外就是鲜叶,鲜叶受季节影响较大,所以有“立夏过三天,茶叶成木屑”,“要喝茶,秋白露”之说。而且,鲜叶采摘时还要遵循“二、三芽或四叶,中开面3~5分成熟”的采摘标准。
当然,除了先天因素之外,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制茶人的工艺水平。
所谓“看茶做茶,看青做青”,制茶人要根据天气、鲜叶质地灵活掌握,通过晒青、凉青、摇青,促进内含成分转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中,做青是“构色、构味、构香”的重要工序,一方面要观察叶色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茶青散发的香味。
显花香带微青为适度,如果不带微青则是发酵过度,成茶会没有香气,如果青味大于甜味,成茶滋味就会发涩。
可以说,在制茶过程中,细微的失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差别,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所以,音韵的高低强弱和制茶的技术密切相关,而不是通常所说的“不同地域的铁观音音韵不同”。
“观音韵,兰花香”,音韵与香气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音韵说的是铁观音特异香型、品质,也就是说这是铁观音独一无二的香型,就像不同的香水有不同的香型,不同的口红有不同的色号,而香气说的是香气是否明显等。
那么,怎样的铁观音才是上品呢?
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道出了品茶真谛:“鉴赏茶叶,首重风韵”。
所以,有没有音韵,或是否明显,是品鉴铁观音品质高低的第一个要素。
如果没有“音韵”,虽然香,茶叶品质也一般;韵明,香气高,是高档铁观音,而韵显,香幽则是极品铁观音。
也就是说,音韵是区别铁观音的重要标志。韵显,不一定香高;香高,不一定韵显,而且不一定就是铁观音。
极品铁观音的音韵,不仅鲜、香、甘,而且“活”,这是最高的目标追求。那种感觉不可描述,所谓伤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如果要说,小懂只能说如新风临荷,空谷幽兰,清芬优雅,杯底留香,令人心旷神怡。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
铁观音,因具有独特的“音韵”,被津津乐道。
但一个“韵”字,让众多茶友,甚至专家都争论不休,如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实在讲不明白了,只好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弄得玄而又玄。
有人将“山韵”、“岩韵”、“蜜韵”与“音韵”混为一谈,也有人将“产地香”“地域香”说成是铁观音的品种香或“音韵”,其实都有所谬误。
那么,铁观音的“音韵”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让茶友争论不休,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欢迎收看《走近铁观音》,让我们一起揭开“音韵”的神秘面纱。
音韵,一般来说,是用铁观音等品种茶树为原材料,经特定制法制成的茶所呈现的香味特征。
它有浓郁的兰花香,滋味有特殊的甘露味,入口细滑、回味甘甜,喝上几道,两腮就有想流口水的感觉,闭上嘴用鼻子呼吸能嗅到兰花香,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音韵。
它主要受茶树品种、气候、季节及工艺等各方面的影响。
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内因。品种不同,品质也不同。
以人来比喻,白种人特征就是高鼻梁深眼窝麻子多有狐臭,爱冒险较幽默;黄种人特征就是面部较平五短身材,性格四平八稳;黑种人特征就是牙齿白,说话像RAP。
铁观音也是这样,毛蟹品种有青花香,黄旦品种有桂花香,可即便黄旦有透天香,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得到铁观音的香味特征,所以,“音韵”是基因里自带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除了受品种的影响,产地也是影响“音韵”形成的因素。
就铁观音产地来说,华安、永春、大田很多地方的气候和土壤和安溪的生态环境不同,茶叶品质就是不如安溪铁观音,所以安溪铁观音才能得到“地理标志保护”这一金字招牌。
另外就是鲜叶,鲜叶受季节影响较大,所以有“立夏过三天,茶叶成木屑”,“要喝茶,秋白露”之说。而且,鲜叶采摘时还要遵循“二、三芽或四叶,中开面3~5分成熟”的采摘标准。
当然,除了先天因素之外,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制茶人的工艺水平。
所谓“看茶做茶,看青做青”,制茶人要根据天气、鲜叶质地灵活掌握,通过晒青、凉青、摇青,促进内含成分转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中,做青是“构色、构味、构香”的重要工序,一方面要观察叶色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茶青散发的香味。
显花香带微青为适度,如果不带微青则是发酵过度,成茶会没有香气,如果青味大于甜味,成茶滋味就会发涩。
可以说,在制茶过程中,细微的失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差别,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所以,音韵的高低强弱和制茶的技术密切相关,而不是通常所说的“不同地域的铁观音音韵不同”。
“观音韵,兰花香”,音韵与香气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音韵说的是铁观音特异香型、品质,也就是说这是铁观音独一无二的香型,就像不同的香水有不同的香型,不同的口红有不同的色号,而香气说的是香气是否明显等。
那么,怎样的铁观音才是上品呢?
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道出了品茶真谛:“鉴赏茶叶,首重风韵”。
所以,有没有音韵,或是否明显,是品鉴铁观音品质高低的第一个要素。
如果没有“音韵”,虽然香,茶叶品质也一般;韵明,香气高,是高档铁观音,而韵显,香幽则是极品铁观音。
也就是说,音韵是区别铁观音的重要标志。韵显,不一定香高;香高,不一定韵显,而且不一定就是铁观音。
极品铁观音的音韵,不仅鲜、香、甘,而且“活”,这是最高的目标追求。那种感觉不可描述,所谓伤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如果要说,小懂只能说如新风临荷,空谷幽兰,清芬优雅,杯底留香,令人心旷神怡。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
#头号周刊#
#头条故事#
本故事纯属虚构,谢大家支持关注。
二月十五,是蜀王朱崇的生日。洪城知府杜可许,本是朱崇身边小吏,因为善于溜须拍马,很得赏识,破格放到洪城任知府。朱崇生日,他当然要大献殷勤了,早早备下了几大箱金银珠宝、古玩玉器。二月初十这天,杜可许带上新纳的小妾乘上大轿,和一帮跟班衙役,押着金银珠宝,往成都出发了。
晌午时分,一行人刚出洪城地界,原本风和日丽的天气却突然变了样。晴空一道霹雳,紧接着,瓢泼大雨“哗啦啦”直浇下来,片刻工夫就把他们淋成了落汤鸡。杜可许生怕那些玉器古玩给淋坏了,在轿里直跺脚,吼着赶紧避雨。跟在轿旁的师爷往四周一看,官道两旁,并不见一户人家,只半山腰的树丛中,隐约现出庙宇轮廓,便决定去那里避雨。
一行人如丧家之犬奔到那里,才发现这是所破庙,到处是断壁残垣。杜可许顾不了这些,一进庙就赶紧亲自检查古玩玉器有没有损坏,只盼着雨早点停息。不曾想那雨直到傍晚时分才停下来。看看天色,也没法赶路了,一行人只好在破庙里暂住一晚。
杜可许有孤臭,只要一流汗,挥臂抬手间,强烈的狐骚味就熏得人头晕目眩。刚才轿上颠簸,出了身臭汗,那胳肢窝儿早黏糊成一片,说不出的难受。他便叫人备水,要沐浴去臭。
洗澡在偏殿。这里久没住人,靠窗的地上,生着丛花草,短短的叶片像朝天竖立,紫色的花一串串垂着,散发出清雅幽淡的香味。杜可许洗得差不多了,按照惯例,便要在腋下扑些香粉,没想到跟班却说香粉给刚才的大雨淋坏了。杜可许气得破口大骂,目光落到窗前花丛上,心想这花不也香么,他便摘过几朵,揉在腋下。
地方简陋,杜可许和小妾挤在轿里。马马虎虎睡到半夜,他被一阵摸索弄醒了,睁开眼睛一看,那小妾低着头,鼻尖顶在自己腋下,正贪婪地嗅呢。杜可许大吃一惊:“你,你这是干啥?”
那小妾猛吸了吸鼻子,啧啧有声道:“香,好香!”杜可许好生奇怪,平常这小狐狸精,总说自己像只老公狐,抬抬胳膊都要瞪眼喷舌的。这会儿昨说香了?他狐疑地一抬胳膊,直觉腋下如有凉风拂出,一阵清香沁人心脾,如丝如缕。杜可许一阵狂喜,跟着念头一闪,一身的疲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一骨碌滚出轿,扯着破锣嗓音吆喝跟班。
跟班们呵欠连天地跟他来到偏殿。在火把的照耀下,窗下那簇花,这会儿绽放得更艳丽了,比傍晚时看见的大了差不多一倍。紫色的花蕊,像宝石一样漂亮。甘冽幽雅的清香,扑面而来。
杜可许明白过来,原来这花在夜晚会重新开放,散发更强烈的香味。难怪自己的腋下清香扑鼻。这下子他恨不得跪下磕头感谢这场及时雨,因为朱崇的狐臭比自己还严重,他找了许多太医方士,什么法子都用尽了,但那强烈的臭味,一直有增无减。为这毛病,有多少妃子婢女,只因在他面前掩鼻遮臭,要么被割了鼻头,要么被乱棍打死。杜可许心想,要是把这能散发异香的花草,献给朱崇治臭,他还不重赏自己?
想到这里,杜可许赶紧吩咐跟班,将那奇花分成两簇,一簇连着泥土挖出,一簇小心翼翼保护起来。挖出的一簇,献给朱崇。剩下的那簇,留着自己以后用。那师爷平常也种些花草,这会儿摇头晃脑道:“大人,小的看这奇花,分明是种奇异的兰花,恰好午夜开放,不如命名为‘午夜兰花’如何?”杜可许正愁这奇花没个名号呢,一听这么好听的名字,连声叫好。
重新出发后,那大轿里抬着“午夜兰花”,杜可许自己骑着马亲自押在后面,心急火燎般直奔成都。到了成都,也顾不得被马背硌得满是泡的屁股,立刻直奔蜀王府。行过大礼,杜可许喜形于色道:“王爷,下官敬献‘午夜兰花。”说完一挥手,跟班们抬进连着泥土的兰花来。那朱崇往兰花看了一眼,鼻子里重重一哼,心里骂道:你这个附庸风雅的东西,王府奇花异草举不胜举,御花园里没有的名贵品种,我这里也有,谁稀罕这个?见朱崇脸色不善,杜可许不急不慌,跪行一步道:“王爷,此花有似普通,但其中妙处,却难以想像啊。”接着添油加醋,把这“午夜兰花”的妙处说了一遍。
那朱崇知道杜可许也像自己一样,生着狐臭。听他说得如此神奇,忍不住凑过去嗅了嗅,一闻之下,赞不绝口:“如芝如兰,清雅幽远,果然香得不同凡响!”朱崇大喜,立刻叫人将兰花抬到后花院,悉心栽培。然后重重夸奖杜可许一番,并说如果真有奇效,不但加官进爵,还另有封赏。
这晚朱崇沐浴后,特令侍女摘了“午夜兰花”,仔细抹涂到腋下。抹涂之处,只觉温凉滋润,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再一嗅,令人作呕的狐臭果然没了,腋下竟散发出幽香。他当即召来最宠爱的妃子,风流快活了一番,然后鼾声大作,猪一样睡得死沉。
也不知什么时候,寝宫珠帘丁当乱响,一阵蚀骨的阴风刮过来,朱崇打了个寒颤,睁眼一看,床榻前,竟站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满脸鲜血,鼓着一双眼睛,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恶狠狠地说:“狗贼朱崇,拿命来!”一双枯瘦如同鬼爪的手,正慢慢往他颈上伸来。朱崇吓得脖子一缩,身体猛地一挣,竟坐了起来。寝宫里灯影摇曳,帷幕飘荡,却不见人影,只听见远处传来午夜的更鼓。朱崇浑身冷汗淋漓,心知做了个噩梦。
那宠爱的妃子也被朱崇吵醒了,突然掩鼻惊呼:“臭!臭!臭!”竟往后一仰,“扑通”跌下床,跌跌撞撞向门外爬。朱崇大怒,正要吼骂,却感到腋下一阵奇痒,伸手一挠,触手处火燎般灼痛,再看手指上,竟粘着一块溃烂的皮肉。朱崇吓得魂不附体,一边忍不住在身上抓挠,一边惊慌失措高叫:“来人啊!来人啊!”
那些守候的护卫,闻声赶来,没想到才到寝宫门外,全都哇哇呕吐起来。从寝宫里散发出大粪般又浓又稠的奇臭,熏得人恨不得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听着朱崇气急败坏地呼喊,又不敢不进去。还是老成的护卫有办法,撕下袍襟用冷水浸了,将面部粽子样缠上,这才冲进寝宫。
只见那朱崇裸着身体上蹦下跳,一边撕心裂肺呼喊,一边在身上抓挠,每抓一下,身上便脱落一块皮肉,那些掉了皮肉的地方,正向外渗出脓样的液体,散发令人窒息的恶臭。护卫们哪敢怠慢,立刻找来太医。太医一看,大惊失色道:“哎哟,王爷中了蚀肤奇毒……”
朱崇呲牙咧嘴像只猴子,全身犹如万虫附体,边在身上乱抓边号哭:“痒、痒死我了……午夜兰花,午夜兰花……千刀万剐杜可许!哎哟,痒死我了………”
护卫们这才明白过来,这事儿跟“午夜兰花”有关啊。再看院中新栽的那簇兰花,奇怪,傍晚还叶绿花紫,此时却枯萎成一团了。回头去抓杜可许,才知道他也和朱崇一样,全身溃烂,正满地打滚。还没等来人动手,便白眼两翻,翘了辫子。
那太医对朱崇的症状,束手无策。找来杜可许的随从一问,才知道兰花是怎样得来的。他脑里念头一转,有了主意,便向主事的总管请示,自己熟读药典,从来没见过含毒的兰花。现在要救王爷性命,必须到兰花发现之地,去看看兰花生长环境,方能对症下药。
那总管也慌了神,当即吩咐备下快马,叫那帮跟班带路。一行人马不停蹄赶到破庙,一看那留下的半簇兰花,竟也叶枯花萎了。提着花茎向上一拔,竟像生在岩石上般纹丝不动。刨开周围的土,下面三四尺深处,卷着床破篾席,花茎穿席而出。跟班解开篾席,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惊叫道:“这不是杜老爷送给王爷的婢女武兰花么?”只见席中躺着个面色如生的女子,嘴唇微启,那花茎从牙缝中生长出来,本该是鼻子的地方,却只是两个黑洞。正说话间,一阵风刮过,那破席、那女子,像燃烧得极快的纸,片刻化成灰烬。
太医一琢磨,有些明白了。那武兰花定是厌恶朱崇的狐臭,被残暴的蜀王割了鼻子,回洪城的路上,死在了破庙里,然后被好心人埋在了偏殿窗下。至于何以长出报复朱崇和杜可许的“午夜兰花”,那就只有神灵知道了。太医向那堆灰烬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向众人道:“自作孽,不可活。朱崇此番,观音菩萨也救不了了。你我回去也是一死,不如早些逃生吧。”众人你瞪我我瞪你愣了一会儿,一哄而散。
果然,才过三天,朱崇一身的皮肉被抓得没一块完整的了,最后竟一把拧下了自己的鼻头,然后三弹两抖,见了阎王。而那恶臭气味,两三个月后都还没有完全散尽呢……
温馨寄语: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连。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淡利,无争无夺。浮生若梦,一杯清茶解烦忧。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皆是人生的,淡雅之美。人生如茶,坦然自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