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珍@活法儿
三伏暑热,公交、地铁、电梯这样相对密闭的环境是我最不愿意待的地方,要是遇上身上散发异常臭味的人,真是有苦难言。如果是汗臭还勉强能接受,要是遇上腋臭,简直能憋死人。
我想,闻味儿的人难受,散味儿的人心里也不好过,谁愿意让人嫌弃呢,还是得想办法调理啊。
汗臭与腋臭的区别汗臭
汗臭是一股酸臭馊味,只有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并不像腋臭的异味是持续散发的。汗本身并没有气味,其中水分占了99%,但在出汗后高温潮湿的皮肤表面,与细菌混合才产生臭味。最常出现汗臭的部位为腋窝、脚部、腹股等细菌容易积聚的地方。
腋臭
腋臭有一股野狐之气,所以也叫狐臭,非常刺鼻,味道也较强烈,是由腋下大汗腺分泌,而且是持续发散的,在出汗后更明显。
腋臭有遗传性,若父母都有腋臭,则小孩有八成机率会被遗传,若父母仅一人具有,仍有五成机率会有腋臭困扰。而且腋臭也受荷尔蒙、情绪等因素影响,通常在青春期开始出现体味,也会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压力大时,加重腋臭程度。
腋毛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异常油腻物或伴有粘黏的液体,衣服上容易有淡黄色的痕迹。
另外,许多有腋臭的人都是油耳朵(耳屎湿性黏粘糊性),还因汗腺过于发达而多汗,经常是汗臭腋臭同时并存。
汗臭是因为出汗太多,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前胸等,属热象,多因肝虚内热或心经有热。除汗臭,讲究个人卫生很重要。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水或洗澡换衣服是避免汗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洗澡后可以在腋窝处拍上爽身粉,腋毛多的人要勤剔腋毛,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细菌繁殖。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食疗,或找有专业的医生调理体质,减少出汗。
肝虚内热
肝胆二经分布在两胁,热邪郁积在体内,迫使津液循经出于腋下、腹股沟等,夜晚要比白天出汗多,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脸色无光泽,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调理宜滋阴,柔肝,清热。
取红枣10枚,乌梅7克,浮小麦15克,用纱布包包好煎煮,加糖调服。每日1次,连喝半个月。
心经有热
心经有热,心火循经上冲,薰蒸心液从腋下溢出。腋下频频出汗,烦躁,口干喜欢喝水,如果神情不安时出汗加剧,多有心气不足的现象。调理可常饮莲心黑豆小麦汤,以清热、养气血为主。
黑豆30克,浮小麦15克,莲子心2克,一起煮水喝。莲子心专门入心经的,清心火,引热下行,搭配黑豆补肾滋阴、补血,清热解毒,浮小麦止虚汗,养心安神。
腋臭:气血不和在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狐身候》提到:「人有气血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气,谓之狐臭。小儿多是乳养之人先有此病,染著小儿。」狐臭的原因一是遗传,二是生活习惯导致气血不和,加重腋臭。
湿热黄汗
多因过食辛甘肥腻致湿热内生,又或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以致湿热郁积体表,而诱发或加重腋臭。特点是腋窝汗出黏热,色黄散发臭味,还伴有心烦,口渴,大便粘马桶等。调理应清热利湿,养血通滞。
冬瓜750g(连皮)、鲜荷叶1张,加清水2500ml煮一小时,当茶频喝。冬瓜连皮一起清热祛湿效果更好,配上解暑清热,升发清阳的荷叶,能减少暑热,又能排出湿热之毒,有助于促进气血畅通。
阴虚内热
常见长期熬夜、三餐不规律的人,即便戒除肥甘厚味的饮食,吃一些清热利湿功效的食品,腋臭也没有改善。这种情况主要是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阴虚内热,腋下散发臭气,多汗,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失眠,大便干结,平时可能伴有脾胃问题。调理应养阴,清热,敛汗,推荐生地黑豆水。
枸杞5g、生地3g、黑豆30克,加入锅中一起煮水喝。养阴清热,滋肾补血,对阴虚内热所致口渴咽干,烦热、多汗有很好的作用。
绿豆薄荷,天然止汗
腋臭除食疗、注意个人卫生外,还可以自己做一些止汗剂。
将绿豆粉炒至微焦,并加入少许薄荷粉末,来取代痱子粉,洗完澡待皮肤干爽时用。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用,可减轻皮肤搔痒及红肿,将其少量轻扑于腋下,不但能立即减少汗量,更可藉其清热利尿功用来清除体内多馀湿热。
如果觉得麻烦,那就买藿香正气液用吧,藿香正气液擅长祛暑湿、解表祛湿,而且味道也有助于芳香化湿,这个对腋臭真的有用,每天早晚用棉球占湿了擦腋窝,当天就能感觉到味道淡很多。
香皂去臭,或有奇效
每日早上,洗净腋部擦干后,用一块香皂,最好是手工皂,将皂面稍加湿润,轻轻涂抹患处,即可保证全天之内无臭味,效果奇好。
如果运动前这样做,可保证在出大汗的情况下,也不致出现腋臭。腋臭比较轻的人,只要坚持每天抹一两次,几个月后就会好,或着至少保持一二周内不用涂也不发臭。腋臭重的人就需较长期地坚持。记住切勿用碱性过强的洗衣皂涂抹,会伤皮肤。
仙草炖鸡,暑夏调补
仙草鸡特别适合夏季调补,对湿热或虚火引起的腋臭都有益。仙草具清热消暑功效,再配合鸡肉能补气益脾,不伤脾胃又可清热利湿。
【食材】
土鸡1只,仙草干2两,红枣6粒,枸杞20粒,盐适量
【方法】
1、将土鸡洗净、去除内脏,放入陶盅里。红枣洗净,用刀子在每一粒红枣边缘稍微切开,也放入陶盅里。
2、仙草洗净,放入另一个锅里,加入跟仙草同高的水量,煮约30钟,仙草的味道都释放出来後,把仙草渣滤掉,留下仙草汁备用。
3、将仙草汁、枸杞也放入陶盅里,一起炖煮约1~2个小时,等鸡肉完全熟透并入味,最後再加入调味料即可上桌食用。
作息规律,饮食甘淡
作息正常且规律运动最能改善体内气血和谐,对于改善腋臭是最佳秘方。同时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因辛辣与肥腻荤腥的食物会加重体内湿热,也容易造成脾胃负担,影响体内气血和谐。
多食用甘淡食物,例如:薏苡仁、鲫鱼、绿豆、冬瓜、赤小豆、豆腐白萝卜、马齿苋、白菜等。
明天就要立秋了,有人说终于快要过完这个臭烘烘的夏天了,办公室、公交、地铁、电梯经常有汗臭、体臭,还有体臭与香水的完美结合,更有不脱鞋都能闻到的酸爽脚气,真是让人有苦难言啊。
还有人说体臭是“男人味”,拜托别玷污了“男人味”,这气味绝对会大大降低你的个人魅力。而且体臭也不是男人特有,潮湿闷热出汗多的时候,男女都可能散发出特殊的体味,看看姑娘们也为这个事情烦恼着呢。不过立秋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的秋老虎,仍然会比较热,除臭香体还是很有必要的。
烦人的体臭从何而来?
不要怪夏天出汗太多,其实汗液中99%是水,本身并没有味道,只有当它们附着于皮肤,且和细菌和表皮的微生物发生作用,才会散发出酸臭馊这样难闻的体味。
而且在中医看来,身上的体臭多为内热或湿热,除了狐臭以外。狐臭的原因一是遗传,二是生活习惯导致气血不和,加重腋臭。
在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记载:
「人有气血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气,谓之狐臭。小儿多是乳养之人先有此病,染著小儿。」
所以狐臭是很难断根的,但汗臭,脚气,男人的阴囊潮湿、女性白带多引起的下体异味,跟体内的湿和热息息相关,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黄汗为肝虚内热
肝虚内热者汗液呈黄色,
体表温度比一般人高,也容易出汗;
平时爱吃煎炸、辛辣、温燥的东西;
或者有抽烟喝酒的习惯;
经常熬夜,或又精神紧张、压力大
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肝胆经有热,而肝胆二经分布在两胁,热邪郁积在体内,迫使津液循经出于腋下、腹股沟等,夜晚要比白天出汗多,经常伴有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无光泽。
不要以为只是有点汗臭没关系,肝虚内热的人,特别容易因为肝脏长期超负荷运转,解毒能力不好,毒素较多,皮肤长色斑,而且因为皮肤干燥还爱长细纹。
试想,一张长色斑细纹的脸,加上一身汗臭,还有啥魅力可言,自己都开始嫌弃自己了。
1,调理大法:养阴清热 养肝
枸杞生地茶
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这道茶可以很好的养阴清热、滋肝补肾哦,肝虚有热的人可以经常泡来喝一喝,不过别忘了改掉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哦,不然效果不好。
揉地筋
肝是最难调理的脏腑,受情绪、睡眠、饮食起居各方面的影响,而《黄帝内经》说“肝主筋”,道出了调理肝经的捷径,通过揉地筋可以养肝。
地筋这样找: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
这条地筋循行在肝经上,经常揉可养肝,增强肝的功能,人体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也会提高,对缓解肝热有帮助。
黏汗为脾虚湿热
脾虚湿热者汗液发黏,较正常人浓一些;
体味、衣物酸臭馊中带着油腻,不易洗净;
经常暴饮暴食、过度饮酒;
爱吃肥腻、油炸、甜品等易生湿气之物;
经常熬夜,长期情绪压抑焦虑、
精神紧张、压力大、思虑过度;
脾虚湿气重的人,舌苔比较胖大,舌头两边有明显的齿痕,容易腹胀、消化不良、大便不不成形或粘马桶。
除此之外,还一副中年油腻样,嘴里粘腻、皮肤油腻,头发油腻,掉头发,发际线越来越高,甚至秃头。
另外,脾虚湿热的人,下体的味道也比较重,男生因为阴囊潮湿,女生因为白带多而黄,不及时清洗和换内裤,容易有腥骚味,那种味道不好形容,有过的人应该能懂!
脚气也是湿气往下走引起的,所以脾虚湿热的人特别容易烂脚丫子、脚气、腿脚长湿疹。
「止汗」是错的!
很多人为了避免汗臭味,会用止汗剂来「消臭」,其实抑制流汗、阻止汗液排出不会解决根本问题,治标不治本。
而且排汗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是体内湿浊、痰饮、毒素、热气排出体外的一个通道,如果我们用收敛的、止汗的药,出汗可能少了,但身体会把这些湿浊毒热通过其他渠道排出去,比如阴囊、白带、脚气、湿疹等。
有些人用止汗剂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脚气比以前严重,或者皮肤长湿疹,或者下体更潮湿了。所以我们不用止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换衣服就好,最重要得是从源头上掐断阻断湿热生成。
1,清热祛湿—冬瓜荷叶茶
冬瓜750g(连皮)、鲜荷叶1张,加清水2500ml煮一小时,当茶频喝。
冬瓜连皮一起清热祛湿效果更好,配上解暑清热,升发清阳的荷叶,能减少暑热,又能排出湿热之毒,有助于促进气血畅通。
如果觉得自己煮不方便,那可以买一些调配好的茶,比如九物调中茶。
这款茶最大的功效就是疏通肝脾,既能祛湿又能养肝,特别适合缺乏运动又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
茶中有健脾胃、清湿热的白扁豆、茯苓、荷叶、薏米、白扁豆花,又配上橘皮、佛手疏肝理气,燥湿化痰,葛根升阳退热,使痰湿去,肝气顺、脾胃调和,而且性味平和不伤正气。
2,晒太阳或阳光下运动
湿气的特点是阴寒、往下走,湿气积久了就会生热,所以祛湿相当重要。
大家都知道,雾气在太阳出来后就会散开,湿气就是我们人体的雾气,在阳气的推动下湿气也会驱散。所以要多晒晒太阳,在阳光下运动,动能升阳气。
阴囊潮湿的男生,还可以经常晒裆,女生就多敲敲带脉,固带止带。
3,泡脚
油腻的你,除了注意饮食少油腻,适度运动外,还有个简单有效的清洁方法~~泡脚,这能帮助你疏通气血,祛湿拍浊.
每天晚上用40度左右的水泡脚,泡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持续1个月左右,油腻汗臭就会减少了。有脚气的人可以用绿茶泡脚,不仅清热祛湿,还能杀菌除臭。
方法:取绿茶2-3两,放于塑料脸盆里,加刚开的热水2000-3000ml,待水温下降至温水时(脚有明显的能够忍受的热感,但不伤皮肤时的温度最好),把脚浸放到茶水里15-30分钟。
中间若水温下降过快,可以在边上准备一壶热水,适当加少许,以提高茶水温度。每晚一次,连用3次,特别严重的,用5次就会明显好转。
近来春雨绵绵,空气中的湿度非常高,人体难免出现各种不适。
这烦人的湿气究竟怎样才能祛除呢?
天绿元素小课堂提醒您:
湿气也分寒湿和热湿
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温病条辨》中说:“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
而且湿邪经常与其它邪气一起协同致病,湿邪与热邪共同致病就是湿热,与寒邪共同致病就是寒湿。
湿热者多表现为体味重(口臭、腋臭、脚臭、小便臭等),易长痘生疮,口干、口苦,尿黄,便后肛门灼热感,白带色黄味重,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等。
寒湿者多表现为怕冷、怕吹风,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白带清淅,舌体胖大,多有齿痕,舌苔白腻或白厚。
湿热和寒湿虽然都是湿邪致病,但是需要辨证分型才能对症祛湿。
(网络配图)
初春祛湿,食疗要选择温和的食材
岭南地区多湿热,所以民间流传多年的祛湿汤、祛湿茶都是以祛湿热为主的,如五花茶、冬瓜荷叶茶、赤小豆薏米汤等,所用到的食药材如赤小豆、薏苡仁、玉米须等也是偏寒凉的。
如果长期喝这类寒凉的茶饮反而会损伤阳气、耗损脾胃,这样不仅祛湿效果差还很伤身。
在这种湿气重又阴冷的天气,可以选择一些平性或偏温且有祛湿功效的食材,如茯苓、白扁豆、藿香等都是很适合的。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日常祛湿不要忘记健脾。
脾主运化,负责代谢水湿,脾胃强健,脾运化得利,水湿代谢正常,就能避免水湿内停而致病。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且其利水而不伤气,既能祛湿邪,又能扶正气,可以常用茯苓来煲粥,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类及麦角甾醇、卵磷酸、胆碱、组氨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实为延年、益智、抗衰老之佳品。
(网络配图)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既能健脾胃祛湿浊,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化湿而不损伤中阳之气,很适合日常煲汤、煮粥。
(网络配图)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能祛暑解表,化湿和胃。
(网络配图)
可以化湿醒脾,而且是温性的,很适合寒湿体质者用于食疗进行调理。
当然,如果觉得煲汤、熬粥麻烦的,也可以每天饮用一些有健脾化湿功效的保健饮品,也可提升脾胃运化功能,健脾利湿。
作者丨天缘绿科技 甘秋娟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郑柯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