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异性医生进行的身体检查,患者是否有权说“不”?
近日,一则成都双流医生注射镇静药后性侵女患者的报道引发关注,而近几年来此类个别医生涉嫌强奸或猥亵患者的案件亦非孤例。对此法律认定存在哪些难点?效仿国外引入“监督人”制度是否能够落地开花?尊重医生的专业权威和保护患者人身安全是否水火不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上述问题采访医生和律师。有律师建议,患者认为必要时有权要求护士或者家属陪同接受医生检查,同时在《执业医师法》患中增加相关规定,比如禁止医师对患者进行性侵的内容、患者投诉的处理程序、赋予患者更加便捷有效的求助和固证机制以及查实性侵后的法律责任等。
并非孤例:多地曾曝光医生强奸或猥亵患者案件
5月21日起,一条“女子在成都双流区恒康医院做手术时,被医生麻醉后强奸”的消息在网络流传。
5月25日,成都市检察院官方微博通报,成都市双流区检察院以涉嫌强奸罪对犯罪嫌疑人罗某批准逮捕。经查,2018年5月10日,双流区恒康医院男医生罗某在治疗时为女患者注射镇静类药品后,趁其入睡实施性侵。
据上游新闻报道,去年上半年,这名女患者前往恒康医院一罗姓医生在外单独开设的诊所进行除腋臭手术,因首次手术效果不理想,她又在今年5月10日前往恒康医院再次手术,却遭强奸。
一石激起千层浪,发生在医患之间的性侵案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澎湃新闻注意到,近年来,安徽、山东、广州、福建等多地曾曝光多起医生强奸或猥亵患者的案件。
据中安在线报道,2013年3月21日,安徽怀远县21岁未婚女青年刘某因睡眠不好,到年已花甲的个体医生刘某某开的诊所就医,刘某某诊断其患忧郁症、妇科炎症,谎称其阴道内有虫,需以“酒火”疗法清洗阴道。在七天的治疗过程中,刘某某先后四次对刘某实施强奸并致刘某怀孕。
2015年5月,怀远县法院以刘某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2015年,山东青岛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案件。据齐鲁晚报报道,当年10月12日题为《无耻的郝××,十足的骗子》的微博文章在网络流传,指控青岛一郝姓医生借治疗不孕不育之机性侵女患者。该文作者称,自己因多年不孕不育,于2014年底慕名前往郝某处就医。不料,郝某假借对其进行“宫腔灌注”之名,隔着帘子对她实施了性侵。此后,另有多名女患者同时在网上举报,声称曾受到郝某侵犯。
2015年10月19日,青岛市南警方在其官方微博发布通告,因涉嫌强奸,医生郝某被警方刑事拘留。
认定之难:发生场合私密,难留痕迹
对于患者而言,如何区分正常身体检查与性侵?若相关行为发生在注射镇定剂或者麻醉剂之后,又该如何证实妇女的非自愿性和实施性侵的强迫性?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告诉澎湃新闻,这正是医生性侵患者常常存在的事实认定困局。他解释道,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强奸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违背妇女意志,而医生性侵患者的情况通常发生在诊疗过程中的私密场合,缺乏目击者,除非及时报警求助并能提取到体液。
“司法实践中曾出现过医生利用看病换药机会,通过注射镇定剂的方式同患者发生性行为,却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理由就是强奸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周浩说。
上海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学平还指出,在正常的检查行为中,医生也有可能需要接触患者的生殖器等隐私部位,因此要证明存在性侵行为变得更加复杂。邓学平认为,一般而言,正常检查中的接触是短暂的、一次性的甚至要借助医疗器械的,如果是医生长时间的、反复的、故意逗留的接触、抚摸甚至摩擦,那就可能超出了检查的范畴,可能涉嫌性侵。
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金宏伟律师则指出,猥亵行为的认定更加困难,“特别是抚摸等猥亵行为,比如在妇科治疗中发生的指侵,和医疗行为很像,也不会留下痕迹”。因此,他建议对手术等诊疗过程全程录像。
澎湃新闻在采访北京、广州、福建等地多位医生时被告知,目前仅部分地区和医院对手术过程实施了全程录像,对门急诊室内实施监控的寥寥。
他山之石:“监督人”制度是否可行?
面对频发的医患间性侵案件,有人提议可效仿有的国家建立监督人(Chaperone)制度,要求医生在进行涉及乳房、阴道等敏感部位检查时邀请其他医务人员监督者见证。
事实上,医患之间实行“第三人在场”在国内已有先例。早在2013年,河南省卫生厅制订出台《河南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其中第18条规定: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诊查时,须有护士或家属陪伴。条例甫一出台,即引发热议。
“一旦医生未遵守两人以上的规定就要惩罚,大城市(医院)人满为患,恐怕手术等待时间久的局面会进一步恶化。”金宏伟认为,河南地方政府的立法尝试是预防方式,但仍破解不了性侵或猥亵发生后的认定难题。
不过,在邓学平看来,在全国性立法缺位、短期内推进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出台地方性法规值得鼓励,“强制要求医院男性医生为女性患者查体时须有护士或家属陪同,对于防止性侵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邓亦指出,配置足够多的监督保障人员可能会加剧医院的人力紧张。一位不愿具名的广州某三甲医院医生告诉澎湃新闻,这种做法不免有因噎废食之嫌,“我们也曾遇到过诊疗时不肯脱衣裤的患者,每次都要喊护士来,哪有那么空?”此外,有些疾病涉及到高度的个人隐私,患者也未必希望家属了解到自己的病情。
周浩认为,陪同手术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医生的注意力。《医学人文面对面——最新医疗热点案例评析》一书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徐志杰对澎湃新闻表达了他的担心,“如果出台硬性的法律规定,很有可能会矫枉过正”,导致医生宁可降低肛肠指检、乳房检查等体格检查的执行率,而以辅助检查来代替。
对此,邓学平持相似态度,他觉得陪同监督实际上是对医师的不信任,并不利于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他建议采取更加折衷的方式——患者在认为必要时有权要求护士或者家属陪同。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生姚弥目前服务于北京市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接诊的患者大多来自社区,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学步孩童。即便是四五岁的小女孩,将听诊器置于其胸前时,姚弥也会在先征询孩子意见,如果需要就换成女医生来听诊。
姚弥告诉澎湃新闻,整体而言,在我国的医疗语境中,对患者隐私的认知还很缺乏,要从诊疗环境、医学院校教学制度和临床医生的服务技巧几方面来改善。姚弥至今记得,很多年前本科实习时他和四五名同学一起被老师带去检查某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部,“挨个摸,到最后从病人的神色已经可以看出非常不适”。
解决之道:法律约束还是行业自律?
《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与此同时,《执业医师法》第22条也明确指出了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需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等。
周浩坦言,截至目前,《执业医师法》缺乏保障患者在接受身体检查时不受到性侵的具体规定。
对此,邓学平则认为医生性侵患者的案例虽时有耳闻,但总体上仍以个案居多,“从刑法的角度,医生性侵患者跟普通性侵案件采取的是同样的证明标准和处罚标准”。他指出,目前的《执业医师法》第16条已有规定,执业医师注册后有受到刑事处罚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邓学平建议,有必要在《执业医师法》中进一步增加相关规定,如禁止医师对患者进行性侵的内容、患者投诉的处理程序、赋予患者更加便捷有效的求助和固证机制以及查实性侵后的法律责任;另外,可以规定详细完善的身体检查操作指南,为医师检查异性患者提供操作层面的标准;而对医生性侵患者达不到刑事处罚标准的,应当给予包括吊销医师执照在内的行政处罚。
那么,除了诉诸法律手段,是否可以寻求行业内部约束?
徐志杰告诉澎湃新闻,相较国内,西方国家的医师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监管更加规范。他介绍,以英国为例,若医患之间产生超出治疗以外的关系,如:恋爱关系,医师协会就会强制要求医生终止对该患者的治疗,必要时还会将其调原工作单位。
通过强化行业内部自律来避免法律规范的缺位,周浩觉得这种制度值得借鉴。邓学平也表示认可,“行业协会可以确认行业应当遵守的职业准则和道德、行为规范,哪些行为超出了检查的范围从而涉嫌性侵,依然需要靠行业内部去确认和界定。”
九月
13
经历了开学的忙乱,
祝福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眼瞅着日历
一页一页的翻过去
迎来了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在此
小编先祝大家
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由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华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
民间拜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月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爱歌咏的对象,在咏月诗词中,莫过于咏中秋。因为中秋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从地球上看月亮,会觉得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满和最明亮的。而这种世上最“圆”的事物,切合了中国文化中追求人生、事业圆满的心理,于是在几千年八月十五祭月、庆丰收的意义上,又加入了追求“团圆”的内容,中秋节成了“团圆节”。因此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中秋节感怀的诗词。
《中秋》
王阳明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心的认识:我的心与古人的心是同一个心,千年来不变。这心是与万物一体的仁心。不受外界的影响,比天上月亮的阴晴变化还稳定。心的光明是不必外求的。我欣赏和追求的是光明的自心。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乌兰察布人的中秋节
丰镇月饼:传承中发展保护中创新冯丽芳
又是一年中秋时,秋风起,满月圆,桂花香,月饼甜,家家户户庆团圆。
月饼有着吉祥、团圆的美好寓意,中秋节吃月饼已在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香甜的豆沙月饼、经典的五仁月饼、时尚的冰皮月饼,广式的、京式的、苏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的品种与口味层出不穷。然而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有一种月饼,它经受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没有华丽精美的包装、没有品种繁多的馅料,但时至今日,依然以焦黄松软、香脆可口、绵甜悠长、油而不腻的特点成为内蒙古、山西、河北一带老百姓中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因其诞生于内蒙古丰镇市,所以被称为丰镇月饼。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勤劳、聪慧的丰镇人便已开始制作月饼等细点,迄今有260多年的历史。
260年的风雨变迁中,一代代饼儿匠不忘初心,秉承传统的经营理念从未改变,丰镇月饼香酥可口的味道从未改变。
260年的风雨变迁中,一代代传承人将“丰镇月饼”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创新,如今“丰镇月饼”已成为乌兰察布乃至内蒙古的一块“金字招牌”,闻名全国。
(滑动阅读)
五代饼儿匠的传承情
古朴的街道,青砖色的门楼,古香古色的院落。这里是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的古镇——隆盛庄古镇。隆盛庄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镇,还有一种美食令这个边陲小镇声名鹊起,那就是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隆盛庄月饼”。
走在隆盛庄古镇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浓郁的香甜,有胡麻油和白砂糖相融的香甜弥漫,有炭火炙烤的焦香四溢。跟随着这诱人的味道,记者一行来到传统手工月饼制作人老饼儿匠常三文的家中。今年已66岁的常三文因常年从事面案工作,脊背已有些佝偻,但脸色红润,精神饱满。家中来了访客,他热情地端上刚出炉的月饼招待大家,热气腾腾的月饼一口咬下,微焦的外皮,酥软的内瓤,香甜的馅料,令人回味无穷。说起这月饼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传承,常三文打开了话匣子……
故事要从常三文的爷爷说起,14岁时常三文的爷爷就在当时的“炉食铺”当学徒伙计,凭借自己的勤奋聪慧,常三文的爷爷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饼儿匠”,做饼的手艺也自成一派。经过百年的传承,常氏月饼传到了常三文的手中,从小耳濡目染的常三文对自家做饼的手艺了如指掌,一道道工序,一样样比例像是篆刻在常三文血液中一样熟悉。
面案旁的常三文,面容慈祥,动作娴熟。西北地区特有的胡麻油,与深井水煮沸的糖水,趁高温时快速倒入雪白的特级面粉中翻搅均匀。面、油、糖、水,在他的手中很快凝聚在一起,又被反复揉搓,面粉在油与糖的浸透下呈现出金黄的色泽,软弹细腻。常三文迅速把制作好的面团分称,制成大小均匀的剂子,经过揉面、收口、捏牙子,一气呵成,再在做好的剂子上,沾上一圈芝麻,整齐码放在烤盘里。各种材料精细的配比,油糖面的混合,最佳的滚油温度,使碱量和使碱时机,和面手法,揉剂功夫、揉剂次数,烘焙时长等等……成品看似简单,但制作工艺却是妙法无痕,浑然天成的大手艺。凭着四十年制饼的经验,常三文总能掌握得恰到好处,保留住月饼最纯正的味道。
“放入烤炉后,要注意在月饼表面刷油、扎孔,让膨胀的热气从气孔中排出,保证月饼酥脆的口感。”常三文一边向记者介绍这道重要的工序一边熟练地在月饼上“绘画”。
烤炉旁,常三文的老伴邢春梅正在把一个个分好的剂子搓圆、压扁,再从旁边一大盆五仁馅料中迅速地抓一把包入压平的剂子中,捏实后再压成月饼的形状,一个包馅月饼的基本形状就完成了。
邢春梅告诉记者,从20岁嫁给常三文起,她就跟着公婆和丈夫做月饼,到现在已有43年了,多年的磨炼已经把她也成了“女饼儿匠”。和好的面经她的手一捏,这盆面是水对了?还是糖少了?是混合时油温太高?还是揉面时力度不够?都逃不出她的“法眼”。
“一个月饼里包的馅料是二两,馅料多了剂子包不住,馅料少了又不够分量,我妈抓馅料特别准,一把准准的二两,人送外号‘一把抓’。”说起母亲精湛的技艺,常三文的儿子常晓峰骄傲不已。
在一旁看炉子的常晓峰告诉记者,他家制作的月饼焦黄松软、香脆可口、绵甜悠长、油而不腻,刚出炉时饼内层次分明、面锋如刀、入口松化,有“飞毛利刃”之称。倘若把打好的月饼放入瓮坛中保存,则松软柔和、绵甜适口。如果在坛瓮之中再放些美酒和香果,储存的月饼便会沾上酒香和果香,变得更加松软香甜。
采访中,正巧遇上老顾客段福福来取订购的月饼。他每年都要订购1000斤面粉的月饼,分给全家老小和亲朋好友。
“我十岁就开始吃常三文家的月饼,到现在已经快六十年了,他家的月饼没有添加剂,没有防腐剂,经手几代人味道始终没变。”说着,段福福掰了一块月饼放进嘴里,开心地吃了起来。
常氏月饼之所以广受青睐,是因为它有着顾客早已习惯了的“老味道”,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食品添加剂,有的是实打实的“内涵”和味道。常氏月饼除了融入上好的胡麻油和细绵的白砂糖,还有世世代代饼儿匠的经营理念——诚信。手工制作月饼程序较为复杂,很多人都劝常三文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这样既可以让月饼量产增加效益,又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但常三文拒绝了,他告诉记者,隆盛庄月饼之所以百年来广受青睐,正是因为味道纯正,质量上乘。两百多年来,常氏月饼始终靠诚信好、质量佳赢得口碑,今后,他们将坚持手工制作月饼的传统,让常三文以质量为基础的家传手艺成为隆盛庄一个响亮月饼品牌。
“去年常三文月饼已经注册商标,我作为第五代常氏月饼的传承人将继承祖辈们手工制饼的传统,把常氏手工炭火月饼传承下去,把老丰镇人诚信经营的理念传承下去,让隆盛庄月饼,丰镇月饼走出国门畅销海外。”畅想未来,第五代传承人常晓峰信心满满。
162家月饼企业的创新路
2018年7月2日,内蒙古丰镇市第二届月饼文化节暨隆盛庄首届美食文化节盛大开幕。开幕式上,马志勇展出了他纯手工制作的“最大丰镇月饼”,这个耗时15个小时,直径1.39米,重达300斤的月饼,喜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说起马志勇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但要说起他创办的马佳园月饼品牌,在丰镇市可谓街知巷闻。
9月3日,距离中秋节还有10天,马佳园月饼销售门店前,已是一派热闹场景,两个大厢式货车内已被成箱的月饼装的满满当当。店内顾客,有的正手提竹筐挑选月饼,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等待结账。门店后面是马佳园月饼的制作区,偌大的制作区内,先进的现代化自动生产设备一应俱全,从和面、揉制、烘烤、冷却到最后的包装出库,只需短短3个小时现代化的生产线就能完成整个月饼的制作流程,可进入中秋高峰期,整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作也只能刚满足马佳园的订单需求。
马佳园的负责人郭翠平告诉记者,平时只有20余人的工作量到了中秋前要增加到100人,每天线下实体店的销售量可达8到10万块月饼,日销售额可达10万元左右。京东、天猫、淘宝等线上的销售额也逐年增加。
在丰镇,像马佳园这样的月饼品牌企业不止一家,走在“丰镇月饼一条街”上,每家月饼销售实体店内都是同样的火爆。大同、呼市、包头、张家口,操着不同地区方言,慕名来买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
“我们每年都来丰镇买月饼,丰镇月饼有名气,这几年不断创新,口味和包装都很高大上,送礼也很有面子。”来自大同的老顾客秦女士对丰镇月饼赞不绝口。
从清朝走到今天,丰镇月饼人在秉承传统配料和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加工生产的月饼既保持了传统又关注着营养和健康,从原来的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生产,从季节性生产到全年销售,从地方产品辐射到周边区域。如今的丰镇月饼不再是白糖、冰糖、红糖等口味单一的“平民月饼”,还新增了红枣月饼、木糖醇月饼、翻毛月饼、玫瑰月饼、提江月饼等10多个品种,同时还有油旋、金果蛋、麻叶、江米条、甜、咸盐焙子、鸡蛋扇子、糖三角等20多个传统干货系列,包装也从以前的单一裸装变成了独立包装,进一步提升了丰镇月饼的档次和形象。
2009年,“丰镇月饼”制作技艺被收录在《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15年,“丰镇月饼”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至今,全市共有月饼加工企业和作坊162家。其中马佳园、海鹏、康美、恩宝、毛毛祥、海发祥、蒙麦源、惠丰园、红旦、宏燚等18家月饼企业获得SC国家产品质量认证。每到农历七月初,丰镇加工月饼的上百家企业和作坊竞相开炉,到八月十五停炉,生产期40天左右。
2014年,占地260亩的丰镇市食品产业园一期完工,产业园秉承“绿色、生态、人文、效益”的开发理念,建成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标准车间11个,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月饼博物馆一处,并配套建成中央广场一处。同时按照“生态型、园林化”的设计要求,高标准建设了园区绿化带。二期工程将规划建设油脂加工厂、展销区、研发中心、化验室等功能区,届时将成为自治区唯一一个集月饼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与传统月饼文化展示及观光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月饼产业集聚区。园区内现已入驻的月饼生产企业共17家,其中生产运行的有16家,共有烘焙类生产线13条,日生产能力为月饼22万斤、点心糕点类食品8.5万斤,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2万人。
如今的丰镇月饼,不断创新、发展、壮大,已声名鹤立,畅销全国,是我市众多美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更是丰镇市的一张特色名片。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世世代代丰镇人民的情感寄托和味觉记忆。随着烘焙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丰镇月饼在传承传统配料和技术工艺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逐渐发展成为丰镇市传统美食文化的重要符号,地标性的品牌特色产品以及特色产业。
服务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医学美容中心专家团队9月28、29日将来市中心医院开展手术及诊疗活动
1
郑大一附院整形外科由留美学者张光炎教授、晏国勋教授等于1963年创建,是河南省首家、也是最大的整形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基地,附设郑州大学瘢痕研究中心、医疗美容中心。科室人员技术全面,对整形外科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例均有很强的诊治能力,手术种类涵盖了整形外科的各个领域。在郑大一附院实力雄厚的专家团队的支持指导下,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开展以下新业务:
1.美容类重睑术、切眉术、眼袋成形术、开眼角术、隆鼻术、鞍鼻整形术、酒窝成形术、面部年轻化(线雕)、眉再造术、瘢痕秃发整形术、除皱术、隆乳术、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再造术、乳头凹陷矫正术、吸脂术、切脂术、脂肪移植术、皮肤磨削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处女膜修补术、阴道缩紧术等,各类美容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修复等。
2.微整类肉毒素除皱(额纹、眉间纹、眼角纹、下睑纹、鼻背纹、唇纹、颈纹),瘦脸,瘦小腿,面部提升及松解。玻尿酸填充剂(脂肪、纳米脂肪)治疗额纹、眉间纹、眼角纹、下睑纹、鼻背纹,泪沟、鼻唇沟、下唇沟(木偶纹),面部塑形:丰额、眉间区与眼眶上区及下区塑形,丰颞、丰颧、丰颊、丰唇,鼻部及上颌塑形。
3.激光美容嫩肤、皮肤年轻化、皮肤紧致,雀斑、咖啡斑、老年斑、日晒斑、瘢痕治疗,面部红血丝,炎性痤疮。
4.水光治疗面部皮肤保温、细小皱纹、提亮肤色,腋下多汗症及腋臭治疗。
5.创伤性缺损或畸形如烧伤、冻伤以及各种外伤撕脱伤等所致的面部、躯干、四肢及其他缺损,各类瘢痕的治疗。
6.先天性缺损或畸形如小耳、无耳、招风耳、杯状耳、隐耳、附耳、唇裂、腭裂、面裂、尿道下裂、先天无阴道、并指(趾),多指(趾),巨指(趾),分裂手、环状缩窄带阴道缩紧术,阴茎延长术、阴茎再造术等。
7.感染性缺损或畸形各种感染引起的皮肤缺损创面、四肢橡皮肿、阴茎阴囊橡皮肿、皮肤溃疡、慢性骨髓炎贴骨瘢痕。
8.体表肿瘤及斑痣如黑色素痣、黑色素瘤、皮肤癌、血管球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色素斑以及各种体表囊肿。
9.其它修除纹身、腋臭、肌性斜颈、面神经瘫痪、颜面萎缩症以及放射性溃疡、褥疮等。
就诊地点:烧伤整形科(住院楼十三层B区)
联 系 人:任展(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与医学美容外科主任)
咨询电话:13947428116
0474-8158310
服务热线:12122
办理方式一:持现有银行卡 自行选择所在地银行办理
中国银行—95566 工商银行—95588 建设银行—95533
农业银行—95599 储蓄银行—95580
办理方式二:在线申请 快递到家 自行激活
1. 绑定微信
“ETC助手”或“微ETC”小程序申办并按提示激活
2. 绑定银行卡
中国ETC服务小程序申办 内蒙古畅捷小程序激活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 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政执法监察总队
乌兰察布支队 宣
今天的《早安!乌兰察布》就是这样
感谢各位的收听,咱们明天再会
编辑:王 丹 苗得雨
校对:虎佳丽
审核:乌云夫 白晓东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社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日报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乌兰察布人的中秋节】打月饼,瓮里放,三油三糖,就是香!
►一分钟,乌兰察布会发生什么......
►在乌兰察布有一种月饼叫做“丰镇月饼”
女子手术麻醉遭医生侵犯,嫌犯都认了,医院却说“我们没有责任”
2018年5月10日上午9点,成都市双流区公安局接到一名女子的报案,称自己在某民营医院做手术时,被医生用麻醉后侵犯了。民警们立马赶往出事医院,找到报警人小李。小李哭着跟民警诉说了案发的过程,小李,27岁,成都本地人,长得漂亮,身材窈窕。然而小李有个难以言说的烦恼:腋臭。小李四处求医却不见好,这也让她感到非常自卑。2017年,小李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叫罗平的医生,并在罗平开设的诊所里做了手术。手术初期效果非常好,解决了小李一直心烦的问题,她也由此顺利找到了结婚对象。
但才一年的时间,小李就发现病情又复发了,于是她又来到罗平的诊所,却发现诊所已关门大吉。后来小李电话联系上罗平,罗平称自己已在医院上班,让小李来医院找他。于是2018年5月10号上午8点,小李就来到了双流区的恒康医院。罗平看到小李非常热情,让她不用挂号直接上二楼手术室做手术。小李按照罗平的指引躺在了椅子上,他给小李注射了据称是消炎针的药物,很快小李就昏睡了过去。大概一小时后,小李醒了过来,她发现自己还躺在椅子上,虽然衣服穿得好好的,但下体感到疼痛,还有液体流了下来。于是小李质问罗平是不是迷奸了她,罗平一下子慌张起来,让小李不要声张,直接私了。小李非常生气地拿起手机要报警。罗平更慌了,他夺过了小李的手机,还反锁了房门,苦苦哀求小李不要报警。两人厮打起来,工作人员听到动静都赶过来了,罗平见大事不妙,他拿着小李的手机开门逃跑了。小李跟工作人员借了手机报了警,警方迅速开始追捕罗平。这个案件并不复杂,没想到后面风波不断。
医生犯事,医院却说他们没有责任,因为小李当时没有挂号,不算医院的正规病人,他们没有责任。为了讨回公道,小李在医院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黑医院黑医生强暴病人“,受到此事刺激的小李妈妈选择了跳楼,幸好被人救了下来。这件事闹大后,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报道。在媒体的深挖下,这家医院更多的问题被曝光出来了。早在2015年,这家医院就因为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过。而后记者去采访该医院的负责人,负责人却一直拒绝表态,并说此事与他们无关。而对畏罪逃跑的罗平,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在医院的官网上虽然有罗平的信息,但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官网里查不着这个人,这说明他这个医生资质是假的,而且罗平一开始只是个志愿者, 2017年6月份开始在双流区的街道服务中心从事医疗活动,借机办理了假医师资格证、假执业证以及假身份证并开设了小诊所。2018年又来到了这家医院坐诊。而出事的这家医院是2002年成立的私立医院,案发时已是三甲等级,却连医生身份资质都不核实,让人无法不怀疑医院和罗平之间的猫腻。
两天后,也就是5月12日中午12点,警方在南充市仪陇县抓住了罗平,他对侵犯小李的事实供认不讳,还带着警方找到了被他丢弃的小李的手机,以及当时他穿着的工作服。罗平,35岁,南充仪陇县人,他自称自己第一次见到小李的时候,就已经动了歪心思了,但当时他是自己开诊所,就敢没动手。这次小李又找到他,他觉得机会来了,就不让小李挂号,直接上楼装模作样地给小李打了”消炎药“,其实是镇定剂,然后趁着小李昏睡后侵犯了她。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小李有所察觉并报了警。
最终罗平因为强奸罪虚假办证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零4个月,赔偿受害人4000元损失费。而这家医院的官网在案发13天后就关闭了,医院的相关人员也收到了相应的惩罚,现在已经查不到这个医院的接诊信息了。医生侵犯患者并不是孤例。2013年3月21日,安徽怀远县21岁的未婚女青年刘某因为失眠,到60岁的赤脚医生刘某某开的诊所就诊,在七天的治疗过程中,刘某某先后四次对她实施了侵犯,并导致她怀孕。此类案件也提醒所有的人,遇到任何需要治疗的疾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没有资格和专业知识的医生,只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或者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