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胖子,看似高大壮硕,实则是个“纸老虎”。见风就倒,遇寒就病,既怕冷又不耐热,抵抗力极差,稍稍不慎就会生病。而且浑身乏力,四肢萎软,身上没有一把力气,什么都不干还觉得自己疲惫不堪。整天懒动懒言,性格平和内向,胃口也不十分好,但体重就是不断增加,膀大腰圆不说,腹部脂肪堆积尤其快,一层摞一层,小肚子非常凸出。
生活中,我们老百姓有个很形象的词来形容这类人——虚胖,又虚又胖,实在是很形象。对于这类“肥胖”,我通常用“温阳化饮”的方法来解决,效果非常好,今天就将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中医认为脾主中州,职司气化,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若脾阳不足,脾升清无力,胃降浊无能,中焦气机升降失常,那么湿气就会滞留在脾胃,化为痰饮。
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就会引起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就会引起头晕目眩,浊阴不降就会引起腹满纳差,这些清阳浊阴之物积滞于中焦,慢慢就化成了膏脂,引起我们肚腹脂肪堆积、小腹凸出;上凌心肺,就会引起呼吸急促、胸痛心悸、短气易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不通、痰湿淤堵,人体气血无法顺畅流通,各个脏器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机体各项功能就会下降,人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就会出现各种“虚”症,如代谢缓慢、疲惫乏力、精神不济、免疫力低下等。所以想要摆脱这种状况,我们就要从“脾”出发,温阳化饮,打通中焦。
而中医对于这种类型的肥胖,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方子,叫作苓桂术甘汤,它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仅四味,却能补足中阳,恢复脾升胃降功能,让人体中焦气机升降恢复正常,使聚集在中焦的痰饮水湿统统走开。
苓桂术甘汤组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方中茯苓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经,既能健脾益气,帮助恢复脾主运化水湿之功,彻底断绝体内痰饮产生的根源;又能利湿化饮,让水湿从二便而下,以消除体内已经聚集的痰饮。此为治标之药,专除脾胃聚集之痰饮。
方中桂枝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既能强壮心阳,晒干脾胃聚集之湿,帮助脾胃恢复升清降浊、调畅整体气机的功能;又能平冲降气,让该升的清阳之气上升,让该降的浊阴之气下降,避免痰饮上逆凌犯心肺、下逆影响肾脏膀胱。此为治本之药,专补脾阳,以恢复人体气机升降功能,气行湿自去。
方中白术苦甘性温,入脾胃经,既能醒脾益气,帮助茯苓恢复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彻底断绝体内痰饮产生根源;又能燥湿利水,帮助桂枝恢复脾主升清之功,把脾胃之中聚集的痰饮化为身体所需津液,濡养五脏六腑;还能健脾消积,帮助消除脾胃内积滞的食物,让脾胃内痰饮积滞从大便排出。
方中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脾、肺、胃经,既能辛甘化阳,帮助桂枝温补脾阳,让中焦脾胃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又能补中益气,帮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断绝体内痰饮形成的根源;还能调和诸药,让方中诸药各自发挥功能,又让诸药互增彼此之功。
纵观全方,茯苓专攻水湿痰饮,桂枝专调气机升降,白术甘草补益中焦脾胃。四药合用,生痰之源得以断绝,已生之痰得以祛除,气机升降正常则痰饮无以内停,标本兼治,则再无生痰之虞。
中焦脾胃水湿痰饮化散尽,积滞痰浊排除完,腹部脂肪就会慢慢消散,水桶腰、大象腿、游泳圈的情况就会逐步改善。再加上体内气机通畅,气血化源充足,机体各个脏腑得到充足营养,体虚乏力气喘、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也会慢慢好转。
当然,不管是减肥还是治病,中医都讲究辨证。如果你确是中阳不足导致的肥胖,那么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妙用此方,相信最终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是中医陈玉龙,如果你有肥胖相关的问题需要咨询,可以将自己的详细情况留在评论区,我会抽时间帮大家解答。#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现一位平时嗜肉如命的朋友专拣蒜泥菠菜、蓝莓山药这一类他平时很看不上眼的菜吃,我的这位朋友身高将近1.7米,体重90多公斤。我平时就经常劝他注意减肥,节制食欲,不然在这样下去对血管、血糖、血压都不好。
我还给他推荐过不少减肥的方法,不过他从来都过耳不过心,还说人生苦短,就指着美食过了。每次聚餐,吃的最多肯定是他。但是他今天却如此反常,我心中纳闷,预示就问他原因。
朋友告诉我,他去体检,发现他不仅血脂高,血管硬化、堵塞程度非常严重。医生告诉他,他再不注意就有心梗和中风的可能,他吓得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吃了,还让我把以前告诉他减肥的方法再给他说一边,他郑重其事地拿手机录了音,承诺说以后一定认真照着做。
一次体检能让他认识到肥胖的危险性,并且积极改善,我很欣慰。只要他想改善,有决心,有我在,肯定没问题。但是还有很多肥胖的人忽视自己的健康,以至于后来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都已过晚,实在是让人感觉非常遗憾。
在中医里,体内不正常的堆积物都可以用痰来表示,也就是说痰不仅仅指气管中咯出来的痰,人体百脉之中,不正常的津液、血液、身体组织留滞都叫做痰,腰上、臀部、臂部等堆积过多的肥肉也叫痰。肥胖的人自然痰瘀严重,而痰瘀乃败坏正气之物,痰瘀互结致百病。
究其原因主要是痰瘀的人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失职,肝疏泄调达的职能失调,肾温煦、滋养血脉的功能失常。正常人身体本来可以正常代谢,分清泌浊,但是痰瘀严重的话这个功能就被影响了,本来用于生命代谢的能量不能正常搬运,异常堆积形成痰瘀,痰瘀又堵塞了血脉,就形成一个循环的死扣,又妨碍肝脾肾的气机,使经脉滞涩不畅,气血津液气化、输布、转运及利用失常,痰浊堆积在血脉里,血脉不通了,心血管疾病自然就找上了门。
如果上面这段话不好理解的话,大家可以这样想。我们刚出生时的血管内皮是光滑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正常。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如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慢慢变窄,当血管堵塞程度严重时,血液通不过去,血流量少了,人就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感觉,严重的甚至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现实生活中,肥胖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在肥胖人群中,肥胖的部位不一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一样。有的人是全身都胖,有的人则是某一部位发胖。
有人认为,有个大肚子总比全身都胖的人好,至少体重比他们轻,其实不然。我在临床中发现,肥胖的人中以腹部赘肉大量堆积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多。这类人也就是所谓的“向心性肥胖”,说的是体内脂肪沉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类人。
有学者做过人群统计学发现,仅腰围特别肥胖的人得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是全身匀称性肥胖者人的2-3倍,而且腰围越粗,危险性越高。所以腹部特别肥胖的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及时减肥,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其实“向心性肥胖”的人,生活中非常多见,尤其是一些中年人,身体其他部位还算正常,就肚子特别大。一位女患者曾向我诉苦说,她血脂非常高,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而且她今年刚40岁,到了地铁不管多挤都有人给她让座,因为她的肚子一年四季都像怀了6-7个月的样子,弄得她非常尴尬。这位女士就是向心性肥胖并有血管问题的。
也许这个时候不少人会说,谁也不想有一个大肚子,但是腰部的赘肉就是特别难减,怎么也减不下去。其实用对了方法,腰部的赘肉并不难减,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又好用的方法,叫做捏带脉。
带脉,顾名思义,就是像腰带一样的脉,它环绕肚子一周,一般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且基本上都是单向的,只有带脉横向环绕肚子一圈,如果把带脉打通了,就可以打通腰腹部的经脉,把腰部堆积的痰-赘肉搬运走。
捏的时候从肚脐开始,双手反向向腰后捏提,捏一下,提三提,带脉上这一圈都要捏提到,每天捏10遍就行。刚开始身体气血不通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疼,不过没有关系,坚持下去,越捏提带脉会越通畅,气血通畅了,自然能够把堆积在腰腹间的赘肉拌搬运走,长期坚持这个动作,除了减肚子外,还有预防便秘,治疗消化不良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成效。
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女患者,用这个方法,3个月就瘦了7公斤,而且主要瘦在肚子上,肚子瘦子瘦下来以后,她的血脂也降下来了。后来她再来找我的时候就一边抱怨一边炫耀说,现在在地铁上再也没人给她让座了,每天只能站着上下班了。
阅读BTV《养生堂》专家内部文章,请微信关注yihaojiankang
本文作者:CCTV特邀养生嘉宾董峰医师
向您推荐他的新书《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一本书说透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导读:激素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但长期、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用会导致患者器官损害和不良预后,这也让很多患者感到痛苦不堪。但事实上,对于激素我们不必“谈虎色变”,正确认识和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激素对人体的伤害!
正确认识激素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对糖、脂、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有调节作用,并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有着重要影响,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合成和分泌的皮质醇相当于1片(5mg)泼尼松或者1片(4mg)甲泼尼龙。当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风湿性多肌痛及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病时,激素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是风湿免疫科最常用、最不可替代、最重要的药物。
勿擅自加量停药风湿免疫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不同病情需要使用的激素用量、用法、时间、种类、剂型各不相同,临床医师需要根据疾病的表现、诊断、病情活动度、有无系统受累、合并感染的情况等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因此,建议患者和医生共同商量,做出决定,而不是自行加量或停药,也不要参考其他病友的方案给自己用药,更不能自行购买某些“面面药”“三黄一黑”“梅花药”等。不能因担心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而拒绝用药或自行停药,这些都是导致病情反复、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使用激素期间保持密切随诊、严格遵从医嘱才是正确的做法。
不规律使用激素的危害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治疗效果非常肯定和强大,但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疮、感染、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水钠储溜、胃肠道反应等。
对于专科医师而言,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可防可控的,比如在治疗期间加强补钙、增加活性维生素D的摄入,注意使用抑酸护胃的药物,控制体重,减少在公共场合的聚集,定期评估病情,规律撤减激素,都可以有效控制激素不良反应。
但如果患者不规律使用该类药物,自行加量可加重不良反应,比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或股骨头坏死,出现严重感染;而自行减量或停药有可能导致疾病“反跳”“失控”。
针对激素依赖,中医有办法不规律及大量使用激素后,易出现激素依赖,从而导致激素撤减困难。
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根治”某风湿病的旗号,在假药中大量掺入激素类药物,使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除了出现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外,同时也形成了对激素类药物的依赖。
云南省国医名师、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指出,糖皮质激素在中医理论中药性类似于中药概念中的“温阳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机体已适应来自外源性阳性药物维持机体内阴阳平衡,随着服用时间迁延易形成阴虚内热证,但当在激素撤减过程中,随着激素等阳性药物的撤减,随即机体易形成阳虚证候。因此,我们应用“温阳通络法”控制风湿病病情进展、辅助激素类药物撤减,而该治疗方法在前期临床验证中对撤减激素显示出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我们防治风湿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正规用药,在医师严格的指导下减停药物。
中药有助于与激素协同发挥作用,在更快控制病情的同时,减少激素不良反应,协助激素撤减,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
本文作者:吴晶金
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科研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委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后备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2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行业科研专项各1项,获2014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云南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1篇,副主编参编论著5部。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