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才能甩掉自己身上的赘肉?”
这应该是许多产妇的迫切心声。
十月怀胎生下可爱的宝宝,那是产后妈咪们最大的骄傲与幸福。可在产妇们产后坐月子补充营养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烦恼:我肚子上的赘肉怎么那么多啊!我还能恢复自己孕前的身材吗?
肚子上厚厚的赘肉,走几步路都能摇几下,这让产妇们倍感不适。
而当看到女艺人们产后不足三月便恢复苗条身材,产妇们更是十分羡慕,自己想要恢复身材的渴望也愈加强烈。
那产妇到底可以怎样甩掉肚子的赘肉、恢复产前好身材呢?生活君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产后瘦身的小诀窍吧~
壹
运动瘦腹法
产后锻炼是产后女性帮助自身腹部恢复十分有效的方法。产妇应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相对应的锻炼方法,坚持下去会有成效的。
1、收紧腹肌运动(重复3次为一组,做3~5组。)
1)直立、屈膝、弯腰,躯干与地面平行,用双手扶膝盖,脸朝前。
2)吸气、呼气。同时收紧腹肌。屏住呼吸,收紧腹肌,直到需要呼吸时为止。
2、蹬车运动(重复12次为1组,做3~5组。)
1)仰卧,双手放在臀下,头、肩稍离地。
2)收紧腹肌,双腿轮流用力向下做蹬自行车状。
3、并腿挺伸运动(重复12次为一组,做3~5组。)
1)仰卧,双手放置在臀下,头、肩稍离地。
2)双腿并拢,屈膝,小腿离地,稍停,然后双腿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用力向下挺伸,尽量伸直。
4、躯干扭转运动(重复12次为1组,做2~3组。)
1)仰卧,双手抱头,左腿伸直,稍离地面,右腿屈膝,向上提起,左肘触右膝,头转向右侧。
2)收紧腹肌,左膝屈膝,向上提起,与右腿并拢,然后右腿伸直,左腿仍然保持屈膝姿势,扭转身体,向相反方向重复以上动作。
贰
物理瘦腹法
女性产后使用收腹带也是公认的有效腹部物理减肥方法,特别是使用专业功能性收腹带,内含有益母草、鹿胎粉、红花、三七等天然草本中药成分。不仅助缩瘦腹效果理想,且对产后扩张的子宫、产道及生理恢复具有良好作用。建议产后及时使用,剖腹产七天伤口愈合后就可以使用,超过2个月者选用加强型,一般使用两个月就可恢复孕前状态。
叁
饮食瘦腹法
产后科学饮食是防止产后肥胖的关键步骤,产后妈妈切忌大吃大喝,除了比平时多吃动物性蛋白以外,也不要缺少蔬菜、水果的摄取。
每天食物推荐量:主食(包括米、杂粮)450克;动物性食品200克;蛋类150克;食用油20毫升;牛奶或豆浆250毫升;蔬菜450克,水果100克左右;其它(如白糖、芝麻等)各20克左右。
在饮食上产妇们可以多吃以下几种水果,有利于腹部减肥哦~
柠檬腹部减肥
柠檬最好的功能便是促进肠子蠕动,所以吃柠檬会使肚子上的赘肉活动,达到腹部减肥的效果。
奇异果腹部减肥
带点酸甜味的奇异果,有防止便秘、帮助消化、美化肌肤的奇异效果,所以对腹部减肥好处很多。
苹果腹部减肥
慢慢地咀嚼有点硬度的苹果,将成分释放出来,不仅有饱足感,卡路里热量也不高,对于产妇们腹部瘦身很管用。
宝妈们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后瘦身方法
并持之以恒
就能将肚子上的赘肉甩掉
恢复产前曼妙身姿啦!
好消息告诉大家啦:
前几日,有很多粉丝在后台问一些关于胃部保养得问题,而DV君也注意到: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胃病,它们有着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
我们有幸请到了珠江医院消化内科的张绍衡博士给大家讲解如何养胃>>>
何女士减肥前后对比照片。
红网时刻11月1日讯(通讯员 罗蓉)谈及到女性的肥胖类型,产后肥胖可谓是很多女人内心甜蜜的”忧伤“,何女士也深有同感。
何女士来自河南,39岁,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年轻时的她身材姣好,仅有90多斤,可自从前两年生完二胎后,她变得四肢粗壮,脸部圆润,尤其是腰腹囤部赘肉堆积,体重逼近150斤,跟年轻时候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怀孕生产,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固然幸福美好,可产后体重大幅度上涨导致身材走样,形象渐毁,这逐渐让何女士手足无措,焦虑不堪。
“真正击垮我的不是肥胖本身,而是周围人的眼光和指点。“何女士这样说道。生二胎后,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小孩,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选择留在老家开了一家小超市,同时照顾着老人和孩子。然而精力有限,这样的繁忙生活让她更加无法管控到自己的身材,越来越胖的她多次感受到了周围人的玩笑和眼光,为此她鼓足勇气决心瘦下来。
一次偶然机会她在手机上了解到了脂玫乐,通过专业的体质调理、作息干预和营养管理方案,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她就从原来的148.8斤瘦到了128斤,成功减掉了20.8斤。瘦下来之后的何女士欣喜若狂,她表示自己不仅气色变好了,更重要的是重拾了往日的信心和勇气。现在的她四肢纤细,脸部白皙细腻,腰身苗条穿衣气质更加优越。”其实比胖更可怕的是心甘情愿地胖下去“,为此她也鼓励更多像她一样产后肥胖的宝妈,要勇敢反击,追逐更好的自己。
成功瘦身的何女士是幸运的,然而她却只是成千上万产后肥胖女性的缩影,目前我国仍有超过30%的女性深受着产后肥胖的困扰,因此帮助广大女性了解产后肥胖和应对产后肥胖成为大众关注的课题。
脂玫乐品牌首席营养师刘洁对此表示,产后肥胖是指女性在妊娠期体质脂肪代谢出现异常,身体突增大量脂肪,造成体重上升,身体发胖的一种情况,腰粗胯大臀厚是她们典型的特点,针对这些特征刘洁也给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合理膳食。产后妈妈们在产后记得不要过多的吃高脂肪含量食物,可以选择鱼、蛋、蔬菜、水果等食物,它们既能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的需要又可防止肥胖的发生。
第二,科学活动。身体缺少运动,一方面会使热量堆积,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气血的运行,所以宝妈们产后三个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地做一些瑜伽等运动,帮助促进新陈代谢的调节,同时还能预防脂肪堆积和防止便秘。
第三,保持好心情。产后肥胖的特点不止有胖,通常还伴随着有焦虑、忧郁等情绪问题,而不良的情绪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新陈代谢,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也很重要。
第四,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是宝妈们的共同难题,但是睡眠影响着新陈代谢,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大部分女性终其一生都活在”母亲、妻子“的角色里,常常忽略了自我,为此刘洁呼吁广大女性在经营家庭的同时也别忘了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文 | 小书虫妈妈
最近宅在家里,除了看书陪孩子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在微信群里和朋友们聊聊天。今天,在小区的宝妈群里,一个刚坐完月子的新妈妈说,坐完月子,胖了整整20斤,真的无法面对自己的身材。另一个宝妈安慰她说:“你才胖20斤,不算多了,我生完二胎时,坐完月子胖了30斤。”一个比较年轻的宝妈说:“我比较幸运,请了个有经验的月嫂,在她的照顾下,整个月子只胖了5斤,出了月子后,很快恢复到孕前的身体了。“
从以上宝妈们的聊天,可以看到,产后肥胖是大多数新妈妈的“致命伤”,不少新妈妈在产后都会长胖,这是因为在坐月子期间运动少,进食多,体重自然会有所增加。但产后妈妈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好一些原则,身体不但恢复好又不长肉。
产后发胖是大多数新妈妈的”伤心事“。有些妈妈在孕前就在寻找产后减肥法了。其实产后瘦身有门道,合理饮食加规律运动,便是让新妈妈更快、更安全恢复健康体重的最佳途径。那么,具体如何去做呢?新妈妈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五大原则,身材恢复好又不长肉。
01.注意平衡饮食
①合理的膳食结构
产后需要的营养比平常多,但也要注意饮食有节,坚持合理的膳食结构,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为好。合理配膳,荤素搭配、细粮与粗粮搭配并适当多吃水果。
②饮食要清淡
要少吃盐,因为咸的东西吃得越多就越想吃。少吃那些经加工带有酱汁的食物,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盐和面粉,能量非常高。
③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每天按计划均衡安排自己的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新妈妈每天餐次应较常人多,以5~6次为宜。这是因为餐次增多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保证充足的营养。如采用多餐制,则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胃肠负担。减慢吃饭的速度,每顿饭的进食时间不少于20分钟。
02.保持适量活动
要注意能量的摄入与输出,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保障热量的摄取量少于消耗量。新妈妈产后3天即可下床做些轻微的活动,如洗手、洗脸、走动等。满月后,随着身体的恢复,应坚持每天做体操或健美操等,以减少皮下脂肪堆积。
03.注意睡眠时间
只有休息好,才能恢复好。新妈妈产后夜晚睡8小时,午睡1小时,一天的睡眠时间即可保证。睡眠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糖类等营养物质就会以脂肪形式在体内积聚,造成肥胖。
04.坚持母乳喂养
新妈妈产后坚持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也可预防新妈妈产后肥胖。因为母乳喂养可促进乳汁分泌,加强母体新陈代谢,将体内多余的营养成分输送出来。而且很多产后妈妈习惯了产前吃两个人分量的东西,产后要改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专家建议,要想健康瘦身,坚持母乳喂养是妈妈的正确选择。
对于这一点,我是身同感受的,生完大宝坐月子,胖了十多斤。我家宝宝是个高需求宝宝,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吃一次母乳,产后两个月,我很快就恢复到孕前的身材。
05.保持良好心态,持之以恒
无论产后妈妈还是其他正在减肥的妈妈,都不能快速地减肥。产后健身的信念一旦树立,不要轻易打破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可”放纵“。一方面不能半途而废,偶尔贪吃贪睡;别一方面也不要急于成功,有时候扎进健身房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新妈妈产后瘦身要有一颗坚持的心,产后身材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不可操之过急。另外,还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因为不良情绪会使新妈妈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新陈代谢,容易造成肥胖。
小书虫妈妈温馨提示:
新妈妈产后最好不要立刻减肥,必须等到体力恢复之后,再开始循环渐进的减肥。每个新妈妈适宜减肥的时候略有不同,如果不进行母乳喂养,一般可从分娩后3~4个月以后开始。而母乳喂养的妈妈,最好从娩6个月以后才开始。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