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青少年肥胖高血压(青少年肥胖高血压能恢复吗)

时间:2025-04-01 20:50:41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青年群体更需重视脂肪肝的防治 |全国爱肝日特别策划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姜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肥胖及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血脂异常等疾病提前发生的问题受到关注。脂肪肝如得不到及时干预、治疗,不良生活习惯没有被改正,后续很有可能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

今年的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主题为“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王琦在接诊时,注意到脂肪肝有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青少年成为脂肪肝患者,前来就诊的年轻人变多了。“青年群体更需要重视脂肪肝的防治。”王琦说。

这些生活习惯让脂肪肝提前造访

在王琦接诊的患者中,30-40岁左右的人数最多,最小的脂肪肝患者是16岁的高二学生,且脂肪肝非常严重。由于孩子很胖,运动没几下就气喘吁吁,家长出于担心,带孩子去当地医院检查,在肝功能检查中发现谷丙转氨酶指标远超正常范围,血小板也有异常。

随后,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王琦询问父母得知,孩子总想吃东西但不爱动,常年喝饮料。经肝脏B超和肝脏弹性测定后发现,孩子的肝脏弹性已经达到了显著纤维化的程度。“如果不闻不问,照这个速度发展,再过几年可能就会达到早期肝硬化阶段了。”王琦说。

王琦建议,青少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体重是否超标;有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吃油炸食品、喝高能量饮料;如果长时间伏案或熬夜学习,缺少运动,也会导致青少年脂肪肝发病率增加;一些看上去不是很胖的孩子,四肢细,腹围大,也不能放松警惕,此类体型也有患脂肪肝的可能。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家庭因素。王琦表示,脂肪肝经常聚集性发病,特别是在一个家庭中。有的是有遗传因素,常会伴随高脂血症;生活习惯的一致,也会让一起生活的人容易患某种疾病。“比如这家人就喜欢吃大鱼大肉和高糖高油食物,喜欢喝酒,不喜欢运动,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常常发现一家人里爸爸也胖,妈妈也胖,小孩也胖,都挺个大肚子。”王琦说。

有哪些不适感预兆着脂肪肝?王琦表示,较为常见的有腹部右侧肝区的饱胀感,在坐着或站着时肝区有下坠感。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食欲下降、疲劳无力,如果再严重一些,发病时会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皮肤也会发生变化,如出现黄疸等。

“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和超声检查。对于已经出现脂肪肝的青少年,需要提早干预,防止进一步肝脏病变。”王琦说,“脂肪肝初期没有明显表现,如果平时体检中不包含B超,可以关注体重指数和抽血检查中肝功能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后者升高代表着肝脏出现损伤。发现得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脂肪肝是系统紊乱和疾病状态的预警器

另一个让王琦印象深刻的案例是一位28岁的小伙子。他因为脂肪肝来向王琦问诊,交流后王琦才知道,小伙子一个多月前因为心梗做了心脏支架,医生告诉他,他患有重度脂肪肝需要治疗。

王琦询问了他的病史,发现他不仅有脂肪肝,还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他在IT行业,每天基本都在晚起、晚睡、加班,一直坐着不动;他工作时还特别喜欢喝奶茶、点外卖,看上去大腹便便。”

小伙子坦白,八九年前他上大学时就已查出重度脂肪肝,但他没有在意。后期脂肪肝逐步加重,出现了糖尿病的情况,他也没有过于重视。

“如果他在当年查出脂肪肝时就进行干预,不会出现这种多病叠加的状态。他的身体后续可能无法支撑他做一定强度和压力的工作。”王琦说。

王琦强调,脂肪肝是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的报警器。“当它报警,你就应当知道你的代谢已经有紊乱倾向,也要警惕其他疾病。”

“青少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从最初单纯的脂肪肝,到发展成中、晚期肝病或者其他器官相关疾病,时间越长,程度可能越重。如果一个人少年时期就患有非常严重的脂肪肝却不加干预,成年后可能提前迎来肝脏病变和其他连带疾病。”王琦说,“人的代谢能力和运动能力与脂肪肝的逆转难易程度高度相关,要想取得较好的逆转效果,越早越好。”

避免焦虑,科学寻策渐进逆转

王琦告诉记者,地坛医院会根据临床表型为患者进行个性化处理。“患者来了之后我们会查看体型,询问其生活习惯,对其进行画像,分类诊治。”

例如,肌肉含量少(肌少症)、腹型肥胖的单纯性脂肪肝,没有出现肝纤维化的女性,与带有代谢基因问题,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的重度脂肪肝男性,需要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王琦表示,前者在临床上不需要过分干预,只需改变生活方式。后者需要同时进行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治疗,在饮食、运动方案基础上加上药物治疗。

除了生活方式加西药的干预方式,地坛医院还推荐生活方式加中药的干预方案,例如使用代茶饮。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侯艺鑫介绍,“祛湿消脂茶”就针对脂肪肝、高脂血症、肥胖且肝功能未见显著异常的人群,含有陈皮、山楂、、薏米等,每日以水泡之,可达祛湿、减脂、提高代谢的功效。

在逆转和预后阶段,王琦强调,核心要义就是少吃多动、循序渐进。

在饮食控制方面,王琦提出“七分饱原则”,可以采用多吃橄榄油、减少精米精面摄入的“地中海饮食模式”。中式饮食可以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同时低糖、低脂、高维生素。“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吃的,关键是控制总量。”王琦建议,对于还在长身体阶段的少年儿童,如果患有较为严重的脂肪肝,可以去专门的儿科营养科或减肥中心治疗,在减重的同时保证生长。“如果过分减重,可能孩子就不长了,甚至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

王琦补充,早餐应吃饱且定时,午餐适量减少,晚餐最迟不超过19点,尤其避免夜间高脂、高碳水饮食。针对维生素补充,他反对过量使用保健品:“维生素E、D和欧米伽三脂肪酸虽然有一定的临床证据支持,但需遵医嘱,盲目服用保健品或护肝类药品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王琦推荐多食用蔬菜水果,如西兰花、黄瓜、西红柿。也可以喝蔬菜汁,但要注意水果汁的功效不如蔬菜汁,要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因为水果中的糖分容易积累在肝脏,反而不利于消除脂肪肝。

运动干预方面,王琦给出量化建议: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体重大者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避免久坐。

“曾有患者尝试极端减肥,一个月暴瘦20斤,结果诱发肝损伤。”王琦提出,减肥速度应控制在每月减重不超过6-8斤,过度减重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纤维化加重。

“为什么瘦了还得脂肪肝?就是因为继发营养不良。”王琦表示,肝脏代谢和运输脂肪的过程需要蛋白质参与,蛋白质短时间、快速的损失很危险,一旦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人体很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体重增得更猛,加重脂肪肝。

“研究显示,1年内减重3%-5%可逆转单纯性脂肪肝并改善代谢综合征,体重下降5%-10%可显著降低肝功能水平并改善脂肪性肝炎,体重下降10%以上并维持1年可逆转肝纤维化,这种速度是最恰当的。”王琦说。

“要重视,但不要焦虑。”王琦提出,紧张焦虑和持续抑郁的情绪状态、为治疗情绪服用的精神类药物,也会影响代谢和食欲,关系到脂肪肝的加重或逆转,所以部分患者还需联合心理干预。

“脂肪肝并不意味着肝硬化和肝癌,要根据医生建议科学逆转。”高二患者的父母听从王琦的建议,先控制体重,同时追求营养均衡、加大运动量。一个多月后来复查时,王琦注意到,孩子的体重已经开始下降,肝功转氨酶出现逆转趋势。

目前,地坛医院也在尝试进入周边社区,联合社区进行居民减重指导和脂肪肝干预。王琦介绍,医院致力于对就诊人员“画像”精准分层 高效指标筛选,轻症在社区慢病诊治,重症转诊至三甲专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香澜医聊」培土扶阳少年志,春生松柏正当时丨青少年肥胖如何破

#长沙头条##香澜医聊##体重管理#

植树节,晨光初露,12岁的小阳紧紧握着树苗,额角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个爱吃红烧肉的小胖墩,在健康讲座中第一次意识到“肥胖不是福相”——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陌生词汇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头。

“医生阿姨,我还能变健康吗?”他怯生生地拦住带队种树的孙贵香医生,声音细若蚊鸣,透着满满的担忧与焦虑。“当然能!”医生轻拍他肩膀,指着刚栽下的树苗笑道:“你看,小树要扎根土壤才能长高,你的身体也需要‘培土固本'”。

一、阳气失运:被遏制的生命之火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青少年本应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草木,浑身都散发着勃勃生机,那是一种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模样。可现如今,现代生活方式仿佛一道道无形的枷锁,锁住了他们本该飞扬的朝气。

你看那钢筋水泥的教室里,一个个蜷缩的背影,仿佛失去了舒展的自由;深夜里,电子屏幕闪烁着冰冷的光,一点点吞噬着孩子们的活力;大量的奶茶冷饮和反季节水果,都在一步步耗损着阳气;还有空调房中凝滞的空气,仿佛给身体裹上了一层沉闷冰冷的外衣。

在中医看来,阳气就如同那风中摇曳的烛火,需要借助运动的“东风”,才能让火苗越燃越旺;也得依靠“天人合一”之太阳的“温煦”,给它添上一把助阳的柴薪。当青少年们长时间久坐,鲜少活动时,阳气就像被困在了一个狭小阴暗的角落,无法畅快地去温暖脏腑。

这时候,那些原本能滋养身体的饮食精微,就好似梅雨时节怎么也晾不干的衣物,渐渐地从能让生命茁壮成长的“水谷精华”,变成了堵塞经络、阻碍气血运行的“痰湿浊邪”。

就像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记载的那个富家子,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诵读诗书,久而久之,身体越来越胖,却总是气短神疲的。这不就是“阳气郁遏,痰湿困脾”么?和现在那些整天宅在家里的胖娃娃们情况如出一辙。

二、春日养阳三法:从树苗生长悟养生之道

1、叶承于阳:以天灸补命门真火

明代医家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记载:“小儿羸弱,令曝背于朝阳,月余而肌肉充。”此法源于《诸病源候论》“日光疗法”,借天之力温补阳气。

养生方法:晒法贵在循经顺时。应于巳时(早上9-11时)逢脾经当令,背对朝阳站立15分钟,配合“吹”字诀呼吸吐纳。

适宜人群:温补阳气。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体型肥胖、身体困倦、情绪低落、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人群。

注意事项:

①初次晒背从5分钟逐渐增至15分钟,避免灼伤;

②脱帽解衣,让阳光直接照到皮肤上,别隔着窗户晒;

③做好裸露部位皮肤防晒,避免紫外线灼伤;

④待脊背微汗即止,此乃《千金翼方》“小汗祛邪,大汗伤津”之诫。

2、枝沐于风:以导引疏全身阳气

现在大多数青少年肥胖,主要因为久坐,阳气被郁遏,就像《诸病源候论》里说的“气不得宣,则化为膏脂”,身体里的气没办法顺畅运行,慢慢就变成了多余的脂肪。

中医养生之导引术起源于《黄帝内经》“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用身体动作引导气机,就好像是春风轻轻拂过大地,能把那些堵塞在经络里的“小障碍”一点一点疏通开来,让身体里的气机顺畅地流动起来,阳气一旦通畅,痰湿瘀浊等代谢废物则能顺畅排出,身体自然变得轻盈活力。

养生方法:应于辰时(早上7-9时)恰胃经当令,运化之力倍增,习五禽戏、八段锦或太极等。

适宜人群:温补阳气,疏通经络气血,祛膏消脂,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久坐人群。

注意事项:过饥过饱皆不宜;微汗为度,小劳即可,勿贪功大疲。

3、根养于土:以药膳助运脾阳化湿

夫药膳者,乃岐黄之道化入庖厨,取天地四时之气,合人身五脏之需。《素问》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正食疗之纲目。

(1)麦芽山楂饮

原料组成:炒麦芽15克、焦山楂10克、陈皮5克、荷叶5克。

制法做法:将所有原料用养生壶煮15分钟或者保温杯焖泡20分钟,佐少许饴糖(5克以内),即可。

适宜人群:消食化积,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体型肥胖、纳呆腹胀、矢气频多等人群。

(2)茯苓小米粥

原料组成:茯苓粉10克、小米50克、红枣3枚。

制法做法:将原料置于锅内,文火慢熬至烂熟。

适宜人群:淡渗利湿,健脾和中,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体型肥胖、大便溏薄、疲乏困倦、消化不良等人群。

三、十年之约:从树木到树人的生命观照

《格致余论》警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植树节种下的不仅是树苗,更是对生命规律的敬畏——当我们在春日埋下种子,便知需遵循四时规律浇灌;当我们在少年时期养护阳气,便是为毕生健康筑基

夕阳西沉,小阳凝视亲手栽种的树苗,忽然目光坚定指向天边:“阿姨,明天我能不能早点来浇水?”孙贵香医生笑而不答,她知道,这株幼苗与眼前少年,都已在春风中找到了生长的方向。

“春三月”的活力,既在满山遍野的新绿之中,更在少年奔跑时飞扬的发梢间!当中医传统养生文化融入生活,养生便不再是古籍中的玄奥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践行的生活方式。

正所谓:“植树培根固水土,养阳强本正少年。莫道岐黄深似海,春光照处即真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李欣阳 曾斐 宁伟英 张丽 曾艳芬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15岁210斤!泉州一女孩患上高血压!

“十来岁的孩子怎么会得高血压呢?”15岁女儿小莉(化名)查出高血压,妈妈实在想不通。而就在小莉之前,14岁少年小彬(化名)也确诊了高血压。

实际上,高血压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高血压发病比例要比想象中高得多。泉州儿科医生建议,3岁以上儿童应每年测血压,早发现、早检查、早干预,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就开始积极防治高血压。

爱吃甜食不爱运动

210斤小姑娘查出高血压

当小莉走进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时,金凌晖主任医师便有些担心:“这孩子太胖,身体容易出问题。”

小莉今年15岁,身高158cm,体重却达210斤。小莉妈妈告诉金主任,他们家的人都蛮胖,因为遗传,小莉打小就胖,加上爱吃甜食、可乐和炸鸡等,又不爱运动,就越来越胖。

因为太胖,小莉被妈妈带到医院,第一次看的是内分泌科。经仔细检查,未检出内分泌方面相关疾病,可还没等妈妈松口气,却查出血压问题:收缩压155mmHg,舒张压100mmHg,已达儿童高血压二级标准。之后,小莉被转诊心内科。

虽然有心理准备,小莉妈妈还是吓了一跳:“高血压不是老人病吗?怎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得?”

金主任在问诊中了解到,小莉平时并没有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只是偶尔有点头晕。“儿童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肥胖。肥胖青少年由于脂肪组织的堆积,引起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再加上神经体液调节等因素,久而久之容易引起高血压。”金主任解释。

14岁男孩头痛半年

一查竟也是高血压

近日,泉州14岁小彬也确诊高血压。

最近半年来,小彬经常感觉头痛、头晕,刚开始症状比较轻微,忍忍就过去了;后来,症状愈发严重,小彬难受得不愿再去上学。前不久,妈妈带他到儿童医院检查,血压达到了145/90mmHg,确诊儿童二级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这孩子还有鼻窦炎等疾病,考虑为鼻窦炎与高血压等多种因素引发头痛,建议给予降压药治疗。服药后,孩子的头痛症状会得到缓解。”金主任告诉记者,然而家人担心孩子长期吃药有副作用,导致服药不规律,影响了后续治疗。

儿童高血压不少见

学龄儿童患病率4%~9%

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统计,我国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学龄前儿童为2%~4%,学龄儿童为4%~9%。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并不少见,包括心内科、内分泌科、肾脏科等,我们医院每年会接诊四五百例血压不正常的患儿。其中,大多数属轻度血压升高,大约10%属于危重高血压患儿。”金主任介绍,高血压患儿大多数没有成人患者症状重,轻度儿童高血压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很难被及时发现。接诊的高血压患儿中,很大部分是因其他疾病就诊,意外查出了高血压。

“目前,儿童高血压的知晓率和受重视程度都比较低。”金主任指出,如果儿童高血压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发展会逐渐造成血管、心脏、大脑和肾脏损害,埋下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所以,控制或重视儿童高血压诊治,对减少成人高血压及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害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建议3岁以上儿童每年体检时都应该测血压,高危患儿每周都应该测血压。早发现、早检查、早干预,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就开始积极防治高血压。”

原发性儿童高血压

与遗传和生活密切相关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儿童高血压呢?金主任介绍,跟成人一样,儿童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10岁以上儿童多见;继发性高血压多因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颅内某些肿瘤等引起,10岁以内儿童多见。

“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可能合并肥胖,与长期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低钙、低镁、低维生素与低纤维类食物有密切关系。”金主任指出,另外,与性格急躁、长期精神紧张、睡眠不足、高尿酸水平、缺乏运动等也有关。因此,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的孩子,应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抽搐、呕吐、眼花、呼吸费力等症状,伴有血压偏高的迹象,应及时送医。

预防和治疗儿童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金主任提醒,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儿童,若处于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Ⅰ级时应首先试用非药物治疗,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低脂肪食品,减少盐和糖的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消除精神紧张和压力。肥胖儿童应节制饮食,降低体重,加强锻炼。如果非药物疗法能使血压降低并稳定在120/80mmHg以内,则无需药物治疗。如坚持半年至1年后,血压仍无下降趋势或有器官损害或有潜在疾病时,可试用药物治疗。针对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则应针对病因治疗。(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来源:海峡都市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