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肥胖者的烦恼(肥胖者的烦恼是什么)

时间:2025-04-01 18:47:1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肥胖带给孩子的烦恼你真的了解吗?有些健康隐患会影响他一辈子

六一儿童节马上到了,我们照例在这个时间点说说儿童肥胖的问题。

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长大的。老一辈和年轻父母之间,对于孩子成长,经常存在的一种观念不同,就在孩子的饮食方面。

老一辈看不得孩子吃得不好,对于孩子各种馋嘴的要求,一般也都顺着来,对蛋糕、糖果、饮料以及汉堡,都是不加节制,即使孩子的体重不断增加,也会以胖点有福、孩子正在长身体等理由,来反驳别人。

如果你再次因此和老一辈有了争执,不妨让他们看看这篇内容,儿童肥胖的健康隐患,要比表面看起来的,要多得多。

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多数是没有疾病影响的单纯性肥胖。

在儿童肥胖中,遗传因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父母其中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占1/3;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超过一半。

这种遗传因素并不单指遗传基因,后天的家庭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进食过多,营养过剩以及运动过少等原因,都会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如果你的家庭或是孩子自身存在上面这些因素,就要警惕孩子肥胖的风险了,需要家长及早进行预防和调整了。

肥胖儿童成长的烦恼:生理

因为儿童期的肥胖,影响的不仅是体型和行动能力,潜在的健康和心理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1

智力发育

虽然儿童肥胖并不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育。但在某些肥胖儿中,确实存在着由于肥胖导致的呼吸困难,血液粘稠度增高以及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脑细胞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患儿嗜睡、记忆力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2

身体发育

小儿早期发胖会使开始行走的时间推迟。而且早期体重过重,加上缺钙,容易发生X形腿、O型腿及扁平足等畸形。

早期发胖还可以使生长加速,尤其是骨头的生长变快,导致骨龄提前,然而这样有可能导致骨头发育过早停止,骨骺过早关闭,从而使胖孩子小的时候显得比较高,到了别人蹿个儿时反而长得慢,导致“最终身高”却可能低于体重正常儿童。

3

疾病隐患

肥胖的孩子比体重正常的孩子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血栓和心衰的人比体重正常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压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胆石症多4-6倍。

4

成年肥胖

儿童时期的肥胖与成年期再发胖有所不同,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但使脂肪细胞的变大,而且还伴有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这让成年时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15%-30%的肥胖成人在儿童期就胖。1-5岁肥胖儿童中有27%的人的肥胖会持续到成年,43%的6-9岁儿童的肥胖会持续到成人。

肥胖儿童成长的烦恼:心理

除了健康隐患,在心理测评中显示,大多数“小胖墩儿”存在心理轻度异常,其中3个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2个出现轻度的敌对症状,2个出现轻微的焦虑现象,少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等。

体型不美,活动不方便,在集体活动中常是同学们取乐的对象,常受到同学们排斥和嘲笑,妨碍他们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他们较少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渐渐导致抑郁、社交退缩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行为问题。所以小胖墩儿往往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明显,表现出较多的焦虑情绪、悲伤、孤独、紧张、担心等行为特征。

从社会适应能力与同伴的关系看,随着儿童肥胖程度加重,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学校活动和学习能力均随之降低。

一方面由于肥胖儿自身体型不佳、活动不灵活,为保护自己不被同伴取笑,他们不愿意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减少与同伴的正常接触与交往。

另一方面是来自同伴的因素,同伴觉得其难看或因为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笨拙而不愿与其玩耍,儿童的肥胖症会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肥胖儿童正常同伴关系的建立。

和外在的影响相比,这种心理方面的影响更容易被家长忽略,因此在发现问题时,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接受肥胖的现实,科学认识肥胖的实质。

鼓励胖孩子参加小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减肥夏令营等,在这样的团体中,他们还可以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当然,建立积极的生活环境,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寻求专业帮助,制订合理的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计划,帮助孩子减掉多余的体重,才是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健康】胖子生活中的5个烦恼

对于胖子生活中可能会有一些烦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胖子烦恼:

·1.身体形象问题:胖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感到不满,例如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不够自信等。

·2.健康问题:胖子可能会面临一些健康问题,例如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3.社交问题:胖子可能会感到在社交场合中不自在,例如担心被嘲笑或不被接受等。

·4.运动问题:胖子可能会感到运动困难,例如缺乏体力、耐力等。

·5.饮食问题:胖子可能会面临饮食问题,例如控制不住食欲、选择不健康的食物等。

对于这些问题胖子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例如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通过穿着合适的衣服和提升自信心来改善身体形象;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来改善社交问题;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来改善运动问题等。

总之胖子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7个习惯可能是导致肥胖的“元凶”,现在改还来得及

曾经网上有人调侃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除了“容易胖”。的确,肥胖太常见了,甚至已经成了困扰现代人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众多的研究证明,肥胖是“万病之源”,三高、冠心病、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都与它相关。甚至有研究发现,超重可能缩短预期寿命,20-30岁时严重肥胖的人,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10年

但更令很多人苦恼的是:自己明明也没怎么吃高脂高糖的食物,为什么还是一年比一年胖?

一、不被重视的7件小事

竟也可能是长胖“元凶”

其实,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是你变胖的“推手”!

1、长期不吃早饭

现代人普遍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是常事,早餐也就干脆放弃了,特别是周末。但不吃早餐可能让你“越饿越胖”。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习惯性不吃早饭的人,肥胖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4倍

首先,不吃早饭带来的饥饿感,更容易渴求高热量食物,导致中午、晚上食量增加,全天热量摄入过多,更易肥胖。

其次,早餐消耗的热量比其它两餐更多,而且能明显提高代谢率。如果不吃早餐,热量需求被分摊到中、晚餐上,代谢效率相对较差,也更容易发胖。

【建议】早餐必不可少,7~9点进食较好!一般早餐热量和营养素摄入最好能占到一天总摄入量的30~40%

而优质早餐应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如:面包 牛奶 新鲜蔬果。

2、喜欢重口味饮食

重甜、重盐、重辣、重油等重口味食物能带来更大的味觉刺激,因此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红油火锅、奶油甜品等。

但糖、油摄入过多,都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重盐、重辣等刺激会让人胃口大开,吃得更多,也就更容易肥胖了。

2014年发表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偏辣、偏咸者出现超重、肥胖的可能性分别是不吃辣、咸淡适中者的1.41倍和1.31倍

【建议】日常饮食要做到“三减”:减油、减盐、减糖,每人每天摄油量不宜超过25g,摄盐量不宜超过5g,添加糖摄入量不宜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提示:一些饼干、糕点,即便吃起来不油不甜,但也可能加了不少油盐糖,注意观察配料表。

3、吃饭顺序不对

吃饭顺序不合理,也容易增加肥胖几率。实验表明,就餐时先吃米饭等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会陡然升高; 一口菜一口饭混着吃,虽然餐后血糖略有降低,但存在明显峰值。

而血糖升得太快、太高时,胰岛素大量分泌,更容易产生饥饿感,多余的糖分还易转化成脂肪囤积,增加肥胖、三高风险。

比较合理的吃饭顺序应该是:先喝汤(清淡的汤),再吃肉类和蔬菜,最后吃碳水化合物。这样一来,餐后血糖更平缓,最高值也相对理想,不容易长胖。

4、经常吃饭太快

有些人吃一顿饭10分钟就搞定了,但很多实验结果都表明,吃饭速度快的人群比吃饭慢的人群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2.15倍!这是因为:

一方面,大脑接收到“我吃饱了”的信号大概要20分钟左右,如果吃饭太快,大脑来不及收到信号,就会继续进食,等感觉到饱的时候,往往吃撑了。

另一方面,快速进食会让体内血糖的升高速度增快,胰岛素分泌增多,多余的糖分被转化为脂肪存于体内,更容易发胖。

【建议】吃饭宜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控制食量,还能减轻胃部负担。一般建议早餐用时15~20分钟,中、晚餐用时30分钟左右

5、“无糖食品”不节制

不少人认为“无糖食品”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易长胖。但其实未必。

首先,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每100ml或100g食品中含糖≤0.5g就可以称为无糖食品。也就是说,无糖食品也可能含有蔗糖等,只不过比较少

其次,即便没有额外添加蔗糖,也可能含有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甜味剂。有研究发现:它们也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过量摄入增加肥胖风险。

更何况,“无糖食品”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吃多了都会胖。

【建议】无论是不是低糖、无糖食品,都应适量食用。害怕长胖或血糖升高的人,可适当选择天然代糖,比如赤藓糖醇,既可以改善口感,又不会被肠道内的酶代谢而升高血糖。

6、长期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不仅会降低基础代谢率,还会增加饥饿素(促进食欲)、减少瘦素(抑制饥饿)的分泌,从而让人吃得更多,更渴望高热量饮食。

同时,睡眠不足的人精神状态也比较差,身体疲惫就更不想运动,就更容易长胖了。

有研究发现,平均每天睡6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体重增加得多;而相较于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睡7~9小时的人发生腹部肥胖的风险降低28%~35%

【建议】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不要玩手机,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长和良好的睡眠质量。而周末补觉要适度,睡得太多也会减少能量消耗,易增加肥胖风险。

7、习惯开灯睡觉

有些人睡觉时喜欢开着灯,觉得更有安全感,却也可能促进肥胖。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上的研究表示,夜晚睡觉时暴露在人造光下的女性,肥胖的风险比没有灯光暴露者高19%

这是因为有光线刺激时,视网膜会向大脑里的生物钟发出信号,提醒松果腺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时间久了,肥胖的几率就更高了。所以,晚上睡觉还是关着灯比较好。

二、秋冬季节气温低

相对更容易长胖

经常称体重的人可能会发现,一进入秋冬季,体重秤上的数字就蹭蹭蹭地往上涨,你以为是衣服越穿越多造成的,其实可能是秋冬季本来就更容易长胖,因为:

1、脂肪合成加快、分解减慢

脂肪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防止外界热量侵入的作用,从而帮助保持体温恒定。秋冬季节气温降低,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人体会本能地储存更多的脂肪来抵御寒冷。

此时,人体脂肪合成速度比平时快2~4倍,分解速度却低于平时的10%。如此一来,脂肪合成多于代谢,就容易造成脂肪囤积,进而导致肥胖。

2、喜欢趁热吃

天气一冷,大家都想吃点热乎的,但食物的温度,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对消化吸收有重要影响。

热的淀粉类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进食后很快就会从胃部排出,造成饱腹感下降,饿得相对比较快。因此,人们往往会摄入更多的食物,体重就更容易上升了。

而淀粉类食物放凉后会产生抗性淀粉,这是一种膳食纤维,相对不易被消化吸收,饱腹感更强,吃得少了就不容易长胖。

3、吃得多,动得少

天气寒冷时,为了维持体温,身体需要补充更多热能;而且天冷会促使胃酸分泌,让人胃口大开,吃得更多。

另一方面,温度下降,人的惰性开始滋生,越来越不愿意运动,只想窝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吃得多动得少,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变成脂肪囤积起来。

三、减肥越早越好

4招助你轻松瘦

很多人长胖往往会先胖肚子,这是因为腹部的肌肉对脂肪的抗拒能力较弱。但一旦变成“大肚子”,就很可能导致内脏脂肪过多,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危害更大。

《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越早减肥,死亡风险降低越多。因此减肥刻不容缓。少吃多动是减肥的必要条件,而结合一些减肥“窍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高蛋白减肥食谱

减肥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饮食,即控制全天热量摄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曾在节目中分享了一种高蛋白减肥食谱,让150斤的姚女士在两三个月减重42斤,而且脂肪减少、肌肉增多。有需要者,可以参考一下。

【高蛋白减肥食谱】

早餐:“小三样”,即蛋白粉 膳食纤维 复合维生素,具体的食用量得根据男女体重而定,可咨询营养师。

午餐:小红 小黄 小绿,即2两红瘦肉 4两薯类(大约1个土豆) 半斤蔬菜;

晚餐:小白 小黄 小绿,即比中午稍多的白肉或豆制品 4两薯类(大约1个土豆) 半斤蔬菜。

2、“燃脂菌”:益生菌

研究发现,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厚壁菌属(胖菌)多的人容易胖,分支杆支菌属(瘦菌,如:乳杆菌)多的人容易瘦。

所以,建议日常适当增加酸奶、泡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补充肠道益生菌,有助于减肥。

3、“燃脂肚”:腹式呼吸

人体的呼吸方式有两种: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其中,腹式呼吸法能辅助燃脂减肥。这是因为吸气时膈肌下移;呼气时膈肌上移,相当于我们在锻炼膈肌,在呼吸的同时也能帮助消耗热量。

【腹式呼吸动作要领】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缩回去,速度放缓,每分钟6次左右。

4、山楂玉米须饮

中老年人常见的向心型肥胖,与饮食过多、过于油腻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针对这种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内科李贻奎主任医师给出了一款代茶饮——山楂玉米须饮

【方法】取山楂10g、玉米须2g,热水冲泡即可饮用,能健胃消食、化湿,辅助改善肥胖。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