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浙江海宁23岁小伙阿东(化名)
每天都陷在懊悔中
他本以为只是单纯的拉肚子
结果一查竟被查出得了……
医生告诉他:
他的这个病一辈子都无法根治
而罪魁祸首
就是他这五六年来的一个坏习惯!
很多人一到夏天每天都会这样做!
1
男子突然不停腹泻
到医院一查血糖超标好几倍
据《大潮网》报道,23岁的小伙子阿东最近上腹一直一阵一阵地疼痛,还不停地腹泻,怎么也不见好。去医院一检查,诊断结论把他吓坏了!
接诊的医生在让阿东验完血后,又担心腹泻会引起低血糖,就让他做了一项葡萄糖测定,测定结果却令人震惊:血糖竟高达18.8mmol/L!要知道正常人是3.9~6.1!
“血糖这么高,很可能是糖尿病啊!”医生立刻让阿东去化验了小便,检查结果印证了猜测:阿东的酮体有 ,再发展下去就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个非常凶险的疾病,严重起来会脱水、丧失意识、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非常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幸好这次阿东因为拉肚子来就医了,否则病情再严重下去,很可能就会出现器官受损,以及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症状。
2
夏天一天要喝5、6瓶饮料
现在这病要跟他一辈子了
阿东今年才23岁,年纪这么小就得了糖尿病,非常少见。阿东的亲属里并没有得糖尿病的,他以前身体也很健康,但在医生的再三询问下,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
阿东一直嗜饮料如命!尤其这五六年来,他几乎从来不喝水,只要一口渴,就会买饮料喝,尤其是现在夏天天热的时候,喝得更多!一天下来要喝五六瓶!
大伙儿都知道,有些饮料含糖量高,当它进入人体,就会供给人们大量的热量和糖分。但是,过高糖分会促使胰岛素产生,导致胰岛细胞过度工作,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或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
不仅如此,经常喝含糖饮料还会引起心血管方面疾病!
对于阿东小小年纪就得了这种病,医生也感到很痛心,因为糖尿病依然是无法根治的,一旦确诊需要终身用药治疗。
也就是说,这病,要跟阿东一辈子了!
3
夏季别用饮料代替日常进水
特别是冷饮!
冷饮对身体的危害来自两方面:一是冰,二是糖分。
饮用冰水的危害: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保护胃的“天然屏障”——粘液层受到破坏,导致胃的防卫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增加,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最终形成慢性胃炎。
另外,冷饮里面含有的糖分会导致:
糖尿病
糖吃多了血糖会升高,这是普通人对含糖饮料危害最普遍最直接的认知。一项超过30万参与者的研究表明,摄入含糖饮料最多的人群比最少那部分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出26%。
心血管疾病
来自哈佛的研究即提到的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与更多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不仅如此,使用甜味添加剂代替糖的饮料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胆结石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阴道炎
当女性摄入糖分过多时,多余的糖通过尿道(尿液)代谢。如果经常过量吃糖,就容易引起阴道内菌群失调。
痛风
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痛风,痛风很折磨人。
易长皱纹
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除此之外,糖还会带来患肥胖、骨质疏松、龋齿等的风险。
4
饮料应该要彻底戒掉吗?
营养专家解答:少量饮用饮料是可以的,但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
那我们可以喝多少含糖饮料呢?
以碳酸饮料为例:
100毫升碳酸饮料含10.6克碳水化合物(糖),一般一瓶碳酸饮料330毫升~600毫升,含糖量在35克~64克,严重超过我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的推荐量: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也就是说
一天喝一瓶饮料就超标了!
建议:每周最多喝1-2次碳酸饮料,一次300毫升左右。在喝饮料的当天,其它含添加糖的食物就不建议食用了:蜜饯、甜点、奶茶等。
5
想要避开“甜蜜陷阱”
教大家几个控糖小tips
①少喝糖饮料及乳酸菌饮料。
②以吃新鲜水果代替喝果汁。
③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④留意食物的配料表。通常,食品标签上的成分,都是按含量从多到少排列。如果排在前两三位的,是白砂糖、麦芽糖、果糖等等,那就要当心了。
⑤注意鉴别打着“低糖”旗号的食物,低糖的标准为100毫升液体或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g。
⑥无糖饮品也要少喝。无糖饮品中的人工甜味剂虽不会让人发胖,但因其不能被人体利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让肝肾受损。
小康妹儿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控制好摄入的糖分和热量;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症等的,都是糖尿病高发人群,这些人一定要定期到医院体检。
哎,你说人生都这么苦了,怎么想尝点甜头这么难……
综合自:大潮网(dachaohn)、生物谷、羊城晚报、健康时报、广州日报、科普中国、家庭医生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编辑:离离
生命时报记者 张筱悦
世卫建议控制在10%,而我国已接近一半
受访专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
由于顺产对身体损伤小,产后恢复快,在临床上一直备受推崇。但实际上,许多产妇即便是自然分娩,有时也难逃“挨一刀”的命运,那就是侧切。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侧切率过高,其中很多属于无效侧切。
侧切率远高于世卫建议
侧切,即会阴切开术,是一种利用手术扩大阴道后部的操作,在宫口开全胎儿快娩出前切开会阴,旨在扩大分娩出口和促进胎儿娩出。侧切是产科比较常见的小手术,通常是在会阴左侧45°方向剪开4~5厘米的小口,创伤较小,多用于初产妇身上。
上述研究中,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河南省90家公立医院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产科单位,会阴切开术被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广泛应用;其中,二级医院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高级医师和年长医师更倾向于使用,42.11%的临床医生认可该术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最开始人们使用会阴切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会阴、阴道严重撕裂,加快产程。女性在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会阴裂伤。较轻的撕裂只需进行简单的缝合,有的甚至不缝合也能痊愈。但是,撕裂严重时会伤及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导致大小便失禁,如果撕裂达到直肠,甚至会让阴道和直肠相通。虽然严重撕裂的情况发生率并不高,可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所以过去会阴切开术几乎是分娩时的常规操作。
然而,越来越多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会阴切开术在预防严重裂伤和加快产程方面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再加上出于人文关怀考虑,许多国家都开始呼吁降低会阴切开率。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会阴切开率控制在10%左右,且仅用于复杂的阴道分娩;2006年,美国妇产科学会也建议,不进行常规的会阴切开术;法国国立妇产科学会不建议在特定的产科情况下进行会阴切开术;2016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也建议,限制会阴切开术。
目前,世界各地的会阴切开率差异很大,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较低,如丹麦为4%、瑞典9.7%、英国12%~15%、美国11.6%,在发展中国家较高,如沙特阿拉伯45%、印度60%、约旦67%、也门75.1%、柬埔寨94.5%。
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会阴切开率为69.7%,虽然在2019年,这一数值降到49%,但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会阴切开率差异也很大。据徐先明介绍,如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会阴切开率大概为20%~30%,个别医院能控制到10%,但仍有一些地区,尤其是基层地区,初产妇的会阴切开率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在中国台湾地区,更是100%都实施会阴切开术。
“很多产妇听到侧切都会感到害怕担忧,甚至排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房护士长韩翠存说,虽然侧切对女性身体影响不大,但毕竟产生切口,会引起产后疼痛,可能会给女性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有些女性会担心疤痕影响美观,或是害怕伤口愈合不好会影响日后的性生活,进而感到焦虑。
落后观念助长无效侧切
一般认为,当预估胎儿体重过大,发生难产、阴道手术产、胎心异常等情况,或母亲患有并发症时,产妇才需要进行会阴切开术。若产妇自身情况良好且不存在相应指征,会阴切开术就属于无效。韩翠存表示,目前,我国确实存在无指征侧切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助产理念没有转变。
传统观念难改变。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认为,亚洲女性在分娩时更容易发生严重撕裂,采用会阴切开术对产妇而言会更加安全、保险。虽然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这一观念未必正确,但它在许多人脑中根深蒂固,甚至连不少医务工作者也深受这一观念影响。
习惯和经验使然。徐先明说,在过去几十年里,侧切作为一种常规辅助生产手段被频繁使用。是否采用会阴切开术有时不全依据产妇情况来定,而是因为医护人员对这种方式更有经验和把握。有的医护人员最开始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就是利用侧切助产,后来就一直沿用,鲜有不经侧切而助产的经验,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习惯。
助产技术不发达。韩翠存说,部分地区会阴切开率居高不下主要受助产技术的限制,但提升助产技术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也受当地医疗水平影响。比如,准确评估产妇分娩情况、及时应对紧急情况、让体重较大的胎儿顺利分娩,这些对医生和助产士来说都是考验,如果技术水平不足,医务人员可能就会依赖于侧切。
缺乏规范和指南。目前,国内还没有会阴切开术的指南或规范,这也是导致不同地区会阴切开率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徐先明说,一些医疗水平比较发达、医疗理念比较先进的医院,会更加重视侧切问题,甚至制定了内部规范,但更多地区还是会将侧切当作生产中的常规操作,所以总体上会阴切开率控制并不理想。
有必要制定具体规范
徐先明表示,降低侧切率并不是要把侧切减少到零,毕竟它对有些产妇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的降低,其实是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产妇的情况、医院的医疗水平及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将侧切率降到最低,从而避免无效侧切。但如果医疗技术和理念没有提升,降低侧切率就是一句空谈。
目前,我国不同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各医院之间要加强交流。比如,落后地区的医院可将医务工作者送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医院开阔视野,学习他们在面对体重较大的婴儿时,是如何无侧切助产的,从而提升专业水平。医学是需要不断学习、探索的行业,医务工作者不能停留在“舒适圈”,要具备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及医疗理念的意识,主动提升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徐先明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规范或指南,包括实施会阴切开术的具体条件、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为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方向。这样不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在决定是否进行会阴切开术时就能有所依据,而不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和经验来判断。同时,可以将侧切率纳入医院考核标准,从而减少无效侧切的发生。
韩翠存表示,育龄期女性身体状态通常都比较好,大多数产妇的会阴条件都支持顺利分娩,无需侧切。但要注意保持阴道卫生,避免阴道炎症。因为阴道炎会影响会阴组织的延展性,导致阴道弹性下降。此外,还要保持营养均衡,减少高脂、高糖饮食,控制体重。肥胖不仅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容易导致婴儿体重过大,不利于生产。如果担心生产过程中遭遇无效侧切,产妇及家属可以提前了解当地各个医院的助产技术水平及侧切率,从中选择技术较硬、理念较先进的机构进行生产。产妇即便接受了会阴切开术也不必过于紧张,由于会阴部血供充足,伤口一般三四天就能愈合。术后需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大小便后仔细对伤口进行局部清洗,避免尿液和粪便污染,勤换卫生巾和内裤。
来源:生命时报
“最近总觉得外阴瘙痒难忍,下面也总是湿乎乎的,味道还很重,晚上我也用水洗,但效果不是很好,打算去看看医生,毕竟有时候还是挺尴尬的。”王女士无奈地说。
阴道炎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每年约有500万~1000万女性患此病,而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一次。阴道炎,即阴道炎症,是导致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的一组疾病。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王稳莹表示,临床上常见的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幼女性阴道炎。
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过度阴道清洗、
免疫力低下等会引发阴道炎
正常健康妇女的阴道对病原体有自然的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寄居着细菌和与我们和平共处的正常阴道菌群,阴道菌群可以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以抑制其他寄生菌和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但任何原因破坏此平衡,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就会受到破坏,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阴道炎症。
王稳莹表示,乳酸杆菌是阴道内优势菌群,细菌性阴道病就是由于阴道乳酸杆菌减少所导致的,从而出现典型分泌物增多并伴有鱼腥味;
而妊娠、糖尿病、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是霉菌性阴道炎的常见诱因,其他诱因还包括肥胖、紧身化纤内裤、长期使用护垫等,霉菌性阴道炎的典型分泌物呈豆渣样,瘙痒难忍;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是因滴虫寄生于阴道、尿道、男性包皮褶皱、前列腺等地方。女性在月经后阴道的pH值接近中性,这样的环境使滴虫易于繁殖,其典型分泌物呈稀薄泡沫样。
此外,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过度阴道清洗、免疫力低下、不良卫生习惯、性激素的改变、避孕药、天气等,也会引发阴道炎。
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性生活和不洁性生活
可预防阴道炎
王稳莹表示,阴道炎久病不愈,可能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等,而滴虫能吞噬精子,引发不孕症;如果是孕妇,还可能会引发胎儿早产、畸形等;会引起盆腔疾病,如盆腔炎、宫腔积脓等;诱发生殖器感染、性交痛等。因此,一旦患了阴道炎,应尽快就医治疗。
对于阴道炎的预防,王稳莹建议,要避免经期性生活和不洁性生活;其次,保持外阴清洁,特别要注意经期的卫生情况;还要避免过度清洁(很多妇女会反复冲洗阴道,反而破坏了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禁止乱用抗生素;避免宫腔操作;健康生活,缓解压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