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刘星晨)当下,健康话题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热议。在“吃”这件事情上,不少年轻人将其与“健康”挂钩。27日,第一届中青健康饮食讲坛举办。在专家们眼中,通过合理膳食能够让年轻人远离肥胖,变“肥”为宝。
据悉,本次讲坛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中青在线承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担任学术支持单位。在“均衡营养,‘食’尚健康”的主题中,针对时下健康热点,相关专家道出了自己的见解。告别肥胖,并非遥不可及。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据讲坛发布的《2022中国青年健康饮食习惯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仅三成受访年轻人注重均衡饮食,超半数者在暴饮暴食与断食节食间反复横跳,对热量表和配料表选择“无视”的人近六成,也有百分之四十受访者的消化系统曾因不健康饮食“受伤”。
对此,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刘英华指出,目前我国肥胖及肥胖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要从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入手预防肥胖发生。对于肥胖人群的饮食管理,刘英华建议拒绝饮酒及含糖饮料,避免粉丝、土豆、藕等淀粉含量高食物,争取做到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且规避自助餐。
在更加具体的层面,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医生、注册营养师郝颖则从7个关键词入手,指导年轻人如何破除盲目跟风,更科学合理地追求低脂低糖。“食物中的脂肪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其中前两种是‘好脂肪’,后面两种是‘坏脂肪’。”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郝颖强调,脂肪不等于不健康,素食不一定是低脂,而低脂也可能高糖,因此会用食物交换份、看懂食品标签很是重要。
此外,中国花样滑冰前运动员张丹从专业视角出发,坦言节食会损耗身体。她表示,保持运动搭配平衡膳食,才能综合提升身体素质,拥有良好向上的状态。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讲坛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中,专家、从业者等嘉宾对当下年轻人在饮食与健康领域的“焦虑痛点”展开交流。郝颖介绍,据 2021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显示,年轻人外卖前十位常购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存在油盐过度消费,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和大豆类摄入不足。她建议,长期吃外卖的年轻人,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完)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国家开始操心大家的体重了。
央妈更是连发多篇文章催大家减肥。
这下可戳到大家的“伤心处”了
大家纷纷表示:“别发了别发了,我减还不行吗”
真的要笑晕在网友们的评论区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国家喊大家来减肥,这背后其实是笔经济账。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身体都大不如从前了。
很多人说,也许是大家年纪大了,身体跟不上来正常。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是孩子身体素质却下滑得非常严重。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这个国家人民的身体素质是正比的。
中国有4亿人超重肥胖,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国家,也是全球最胖的国家。
这个数据来自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
而且儿童肥胖情况也很严重!
根据卫健委最新报告: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也就是说10个娃里就有3个小胖墩。
所以这次国家才这么大力度让我们重视体重问题。
卫健委不仅启动“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全国超百家医院更是直接开设儿童肥胖门诊。
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真的拖不起了!
很多老人家的观念里,胖=养得好,但实际上肥胖对孩子来说是身心的全面摧毁。
⚠️ 肝脏告急:
2023年《中华儿科杂志》研究指出,超50%的肥胖儿童存在脂肪肝。
之前就有报道,一个6岁男孩长期吃垃圾食品,体重飙升的同时还发现患上了脂肪肝。
儿童脂肪肝可不是“胖点没事”,危害大着呢!
肝脏会被脂肪“堵”得功能受损,时间久了可能变成硬肝(肝硬化)甚至癌变,还会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 血糖崩盘:
有一项研究追踪836名儿童发现,肥胖儿童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对照组。
深圳就有一位7岁的孩子,因为过度肥胖被紧急送进ICU抢救。
⚠️ 影响智力发育
颠覆认知的是,肥胖还会伤害大脑!
研究发现,肥胖的孩子前额叶大脑灰质体积和海马体体积减小。
我们都知道海马体掌管记忆力,海马体体积减小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还有研究人员抽取了上海某小学的四、五年级的学生,结果发现肥胖儿童的智商、反应能力、学习成绩都低于正常儿童。
⚠️ 孩子抑郁高发
除了身体难以承受,孩子的心灵其实也饱受摧残。
成都教育局对30所中小学调查显示,肥胖学生遭受嘲笑的比例为58%。
肥胖是孩子遭遇校园霸凌的诱因之一。《柳叶刀·精神病学》2024年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尤其是女孩)的抑郁症状显著高于普通孩子。
更为可怕的是,小时候胖,长大后想瘦也没那么容易。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特别是肥胖青少年,很可能成为肥胖的成年人!
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5倍左右。
所以千万别信“小时候胖不算胖!”的话。
这些藏在肥肉底下的健康炸弹,一旦引爆就是连环雷——脂肪肝、糖尿病、性早熟、心理障碍...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你的孩子算肥胖吗?
卫健委最新判定标准来了
看到这你肯定会想,什么样的孩子算胖呢?我家孩子有小肚子算吗?
别急,今天我们把国家的标准翻出来了,咱们对照着自家孩子的情况算一算就能知道了。
1、看卫健委BMI对照表。
算出孩子BMI值,对照表格,就能知道孩子是否肥胖。
BIM即体重指数,计算方式为:BMI= 体重(kg)/身高2(m2)
比如说:10岁男孩身高1.4m,体重50kg → BMI=25.5(超过肥胖阈值21.9)。
那就是属于儿童肥胖了。
《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2022版)
2、看腰围身高比(WHtR)
腰围身高比,也是判断标准之一。
计算公式为:腰围/身高。
得出的数值越大,说明越肥胖,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也就越高。
👦6~15岁的男童,WHtR>0.48
👧6~9岁的女童,WHtR>0.48
👧10~15岁的女孩,WHtR>0.46
如果孩子的腰围身高比超过以上数值,就要格外当心了。
3、看体脂率
最后,孩子胖不胖,体脂率也很重要。
根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儿童肥胖的评估需综合考虑代谢指标和体脂分布。
太专业的咱们不太懂,咱们平时可以简单判断一下体脂率:
判断标准为:男孩及12岁以下女孩体脂率<20%,12岁以上女孩<25%;超出则为肥胖。
国家健康食谱 减肥门诊!
让孩子更健康
那如果咱们根据上面自测方法,孩子已经属于儿童肥胖了,怎么办?该不该去看门诊。
如果自测发现孩子已经肥胖,建议大家可以预约当地的减肥门诊。
让医生看看,不仅放心,而且能更快更好的调整孩子的身体状态。
除了门诊外,日常咱们也可以多多研究卫健委的《食养指南(2024版)》。
特别是里头的六大原则,能避开很多坑。
01 小份多样
每顿饭别给孩子太多,少盛点但多换花样。
比如今天吃糙米饭 清蒸鱼 西兰花,明天换成玉米饼 鸡胸肉 菠菜,别顿顿大米饭配红烧肉。
划重点:每周至少吃够25种食材(平均每天12种)。
肥胖孩子的总饭量可以减少20%(比如原来能吃一碗饭,现在就吃大半碗)。
02 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不同体质的孩子,吃法也不同。
各地区的食谱,卫健委也贴心的整理出来了,还分了四季。
比如以下的中部食谱:
中部地区食谱示例
食谱太多,由于篇幅的原因,不能一一展示。
0 3 好好吃饭
定时吃饭
固定吃饭时间,到点就吃。比如早饭7点、午饭12点、晚饭6点。
吃饭顺序
先吃青菜垫底,再吃肉蛋,最后吃主食。
这样能让孩子多吃多种食物,避免孩子吃米饭吃饱了。
04 让孩子动起来
6岁以上的娃,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疯玩时间。
比如跳绳、踢球、追着跑都行。
如果孩子已经超重,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慢慢加到能跑能跳。
周末也可以全家一起运动。
可以带孩子爬山、骑自行车,或者在家比赛做仰卧起坐,都能调动孩子运动的积极性。
05 定期检测
买个电子秤,每月固定一天早上空腹称下体重。
可以用小程序、APP纪录,会更直观。
如果发现孩子连续3个月体重涨得快,要赶紧调整饮食。当孩子BMI已经超过肥胖线(比如10岁男孩超过21.9),别自己瞎折腾,去医院找营养科。
06 多方支持:别让垃圾食品保卫孩子
家里尽量别囤垃圾零食,可以换成水果、坚果、无糖酸奶等。
这六大原则,总结起来就是三件事:
吃:少而杂、对体质、按规矩。
动:每天疯玩1小时。
管:全家配合 定期检查。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如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母爱好时光》热线:0451-82898800
编 辑:琬璘
审 核:崔英
终 审:凯淇
虽然大家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肥胖的潮水所淹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自1975年以来,肥胖人口数量几乎增加了两倍。
目前超过19亿成年人超重,其中6.5亿人肥胖。
而我国,已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确实,上班奶茶来一杯,下班烧烤不落下,周末宅家葛优躺。
你不胖谁胖?
这还不算啥,一白遮百丑, 一胖毁所有。
肥胖“毁”的可不仅仅是你的美貌,更会影响你的健康。
肥胖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肥胖人群的患病几率比正常人群高2~6倍。
因此,减肥迫在眉睫!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挺具有代表性的减肥案例吧~
减肥案例
我门诊一个小哥,有些胖,在我这看过那么多成功的减肥案例后,跟我说他也想要减肥。
我说,行,你先去做个检查。
查完我一看,好家伙,年纪轻轻的,血脂、UA都高,这是妥妥的代谢紊乱啊!
我问他,你是不是平常生活作息不太规律,也喜欢吃一些热量高、嘌呤高的东西?
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我说你这样不行啊,得改!
毕竟,这样的生活方式短期内看似没什么,但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导致肥胖,高胆固醇,高血糖和其他代谢紊乱疾病的风险增加。
而因为代谢紊乱,也间接导致他出现了一定的口臭问题。
据他反映,口罩一戴,那味道绝了。
所以说,想要治标,还是得治本。
他现在这种情况,也确实是得减肥了。
于是我给他安排了专属的易瘦体质方案,每周断食一天。
也许是被我的劝告“刺激”到了,这次减肥之旅小哥还挺走心的。
在饮食方面,前期执行力满满,基本能按照营养师的建议去吃。虽然工作忙,但也有断断续续在做一些运动,比如跑步、打篮球什么的。
美中不足的是,喜爱吃海鲜以及重口味食物的他,吃多了少油少盐的菜,到中期有点厌倦松懈。又因为减重速度变慢了点,很想放弃。
好在经过营养师的指导后,他重新调整心理,又改正了过来。体重也在一步步跟着计划走,平稳下降。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后,你猜结果怎么样了?
这位小哥瘦了31斤,最重要的是血脂和UA也都正常了!
值得一提的是,困扰他的口臭问题也改善了很多。
说实话,这个减重成绩是挺不错的,但是我还是对他的减脂率不是很满意。
仔细看数据对比,他的脂肪才减了20斤,体脂率也还有22%。
如果减肥过程中能在一些细节方面执行好的话,我想他的减脂效果会更好。
但是总的来说目前体重已经正常了,一米七几只有140多斤。
接下来我要安排他继续清热祛湿,均衡饮食,取消断食,增加运动,争取在体重稳定的情况下,把体脂减下去。
减肥尚未完全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邱医生说
都说减肥难,而想要长期坚持更难。
减肥,可以说是一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考验。
希望你可以通过层层考验,成为最后的赢家。
而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想让大家知道:
①只要严格执行方案,减肥是可以成功的;
②专业的医生,不只负责你的体重,还负责你的健康指标;
③体重下降并不是减肥的最终目的。减肥的最终目的是让体脂率恢复正常,饮食习惯适应长期坚持,体质也要调理得好,否则容易反弹;
④减肥的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阶段,应该做不同的调整。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