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孩子肥胖?
专家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初步认定与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研究显示,肥胖具有遗传和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出现肥胖症状的概率高达七到八成。如果父母中一方肥胖,那么孩子有四到五成的概率会长成胖子。 此外,如果母亲在怀孕时吃得过多,孩子出生后很有可能肥胖。
事实证明,母乳喂养不太容易使孩子长胖,而吃奶粉的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相对更高。 专家提醒,有些孩子习惯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以至于缺少运动量,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央视新闻)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中新网7月13日电 13日,国家卫健委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暑期学生健康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提到,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大家都会感觉到肉眼可见的胖孩子越来越多。”赵文华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我国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6岁以下超重肥胖的问题,特别是肥胖,农村超过了城市。儿童肥胖问题引起了国家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对儿童肥胖问题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明确,各相关部门对儿童肥胖防控也采取了有力措施。
会上,也有记者提问: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有着重要作用,能否请专家介绍一下家长平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不少小胖墩都爱喝含糖饮料,怎么让孩子们少喝这些饮料呢?
赵文华给了家长们一些建议:第一,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知识信息量非常大,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庭每周食谱,食谱可以体现食物多样化。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超市、菜市场一起买菜识别食物,一起看食物标签。让孩子进厨房,让孩子学会做家常菜。在家庭里要践行家庭分餐,这个不光是卫生,还可以让每个人都知道吃多少,盘子里的东西有多少一眼就能看到。
第二,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实现充足的身体活动,尽最大努力减少静态行为时间。充足的身体活动就是要有积极出行方式,多干点家务,到阳光下健身。孩子们要有大量的、中到高强度的活动,而且活动的时候要气喘吁吁,出点大汗,这样的活动每天要达到至少1小时。对孩子们来讲越长时间活动越好。除了必要的学习,学习的时候也应该一小时活动一下,或者45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也就是说,应该减少静态行为,即靠着、躺着、坐着。
第三,减少屏幕时间。不仅是视力的问题,也是肥胖的问题。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关注一下体重,一家人经常测测体重、身高、腰围,让孩子记下来,划个曲线,要学会判断。如果体重和身高相比,体重长的太快了,就要采取行动。另外对于已经超重或者稍微肥胖的孩子们,不要让孩子们盲目减肥,不要偏听偏信减肥的办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员。
“最后,您关注含糖饮料的问题,我们大家确实要关注这个问题。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有将近20%经常喝含糖饮料,经常喝是说每周至少5天以上都喝。我们鼓励孩子们多喝水,什么是水?家长要告诉孩子们这些概念,水指的是自来水、白开水。不要不渴不喝,要主动喝,要喝足量了。饮料不是水,所以应该不喝或少喝。家长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特别是共同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职责。”赵文华补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疾控中心: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农村超过了城市。赵文华表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实现充足的身体活动,尽最大努力减少静态行为时间、减少看屏幕时间。如果体重和身高相比,体重长得太快,就要采取行动,但一定不要盲目减肥。(中国网,希隆)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