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运动对肥胖的影响(运动对肥胖的影响是什么)

时间:2025-03-31 19:50:5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对肥胖青年男性血清代谢物的急性影响

摘要:

文题释义:

血流限制抗阻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通过使用特制的束带或设备在运动时限制静脉回流,可在较低负荷下产生类似高强度抗阻运动的效果,如提高肌肉力量和质量、减少内脏脂肪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这种训练方法可在降低关节负担的同时,为肌肉提供足够的代谢刺激,在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特殊人群的肌肉力量维持与提高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血清代谢物:是指存在于血液血清中的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糖类、脂类、有机酸等。这些代谢物是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底物,反映了机体在特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代谢状态。通过对血清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

背景:血流限制抗阻运动是一种新兴的抗阻运动方式,在较低负荷下限制血流供应,能获得与高负荷运动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目前关于血流限制抗阻运动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在肥胖改善方面的应用研究仍较为有限。探索血流限制抗阻运动的潜在机制及其在肥胖人群中的应用,有助于为肥胖人群提供全新的运动处方选择。

目的:通过比较单次传统抗阻运动与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对肥胖青年男性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差异,探讨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对肥胖相关代谢影响的潜在机制。

方法:对25名肥胖青年男性进行单次传统抗阻运动(n=13)或血流限制抗阻运动(n=12)干预。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 h和运动后24 h采集静脉血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组,对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传统抗阻运动和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均能诱导血清代谢谱的急性改变。②对于传统抗阻运动组,发现2种糖类差异代谢物,4种脂类差异代谢物和3种氨基酸类差异代谢物;对于血流限制抗阻运动组,发现10种脂类差异代谢物,3种氨基酸类差异代谢物。③传统抗阻运动和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均能显著影响肥胖男青年的血清代谢物,且在运动后1 h内达到最大影响。相比之下,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对代谢物的影响更加广泛且持续时间更长。④传统抗阻运动在糖类代谢物调控上更为显著,尤其是D-半乳糖和甘油的消耗,而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在脂类和氨基酸代谢物的调控中表现出独特优势,如磷脂类的增加及天门冬氨酸对脂肪酸氧化的潜在促进作用。这些差异可能与炎症调节和胰岛素敏感性相关,但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https://orcid.org/0000-0002-6706-5373(刘昊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关键词: 血流限制抗阻运动, 肥胖, 血清代谢物, 代谢组学, 糖代谢, 脂代谢, 氨基酸代谢, 工程化组织构建

引用本文:刘昊为, 田浩冬, 黄 丽, 余杭林, 彭 莉. 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对肥胖青年男性血清代谢物的急性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29): 6249-6259.血流限制抗阻运动对肥胖青年男性血清代谢物的急性影响

胖人减肥有多难?新研究:多运动也不减重,或与身体能量补偿有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3年第31卷第5期:“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年第38卷第3期:“运动对肥胖患者体重管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谁都知道,减肥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比登天还难。俗话说,“三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可现实是,一年四季都在减肥,一日三餐都没少吃。

有人抱怨:“我都跑了一个月了,怎么还没瘦?”答案可能让人崩溃:因为你的身体,正在悄悄报复你。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扎心的事实:很多人拼命运动,却还是瘦不下来,甚至还可能胖了。这不是天理不公,而是身体的一个“阴谋”——能量补偿机制

这就像你努力存钱,但你的钱包会自动找机会帮你花掉,结果一场空。

你以为运动能减肥?身体可不答应

很多人把运动当成减肥的“万能钥匙”,但现实是,光靠运动,减肥成功的概率,低得令人心酸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运动之后,身体会自动调节能量消耗。比如,你辛辛苦苦跑了5公里,消耗了400大卡,但你的身体不会让这400大卡白白流失。

它可能会让你饭量变大、让你变得懒洋洋的、让你的基础代谢率下降,甚至让你的肠胃吸收效率更高,就像一个精打细算的“会计师”,确保你不会真的“亏本”。

2021年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指出,肥胖者的身体在运动后,会通过减少日常活动、降低非运动能量消耗(如站立、走动的频率)来补偿运动消耗的热量

换句话说,你跑步的热量,可能就靠“瘫一天”给补回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运动没用,难道胖子就真的毫无希望了吗?

减肥难,难在哪?

1. 身体的“节能模式”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食物匮乏的时代,能量是生存的关键。为了应对饥荒,人体进化出了极强的“节能”机制——当摄入热量减少,身体会拼命减少消耗,确保自己“活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节食一段时间后,就会进入“平台期”,体重纹丝不动。

而且,人体对“变瘦”这件事,简直比吝啬鬼对钱还敏感。

如果你体重下降太快,大脑会误以为你在挨饿,于是会启动一系列“自救”机制:让你更饿、让你更馋、让你更累,甚至让你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阻止脂肪燃烧。

2. 肥胖不是“懒”和“嘴馋”那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胖子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但事实比这复杂得多。

肥胖的背后,涉及基因、激素、肠道菌群、心理状态,甚至社会环境

· 基因决定了你是否容易囤积脂肪

· 有些人生下来就比别人更容易胖,这不是借口,而是科学。

· 激素会影响你的食欲和代谢

· 比如瘦素(Leptin),它是控制饱腹感的关键激素,但肥胖者往往对瘦素“免疫”,吃再多都不觉得饱。

· 肠道菌群也会影响你的体重

· 有研究发现,肥胖者的肠道菌群更擅长“榨干”食物中的能量,让同样一碗饭,在胖子体内能转化出更多的热量。

3. 中医怎么看肥胖?

中医可不会简单粗暴地说“少吃多动”,而是把肥胖归结为“痰湿”“脾虚”“气滞”等体质问题。

《黄帝内经》里早就说了:“肥贵人多湿”,意思是胖人多半是湿气重。

这种湿气,就像你家里潮湿的角落,容易堆积垃圾,久而久之就变成肥肉。

那么,中医怎么帮你减肥呢?

· 健脾祛湿,调理脾胃。脾主运化,脾虚的人,吃进去的食物更容易转化成脂肪,而不是能量。

· 所以,中医常用茯苓、薏苡仁、陈皮这些祛湿的药材,帮助身体“去水排湿”。

· 疏肝理气,改善情绪性进食很多人一焦虑就想吃东西,这其实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 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这些方子,能帮助调节情绪,减少暴饮暴食的冲动。

· 针灸、推拿、艾灸,也能辅助减肥

· 尤其是针灸耳穴,比如“饥点”“胃点”,能帮助控制食欲,让你少吃点。

减肥到底怎么做才有效?

1. 饮食比运动更重要
减肥70%靠吃,30%靠动。控制饮食,才是减肥的关键

少吃高热量、高糖食物,多吃蛋白质、蔬菜和健康脂肪,让饱腹感更持久。

2. 运动要选对方式
别再只靠跑步了!力量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才能真正提高基础代谢,让你即使不动,也能燃烧更多热量。

3. 睡眠和压力管理同样重要


熬夜会让瘦素水平下降,导致食欲增加。压力大会促使皮质醇升高,让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腹部。

所以,早点睡,比你多跑5公里更重要

结语:减肥这事儿,别掉进误区

减肥,从来不是一场“意志力大比拼”,也不是“动得多就能瘦”。

如果你只是拼命运动,却忽视了身体的能量补偿机制,可能会越减越绝望。

聪明的减肥方法,是顺应身体的规律,而不是和它死磕

调整饮食、科学运动、调理体质、管理睡眠和情绪,才是长久之计。

胖子不是懒,而是身体在“耍滑头”。既然如此,就别再用蛮力,学会用“套路”对付它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肥胖对身体健康的9大危害

肥胖对身体健康的9大危害。

肥胖对身体健康的9大危害,今天来聊聊肥胖这个健康杀手,它可不只是影响身材,还和这9大健康危机紧密相连。

·一、增加心脏负担。肥胖导致脂肪大量堆积,心脏要更费力的泵血,长期如此患心脏病风险飙升,每三个肥胖者中就有两个心脏功能受损。

·二、引发高血压。肥胖时血管壁承受更大压力,血管变窄,血压升高。数据显示肥胖人患高血压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三、易患糖尿病。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胰岛不堪重负,糖尿病随之而来,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

·四、伤害肝脏。大量脂肪在肝脏堆积引起脂肪肝,严重可发展为肝硬化,威胁生命。

·五、影响关节。额外体重让关节磨损加剧,膝髋关节首当其冲,肥胖患者关节炎风险是常人的4-5倍。

·六、呼吸受影响。睡觉时易出现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质量差,白天还会困倦乏力。

·七、增加患癌风险。肥胖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相关,肥胖人群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5至2倍。

·八、损害肾脏。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可能引发慢性肾病,严重时发展为肾衰竭。

·九、心理压力增大。肥胖者常遭受歧视,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肥胖的危害不容小觑,别再放任体重不管了,从现在起合理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