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这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佼佼者,在有效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也给部分患者带来了体重增加的烦恼。它通过5-HT2C受体和组胺H1受体的拮抗作用,悄然间提升了我们的食欲,甚至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和瘦素分泌异常。临床数据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用药后体重增长超过了7%,并伴随着糖脂代谢紊乱的风险。面对这一困境,西医常规处理手段如调整药物剂量、联用二甲双胍或GLP-1受体激动剂,虽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疗效局限和消化道反应等问题。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有云:“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一语道破了过食肥甘、脾失健运乃代谢病之核心。在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的案例中,中医辨证多将其归为“脾虚痰湿”或“痰瘀互结”。脾虚为本,如《金匮要略》所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脾失运化则水谷不归正化,酿生痰湿。痰瘀为标,清代《医林改错》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痰湿阻滞脉络,进一步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典型舌脉表现为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濡缓。
让我们聚焦一位我的门诊患者案例。张女士,32岁,于2024年5月12日初诊。她因奥氮平治疗双相障碍后1年内体重增加了15kg而来求诊,同时伴有空腹血糖升高和甘油三酯异常。主诉脘腹胀满、倦怠乏力、大便黏滞。西医诊断为药物性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虚湿困、痰瘀化热。
针对张女士的病情,我采用了健脾化湿、清热活血的治法,并开出了代谢调理经验方:苍术、茯苓、黄连、丹参、生山楂、荷叶、知母等。
根据张女士的兼症,我还对方子进行了加减:因其便秘,故加决明子;口干则加天花粉。
经过2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体重下降了4.2kg,腰围缩小了6cm,空腹血糖降至5.6mmol/L,甘油三酯也降至1.7mmol/L,精神症状稳定,PANSS评分维持在<40分。这一显著的疗效再次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在代谢调理上的独特优势。
中西医结合三大优势显著:中药可改善代谢,减少西药用量,避免病情波动(减毒增效);根据患者体质灵活组方,实现个体化治疗;配合耳穴压豆、针灸等,全方位调节身体机能,展现整体治疗优势。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深知精神药物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困扰。我是精神科康玉春医生,我始终主张运用中西结合的方式,综合干预精神心理疾病,充分发挥“西药见效快,中药治根本”的双重优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医学科普知识分享,做到正规干预,尽早摆脱疾病困扰!
#北京精神科康玉春医生##精神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李小姐高中时得了抑郁症,吃了医生开的药后体重不断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为了减重,李小姐尝试了不少的办法,但是都没有成功,她甚至一度想要停药。她的朋友劝住了她,让她谨遵医嘱好好吃药,先把病治好,再慢慢减重。
药物为什么会导致人的体重增加?变胖后又要如何减重呢?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先要知道有哪些药物会让人变胖。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肥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药物导致的肥胖属于继发性肥胖,它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加以重视,抗精神病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精神病的药,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因此,会导致身体变胖。
抗精神病药物它分为经典精神疾病药物和非经典精神疾病药物,前者的主要作用机制与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有关,后者主要是通过阻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调节谷氨酸受体等多种受体发挥作用。两种药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人体增加体重,并且据研究表明,非经典的精神病药物比经典的更能够使人发胖。但并非所有的精神疾病药物都会增加体重,吲哚酮就可能会减轻体重。
抗抑郁类的药也能够使人变得肥胖,这类药有4种类型,分别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和新型抗抑郁药,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对人体重的影响也不同。
研究发现,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在用药第6周时体重指数会有明显的上升,这种药主要是通过刺激食欲使人变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让人体重增加的效应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或较弱。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在短期治疗(6-8周)时,有4.3%的患者体重减少,而在长期治疗(16-48周)时,有17.9%的病人体重明显增加。[1] 长期使用新型抗抑郁药,一部分的患者也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被过敏折磨,严重的甚至需要不定期地服用抗过敏药,但抗过敏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让人体重增加,这类药物内含有苯海拉明,这种成分会阻止大脑受体释放组胺,从而达到抗过敏的效果。但这种药物影响大脑,控制食欲,让患者摄入更多的食物,并且该药还会让人厌倦运动,变得呆滞,降低了通过运动减重的欲望。
类固醇也能够引起体重的增加,它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甲地孕酮等。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甾体激素,长期大剂量地服用该药物会导致向心性肥胖。甲地孕酮是避孕药内含成分,研究表明使用甲地孕酮治疗12周后,体重有所增加,但多数女性对避孕药都是短期服用,因此该药对体重的影响有限,一旦停药,体重就能恢复。
除了上述药物外,胰岛素、抗癫痫药和抗肿瘤药也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可见,许多药物都有潜在的增加体重的效果,那么这些药物的致胖原因都相似吗?药物导致肥胖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人体重增加的原因较多,首先,抗精神病药物中多种神经递质受体能够刺激患者食欲,从而导致人发胖。研究证明,使用奥氮平治疗的10名患者中,有7名体重增加的患者,食欲也明显增加。长期使用较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患者,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皮质醇产生增多,从而促进了脂肪形成,导致肥胖。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强烈的镇静作用,患者在药物作用下活动相对减少、精神萎靡、贪睡,所以容易体重增加。并且精神药物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一定影响,内分泌系统也会受到干扰,让身体更倾向于从脂类中而非碳水化合物中获取能量,改变了患者的饮食习惯,逐渐使体重增加而产生肥胖,这常见于长期使用大剂量精神药物的患者。
其次,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会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从而影响性激素分泌,让腹部脂肪沉积。短期使用精神药物治疗的女性患者,雌二醇和黄体酮会降低,卵泡刺激素明显升高;男性患者的睾酮、异脱氢表雄酮硫酸盐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明显升高。
长期使用精神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雌二醇恢复正常水平,但黄体酮持续降低。女性体内雄激素活动增多,男性体内雄激素活动减少,这有利于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的沉积,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造成肥胖的原因和精神药物的可能机制类似,包括药物含有镇静作用导致活动相对减少和影响相应神经递质造成食欲增强等。但这两类药物造成的肥胖与肿瘤坏死因子(TNF)也有关,研究发现,用药过程中体重增加的同时TNF-α和TNFR浓度也在上升,因此,TNF系统可能是药物肥胖早期的一种特异指标。
而糖皮质激素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该药物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抑制其合成,长久使用该药物会提高人体胆固醇含量,并激活四肢皮下酯酶,从而使四肢皮下脂肪减少而分布于脸部、背部及臀部,造成满月脸、水牛背等向心性肥胖的表现。并且糖皮质激素可以刺激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增强食欲,让患者因摄入食物过多而发胖。
胰岛素通过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会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促进葡萄糖摄取以及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合成,引起脂肪和蛋白质在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的沉积,从而导致肥胖。
另外一些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对体重明显的增加或出现的肥胖忧心忡忡,害怕自己会愈来愈胖,于是会采用各种办法进行减重,有些患者甚至会自行减少药物或者停用药物,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可能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那么要如何缓解因药物导致的肥胖呢?
首先,要了解导致肥胖的药物,查明肥胖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不能够随意停药。要做到合理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做到单一用药,或者使用某一种药物后交替更换另一种药物,以避免同时使用不同药物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肥胖。
在用药期间,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用药的剂量,及时换药-减药-停药,许多药物停止服用后,配以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重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小规模研究中发现,一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因药物引起的肥胖,如奥利司他、二甲双胍、托吡酯、尼扎替丁、纳曲酮等,但上述药物的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和证实,因此,药物干预减肥必须慎重。
不同药物致胖原因不同,因此,需要了解某些会引起肥胖的药物,并根据药物的作用改善饮食结构,调整生活习惯,不滥用补品,少吃或不吃高油高盐的食物,减少脂类食物的摄入,并纠正睡前进食的不良生活习惯,要保持定时用餐,不能节食,多食蔬菜、水果和杂粮等热量低,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服药者要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在劳动上,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懒散的坏习惯,在运动上,要以无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为辅,每日最好能够快走30分钟左右,每周最好能够坚持5次,一些大基数的患者,一般不适合做跳跃性高强度运动,所以应尽量不选择这类运动。运动应该注意量,避免因过度运动而弄伤了自己。
服药者在心理压力过大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通过交流疏导自己的情绪,减少因药物致胖而产生的自卑感,从而避免因体重增加而导致的心理创伤。这些人也可以采取团体治疗的方式减重,在团体中共同学习关于饮食和运动的相关课程,随时监控自己的体重变化,通过团体激励来调整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一些极端肥胖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的方式来减少消化系统的吸收,其中包括有缩胃手术、胃肠改道手术等。但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旦患者继续以前不良的饮食习惯,体重就会回弹,并且手术会有许多风险和后遗症,因此,不要随意使用这种治疗方式。
许多药物都有潜在的体重增加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产生这种症状,因此,在病情出现后就应该谨遵医嘱合理用药,即使出现了药物致胖的反应,也应该咨询医生,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慢慢调节体重。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周建英,高小亚,马向华.药物相关性肥胖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01):32-34.
我是认真科普的李博士,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享健康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如果对于文章,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您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
小美今年18岁,刚刚参加完高考不久,就住进了精神专科医院。原来小美的精神病史已经有2年,之前发病的时候休学了1年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后来病情完全缓解后复读了一年参加了高考,不过备考期间妈妈就发现她又出现了幻觉,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看到天上飞着大章鱼,说有时候能听到耳朵里有人在说话。原来因为临近高考怕耽误学习,小美自己把之前吃的富马酸喹硫平偷偷停掉了。
小美的幻觉和妄想非常严重,家属为了更好的治疗小美,还给小美做了当下最时髦的基因检测,得出的结论是小美对包括喹硫平在内的多种抗精神病药物都存在药物抵抗或药物不良反应过重的可能,检测结果推荐的药物是奥氮平。因为目前的治疗药物效果确实不理想,家属也要求换用奥氮平治疗。在告知了服用奥氮平可能出现的糖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等等表现后,帮她更换了治疗药物。
可能是基因检测确实有指导意义,小美的精神病性症状在换用奥氮平后确实逐渐平稳了下来。大章鱼不见了,耳朵里的声音也出现的少多了。但小美在院的这一个多月里,体重也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即使每天有我的督促,让她减少进食,增加运动量,1个多月时间也增长了有近20斤的分量,用小美妈妈的话讲,好像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
后来小美出院了,在家继续服药休养,9月份开学后去了一所高校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3个多月的时候来医院复诊,我对吹气球的小美已经有所准备,但看到她还是吓了一跳,如果说之前是个小气球,那么现在可能是个大气球,3个多月,整整胖了40斤。小美说一直增加的体重让自己很苦恼,以前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整个人也变得不自信起来。
我们知道,大部分精神障碍都需要长期服药,而很多精神科药物确实很容易出现体重增加问题。体重增加的原因主要与精神障碍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食增加,运动减少),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导致的。
在一项英格兰的大型随即对照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非常高,其中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MI指数≥30kg/m2[1],57%的患者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体重增加对于男性来说影响还不算大,但对于女性,尤其是小美这样的花季少女来说,影响往往是无法接受的。她们的主观意识里坚持以瘦为美,根本无法接受自己任何形式的体重增加,甚至小红对我说,越来越胖之后,总觉得周围人在嘲笑自己,渐渐的还出现了对同学的敌视心理。所以,18-45岁的女性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是很差的,最常见的不当行为就是因以体重增加为代表的药物依从性而自行停药。
如何减少服药患者的体重增加当然,如果能换药,最好的办法是更换一种对代谢影响比较小的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这也是包括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北美肥胖研究学会在内的四家权威机构的联合声明[2]。
不过像小红一样,很多患者由于药物疗效差异的问题,是没办法轻易更换治疗药物的。所以我们还要想一些其它的办法。我给小红减少了奥氮平的药物剂量,同时联合了一种对体重影响更小的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因为齐拉西酮不但对体重的影响最小,甚至可以在联合奥氮平的时候减少体重的增加。
当然,调整药物治疗计划的同时,还是需要增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锻炼为重点的积极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普通人群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主要疗法[3]。
建议的运动方式包括:
以瘦为美的年轻女性面对急剧发胖的自己,是完全无法接受的。所以以体重增加为代表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青年女性精神障碍患者自行停药的主要原因。如何帮助女性患者减轻体重增加对于增加患者药物依从性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Gardner-Sood P,et al. Psychol Med 45: 2619–2629, 2015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596–601
[3]Bassi N, Karagodin I, Wang S, et al. Lifestyle modification for metabolic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Med 2014; 127:1242.e1.
#齐精医生说##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中国@头条健康@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头条心理@健康真相官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