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周芳
近日,“国家喊你减肥”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对肥胖儿童来说,如何进行体重管理呢?3月27日,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近日开展了一系列体重管理主题活动,旨在普及健康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若不得到有效遏制,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这一数据折射出我国肥胖问题的严峻性。”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王念蓉说。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蛋糕、小饼干等零食,但这些零食的热量却相当高,可能一小把饼干就等于一碗米饭的热量。”在健康讲座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鲜若凌以“儿童健康零食的选择”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科学选择零食、避免高糖高脂食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吸引了众多家长参与。
在义诊环节,专业团队还为不少家庭开出了运动处方服务,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受到广泛好评。
基层儿童保健从业人员体重管理培训则是针对来自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广大儿童保健从业人员,由来自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市妇幼保健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进行授课。“这次培训真是干货满满,让我学到了很多儿童体重管理的专业知识。”来自乡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说。
据王念蓉介绍,为帮助孩子进行体重管理和身高管理,该科室特别设立了体重管理和身高管理门诊,并将联合其他学科,建立MDT门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受访者供图)
新闻多一点>>>
儿童减重饮食小窍门
1. 准备儿童小餐具,养成7分饱习惯。
2.米、薯、面、粉皆碳水,过多碳水变脂肪。
3.蒸、煮、炖、烩为最佳,不喝骨汤和肉汤。
4. 蒸土豆来代主食,100克生土豆的热量≈25克生米。
5. 警惕高热量水果,榴莲、牛油果、波罗蜜、鲜枣、椰子肉、山楂>100kcal/100g。
6.细嚼慢咽,就餐20-30分钟,更能体会饱腹感。
7.超加工零食,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小饼干,体重增加多而快。
8.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饱腹感早到来。
9.吃饭不看视频,注意力分散后大脑难感受饱。
10.嘴馋时候多喝水和茶。
“小胖墩”可以这样吃
1.吃饭“7分饱”。
2.用蒸土豆等薯类作为主食,代替米饭、面粉等精致碳水。
3.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最佳,但不要喝骨汤和肉汤。
4.三个方法增强饱腹感: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吃饭时不看视频。
5.警惕高热量水果,如榴莲、牛油果、菠萝蜜、鲜枣、椰子肉、山楂等。
6.避免超加工零食,如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饼干等。
“小胖墩”可以这样动
1.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球类运动等。
2.保持适中强度。
3.每日运动时间30至60分钟,每周运动时间尽量达到300分钟;每周需要有一两天休息日。
4.减少屏幕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为佳。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条件丰足,校园里“小壮壮”的身影逐渐增多,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显现。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该“十要义”由学生版、家长版、学校版、社区版4个版本组成,每个版本分别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和建议。今天我们和长沙市第一医院专家一起来了解青少年肥胖的评估和防控方法。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宝典解读
学生版包括:了解超重肥胖对健康的长期危害,重视保持健康体重;学会使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多吃品种丰富的食物;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等。
家长版包括:定期为孩子称体重、量身高,监测掌握体重变化;为孩子准备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的餐食;鼓励并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等屏幕时间等。
学校版包括:将超重肥胖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品种丰富、烹调合理、营养均衡的学生餐;安排符合规定的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至少60分钟活动时间等。
社区版包括:通过社区宣传栏、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超重肥胖的危害和防控知识;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与社区内学校密切合作,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联动等。
青少年肥胖如何判定与评估
在青少年肥胖的判定方面:年龄≥2岁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来诊断超重和肥胖。
根据中国2~18岁BMI百分位数值表,BMI ≥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诊断为肥胖;BMI 处于同年龄同性别第85~95百分位诊断为超重。
如果您的孩子BMI还未“达标”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可以通过计算腰围身高比评估一下是否为向心性肥胖(俗称苹果型身材,表现为“大粗腰”)。中国儿童数据显示,男童腰围身高比>0.48,女童腰围身高比>0.46时,提示向心性肥胖,往往提示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在青少年肥胖的评估方面:对于2-7岁的年龄段,建议处于85-94%BMI范围或超过95%BMI但无明确并发症的儿童,可以保持体重、无需干预;对于7岁以上的儿童,建议处于85-94%BMI范围并且无并发症的个体保持体重,而对于有并发症或者超过95%BMI的个体则需要干预并减重。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影响长高、早熟,还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表现不自信、自卑,因为担忧自己形象而不喜欢人际交往和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有些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而且,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癌症等病过早发生的风险。所以,青少年肥胖是影响终身健康的慢性病,需要家长朋友的重点关注。
青少年肥胖的诱因有哪些?
青少年的肥胖与缺乏运动、摄入过高、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比如:喜欢甜饮料及一些非健康食品,不吃早饭、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看电子屏幕时长大幅度增加 ,隔代的溺爱等。
青少年肥胖重在早期干预
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防止孕期营养过剩。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青少年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增强体育锻炼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重视青少年体格生长,将监测青少年常规健康检查。
青少年如何纠正超重与肥胖?
在青少年体重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膳食均衡,做到定期锻炼,吃动平衡,那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陪伴孩子一起管理体重。
青少年减肥以生活干预为主,对于青少年行减重手术相对而言较为谨慎,参考《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推荐中国儿童减重代谢手术适应证即BMI≥32.5且伴有至少2种肥胖相关合并症,或BMI≥37.5且伴有至少1种肥胖相关合并症,通过饮食调整、坚持运动及正规药物治疗等未能达到显著减重目的的病人,通过严格的术前相关评估,可以行减重手术,而且目前多数文献支持减重手术,在实现可持续减轻体重和改善并发症方面的益处。(通讯员 曾恋恋)
4月27日,广汽三菱伴你成长公益课堂第二季第二课针对青少年肥胖问题开讲。
红网时刻4月27日讯(记者 周宇广)夏天露肉季即将到来,去健身房打卡成为潮流,俊男靓女们都关注身材,而孩子的肥胖问题往往被许多家长忽视。2020年,我国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高达10.4%,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率接近20%。“小胖墩”越来越多,家长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4月27日,广汽三菱伴你成长公益课堂第二季第二课开讲,湖南省营养学会理事、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秦虹就孩子的肥胖问题与广大家长进行分享,并在广汽三菱M-SPACE APP和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面向全网同步直播(点此观看课程直播回顾),同时与所有用户一同开启讨论。
肥胖是种病,一系列健康问题会因肥胖引发
湖南省营养学会理事、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秦虹为广大家长讲述孩子肥胖问题。
据秦虹博士介绍,肥胖不仅仅是一种体态的描述,目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定为一类疾病,会导致全身的代谢紊乱。儿童期的超重肥胖影响的不仅仅是美观,更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多项研究显示,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会更高,生长激素水平也低于正常儿童。
儿童在 7-12 岁肥胖症发病率增长较快,且男童高于女童。至于儿童肥胖的原因,有95%以上都源自“吃太多动太少”导致的单纯性肥胖,也有很小部分来自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继发性肥胖和遗传性肥胖。
如果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有肥胖方面的担忧,可以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法【肥胖度=(实际体重-身高标准体重)÷ 身高标准体重×100%】和BMI指数法【BMI=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对孩子的体重是否超标进行判断。
从孕前开始防控,把儿童肥胖“扼杀在摇篮里”
等肥胖已经发生再去进行干预,不如把肥胖“扼杀在摇篮里”。秦虹博士指出,从母亲妊娠到儿童两岁的“生命早期1000天”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而生命初期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婴儿时期的生长发育,对于降低儿童青少年时期以及成年后超重肥胖和其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
孕前期,母亲应该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也就是BMI在18.5-23.9之间。饮食上,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并从备孕开始即补充叶酸,在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并进行适量身体运动,维持孕期适量增重(11.5-16kg),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孩子出生后,前6月龄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可更好的降低母婴未来发生肥胖的风险。孩子满6月龄之后,在坚持母乳的喂养的同时,需要开始添加辅食。秦虹博士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同时,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让孩子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并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乳喂养可以持续到孩子2岁。
和其他疾病一样,肥胖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而防止肥胖,吃动平衡是关键,即大家常说的管住嘴和迈开腿。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听过了无数遍的道理,只是很多时候难以坚持,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也许并不是那么困难。
治疗儿童肥胖 关键还是“吃”和“动”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那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肥胖问题,我们也要有信心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儿童肥胖的治疗不同于成人肥胖 , 任何治疗措施首先均不应妨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 因此成人可使用的手术去脂、药物减肥、饥饿疗法、禁食等 , 在儿童时期不宜使用。目前国内外公认儿童肥胖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适当运动和行为修正的综合治疗方案。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膳食干预,既要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要求,又要达到控制总能量摄入的目的。肥胖患儿一天的总能量应控制在1200~1600千卡,或比通常的摄入量减少30~40%,同时密切监测其体重的变化,保证其正常的精神状态、身高生长,循序渐进的以每周减重0.5kg为宜。在整体膳食结构中,要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当增加鸡蛋、坚果、牛奶、鱼虾、海鲜类食物,保证足量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摄入。
管住孩子的嘴,并没有那么难,养育者对待食物的态度和选择,就会成为孩子的态度和选择。堵不如疏,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体验所有的味道,绝对禁止吃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同时也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和孩子聊聊食物的趣事,告诉孩子多吃的坏处。
孩子减肥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运动,相对于成年人,让孩子迈开腿就容易多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学龄前儿童要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学龄期儿童每天要有至少60 min 的身体活动。而且小朋友的基础代谢率高,又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的能量消耗是非常大的。
肥胖儿童的运动干预,需要选择具有安全性、趣味性、可长期操作的项目。饭后散步、适当家务劳动、步行上下学,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运动,而舞蹈、游泳、球类等孩子自己感兴趣,并且技术难度不算太高的运动,也非常适合孩子,如果能和同龄小伙伴一起参与,则更能增加孩子的兴趣。
饮食和生活行为干预修正是肥胖症治疗成功和效果保持的关键。在孩子减肥期间,可以对孩子的饮食和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便于监督和调整。同时,可以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通过更换小型餐具减少食量和降低进食速度,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带孩子享受健康食物,为孩子选择科学烹饪方式。学龄期儿童减肥,还应关注其学业压力带来的压力性进食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
避免孩子减肥误区 零食不是洪水猛兽
许多家长把孩子长胖的原因归咎于零食,但儿童在正餐之外,适量合理的摄入一些零食对于避免暴饮暴食、补充营养是有一定帮助的。关键在于控制食用量和合理选择健康零食。新鲜水果、牛奶、坚果、家庭自制低糖低油蛋糕、低糖酸奶、果冻等都是不错的小零食。
另外,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胖没关系,长大后自然会瘦,但脂肪可不会凭空消失。人在成年之后,脂肪细胞的数量基本维持恒定,而未成年之前,人体内的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可以增大,数量也会增多。这就意味着“小胖子”在成年之后,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会更多,即使能成功减肥,也面临更高的反弹风险。约 85% 的学龄肥胖儿童成年后仍将保持肥胖,而过度肥胖患者减肥是非常辛苦的。
课程的最后,秦虹博士提醒所有家长,肥胖孩子的减肥之路是场长征,家长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要过于焦虑。尽早预防、膳食均衡、合理运动、良好习惯,坚持下来才能胜利。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广汽三菱发布了旗下数字化服务平台“M-SPACE”APP的2.0版本,成为广汽三菱与粉丝、用户的“超级链接”,并用更深入、更丰富的内容为所有圈层用户提供服务。而在教育圈,未来将会有更多名师针对广大家长关注的亲子、教育话题开讲和互动,助力孩子和家长一同快乐成长。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