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是三月第二个星期四,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强调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对于保护肾脏健康、减缓病情进展和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性。
28岁的小张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小伙,身高175cm,体重却达到了115公斤。平时他特别爱吃炸鸡、汉堡这类高热量食物,还不爱运动。最近单位体检,小张被查出24小时尿蛋白竟高达5.7g,入院进一步检查,他不仅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还出现了心脏全心扩大、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经肾活检被确诊为肥胖相关性肾病。
一、肥胖相关性肾病及其发病机制
肥胖相关性肾病,简单来说,就是肥胖及其伴随的代谢异常,像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等,所导致的慢性肾脏病。这病发病机制复杂,就拿小张的情况来分析:
1.胰岛素抵抗:肥胖的人很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身体里胰岛素虽然多,但不能正常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抵抗又会导致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让肾小球一直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就像水管长期承受过大水压,时间一长,肾小球就会肥大,进而受损。
2.脂肪细胞因子影响:小张肚子上全是赘肉,内脏脂肪多。这些脂肪细胞可不光是储存能量,它们还会分泌一系列炎性因子,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这些因子对肾小球足细胞、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都有毒性作用,会诱发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直接或间接损害肾脏结构和功能。
3.血流动力学改变:一方面,肥胖使得小张体内脂肪组织增多,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影响了肾脏的血流灌注和血管张力;另一方面,他还伴有高血压,进一步加重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长期这样,肾脏怎能不出问题?
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比较隐匿,很多人像小张一样,一开始没啥明显症状,往往体检时才发现尿检异常。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蛋白尿,多数是轻、中度蛋白尿,但像小张这样BMI超过35kg/m²的重度肥胖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发生率就比较高了。部分患者还会有血尿、水肿、高血压,约44%的患者伴有肾小管功能异常,严重的会发展到肾功能不全。
二、如何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
得了肥胖相关性肾病,治疗起来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控制体重:这是关键。首先得赶紧迈开腿、管住嘴,通过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减重,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2.控制血压:小张有高血压,需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降压药在医生指导下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既能降压,又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
3.控制血糖:小张已经有糖尿病了,得严格控制血糖,可选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4.纠正血脂紊乱:小张的高血脂也得治,可选用他汀类、贝特类等降脂药物。
5.避免肾毒性药物:以后用药得小心,不能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像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造影剂等。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预后和肥胖程度、病程、治疗效果都有关系。要是能像小张这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要是病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阶段,那就麻烦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肥胖问题,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别等身体亮红灯才后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以及由此带来的代谢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1%,大城市超重及肥胖率更是高达30%和12.3%。肥胖对肾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国外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中约33.7%伴有慢性肾脏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2017年世界肾脏日将“肾脏疾病与肥胖”列为主题,旨在提高人们对于肥胖相关性肾脏疾病的重视。
脂肪多了肾脏压力大
据介绍,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和分布异常,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和腰围作为评估标准。结合我国人群的体质特点,卫生部疾控司2003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定义成人BMI 25-27.9kg/㎡为超重,BMI ≥28kg/㎡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为肥胖。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陈燕医师介绍说,肥胖既可以直接引发肥胖相关性肾病,也可以促进其他肾脏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约23%,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
肥胖相关肾病起病很隐蔽
陈燕表示,大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呈“无症状性”,常通过体检发现。病初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后逐渐加重,出现大量蛋白尿,但很少发生低白蛋白血症及浮肿,无明显血尿,肾小球滤过率多正常或增高,晚期也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速度相对缓慢。肾穿刺活检可以协助诊断,表现为肾小球肥大伴或不伴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性病变。鉴于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隐匿性,肥胖患者定期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十分必要。
减轻体重是肥胖相关性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研究证明可以减少尿蛋白排泄,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首先提倡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来减肥,无效时才应用药物治疗,药物仍无效的高度肥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另外,需要治疗同时伴发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显然,预防肥胖相关性肾脏疾病更重要。减轻体重,远离肥胖,保护肾脏,从现在做起。(胡林)
28岁的小张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小伙,身高175cm,体重却达到了115公斤。平时他特别爱吃炸鸡、汉堡这类高热量食物,还不爱运动。最近单位体检,小张被查出24小时尿蛋白竟高达5.7g,入院进一步检查,他不仅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还出现了心脏全心扩大、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经肾活检被确诊为肥胖相关性肾病。
肥胖相关性肾病,简单来说,就是肥胖及其伴随的代谢异常,像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等,所导致的慢性肾脏病。这病发病机制复杂,就拿小张的情况来分析:
1.胰岛素抵抗:肥胖的人很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身体里胰岛素虽然多,但不能正常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抵抗又会导致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让肾小球一直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就像水管长期承受过大水压,时间一长,肾小球就会肥大,进而受损。
2.脂肪细胞因子影响:小张肚子上全是赘肉,内脏脂肪多。这些脂肪细胞可不光是储存能量,它们还会分泌一系列炎性因子,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这些因子对肾小球足细胞、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都有毒性作用,会诱发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直接或间接损害肾脏结构和功能。
3.血流动力学改变:一方面,肥胖使得小张体内脂肪组织增多,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影响了肾脏的血流灌注和血管张力;另一方面,他还伴有高血压,进一步加重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长期这样,肾脏怎能不出问题?
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比较隐匿,很多人像小张一样,一开始没啥明显症状,往往体检时才发现尿检异常。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蛋白尿,多数是轻、中度蛋白尿,但像小张这样BMI超过35kg/m²的重度肥胖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发生率就比较高了。部分患者还会有血尿、水肿、高血压,约44%的患者伴有肾小管功能异常,严重的会发展到肾功能不全。
二、如何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得了肥胖相关性肾病,治疗起来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控制体重:这是关键。首先得赶紧迈开腿、管住嘴,通过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减重,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2.控制血压:小张有高血压,需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降压药在医生指导下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既能降压,又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
3.控制血糖:小张已经有糖尿病了,得严格控制血糖,可选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4.纠正血脂紊乱:小张的高血脂也得治,可选用他汀类、贝特类等降脂药物。
5.避免肾毒性药物:以后用药得小心,不能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像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造影剂等。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预后和肥胖程度、病程、治疗效果都有关系。要是能像小张这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要是病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阶段,那就麻烦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肥胖问题,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别等身体亮红灯才后悔。
作者:郭伟
来源: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编辑:李倩 李鹤
校对:陈泽明
初审:曾宪东
审核:崔乐文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