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有肥胖基因的人很瘦(有肥胖基因的人能瘦下来吗)

时间:2025-03-31 08:37: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增重?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有些瘦子天生很瘦,怎么吃都长不胖,遗传瘦子到底遗传了什么?

在大家的身边,或许有这么一群瘦子,他们明明身体很健康,可无论怎么吃都长不胖,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是遗传性消瘦了。可是这些天生的瘦子,到底遗传了哪些东西呢?

食欲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也是可以训练的!

1、食欲较差

有一小撮瘦人,天生食欲就比正常人要差,主要跟FTO基因抗体、身体的瘦素、甲状腺、肾上腺等激素水平有关。

但是,大部分的瘦人的食欲,通过科学的食欲锻炼,是可以明显的提升的。所以这一类遗传瘦子,其实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还是可以成功增重并保持体重的。

天生代谢高更容易瘦,但是一般偏瘦并不多

2、代谢偏高

有一部分瘦人,他们的代谢率比正常人要高,因此即使每天做同样的事情,热量消耗也要比普通人更多一些,只要饮食没做适应性的调整,都是比较容易身体偏瘦的。

不过,遗传性的代谢偏高,实际上没大家想的那么离谱,一般也就比普通人高10%-15%。因为代谢偏高超过15%,就会被认定为代谢异常;而代谢偏高超过20%,就会被认定为甲亢了。

所以,单纯的代谢偏高导致的身体偏瘦,身体偏瘦绝对不会超过15%,大部分人偏瘦都在10%上下。如果身体偏瘦超过15%,那就说明还有其他原因,共同导致了你的消瘦问题。

肠胃功能天生有强有弱,但是科学饮食能长胖

3、肠胃功能

人的肠胃功能,天生就是存在差异的,有些人肠胃功能天生就很好,有些人肠胃功能天生就偏弱。

另外,不同的个体之间,肠胃对不同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有些人碳水消化吸收率很高或很低,有些人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很高或很低,还有些人脂肪消化吸收率很高或很低。

但是,肠胃功能的差异,并不会导致肥胖或消瘦的必然差异;肠胃功能只有结合饮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肠胃功能偏弱的人,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肠胃特点,安排适合自己的食物,其实身体并不会出现消瘦问题。

某些遗传性疾病,容易导致身体消瘦

4、遗传疾病

某些遗传性疾病,是会导致身体消瘦的;比如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等等;如果你有这些遗传性疾病,那么出现身体消瘦,也可以理解为遗传性消瘦。

另外,这一类特殊人群,如果疾病控制不理想,或者饮食没有相应的调整,身体偏瘦几乎是必然结果。但是这类人群整体占比很小,而且基本都有其他症状,所以很容易被发现。

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对体重的影响,实际上被严重高估了。绝大部分的遗传性消瘦,其实都可以顺利地成功增重,而且能够长期保持体重;如果你还没有成功增肥,主要还是因为你还没找到正确的方法。

为啥有的人吃得多不爱动还很瘦?研究:基因影响胖瘦

当我们看到一个很胖的人时,可能很容易把他与贪吃、懒惰等生活方式联系起来。但英国一项新研究表明,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控制体重方面,基因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热量食品和久坐不动是近些年来全球肥胖率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同样是吃得多、不爱动,有些人越来越胖,有些人却依然苗条。英国剑桥大学与桑格研究所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证实了许多人长久以来的猜想:瘦人在保持苗条体型方面具有遗传优势。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分析了1.4万名志愿者的基因信息,试图寻找肥瘦背后的基因奥秘。与很多重点关注肥胖人群的研究不同,这项研究将偏瘦人群也考虑在内。参与基因分析的志愿者中,1622人是体型偏瘦的健康人,1985人严重肥胖,其余大约1万人体重正常。

研究人员说,他们此次不仅找到了一些已知的肥胖相关基因,还发现了一些新的严重肥胖相关基因和健康瘦体型相关基因。综合这些基因的作用,他们开发出了一套关于胖瘦遗传风险的评分体系,结果发现,偏瘦人群的评分普遍较低,而肥胖人群的评分较高。

领导研究的剑桥大学教授萨达芙·法鲁基说,这项工作首次表明,健康的瘦人之所以较瘦,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而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增加肥胖风险的基因负担。

法鲁基说:“人们很容易匆忙做出判断,去批评那些身体超重的人。但科学表明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对自身体重的控制能力可能比我们认为的小。”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在偏瘦人群中较为常见。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有助找到保持苗条体型的新方法。

(新华社)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