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动的生活方式的普遍化,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周围人群中,肥胖的比率是越来越高了,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的比例达到了30.1%,肥胖的比例达到了11.9%,在青少年和儿童中,这一比例也不容小视。
我们的体重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叫做肥胖呢?目前用于评价肥胖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我们最常用的体重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基于24-28之间,称为超重,体重指数超过28以上,称为肥胖。
第二种是用腰围来评价中心性肥胖,男性的腰围大于90cm,女性的腰围大于85cm称之为中心型肥胖,对于中心性肥胖,我们还有一种比较精确的评估方法,就是用CT或者是磁共振的方法,来测量内脏脂肪的表面积。在中国人群中内脏脂肪表面积超过80平方厘米,称为中心性肥胖。
最后一种是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来测量人体的体脂率,正常男性的体脂率介于10%-20%之间,女性介于15%-25%之间,如果男性的体脂率超过25%,女性超过30%,称为肥胖。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用体重指数来评价一个人的体重是否超标,是不够全面的,如运动员,他的体重指数可能很高,但是他的体脂含量却是非常低的,相反有一些女性,她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体脂率却已经超标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体重指数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我们与体重相关的健康风险。
肥胖的治疗
可能很多人觉得,肥胖太普遍了,如果觉得自己太胖减减肥不就好了,还要治疗吗?至于到治疗的地步吗?内分泌科医生提醒大家,如果长期受肥胖困扰,自己尝试了各种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肥胖是一种疾病,只不过大家把它都忽略了。
肥胖的治疗方法很多,中医的有针灸,埋线治疗,西医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不管我们采用哪种治疗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都是第一位的,建议肥胖症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长期的平衡膳食,并辅以充足的体育锻炼,肥胖症患者的膳食的总原则是:低热量、低能量,适合的蛋白摄入,严格戒烟,限酒。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轻断食的膳食方法,它的具体做法是,在一周中5天正常的膳食,在其余非连续的两天中,只摄入正常膳食的1/4,女性的能量摄入约500千卡每天,男性约600千卡每天,通过这种轻断食的方法,可以使我们获得比较理想的体重,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等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得到良好的控制。
对于体重指数较高的患者,更建议他们可以使用药物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我国存在通过药监局的批准并且有减肥适应症的药物,它是一种胃肠道的脂肪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的水解和吸收来达到减重的作用,这种药物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2岁以下的青少年。
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排气过多,大便失禁,以及带便性胃肠排气等。这类药物也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以及β胡萝卜素的吸收,因此建议我们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应该补充包含脂溶性维生素在内的复合性维生素。此类药物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转氨酶的增高,重度脂肪肝以及过敏反应等,虽然这种药是非处方药,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购买使用。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了有关减肥的小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体魄,远离肥胖这个健康杀手。
本期医学内容合作者:李恒 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科普【如何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1.体重指数(BMI)= 体重/身高的平方。目前临床用BMI来评价:BMI<18.5者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范围,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2.用腰围(WC)来判断。一般中心性脂肪/腹型肥胖,通常使用腰围(WC)来评估,也被发现与几种癌症类型的风险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但根据针对中国人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标准,中国成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属于中心型肥胖。
来源: 广东12320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体重正常,肚子却堆满“游泳圈”?或者健身多年肌肉发达,却被BMI判定为“超重”?体重数字从来不是衡量胖瘦的唯一标准,今天教你科学识别“真胖”还是“虚胖”,用权威指标为健康把关!
一、BMI:快速筛查,但别迷信
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²
中国标准:18.5-23.9正常,24-27.9超重,≥28肥胖。
比如身高1.7米的人,体重超过68公斤(BMI≈23.5)就需警惕。
局限性:BMI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健身爱好者肌肉含量高,可能被误判为“超重”;而“瘦胖子”体脂率高但BMI正常,暗藏健康风险。
二、腰围:腹部脂肪的“照妖镜”
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卷尺绕肚脐上方0.5-1厘米处,呼气末测量。
超标标准: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即为腹型肥胖。
为什么重要?内脏脂肪过多会直接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体重正常,若腰围超标,也要立刻调整饮食结构。
三、体脂率:脂肪含量的精准标尺
正常范围:男性15%-25%,女性20%-30%。
测量方法:
体脂秤(生物电阻抗法):家用便捷,但受水分、饮食影响误差较大;
专业检测(如双能X线吸收法):医疗机构使用,结果更精准。
典型案例:体重相同的两人,体脂率30%的人可能显胖,而体脂率20%的人则肌肉紧实。
四、其他辅助判断方法
1. 标准体重法:
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5;女性=身高(cm)-100。
若实际体重超过标准值20%,即为肥胖。
2. 皮下脂肪厚度:
肱三头肌部位脂肪厚度超过11毫米,提示肥胖。
五、综合判断,科学应对
三个指标联动:BMI筛查→腰围排查内脏脂肪→体脂率确认脂肪比例。若其中一项超标,就要引起重视!
健康调整建议:
饮食:减少精制碳水、高糖水果,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低脂食材;
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搭配力量训练增肌减脂;
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按“蔬菜→蛋白质→主食”顺序进餐,细嚼慢咽。
真正的“胖”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威胁健康的脂肪含量。与其纠结斤两,不如从今天起,用科学指标全面评估身体状态。毕竟,健康的体型才是最美的!
(注:本文参考国家卫健委指南及医学专家观点,具体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