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己属于那种肥胖(自己属于那种肥料怎么办)

时间:2025-03-30 21:34:5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肥胖居然有5种类型?不同肥胖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可别减错了

#名院名医##中医#

近段时间,“国家喊你减肥”成为热点话题。肥胖不仅影响体型,更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元凶”之一。要想成功减肥,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哪种类型的肥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中医对于肥胖的分类,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如何看待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胃功能失调、痰湿内蕴、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提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指出饮食不节、运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中医体重管理强调“治未病”,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中医将肥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胃热火郁证

常见症状:肥胖多食;常感口干、饮水多;易出汗,尤其是头部和上半身口臭;易生痤疮或皮肤油腻;平常情绪不稳、易发怒;面部潮红,眼睛充血;食欲旺盛、食量大,易饥饿;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便秘;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数。

治法:清泄胃热,通腑泄浊。

方药:佩连麻黄汤,或铁皮石斛、麦芽等食药物质。

2. 痰湿内盛证

常见症状:形体肥胖,常感疲惫,活动后加重;头部沉重;胸部闷胀,腹部胀满,饭后尤甚;可能出现轻度水肿,尤其是下肢;胃口不佳,或食后消化不良;白天易困倦,睡眠时间较长;大便稀溏或黏滞,排便不畅;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化痰利湿,健脾渗湿。

方药:导痰汤合四苓散,或薏苡仁、橘皮、砂仁等食药物质。

3. 气郁血瘀证

常见症状:肥胖懒动,胸闷、腹胀、嗳气,喜欢叹气,易怒或抑郁;常感疲倦,活动后加重;局部疼痛;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或橘皮、山楂、当归等食药物质。

4. 脾虚不运证

常见症状:肥胖臃肿,体重超标,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疲倦乏力;饭后腹胀、嗳气、恶心,消化不良;面部或四肢水肿,尤其是下午或晚上加重;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稀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茯苓、山药、莲子等食药物质。

5. 脾肾阳虚证

常见症状:形体肥胖,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腰膝酸软、易于疲劳,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面部或四肢水肿,尤其是下午或晚上加重;食欲不振,喜食热饮,腹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或小茴香、山药、肉桂等食药物质。

中西医结合减肥的优势

1. 标本兼治,效果持久 西医精准检测,找出肥胖根源;中医调理体质,改善代谢,双管齐下。

2. 个性化方案,安全高效 根据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等,制定专属减重方案,安全无副作用。

3. 内外兼修,健康升级 帮助减重,同时关注整体健康,改善睡眠、调节情绪。

整体而言,中医通过针灸、拔罐、穴位埋线、中药调理等方法,疏通经络、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现代医学则从营养学、代谢调节等角度出发,通过个性化饮食方案、运动指导和必要时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帮助患者科学减重。中西医结合,既能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又能借助现代医学的精准干预,实现“1 1>2”的效果。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衡阳市中医医院 黄新艳 曾海燕】

【编辑:sanx 】

你了解自己的肥胖类型吗?

肥胖的分类及合理饮食控制方法

一、肥胖的常见分类

1. 按脂肪分布分类

中心型肥胖(苹果型):脂肪集中在腰腹部及内脏周围,与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糖尿病)风险高度相关。

周围型肥胖(梨型):脂肪多分布于臀部和大腿,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常见于女性。

2. 按病因分类

单纯性肥胖:占肥胖人群90%以上,由热量摄入过剩、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无明确疾病诱因。

继发性肥胖:由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或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引发,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3. 遗传与代谢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如瘦素分泌异常)导致食欲失控或能量代谢低下,称为“遗传性肥胖”,需医学干预。

二、合理控制饮食的五大原则

1. 控制总热量,科学分配

每日摄入热量应略低于消耗量,建议减少300-500大卡/日,但不可低于基础代谢(女性约1200大卡,男性1500大卡)。

三餐比例建议3:4:3,晚餐以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夜间脂肪堆积。

2. 优化营养结构

蛋白质(20-30%):选择鸡胸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增强饱腹感并保护肌肉。

碳水化合物(40-50%):以全谷物、燕麦等低升糖指数(GI)食物为主,避免精制糖。

脂肪(20-30%):优先摄入坚果、深海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动物油脂。

3. 增加膳食纤维与水分

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如蔬菜500g、水果200g),延缓糖分吸收并促进肠道健康。

餐前饮用300ml水可减少进食量,全天饮水量建议1.5-2L。

4. 调整饮食习惯

采用“211餐盘法”:每餐2份蔬菜、1份蛋白质、1份粗粮。

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次以上),减少高盐高糖零食。

5. 特殊人群个性化方案

糖尿病肥胖者需严格控糖,选择低GI食物;代谢综合征患者应减少饱和脂肪。

三、综合管理建议

饮食调整需配合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并保障7小时睡眠以调节瘦素分泌。短期极端节食易反弹,建议通过3-6个月逐步减重5-10%,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科学分类与精准饮食干预,肥胖问题可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降低慢性病风险。

如何判断自己是超重或是肥胖

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超重或肥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指标:

1. 体质指数(BMI):

BMI(Body Mass Index)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体重与身高比例的标准,计算公式为:

[text{BMI} = frac{text{体重(公斤)}}{text{身高(米)}^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成年人BMI的分类如下:

- BMI < 18.5:体重过轻

- 18.5 ≤ BMI < 24.9:正常体重

- 25 ≤ BMI < 29.9:超重

- 30 ≤ BMI:肥胖

2. 腰围:

腰围是评估腹部脂肪的一种简单方法。腹部脂肪过多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一般来说,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用于作为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警示。

3. 腰臀比(WHR):

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用来判定腹部肥胖程度。计算方法为:[text{腰臀比} = frac{text{腰围}}{text{臀围}}]

根据不同的健康标准,男性腰臀比超过0.90,女性腰臀比超过0.85通常被认为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

4. 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更为精确地反应了一个人身体的脂肪含量。理想的体脂率会因性别和年龄的不同有所变化,一般男士体脂率在10%–20%,女士体脂率在20%–30%视为正常。

5. 主观感受:

感觉活动能力下降,日常活动容易疲劳,外观上感觉到脂肪堆积明显,也可以作为是否需要减重的参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判断,可以较准确地评估自己的体重是否属于超重或肥胖。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指导。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