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情日记#
瘦下来很难,长胖却很简单~
“你今天怎么这么水肿”,“你怎么脸型都变了?怎么会这样子啊?我之前认识你的时候不是长这样的。”“你怎么胖了那么多?”
[流泪]亲身经历证明:心情不好会胖,睡不好会胖,过劳会胖,焦虑还是会胖。因工作原因,两年长胖了20斤,去年一年体重就增长了15斤,除了肉眼可见的浑身肥了以外,脸型也变了,然后精神状态不佳,整天整天犯困,可以称之为24小时特困生了,心情也美丽不起来~
因从事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平时就会比较焦虑,然后这两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连续两年的全年无休,整个人变得很疲劳,本身下班回去就晚,再加上报复性熬夜刷手机,长期得不到休息,从而产生压力胖和过劳肥。每个认识我的人只要见到我都会问我怎么胖了这么多(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匀称,不能称之为胖子,但是跟以前的自己比起来,真的胖了太多了),然后就开始焦虑,越焦虑越烦躁,越睡不着,如此循环,但是越熬身体越差,越容易水肿发胖……
生活中,身体的肥胖总是让人感到焦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一点都不胖,甚至可以说很瘦了,但总喊着自己胖,很焦虑;
2、突然发现自己长了3-5斤,很害怕,焦虑是不是新陈代谢变差了(就比如我这种一下子胖了15-20斤的,我很害怕也很焦虑);
3、一直处于肥胖状态,很难减肥;
4、不胖也不瘦,但就是看自己不顺眼。
那么,肥胖焦虑的人平时都会干嘛?1、买了一台电子秤,每天早晚称体重,数字在那里,却不肯接受现实(比如我自己,我就觉得一定是称坏了,又买了一台新的,每天两个称都称,[我想静静]我愿称之为秀儿);
2、每天对着镜子照,期待着魔镜魔镜,立刻把我变美丽,然而并没有~
3、每天强迫症一样逼着自己,饮食会开始变得纠结,轻食或者断食又不敢,吃太好又怕胖,如此徘徊,最终还是先吃为敬;
4、把头发往脸上拉一拉,挡住小肥脸,也变得不爱自拍了,因为焦虑导致晚上更加睡不着,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的掉;
5、自信逐渐消失,甚至开始讨厌自己,对未来变得恐惧,脾气也会变的暴躁……
只要一吃东西,或者照镜子,脑子里就闪现“我好胖”三个字,然后开始在度娘上搜索“突然长胖怎么办?”“长胖很多怎么办?”“快速减肥方法?”……一顿搜索,点进去全是广告,然后又开始自我emo
根据自身经历,总结了几点:1、心情不好会变胖:因为心情烦闷会导致淤堵,有的人心情差还会暴饮暴食,因此,生活中应保持心情愉悦,多想一些开心的事;
2、焦虑会让你变胖:焦虑很像生气,会让人变得烦躁,还有很多人会把焦虑当成抑郁症,其实这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很多信号源自于大脑,试着发现自己的优点,做得好的地方,其实你也很棒!试着肯定自己,学会接纳自己,摆脱焦虑;
3、劳累会让你变胖:当我们的身体很累,头脑又过度的想东想西、静不下来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会伤害到脾胃,脾胃不好,代谢能力就会变差;
4、熬夜变胖: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会熬夜(比如我~),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人会变得很虚,精神萎靡,头发也会保不住;熬夜会导致脾胃虚,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导致体寒淤堵,常吃生冷食物也会导致脾虚体寒,这些都是导致变胖的元凶。
所以,禁止焦虑,少熬夜,早点睡,保持心情愉悦,过劳那个我暂时是没办法改变,看下明年吧,有机会改变的还是告别过度劳累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祝大家赚钱多一点,体重瘦一点,身体好一点。
导读:近年来,中国 18-35岁人群的超重率以每年 1.8%的速率持续攀升,大学生群体的体脂超标率已然达到 28.7%。这看似寻常的体重数字背后,实则是工业化进程、数字革命以及生活方式的剧烈转变所引发的系统性健康危机。那么,如何化解肥胖所带来的健康危机?我们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这三重维度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并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肥胖成因的多维度透视
(一)代谢系统的三重打击
1. 昼夜节律紊乱
调查显示,68%的年轻人存在凌晨1点后入睡情况,褪黑素分泌峰值延迟导致瘦素抵抗。夜宵摄入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40%,形成「夜间代谢黑洞」。
2. 肠道菌群失衡
奶茶爱好者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F/B值)较正常人群高2.3倍,这种菌群结构使每天多吸收150kcal热量,相当于每年增重7kg。
3. 激素调节失常
职场压力使皮质醇水平持续高位,促使内脏脂肪堆积。部分女性盲目节食引发甲状腺激素T3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达300kcal/日。
(二)行为模式的致命组合
1. 饮食陷阱
隐形糖摄入:1杯全糖奶茶=14块方糖,相当于跑步1小时才能消耗
外卖依赖症:外卖餐食平均钠含量超出推荐值2.1倍,引发水肿性肥胖
情绪性进食:焦虑时多巴胺驱动下的进食量比正常状态多出43%
2. 运动荒漠化
久坐时间达9.2小时/日,臀肌「失忆」导致脂肪堆积效率提高18%
碎片化运动难以激活线粒体生物合成,运动后过氧消耗(EPOC)效应缺失
3. 认知偏差
61%的人误将BMI正常等同于健康,忽视内脏脂肪超标
- 「周末补偿心理」导致单日暴食摄入量可达5000kcal
(三)社会环境的助推效应
1. 商业营销制造的「糖瘾经济」:便利店50%货架被加工食品占据
2. 建筑设计的「反健康」特性:地铁站平均需步行700米才有楼梯出口
3. 职场文化的隐形压迫:85%的办公室提供零食架而非站立办公设备
二、科学减重的四维突破方案
(一)精准营养管理
1. 血糖波动控制法
采用「蔬菜-蛋白质-主食」进食顺序,餐后血糖峰值降低35%
择低GI食材组合(如糙米 鹰嘴豆),延长饱腹感3小时
2. 营养密度提升策略
每日保证15种以上食材,重点补充镁(南瓜籽)、铬(西兰花)等代谢辅因子
实施「彩虹饮食法」,不同颜色蔬果提供差异化植物化学物
3. 智慧代餐方案
选择含CLA(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粉,可定向减少腹部脂肪
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乳清蛋白 快碳,促进肌肉合成
(二)运动效能升级
1.NEAT(非运动性热消耗)激活
每小时起身做「3-3-3」训练:3次深蹲 3次开合跳 3次卷腹
通勤采用「变速步行法」:快走1分钟 常速2分钟循环
2. 代谢灵活性训练
每周2次空腹低强度有氧(心率110-120),提升脂肪氧化能力
抗阻训练采用「递减组」模式,持续激活后燃效应
3. 功能代偿训练
针对久坐人群强化臀中肌(侧抬腿)、深层颈屈肌(下巴后缩训练)
利用筋膜球进行足底按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三)生物钟修复计划
1. 光疗调节法
晨起30分钟内接触10000lux光照,重置昼夜节律基因表达
晚间使用琥珀色灯光,抑制蓝光对褪黑素的抑制
2. 进食时间窗优化
将早餐推迟至起床后90分钟,匹配皮质醇自然节律
实施14:10间歇性断食,晚餐控制在19点前完成
3. 睡眠质量提升
睡前进行「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使用重力被(重量为体重7-12%)增加深度睡眠时间
(四)心理行为重塑
1. 认知重构训练
建立「食物不是奖励」的神经关联,用非饮食方式处理情绪
实施「正念饮食」:每口咀嚼20次,用餐时间延长至20分钟
2. 环境改造策略
使用蓝色餐具(抑制食欲),将零食存放在不透明容器中
手机设置每小时「健康提醒」,打断久坐行为链
3. 社会支持系统
加入运动社群获取群体动力,团队运动坚持率提高3倍
与营养师建立「每周打卡」机制,动态调整方案
三、健康管理的长期维持策略
(一)数据化监测体系
1. 使用体脂秤监测内脏脂肪等级(理想值<9)
2. 佩戴运动手环确保日均活动消耗>基础代谢20%
3. 每季度检测HbA1c(糖化血红蛋白)和尿酸值
(二)弹性调节机制
1. 设立「10%放纵日」:每月3天可适量享用喜爱食物
2. 体重波动3%时启动「3日修正计划」:增加蛋白质 高强度间歇训练
(三)终身健康投资
1. 将运动时间纳入日程表优先级,视同重要会议
2. 建立「健康账户」:将节省的医疗支出用于健身投资
3. 每年参加体能测试,持续优化运动方案
结语:重塑与身体的契约
减重本质上是重建身体与环境的对话方式。建议年轻人采用「90天系统重塑计划」:前30天聚焦习惯培养,中间30天建立代谢优势,最后30天巩固神经记忆。记住,健康体重不是短期冲刺的终点,而是终身健康的起跑线。当体脂率下降5%,胰岛素敏感性可提升30%,癌症风险降低18%,这些数字远比体重秤上的变化更有价值。让我们用科学管理代替盲目节食,用持续进步替代焦虑循环,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收获更强韧的身体与更自由的人生。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抑郁症后近9个月就各种乱七八糟的毛病,失眠、荨麻疹、胃疼、胃胀、疲倦、腿酸、高尿酸等等,一年去医院的次数比之前加起来还多。
这么多症状,没焦虑症的人都得干抑郁。
但当你懂了里面的逻辑之后,其实一点都不需要紧张。看起来症状很多,其实根因都一样,只要把根因干掉,所有的症状就都好了。
今天是24年9月12号,我的胃胀(最后一个症状)已经能在我的掌控中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挺有信心的。希望一个月后能够痊愈,奥利给!!!
本文的所有观点均来自于邱锦伶所写的《心灵择食》和《吃到自然瘦》,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下,不愿意看书的可以直接看我文章总结。
这两本书的解题思路大致一样,所以我整合后一起给大家分享里面重点,当然我还会对里面有些内容做出点评。
首先作者邱锦伶非常出名,给很多的名人做过饮食顾问和减肥专家。但她本人起初是个设计师,薪水还不错,直到家庭和身体都出现问题,大概40岁才从事这个行业。或许正因为这种非科班出身,又带着病症,一边学习吸收中医、营养学的知识,一边自救,最后通过病人的大量实践,反而探索出了很多的规律。
这种个人经验我一般都不相信,因为没有实验数据做任何支撑,那不就是信口雌黄,夹杂私货嘛。但是看了她的文章,我又用了低发漫饮食做了对照,发现她的经验很多跟这个还是吻合的,所以决定发出来。
这里就不详说了,抑郁症和尿酸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核心还是肠道菌群、身体炎症导致最终的营养吸收等等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对某些食物比如牛奶、小麦、果糖等天生的敏感,菌群的不给力,最终影响到身体症状以及情绪等问题。
解决办法整体肯定是饮食治疗,这个跟我的理念一直一样,‘以食为药’。文章主要包括体质分析、多吃的食物、怎么吃、忌口食物以及一些小技巧比如提高睡眠质量。下面我们来一一讲解。
重点吃的食物‘四条腿的好过两条腿的,两条腿的好过没腿的’,羊肉、猪肉最好,鸡肉次之,牛肉不好
肉类都是温性,并不会上火,羊肉上火的原因是上火的香辛料比如辣椒、孜然一起吃导致的。牛肉是最容易上火的,会引发口臭和妇科炎症(这段我不是太认同,但起初照做)
注意:
食用方式:
不建议吃:
蔬菜都是寒性的,早中吃多些,晚上吃少些(早中各摄入2份,晚上摄入1份)。植物存储养分的地方在根,输送养分的地方在茎,叶子是用来光合作用的,所以根茎花果类蔬菜最应该多吃(这话应该有问题,比如菠菜,芹菜)。 下午四点后就别再吃叶菜类蔬菜,这些菜叶大多比较寒。
我倒是没严格按照这个执行,但晚上少吃菜倒是做到了。
水果就是个重灾区,在低发漫饮食法里也是,即使能吃的水果都是很少量的食用,比如香蕉半根、猕猴桃半个。如果懒得记,就记得少分量吃就行了。
*在择食三餐里,淀粉的摄取是在菜和肉吃够量后,以整体八分饱为原则。
小麦就别吃了,就吃大米,我是大米加一部分杂粮。
钙流失会导致情绪抑郁焦虑,睡眠不好等问题。所以为啥建议多晒太阳了。
作者推崇的超级食物
最后还有一些营养剂,海豹油、柠檬酸钙、辅酶Q10,大家酌情补充。
忌口的食物她会分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情绪忌口不同的食物,我在体质一章中会单独列出来,但其实一起忌口掉就好了,不用费力挨个试了。
*下午4点以后不要吃叶菜类及水果,否则也容易造成体寒
再看一下常见的体质的外在表现
整体的饮食方法论就说完了,后面在第二篇会讲身体和情绪关系以及一些别的技巧。
码字不易,大家觉得我讲的还行的,记得点赞关注留言,这些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