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你是不是逐渐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皮肤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清爽,变得干燥而紧绷,但奇怪的是,脸上和头发上却开始频繁地出油,身体也变得沉重起来,整天都感到乏力,脑袋也变得昏昏沉沉的,胃口也不好,稍微吃点东西就不消化,食物仿佛都变成了脂肪,堆积在腹部,整个人看起来显得臃肿不堪,大腹便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冬季天气寒冷,气压低,普遍贪食高热量食物以御寒,同时活动量也相对减少,这就导致身体容易出现肥胖问题。再加上冬季空气干燥,导致皮肤又油又干,身体也更容易感到沉重和乏力,这些都让人感到不适和焦虑。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冬季减肥特效方——五皮饮,源自《华氏中藏经》,被称为“行气治水第一方”。
组方: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
健脾祛湿——解决生痰之源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不利,水湿泛滥。陈皮、茯苓皮、生姜皮,行气健脾、升阳祛湿。
利水消肿——排出体内多余痰湿
体内已经生成的痰湿怎么办呢?通过膀胱排出去就行了,大腹皮和桑白皮像抽水机一样,把体内多余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去,消除水肿。
这五种药材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它们搭配在一起,行气健脾、利水祛湿,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湿气,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李先生,身高175,体重170斤,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体重感到苦恼。他常常感到身体沉重,头晕乏力,仿佛被一层厚重的湿布包裹着。他的胃口也不好,经常不想吃东西,但即便如此,体重还是居高不下。更令他苦恼的是,他的腹部堆积了大量的脂肪,整个人看起来显得臃肿不堪。
找到我后,根据他的情况,综合辨证属于痰湿内蕴,脾胃虚弱。平时喜欢吃冷饮,导致体内湿气过重,脾胃功能受损。湿气困脾,使得脾气不畅,运化失职,水湿在体内停聚,形成肥胖。
我就在五皮饮基础上加减拟方,添加了黄芪、白术来补脾益气,山楂来帮助消化,和其它一些行气健脾祛湿的药材。
在服用过程中,他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小便变得频繁而通畅,这是身体在排出多余水分和湿气;腹胀感逐渐减轻,胃口也变得更好。最重要的是,他的体重开始逐渐下降,肚子上的“游泳圈”也明显缩小了。
就这样前后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从170斤降到了140斤,整个人都精神、轻松了,身体不适也都没有了。
30岁的小李(化名)
是一名互联网打工人
最近上厕所时
突然感觉一阵头晕、头痛
一开始以为是没休息好
可没成想
这种感觉连接几天都有
他赶紧到附近的
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挂号就诊
医生检查发现
小李血压已高达180/100mmHg
诊断其为
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度危险组
才30岁怎么就患高血压了?
人们印象中的高血压
似乎是“老年病”
如今却盯上了年轻人
数据显示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
高血压患病率为27.5%
也就是说
我国每4名成年人中
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其中18~44岁居民
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3.3%
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51.6%
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年轻人的高血压,很多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即使有症状也只是一些轻微的表现,如头晕、头痛等,所以经常得不到重视。
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再加上工作忙,常常忽视了身体的健康状态。
那么,导致高血压年轻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1. 饮食起居不科学
摄入盐、动物肉类、油脂类食物过多,蔬菜、水果摄入偏少,睡眠时间不规律、熬夜等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均可使血压升高。
2. 缺乏运动
摄入过多高能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同时却又缺乏运动,导致脂肪消耗少,脂肪堆积在体内,体重增加,是高血压年轻化的重要因素。
3. 心理压力
不少年轻人的心理压力较大,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建议18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1次测量血压,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过高或短时间过胖,有头晕、心慌等不舒服的症状的时候,就要及时地测一下血压。
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中心一区主任王运红介绍,超重、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近五分之四的肥胖人群是高血压患者。
“体重管理对于血压控制,特别是青少年、中青年人群的血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王运红说,研究显示,血压降低的程度与体重减轻的幅度相近,即每减轻1公斤体重,收缩压减少约1毫米汞柱。
她建议超重、肥胖人群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的健康成年人体重指数应控制在18.5至23.9千克/平方米,并合理控制腰围,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应控制在85厘米和80厘米以内。
误区1:血压正常就停药
血压在停药后,会再次升高,而间歇用药更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愈发严重。
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根治高血压的良方,因此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
误区2: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除高血压危象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使血压在4~12周达标。降压速度过快,反而可能使已经适应长期高灌注压的高血压患者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头晕,引发对降压治疗的怀疑。
如果血压降得太低,会导致大脑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诱发脑卒中。因此,降压治疗不能过急、过度。
误区3:没有症状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会导致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症状,但有些患者高血压病程长,身体已经耐受不适,因此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
注意:没有不适不代表升高的血压对身体没有危害,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的时候为时已晚。
建议高血压患者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压,不凭感觉换药、停药,不私自调整剂量,最终实现科学平稳降压。
转自:健康广东
来源: 岭南大医生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093期
「在阅读此文之前,诚恳请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每天早晨6:30阅读科普,又方便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让你更便利获得调理方案,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今天科普聊聊一身痰湿怎么治。
现在的人们饮食好,运动少,身体超重或肥胖的就多了。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痰湿可随气血流注身体各处,导致各种不适。
痰湿和水饮,都是阴邪,都能阻遏气机,不过带来的症状却不一样。水饮(湿浊)通常会泛溢于胸胁、胃脘、腹部、四肢,可表现为气急气促、脘腹胀满、身体虚胖、水肿等症状,甚至湿浊可上攻心胸,导致胸闷。
而痰湿二邪合邪为患呢,多会游溢于经络、脏腑,蒙蔽清窍,导致身体沉重倦怠容易疲劳,神志不清。严重的还会痹阻心窍,厥晕等。
那该怎么治疗呢?
按照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治痰学说:
痰之为病必有所以致之者,如因风因火而生痰者,但治其风火,风火息而痰自清也。...凡痰因火动者宜治火为先,...郁痰有虚实,郁兼怒者宜抑肝邪,郁兼忧者宜培肝肺。
具体该如何治疗呢?
导痰汤,源自宋代医家吴彦夔所编撰的《传信适用方》里载录的皇甫坦的方子。
导痰汤组方:半夏、天南星、枳实、陈皮、赤茯苓、生姜。
导痰汤具有燥湿祛痰、行气开郁的功效,主治痰厥证。
如果体内痰涎壅盛,胸肋痰饮壅滞,痞塞不通,则可用导痰汤调理。
导痰汤,能燥湿化痰,行气开郁。方子里没有行水渗湿利湿的中药,所以对于痰湿为害,痹阻心窍多导致的痰厥证很适合。
不难看出,相对于二陈汤,导痰汤是二陈汤去掉乌梅、甘草后,加入胆南星、枳实二药而成。
方中胆南星,药性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造是,可以加强半夏的燥湿化痰的药力。
方中枳实可行气消痰,和陈皮一起理气化痰散结。
导痰汤方相比较于二陈汤来说,其燥湿化痰行气的药力更强,对于痰湿内阻比较重、阻遏气机不畅的痰厥证更加合适。
只要痰湿更重,不管有没有兼风邪,燥湿化痰都是不二之法。方子的精妙之处就是二陈汤加了胆南星和枳实,胆南星强化半夏的效果,枳实强化陈皮的效果,所以燥湿化痰效果更好。
不过导痰汤经常用于治疗痰湿痹阻的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其他像失眠、郁证、痰湿痹阻的尿酸高痛风等也能调理。
不管你是口疮、口腔扁平苔藓,还是尿酸高痛风,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一对一调理。方法很简单,只要您关注@北大医学博士单独悄悄地回复(别在评论区)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悄悄给你的反馈即可。#暑期创作大赛#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网络,侵删):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张洁硕士论文《燥湿化痰法及其代表方剂研究》。#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