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胖胖的人身上都有一道道“花纹”,就像皮肤“裂开”一样;一些孕妈妈也有类似的痛苦,怀胎十月好不容易“卸”了货,肚皮上却留着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妊娠纹”;一些瘦高瘦高的年轻人,由于青春期快速生长,在大腿、臀部等位置出现了“生长纹”。这些花纹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膨胀纹,下面就请长沙市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黄敖为我们科普膨胀纹的那些事。
什么是膨胀纹?
膨胀纹,又称为萎缩纹,一般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波浪形条纹状萎缩,最初为淡红色或紫罗兰色轻微隆起的条纹,称为“红纹”。随后,颜色逐渐转为带有光泽的苍白色,略微凹陷,表面平滑或者有细微皱纹,称为“白纹”。膨胀纹通常无瘙痒等自觉症状,一般不会自然消退。
膨胀纹是怎么产生的?
有研究认为,当身体迅速生长时,皮肤受到拉伸,此时,如果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这些是保持皮肤紧致必需的)跟不上身体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真皮和表皮撕裂,出现膨胀纹。
正常皮肤(左)及膨胀纹皮肤(右)
此外,在膨胀纹发生的过程中,激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体重的快速增加、身高的快速变化(如青春期生长突增)或肌肉增加都有可能产生膨胀纹,所以青少年、妊娠、肥胖者是膨胀纹的常见人群。
膨胀纹也可见于导致皮质醇增多的病理状况,如库欣综合征、长期系统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膨胀纹的分型和表现
膨胀纹根据其发病人群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青春期膨胀纹 好发于大腿内侧、手肘和膝盖上方、臀部、女性乳房部位的皮肤。
2.妊娠纹 发生于孕中晚期,主要见于腹壁皮肤,也常见于乳房、臀部和大腿等部位皮肤。
3.库欣综合征或皮质类固醇所致的膨胀纹 该型膨胀纹比较粗大,分布较广,除了青春期膨胀纹发生的部位以外,也可以累及面部等其他部位。
如何预防膨胀纹?
市面上常用的橄榄油、妊娠油、乳液等等对于膨胀纹的预防作用有限。目前预防膨胀纹最有效的方法一是控制体重和维度,增加皮肤弹性用;二是适度拉伸锻炼可延展皮肤张力;三是注意饮食,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A 、C、 E的食物。
膨胀纹如何治疗?
如果膨胀纹已经产生了,现代医学对它也不是没有办法。从局部治疗再到激光治疗,虽然无法完全去除,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观并减轻症状。目前,通过1064nm Nd:YAG 激光、585nm脉冲染料激光等可用于改善红纹,而CO2点阵激光、强脉冲光、射频技术等可以改善白纹。
指导专家:长沙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 黄敖
文案:李丽琴 张丽
通讯员:宁瑜 王希
制作:彭璐
“医生,
麻烦你帮我看看身上的红斑,
到底得了什么毛病?”
近日,70出头的王阿姨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诊室。就在前几天,她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手和腿上多出了一大块网状黑红色的花纹,就像蟒蛇纹一般,怎么都除不掉。王阿姨怕自己得了什么大病,赶紧来到了医院。
接诊的皮肤性病科邓琳医师在详细询问后找到了原因——原来,天冷后,王阿姨一直贴身使用热水袋给手脚取暖,久而久之发生了“低温烫伤”,导致出现了这种难看的网状花纹。
邓琳医生说,像这种网状纹的烫伤在临床上被称为“火激红斑”,这是一种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刺激,导致皮肤产生毛细血管扩张、持久性的红斑、网状色素沉着的皮肤病,有恶变风险。
火激红斑虽然痛感不明显,但影响美观,恢复期较长,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能自动修复。
小心取暖设备的“温柔一刀”
邓琳表示,低温烫伤是冬季极容易被忽视的烫伤。这种烫伤一开始并不容易被注意到,但一旦形成伤害,就会比较深。
“皮肤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娇贵。只要长时间接触超过体温37℃的温度,就有可能对皮肤产生伤害。”邓琳说,大家冬季用于取暖的热水袋、暖风机、暖宝宝、电热毯等,其实都超过了安全温度,不建议长时间使用。特别是棉被具有蓄热能力,如果在睡觉时使用就更容易烫伤。
邓琳说,每年冬季被低温烫伤的患者都不少。患者中有高温作业的,还有长期红外线透热疗法的病人,更多的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期使用火炉烘烤、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物品。最夸张的是,她还碰到一名女性患者,大腿上出现了一片火激红斑,最后发现,她只是因为习惯性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导致,可以说低温烫伤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者、肥胖者、年老体弱者、长期卧床者等对温度感应能力相对迟钝,新生儿皮肤柔嫩,这类人群更易导致火激红斑。
预防低温烫伤
做好这几点
邓琳提醒,防止低温烫伤最重要的是与致热源保持适当距离且避免长期反复暴露于温热环境。
主要做好这几点:热水袋的水温不要太高,最好套上套子。另外,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取暖物品;电热毯上床后应及时关掉电源;用暖风机时,避免直吹。
邓琳表示,大部分早期病变是可逆的,持久病变有时可遗留永久性色素沉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火激红斑长期持续不退,病情迁延,极有可能发生病变,演变为鳞状细胞癌等严重疾病,建议规范治疗,定期随访。
最后,邓琳温馨提醒大家,火激红斑,可防、可治,重在未病先防,避免非必要的过度、反复的热刺激!
转自橙柿互动
来源: 新闻晨报
今晨(1月13日),广州观测站录得3.0℃低温,再次刷新了2025年以来的最低气温纪录,广州不少地方今晨出现霜冻。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林园轩
天气一冷,暖宝宝、电热毯、热水袋等各种“取暖神器”出现了,你用上了没?但使用时注意了!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伤害。
70岁阿姨一直贴身使用热水袋
皮肤长出一大块“蟒蛇纹”
“医生,麻烦你帮我看看身上的红斑,到底得了什么毛病?”
近日,70出头的王阿姨来到浙江某医院皮肤性病科诊室。就在前几天,她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手和腿上多出了一大块网状黑红色的花纹,就像蟒蛇纹一般,怎么都除不掉。王阿姨怕自己得了什么大病,赶紧来到了医院。
接诊的皮肤性病科医生在详细询问后找到了原因,原来,天冷后王阿姨一直贴身使用热水袋给手脚取暖,久而久之发生了“低温烫伤”。导致出现了这种难看的网状花纹。
医生说,像这种网状纹的烫伤在临床上被称为“火激红斑”,这是一种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刺激,导致皮肤产生毛细血管扩张、持久性的红斑、网状色素沉着的皮肤病。火激红斑虽然痛感不明显,但影响美观,恢复期较长,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能自动修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修复,持久病变有时可遗留永久性色素沉着。如果火激红斑长期持续不退,病情迁延,极有可能发生病变,演变为鳞状细胞癌等严重疾病,建议规范治疗,定期随访。
冬季需注意低温烫伤
医生表示,低温烫伤是冬季极容易被忽视的烫伤,这种烫伤一开始并不容易被注意到,但一旦形成伤害,就会比较深。
“皮肤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娇贵。只要长时间接触超过体温37℃的温度,就有可能对皮肤产生伤害。”医生说,冬季用于取暖的热水袋、暖风机、暖宝宝、电热毯等,其实都超过了安全温度,不建议长时间使用。特别是棉被具有蓄热能力,如果在睡觉时使用就更容易烫伤。
医生表示,每年冬季被低温烫伤的患者都不少,患者中有高温作业的,还有长期红外线透热疗法的病人,更多的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期使用火炉烘烤、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物品。
医生回忆,最夸张的是,她曾接诊过一名女性患者,大腿上出现了一片火激红斑,最后发现,她只是因为习惯性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导致,可以说低温烫伤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者、肥胖者、年老体弱者、长期卧床者等对温度感应能力相对迟钝,新生儿皮肤柔嫩,这类人群更易低温烫伤。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防止低温烫伤最重要的是与致热源保持适当距离且避免长期反复暴露于温热环境,主要做好这几点↓↓↓
热水袋的水温不要太高,最好套上套子;
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取暖物品;
电热毯上床后应及时关掉电源;
用暖风机时,避免直吹。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天气虽然冷,但保暖物品要控制温度,不然一旦发现烫伤就来不及了!
天气虽冷
使用取暖神器一定要注意防止烫伤!
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综合:橙柿互动、新闻坊
来源: 广州日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