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只要孩子没有特别胖,家长就认为孩子太瘦,应该多吃饭,加强营养:
误区二:而胖孩子的家长,则往往认为自己孩子的身材刚刚好。
判断一个孩子胖不胖,不能靠“感觉”,也不能靠“视觉”,而要根据科学的标准去评判。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作 BMI,身体质量指数,又称体质指数。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²例如:7岁的男生,身高是1.36米,体重是 40千克,
BMI=40/1.36²=21.62怎么判断根据下表查7岁男孩标准是15.6,超重是17.5,肥胖是19.4
所以该孩子21.62是肥胖儿童
三岁以上或青春期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长
①正常范围是5-7cm每年体重增长的范围是1_2kg
②平均每月身高长0.5cm平均每月长0.1kg
③每个月监测体重和身高
④肥胖不可能一夜长成,孩子的体型从瘦到胖分别是消瘦苗条 匀称 粗壮 超重 肥胖每种体型都有对应的评价标准。
①主食的量100-200g,根据体重增长的情况调主食,粗粮和细粮搭配着吃。如糙米 紫米 红米 燕麦 杂粮粥 全麦面包等
②肉50g 最好选择牛肉 猪里脊 鱼虾 ,高蛋白低脂肪,既能补充孩子成长所需营养,也可以最大限度孩子发胖
③300-500g蔬菜 ,各种蔬菜都吃,特别是富含膳食纤维高,热量低的食物如瓜类 根茎类食物
④少量水果200g,.如果孩子已经超重 肥胖要减去
⑤每日确保1个鸡蛋 200ml奶
⑥不要喝碳酸饮料 轻饮料 多喝温水
⑦不要吃高油脂 高糖分的食物 如炸鸡 冰淇淋 奶油蛋糕等
运动是科学健康的预防肥胖的方法
①选择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
②时间要适宜 30-60分钟或者根据孩子。孩子在长身体时期不要长时间剧烈的运动,会导致肌肉和骨骼的拉伤。
③选择适合的运动如游泳 慢跑 健身操 跳舞等每次30-40分钟 1-2次/日
关注营养师芳芳,让我们从科学的认知和方法入手,全面呵护孩子的健康与成长。
在做体重管理这几年,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对于家长来说,只要孩子没有特别胖,家长都认为孩子太瘦,应该多吃饭,加强营养;而胖孩子的家长,则往往认为自己孩子的身材刚刚好。请问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那么,判断孩子是否肥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作 BMI,中文名称是身体质量指数又称体质指数。这个BMI不单单是大人可以用,孩子也一样用。
BMI=体重(kg)/身高 (㎡) 例如:7岁的男生小明,身高是1.35米,体重是40千克,BMI=40/1.35 ²= 21.94
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BMI标准,分年龄和性别的BMI标准为:15.6、7 岁男孩超重的 BMI值是
17.5、肥胖的BMI值是19.4。所以我们说,小明已经属于肥胖儿童。
误区:孩子胖,说明身体好,抵抗力强,有福相。瘦孩子看起来就不健康。那么,胖真的比瘦好吗?其实不然。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同时,肥胖也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以及多种癌症等等。目前,肥胖已经被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肥胖还会造成各种心理障碍。
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 280万成年人死于超重或肥胖。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研究显示:80%的肥胖儿童,在成年之后,依然会延续肥胖的身材,存在发生慢性病的高风险。所以说,对于孩子的肥胖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早重视起来。
要想预防孩子肥胖,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肥胖。导致孩子肥胖的原因,一般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①如果父母一方肥胖,那么孩子长大以后肥胖的概率为 40%-50%。
②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长大以后肥胖的概率则高达 70%-80%。
肥胖的遗传,表现在食欲、消化酶、营养吸收、排泄、脂肪代谢、瘦素水平、基础代谢率等各个方面,对节食、运动等肥胖干预的敏感性,也有遗传的个体差异。
另外,家庭的饮食喜好、生活方式,也有代际之间的遗传,同一个家庭,容易表现相同的饮食喜好和生活习惯,导致我们看见的肥胖的家庭聚集性。
第一:饮食习惯。
1、喜欢吃甜食,像糖果、奶油蛋糕、冰淇淋、奶茶,等等,这些甜食都是容易导致肥胖的食品。
2、喜欢吃高油脂的食品,比如炸鸡、酱肘子、红烧肉,等等,这些高油脂的食品也是非常容易导致肥胖的。有的孩子虽然饮食品种合适,但进食量过大,
3、能量摄入过多,加上运动不足,也是容易发生肥胖的。
第二:运动习惯。
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上面讲到的这些不良的饮食偏好,但是特别不爱运动。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躺在沙发上看看动画片啊,或者在自己房间里看看书啊,就是不喜欢出去进行户外活动。这样的孩子,由于能量不能得到充分及时的消耗,导致多余的能量都转化为脂肪,慢慢的,也会变胖。
第三:家长的动机因素。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吃得不太多,也挺爱活动,可孩子依然肥胖。
一般情况下,家长评价孩子吃得多或少、爱动或不爱动,受主观意愿的影响很大。对于同一个孩子,有的家长认为他吃得多,有的家长也许觉得他吃得少;也许母亲认为他爱动,父亲认为他不爱动。
第一点,要定期监测身高和体重。
3 岁以上到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长的正常范围是5-7厘米,每年体重增长的正常范围是 1-2 千克。
一个匀称体形的孩子长到肥胖,会经历较长的过程。只要每月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旦发现体重增长过速,比如一个月增长了 0.3-05 千克,马上进行饮食调整和增加运动,就可以尽早控制体重和预防超重肥胖。
第二点,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1、肉:50g 最好选择牛肉、猪里脊、鱼虾等,高蛋白低脂肪,既能补充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发胖。
2、蔬菜:300-500 克 各种蔬菜都要吃,因为每一种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孩子在长身体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补充营养。
3、主食:100-200克,根据体重增长的情况调整主食进食量。粗粮和细粮要搭配着吃,比如糙米饭、五谷杂粮粥、全麦面包,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4、水果:200g 当体重增长过多时,首先不吃水果。有一些高热量的水果,孩子要少吃,比如牛油果、椰子肉、榴莲、菠萝蜜,鲜枣,等等。
第三点,要适量运动。
运动是一种科学健康的预防肥胖的方法。孩子通过一定的有氧体育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
通常来讲,运动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消耗的糖和脂肪就越多,身体也就越不容易肥胖。但是,孩子处在长身体的过程中,不要做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那样容易导致肌肉和骨骼的损伤。
比较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主要有游泳、慢跑、健身操、跳舞等等。每次 30-40 分钟,每天 1-2 次即可。
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的饮食选择愈发丰富。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肥胖。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胖点是健康、可爱的表现,却不知肥胖背后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
成因复杂多样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因素
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油炸食品、甜品、饮料、快餐等属于高热量食物,并且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肉类、蛋类、奶制品等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缺少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习惯不良。吃饭速度过快,饭前吃太多零食,睡前吃太多食物等。
2.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睡眠不足:
建议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
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小时
高中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
3.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一方肥胖或者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较高。
4.心理因素
一些儿童青少年在面临学习压力、家庭变故、人际关系等问题时,会通过吃东西来缓解情绪,这种情绪性进食行为容易导致其摄入过多的食物,从而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此外,一些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出现食欲改变,导致体重增加。
5.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一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产生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此外,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塑料中的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
持续危害身心健康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危害甚至会延续到成年期,影响一生。
1.身体危害
研究表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倍;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长期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儿童青少年体重过高,会增加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发生风险;儿童青少年肥胖还容易引发脂肪肝、胆囊疾病、皮肤疾病等。
2.心理危害
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歧视和排斥,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外貌和能力缺乏信心。自卑心理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社交和生活,导致他们性格内向、孤僻,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自卑心理,一些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往往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与同伴交往减少,出现社交障碍。
及时预防与干预
预防和干预儿童青少年肥胖至关重要,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帮助他们保持健康体重。
1.饮食调整
控制热量摄入。避免儿童青少年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热量食物的摄入量。
合理安排饮食。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保证儿童青少年三餐规律。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儿童青少年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和吃过多零食。尽量减少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的次数,尤其是避免食用快餐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鼓励儿童青少年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2.增加运动
保证充足的运动量。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等。此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力量训练,以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肌肉力量。
培养运动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增加亲子互动,让孩子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减少静态活动时间。减少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3.睡眠管理
保证儿童青少年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睡懒觉。
4.关注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关心、支持和鼓励。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5.定期体检
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其身高、体重等指标,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6.社会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