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医生张琴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占10.4%;6—17岁儿童和青少年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占19%。
孩子肥胖的原因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等。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均肥胖,子女患肥胖的概率为70%—80%;父母中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为30%—40%,其中母亲肥胖的儿童患肥胖的概率是非肥胖母亲儿童的2.5倍。所以,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的身材也要管理起来。其次是环境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脂肪供能比增高,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不健康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经常在外就餐、进食快、睡前进食、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经常喝含糖饮料。这些都是造成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饮食行为的影响也是导致孩子肥胖的因素之一,如家长对孩子过度喂养、不纠正孩子偏食、把在外就餐作为奖励,家里饭菜肉多、油多、糖多等。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增加,它还对身体各个系统都有危害。长期肥胖会导致糖耐量受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会导致女孩子的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些肥胖会造成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性早熟、心理问题等。
如何科学防治肥胖?
科学防治肥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平衡膳食、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多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平衡膳食,要做到食物的多样化。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应,限制总脂肪能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做到三餐规律,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少吃。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少吃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全谷食物;水果选蓝莓、桑葚、樱桃等低热量水果,少吃榴莲、菠萝蜜、芒果等高热量水果;限制精加工零食及饮料,少喝果汁;进餐时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不挑食、不偏食;尽量在家或学校进餐,少在外就餐或少吃外卖。
平时尽量多活动,如每天步行上下学,爬楼梯、减少乘电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减少静息时间,如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课间休息的时候多活动,做作业每间隔40分钟活动一次,周末、假日作息时间保持规律。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证每天6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
运动减肥开始的1—2周体重的变化可能不明显,但不等于运动减肥效果不明显,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放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瘦得更快。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药物并不是肥胖治疗的主要手段,减重首先要做的是做出行为改变。饮食调整的同时配合体力活动,就能够明显降低体重。坚持长于6个月的行为干预效果更佳。(实习编导 李子玉 校对 梁雅琴)
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体型,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给孩子的成长路上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本期节目一起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线大医生:陈瑞敏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 儿童专科院区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州市儿童医学中心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 二级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
本期话题:防治儿童肥胖,拒绝负重前行
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7.9%,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这表明儿童肥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肥胖的健康危害
心血管健康问题: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内分泌和代谢问题: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肥胖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未来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呼吸问题。由于体重过重,胸肺部的压力增加,可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关节问题: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和早期关节炎。
肝脏问题:肥胖儿童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
肥胖儿童可能因体型问题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或歧视,这不仅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交障碍,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孤立并缺乏自信。这些问题进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重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自如地参与某些活动或运动。
此外,儿童时期的肥胖还可能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对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威胁。
儿童单纯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等,导致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和堆积。这种肥胖通常排除了由单基因遗传病和机体原有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主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这些疾病可能包括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肥胖、肝炎后肥胖等。此外,药物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病理性肥胖。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患儿食欲旺盛,食量大,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懒于活动。外表呈肥胖高大,体重超过同龄儿,且身高和骨龄也可能超过同龄儿。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显著。
病理性肥胖:临床表现因具体疾病而异。例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导致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脂肪不多;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肥胖和粘液型水肿等。
并发症
单纯性肥胖:严重肥胖者可能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等并发症,但通常不会伴随其他疾病表现。
病理性肥胖:可能伴随原发病的相关并发症,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伴随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伴随粘液性水肿、智力低下等。
儿童肥胖该咋办
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或者病理肥胖性肥胖的儿童,还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儿童肥胖,咱们听得多,见得也多。家里有小孩的,一般都知道,这个问题早就不是个新鲜事了。
不过,最近中国疾控的研究又给大家“送来了新鲜的冷知识”,对,这回是10个可能导致孩子胖胖的罪魁祸首!
看完之后,大家可能会觉得,“这、这、这还真是……自己也没少犯!”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减肥,试了不少方法,但那些所谓的“减肥秘籍”,其实是个坑,最好别再试了。
所以,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让孩子越来越胖的“罪状”,以及那些根本没用的减肥法。
“你家宝宝是不是有点胖了?胖得还不只是肉,多了个“小肚腩”!”这话你肯定听过不少。你也许会想,肥胖是不是只是吃得多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
中国疾控研究指出,儿童肥胖的原因,竟然比想象中的复杂得多。啥?别担心,看看这十个“儿童肥胖十大因素”,吃个小零食,简直就是“肥胖潜力股”。
基因因素:对,可能很多人觉得,肥胖就该怪孩子吃太多。可别忘了,孩子的基因也是一个“推手”。
孩子爸妈如果都偏胖,那孩子长得也不瘦的几率真的不小。没错,脂肪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代谢率等,跟基因有关。
感觉自己家孩子胖,是不是更容易放过零食,叹一口气:“啊,这也怪不了我,基因问题。”
屏幕时间过长:电视、手机、iPad,孩子们的“电子保姆”似乎永远都在。
每天看电视、打游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仅不动,吃零食的同时还容易忽略了身体的需求,坐得时间长,肚子上的肉就偷偷增加了。研究表明,每多坐一小时,孩子肥胖的概率增加14%。
不良饮食习惯:一定不要再拿“小孩子吃东西很挑剔”当借口。孩子不吃蔬菜吃零食,这种事家里多少有。
可别觉得一次两次不重要,天天吃点垃圾食品,久而久之,肚子上的肉就堆积了。尤其是甜饮料、炸鸡、薯片、甜点啥的,糖分和热量都高得离谱。
上学前一杯可乐,放学后一包薯片,孩子长胖不就是这么来的?
睡眠不足:睡得不好也会让孩子长胖。孩子睡眠时间少,体内的“饥饿激素”增加,反而让孩子更想吃东西。你不信?
研究显示,睡得少的孩子更容易有暴饮暴食的行为,吃得多了,胖就更快了。
饮食与运动的不平衡:运动是个好东西,但不见得孩子每天都有机会运动。而如今,家长忙,孩子们没有时间跑跳。
坐得多,运动少,能不胖吗?一份能量摄入跟一份能量消耗的失衡,体重自然就悄悄涨了。
过多的快餐食物:吃快餐时的心理:炸鸡、汉堡、披萨……又香又脆!关键是,这些食物的热量实在是太高了。
孩子吃多了,胃口大了,肚皮自然也越来越大。别以为偶尔吃一顿无伤大雅,研究表明,吃快餐的频率越高,肥胖的风险就越大。
不吃早餐:不吃早餐不单单是坏习惯这么简单,它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整天的能量摄入。
不吃早餐,午餐时饿得“前心贴后心”,吃得特别多。结果体内摄入热量大大增加,孩子不胖也难!
情绪问题:心情不好就吃东西,孩子们也有这种“安慰食物”需求。遇到焦虑、压力,孩子就会吃一些甜食来缓解情绪。这个行为,长时间下去,吃得多,胖得快。
过多的奶制品: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喝牛奶能长高,喝得越多越好,结果喝多了,热量超标了。
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全脂牛奶,容易导致孩子体重超标。所以适量才是关键,奶不是“长肉神器”。
家庭饮食结构:家庭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家长总是做着重油重盐的菜,孩子也会跟着吃,长期饮食不均衡,导致孩子营养过剩,体重就逐步上升。
一提到减肥,很多家长脑袋里就会想起“极限法”——每天少吃、吃一顿,节食 不动。
可是,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做这些“减肥法”不仅没用,反而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好吧,我们来捋一捋那些“减肥误区”。
超低热量饮食:有家长可能想,孩子胖了,那就把他的饭量给限制死。可是,超低热量饮食不仅不能减肥,反而会让孩子身体营养不足,出现免疫力下降、皮肤暗淡等问题。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营养供给不够,怎么能健康呢?
大量运动减肥:很多人一听到减肥就想让孩子拼命运动,觉得运动越多越好。
可是,孩子的运动量需要量力而行,过度运动不仅容易伤害到孩子的骨骼、肌肉,还可能因为身体负担过重,产生其他健康问题。所以,家长们,运动要适量。
减肥药、保健品: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服用减肥药或者一些号称“天然的”减肥保健品。可别忽视了这些药物和保健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孩子的身体还在发育阶段,随便吃些药物,不仅达不到减肥效果,反而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大麻烦。
家长应该意识到,减肥不仅仅是一个饮食和运动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调整。家长要带头改变,做出榜样。
每天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屏幕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同时增加体育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改善体重。
更重要的是,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孩子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
过度肥胖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在不伤害孩子成长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减掉那些多余的脂肪?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潘雅琪,杜欢,林菊清.儿童肥胖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5,46(02):171-175.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