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糖代谢紊乱肥胖(糖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

时间:2025-03-30 00:33:5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肥胖不仅关乎美丽,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这个健康日的设立旨在引起全球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并倡导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相关措施。

现代社会大家的减肥意识越来越高,但很多人控制体重还是为了能有一个美丽的体型,而没有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病。

但肥胖确实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同属代谢综合征,需在医生监督下治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健康的胖子”。

而且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 200 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与高血脂如影随形

高血脂指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超过正常值。肥胖者脂肪代谢特点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脂等指标普遍升高,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群中,血浆胆固醇水平在 5.2 毫摩尔 / 升以上者占 55.8%,60 岁后肥胖男性、50 岁后肥胖女性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高血脂主要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血液供应依赖冠状动脉,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会引起心脏缺血,导致冠心病;脂质异常还会造成脑血管硬化,易引发脑卒中。肥胖者的脂质异常可通过适当减肥治疗、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将血脂降至正常水平。

肥胖:让心脏如此沉重


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4 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者,10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增,说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

肥胖者血液中脂肪过多,血液总量增加,心脏需增强收缩力,负荷过重时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另外,肥胖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肌可能代偿性肥厚,但肥厚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使心脏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肥胖还会并发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导致冠心病,增加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风险。一般来说,肥胖者体重降低 10%,患冠心病风险可减少 20%。

肥胖:诱发 2 型糖尿病的元凶之一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患病风险与肥胖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长期、持续肥胖者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数倍。

2 型糖尿病是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高血糖有多种毒性作用,会侵蚀动脉血管组织细胞。从肥胖到 2 型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2 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肥胖:罹患癌症的高风险因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指出,33% 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患恶性肿瘤风险高于肥胖男性。

肥胖诱发癌症是因体内脂肪过多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如脂肪细胞释放雌激素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腹部脂肪细胞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这些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因素。

更 “青睐” 肥胖者的肿瘤有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小肠癌、胆囊癌等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儿童期肥胖也会为日后患癌埋下隐患,英国研究表明,儿童越胖,日后患胰腺癌、膀胱癌、呼吸道癌症和口腔癌等概率越高,所以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肥胖:让皮肤不再美丽


肥胖者皮肤易出现问题,如黑棘皮病,症状为身体某些部位皮肤色素过度沉着,变成黑色、棕色或褐色,伴有皮肤增厚,主要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肘关节及手背等褶皱处皮肤,与胰岛素抵抗及 2 型糖尿病有关,患黑棘皮病需检查血糖代谢是否异常。

此外,肥胖者更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是真菌感染(“长癣”),二是毛囊炎(长疖子)。因为肥胖者皮肤薄弱易擦伤,皮肤表浅静脉过度充盈,血液回流功能差,且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长疖子还因为皮肤分泌油脂多,堵塞毛囊旁皮脂腺出口,使细菌在毛囊内繁殖,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治疗皮肤感染除局部擦皮肤科外用药,要少吃油腻食物减少油脂分泌,注意皮肤卫生,减肥是根本解决办法。

肥胖:不孕不育的隐蔽因素


肥胖相关疾病发生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腹部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女性生殖功能易受影响。据调查,BMI>25 的女性因不能排卵造成不育的概率比体重正常女性多 1 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是 2 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数代谢和生殖指标异常,减重(5% - 10%)可使血清睾酮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排卵周期,提高妊娠成功率。

男性生殖能力也受体重影响,肥胖会降低男性睾酮分泌,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导致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下降,影响生殖能力。丹麦研究显示,BMI>25 的男性精液浓度比正常体重男性低 22% ,弱精症发生率随 BMI 升高而升高,备孕男性需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与痛风相伴而行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嘌呤是人体核酸代谢产物和食物重要成分,其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逐年升高,动物内脏、海产品及酵母等食物嘌呤或嘌呤前身物含量较多。

嘌呤在血液中转化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若摄入超过排出,尿酸在关节和软骨处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典型症状是关节红肿、剧痛,以脚拇趾常见,还会发生寒战和高热,影响生活,尿酸沉积在肾脏会造成慢性肾炎或肾结石。

肥胖者痛风发病率比非肥胖者高 3 倍,血尿酸水平与体重、BMI 成正比,腹部型肥胖女性更易患痛风,腰围 / 臀围比值越大,发病率越高。肥胖从以下方面影响血尿酸水平:一是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多且食量比 BMI 正常者大,使尿酸合成增加;二是存在胰岛素抵抗,肾脏对尿酸清除率下降,排出减少;三是减肥过程中体内易产生酮体,使尿酸从尿液排出减少 。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两次采集非同日空腹血,男性血尿酸值>420 微摩尔 / 升,女性>360 微摩尔 / 升。

痛风患者应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食物热量及营养素供能比例,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避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应禁饮酒精饮料。

肥胖:最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脂肪变性,是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造成的疾病,约一半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正常肝脏内脂肪体积占肝脏体积的 4% - 7%,其中一半为三酰甘油,另一半为卵磷脂和胆固醇,肝脏是将血液中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的场所,但储存空间有限,三酰甘油合成后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入血液。

肥胖者体内,一方面脂肪酸摄入过多,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增多;另一方面血液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难以输出到血液中,大量三酰甘油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患上脂肪肝后,早期几乎无症状,随脂肪堆积加重,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此时应就医。轻、中度脂肪肝多数可逆,通过减肥和调整膳食,脂肪肝可减轻甚至消失,若不重视,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严重危害健康。

肥胖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潜在的危害。肥胖者容易因为肥胖受到排斥与嘲笑,同时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长时间笼罩在心理阴影之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症状与女性肥胖及脂肪分布有关。肥胖者限制饮食后更易出现暴食的情况。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 31.8% 的直接医疗成本,还增加 61.8% 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21天糖脂代谢训练营】肥胖跟糖脂代谢有关!

众所周知

糖和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也是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但在其正式发挥作用之前

需要经过多个脏器的分泌物

进行“加工”和“调度”

这一整个过程就成为

「糖脂代谢」

糖脂代谢进一步来说

可以细化为糖代谢和脂代谢

糖代谢是指摄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被消化道分解为葡萄糖

并经由血液送往全身的一个过程

脂代谢是指摄入食物中的脂质

经消化道分解为甘油三酯

并经血液送往全身的一个过程

当这两个代谢过程出现问题时

就会导致

人体内的糖、脂肪存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而这也意味着糖、脂

最重要的“处理器”胰腺和肝脏出问题了

当胰腺出现问题时

胰岛素分泌会受到影响

使得糖分的分解和转运出现问题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就会接踵而至

当肝脏出现问题时

脂肪的转运和储存也会受到影响

脂肪堆积体内后会引发

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而长期的高糖、高脂“环境”

还会对血管壁的内皮细胞造成损害

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这一系列因糖脂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

也可以统称为糖脂代谢病

为什么会出现“紊乱”呢

糖脂代谢病的发生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高糖重油的饮食习惯、久坐不动

抽烟酗酒、熬夜等因素都可能会引发糖脂代谢紊乱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因此想要预防糖脂代谢疾病

首先要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饮食

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建议多吃新鲜蔬果和谷物

适当增加运动 控制体重

建议坚持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如快走、游泳、骑行等

通过运动帮助控制体重 还能改善糖脂代谢

定期体检 合理用药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及时监控血糖血脂变化

做到早干预 早控制

如果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

应该尽早到专科就诊 在医生指导下

科学用药 做好血糖血脂的健康管理

针对糖脂代谢异常人群

宝安中医院(集团)中医体重管理中心(针灸医院 减肥门诊)

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指导

通过运动、营养干预

结合穴位埋线、针刺、推拿、红炉拨筋罐

阴阳调理灸、药膳药茶等特色疗法

为糖脂代谢异常人群

调整内分泌代谢、改善偏颇体质

各位小伙伴们

想要减重的朋友们

注意了!

目前中医体重管理中心(针灸医院 减肥门诊)

面向糖脂代谢异常人群及减重需求人群推出

「21天糖脂代谢慢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训练营」

每月15日开始 21天为一周期

通过短期快速的饮食、运动、治疗结合

帮助有需要的市民调节糖脂代谢、实现减重

符合要求的市民都可以前来咨询、参与哦

招募条件

  • 年龄为18-45岁,男女不限,25≤BMI≤30(BMI=体重(kg)/身高(㎡))
  • 排除其他继发性疾病,如:垂体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 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
  • 排除孕期、哺乳期人群
  • 自愿参与本次活动,有较好依从性,可配合治疗,接受治疗项目人群

活动须知

  • 医生将根据参与人具体情况,在详细问诊后制定个性化的科学训练方案,含饮食、运动、治疗等
  • 参与人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中医膳食模式食谱进行饮食控制
  • 全程配合并参与21天的训练营相关安排,包括每天饮食、运动、体重记录等
  • 治疗过程中的中医治疗费及其他相关费用需参与人自理,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等)免费指导

审核:钟敏

责编:李凤

审校:翟亮

编辑:麦映雪

校对:陈淼

供稿:中医体重管理中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中西医专家谈肥胖的三把标尺和三道防线

如今,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它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肥胖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

“许多人将肥胖等同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这是极大的认知误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强调,“医学定义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核心在于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和分布紊乱,直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

科学判断肥胖的三把“标尺”:

BMI(体质指数):

成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儿童需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年龄别BMI曲线,例如10岁男孩BMI超过18.5即提示肥胖风险。

体脂分布: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内脏脂肪超标,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评估:

结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可精准识别“隐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谢异常)。

“《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BMI≥40kg/m²者几乎必然伴随严重脂肪堆积,但部分BMI正常人群也可能因体脂率超标(女性>32%、男性>25%)面临健康风险。”周俊芳补充道。

全身警报:肥胖引发的健康“多米诺效应”

周俊芳用“系统性危机”形容肥胖的危害:“脂肪细胞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会释放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引发连锁反应。”

1. 代谢系统:失控的“糖脂战场”

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0倍,核心机制是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30%肥胖患者存在肝脏脂肪浸润,若不干预,1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2.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的“生命引擎”

每增加5kg/m² BMI,冠心病风险升高30%,高血压患病率翻倍。

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3. 骨骼肌肉系统:坍塌的“承重结构”

膝关节承受体重3倍压力,肥胖者骨关节炎发病率提升4倍。

儿童骨骺线可能因肥胖提前闭合,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5-10cm。

4. 呼吸与生殖系统: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增加12倍。

女性肥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高达34%,男性精子质量下降40%。

特殊人群:儿童肥胖的“双重打击”

“儿童肥胖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周俊芳指出三大特征:

生理损伤:

性早熟发生率提升3倍,脂肪肝检出率超50%。

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永久性体态问题。

心理创伤:

校园欺凌遭遇率增加60%,抑郁风险升高3倍。

远期威胁:

80%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肥胖,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性别差异:肥胖攻击的“靶向性”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周俊芳对比分析:

男性:

腹部脂肪堆积更显著,代谢综合征风险较女性高1.5倍。

每增加10cm腰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6%。

女性:

肥胖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5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比达70%。

心理危机:肥胖的“精神枷锁”

“临床约45%的肥胖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周俊芳揭示恶性循环:

心理→生理: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食欲,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下降加剧自卑,社交回避行为增加70%。

“一位患者曾因肥胖恐惧乘坐公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生理疾病更难治愈。”周俊芳举例说。

早防早治:破解肥胖困局的“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查预警信号

体脂信号:腰带长度每年增加2个孔洞,颈部出现黑棘皮症。

机能衰退:爬3层楼气喘明显,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

体检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第二道防线: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梯等。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保证起身活动

第三道防线:医疗介入时机

药物治疗: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BMI≥30者可考虑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

代谢手术:BMI≥35且保守治疗无效者,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缓解率超80%。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

“肥胖治疗需兼顾‘减脂’与‘调代谢’。”周俊芳解析中西医协同策略:

西医:通过药物精准调节血糖、血脂,必要时采用微创减重手术。

中医:痰湿体质者用荷叶、山楂代茶饮,配合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针灸刺激天枢、丰隆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肥胖防治是一场需要医学支持、家庭配合和社会理解的持久战。正如周俊芳所言:“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建立与身体的良性对话。从今天开始关注腰围、定期体检、保持适度运动,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见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