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肥胖分几种体质(肥胖分为几种)

时间:2025-03-29 17:11:0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肥胖居然有5种类型?不同肥胖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可别减错了

#名院名医##中医#

近段时间,“国家喊你减肥”成为热点话题。肥胖不仅影响体型,更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元凶”之一。要想成功减肥,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哪种类型的肥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中医对于肥胖的分类,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如何看待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胃功能失调、痰湿内蕴、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提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指出饮食不节、运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中医体重管理强调“治未病”,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中医将肥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胃热火郁证

常见症状:肥胖多食;常感口干、饮水多;易出汗,尤其是头部和上半身口臭;易生痤疮或皮肤油腻;平常情绪不稳、易发怒;面部潮红,眼睛充血;食欲旺盛、食量大,易饥饿;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便秘;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数。

治法:清泄胃热,通腑泄浊。

方药:佩连麻黄汤,或铁皮石斛、麦芽等食药物质。

2. 痰湿内盛证

常见症状:形体肥胖,常感疲惫,活动后加重;头部沉重;胸部闷胀,腹部胀满,饭后尤甚;可能出现轻度水肿,尤其是下肢;胃口不佳,或食后消化不良;白天易困倦,睡眠时间较长;大便稀溏或黏滞,排便不畅;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化痰利湿,健脾渗湿。

方药:导痰汤合四苓散,或薏苡仁、橘皮、砂仁等食药物质。

3. 气郁血瘀证

常见症状:肥胖懒动,胸闷、腹胀、嗳气,喜欢叹气,易怒或抑郁;常感疲倦,活动后加重;局部疼痛;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或橘皮、山楂、当归等食药物质。

4. 脾虚不运证

常见症状:肥胖臃肿,体重超标,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疲倦乏力;饭后腹胀、嗳气、恶心,消化不良;面部或四肢水肿,尤其是下午或晚上加重;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稀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茯苓、山药、莲子等食药物质。

5. 脾肾阳虚证

常见症状:形体肥胖,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腰膝酸软、易于疲劳,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面部或四肢水肿,尤其是下午或晚上加重;食欲不振,喜食热饮,腹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或小茴香、山药、肉桂等食药物质。

中西医结合减肥的优势

1. 标本兼治,效果持久 西医精准检测,找出肥胖根源;中医调理体质,改善代谢,双管齐下。

2. 个性化方案,安全高效 根据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等,制定专属减重方案,安全无副作用。

3. 内外兼修,健康升级 帮助减重,同时关注整体健康,改善睡眠、调节情绪。

整体而言,中医通过针灸、拔罐、穴位埋线、中药调理等方法,疏通经络、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现代医学则从营养学、代谢调节等角度出发,通过个性化饮食方案、运动指导和必要时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帮助患者科学减重。中西医结合,既能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又能借助现代医学的精准干预,实现“1 1>2”的效果。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衡阳市中医医院 黄新艳 曾海燕】

【编辑:sanx 】

四种常见的肥胖体质,你属于哪一种?

肥胖也有证型?快看看你属于哪种呢?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 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

常见辨证分型有以下五种,不同证型的食养方法也不相同。

1. 胃热火郁证:表现为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 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食养方法:芦根竹叶饮

主要材料:鲜芦根30g,淡竹叶5g,荸荠6个。

制作方法:将鲜芦根、淡竹叶洗净,荸荠去皮洗净,打碎入锅,加清水煮约20分钟。

用法用量:代茶饮,每周3~4次。

2. 痰湿内盛证:表现为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喜卧懒动,舌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食养方法:赤小豆薏苡仁粥

主要材料:赤小豆 15g,薏苡仁 20g,橘皮 5g,粳米 50g。

制作方法:将赤小豆、薏苡仁洗净,浸泡 2 小时,橘皮稍加浸泡。再与粳米一起放进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滚沸后,改为中小火再煮约 30 分钟即可。

用法用量:可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每周 2~3 次。

3. 气郁血瘀证:表现为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 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食养方法:百合佛手粥

主要材料:佛手 10g,百合 10g,大枣 2 枚,粳米 50g。

制作方法:佛手洗净,切成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 10 分钟,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大枣、百合,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 5 分钟,转中小火煮 30 分钟,熬煮成粥食用。

用法用量:可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每周 2~3 次。

4. 脾虚不运证:表现为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食养方法:山药莲子饼

主要材料:鲜山药 50g,莲子 15g,枸杞粉 5g,面粉 50g,牛奶 50mL,鸡蛋 1 个。

制作方法:山药洗净削皮,莲子去莲芯留莲肉稍浸泡,再和山药一起放入锅中,蒸 20 分钟,晾凉后筛入面粉和枸杞粉,倒入适量牛奶、鸡蛋、酵母,搅拌成糊状揉成面团,擀成约 5mm 厚的面片,盖保鲜膜发酵半小时至原来的两倍厚,放入电饼铛,烙饼模式烙熟。

用法用量:可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每周 2~3 次。

5. 脾肾阳虚证:表现为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食养方法:益智核桃猪肚汤

主要材料:益智仁 10g,核桃仁 50g,生姜 10g,猪肚100g。

制作方法:猪肚清洗干净后焯水切块备用,核桃仁对半分开,益智仁稍加清洗,将所有食材和猪肚一起放入煲内,大火煮沸后改为中小火再煮 40 分钟,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用量:佐餐食用,每周 2~3 次。

肥胖不同证型食药物质推荐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