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小儿肥胖分级(小儿肥胖分度)

时间:2025-03-28 23:08:5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美国儿童肥胖率上升,儿童肥胖如何分级?

作者:@白衣奶爸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炎炎夏日,很多少男少女开始想穿上泳裤泳衣,到水里清爽一番,适宜的体重,穿起泳装自然开心,如果体重严重超标,难免羞涩。

让我们通过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来了解一下太平洋另外一边孩子们的情况。也通过了解太平洋彼岸孩子们的体重,进一步警示我们重视孩子的体重问题,因为国内儿童的体重也在逐年上升。

最新国际儿童新闻:根据美国联邦营养健康调查局的数据研究,在1999年到2014年的数据显示,与早前的报道相反,美国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肥胖率,并没有往下降,事实上,肥胖率的曲线一直在往上升,尤其是青少年严重肥胖比例。

调查报道作者指出,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怀着微小的希望,认为美国部分儿童群体肥胖率已经比较稳定,比如,根据JAMA.2014年的一份报道指出,美国学龄前儿童肥胖率较之前有一定下降,再比如,曾经有报道指出,在发达国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部分群体的儿童肥胖率可能有所下降。

不管既往报道如何,如今的数据都向大家表明,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仍在上升。

Asheley Skinner, PhD,这位来自南卡罗来纳州Duke临床研究中心的教授与其同事在《Obesity》发表了最新文章,指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9年到2014年,几乎所有类别的肥胖率都在上升,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男女比例并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William教授,一位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公共卫生学教授,有着稍微不同的见解:

从既往的文献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4年美国2岁到5岁的儿童,肥胖率有5.5%的下降,同时2008年到2011年,美国2到4岁的儿童,肥胖率也有显著的下降。(MMWR Morb Mort Wkly Rep. 2013;62;629-634).2008年到2011年的调查资料来自:Pediatric Nutri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PedNSS)

威廉教授同时指出,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含糖饮料和快餐的数量在逐渐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美国2到19周岁的儿童肥胖率,应该会到达一个峰值。

威廉教授指出:关于“尽管临床努力和政策引导,儿童肥胖率在任何群体依然上升”这个结论,结合以上这些数据,都在一定程度让,让我们这个结论存疑。

最新美国儿童统计数据:

Dr Skinner 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NHANES统计数据(1999到2014),其研究结果,提供了美国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率的最新最可靠数据。

所有年龄在2岁到19周岁的儿童,都在统计数据范围。

Dr Skinner教授说,体重状况,用身高和体重来衡量。

超重的定义:根据年龄和性别的BMI指数,≥85%百分位的称之为超重;

肥胖的定义:≥95%百分位(一级肥胖);

二级肥胖:在≥95%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5%百分位体重的120%到140%之间,或者BMI≥35;

三级肥胖:在≥95%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5%百分位体重的140%以上,或者BMI≥40;

在2013年到2014年的样本中,约1/3(33.4%)的样本超重,17.4%到达一级肥胖标准;6.3%到达二级肥胖标准;2.4%到达三级肥胖标准。

(作者指出,该数据有重复计算部分,比如超重标准的33.4%已经包含了一二三级肥胖标准的数据。)

2013到2014年肥胖率表格:(根据年龄划分)

Age (y)

年龄

Overweight (%)超重

Class I obesity (%)

一级肥胖

Class II obesity (%)

二级肥胖

Class III obesity (%)三级肥胖

2–5

25

9.2

2.1

0.2

6–11

33.3

17.9

4.6

1.1

12–19

37.4

20.9

9.5

4.3

种族差异中,黑种人和西班牙人的儿童和青少年,相比白人高一些。(2013年到2014年的数据显示,黑种人儿童肥胖率37.1%,西班牙人41.8%,白种人29.5%。)

被夸大的肥胖率下降:

Medscape 医学记者咨询Dr Skinner教授,为什么既往有报道,从相关的数据中,看出学龄前的儿童肥胖率有所下降?

Skinner 教授指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4年期间,2到5岁儿童,肥胖发病率是13.9%,而2011年到2012年,确实是下降到8.4%。

然而,发表这篇文章的作者,刻意地不去强调这一个点,因为同时我们发现,在1999到2014年的数据中,肥胖率在2到5岁儿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没有太大变化。

共识:青少年严重肥胖数据惊人!

Dr Skinner教授指出,更重要的部分是目前研究青少年二级肥胖及以上的数据,在2013年到2014年的样本中已经达到10%,这是十分惊人的!

“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我们已经观察到,肥胖,跟他们患有糖尿病、心脏代谢综合征等方面的疾病有较高的风险关联。”

“同时,严重肥胖在青少年中极有可能再进入成人阶段,继续肥胖甚至是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所担心最无法改善的部分。”

Dr.Skinner 教授不同意威廉教授的其中一个观点。威廉教授指出,早期的儿科医生对肥胖的干预,对严重肥胖没有太大意义。

“可能对于现在只是稍微超重的儿童,儿科医生可以提供的帮助更多一些,但是对于严重肥胖的病例,我们需要的是很多的干预,可能就不是一个普通儿科医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4.5百万患有严重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需要长期、细致的减重治疗方案。”

与该研究相呼应,Elsie 教授,肥胖人群的其中一个代言人,呼吁更有效率的,更经济的,同时更加标准的方法,来帮助这些患有严重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

“现在,我们很多关于儿童减肥治疗中,有很多医学项目,其中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并不包括减肥手术。”

“这项研究报道提醒我们关注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肥胖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发展有效的儿童肥胖诊治标准。”

参考文献:

Obesity Rates Climbing in US Youth, Especially in Adolescents. Medscape. Apr 27, 2016.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yxj.org.cn

稿费:100—1000小编微信号:huanbala

如何判断小孩太胖或者太瘦?这个科学公式你一定要会算

“少年运动家”在8月31日发布了一篇题为“幼升小的学生家长们千万注意了!忽略这些体质指标你将追悔莫及”的文章,详细列出了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等小学低龄儿童的体测指标,意在提醒家长朋友们要多多注意小孩的体质健康。结果呢,小编被骂惨啦!

一位朋友评论道:“小编这是什么时候的数据啊!我儿子3岁半已经40斤了,发展下去是不能上学了么!”

另一位朋友评论道:“体重那个表不对吧?我女儿今年大班,体重21.3(公斤),身高121(厘米)左右,按那个标准明年小学肥胖都超出一大截,可我女儿是很瘦的好不!”

还有措辞更尖锐的:“我儿子身高121(厘米),体重53斤,大班,到了小学要达到超级肥胖级人物,这个表格胡扯,肯定是没有孩子的人瞎编的!”

冤枉啊!我是小编,但真的不是瞎编啊,我们发表的是正宗的国家教育部去年7月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但为何在小孩体重指数上出现如此大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家长朋友们没有留意体重指数的计算单位,没有完全理解BMI指数是个什么东东。

BMI指数意指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以BMI来对肥胖或超重进行定义。BMI在两百多年前就已问世了,19世纪中期,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早提出了身高体重指数。其具体算法为: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一定要注意,后面的除数是身高的平方!而且单位是米。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1.75)=22.2,在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

这个公式并不复杂,但很科学。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可利用他们的BMI值来推算是否超重。但他们的过重及过轻指标,并非由一个固定的BMI值决定。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儿童有不同的成长速度,若使用一个固定数值,容易形成错误判断。

一般来说,都会采用统计出来的平均BMI值及其标准差值,再计算出其常态分布的最高5%及最低5%作为过重和过轻指标。另一方面,BMI值位于常态分布的85%-95%区段的儿童,他们都有超重的危机。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留意教育部公布的体测指标,自己来计算数值,在小孩体重上做好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的保障饮食健康与运动健康。

幼升小的学生家长们千万注意了!忽略这些体质指标你将追悔莫及

关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切,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少年运动家”,微信号:shaonianyundongjia

12岁女童脂肪肝、糖尿病,都因它…娃是不是高危人群?一个公式自查

同样是白白胖胖,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大家就会有所警惕,担心影响健康或者美观;

然而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达人常会夸ta“肉嘟嘟的很可爱嘛”。

但是,孩子胖可未必是好事!

12岁的欣欣(化名)身高163厘米,体重138斤。去深圳市儿童医院体检时被检查出“肥胖症(重度)、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轻度)、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

——新闻来源武汉晚报

小小年纪

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

和很多孩子都有的

这些生活习惯有关系!

爱吃甜食,不爱运动!

家长介绍,欣欣平时能吃能睡,闲时还爱吃零食,像蛋糕、巧克力之类的甜食,也不爱运动。

住院10天后,她的病情趋于稳定,家人为她办了出院手续。

在三个月内,欣欣的体重也一下下降了整整10斤。

你以为这是减肥成功了吗?

NO!

欣欣再次住进了病房,原来她经常感到口干,即使是上课也想喝水,这水一喝多,就经常想上厕所。而这就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了!

其实,像欣欣这样小小年纪

就得了糖尿病、轻度脂肪肝的小胖子

并不在少数

小胖墩是怎么养成呢?

不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

运动量不足;

导致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积聚于体内。

但令人担心的是,不少家长对孩子变成小胖墩,并没有太在意,甚至还觉得是身体好的表现。

肥胖会影响孩子这些方面

医生介绍,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孩子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

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除此以外,肥胖还会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等。

因此

儿童期肥胖千万不可忽视

它甚至会影响孩子成年期的健康

家长必须及早重视孩子的体重控制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胖墩?

这当然不是靠目测

也不是靠简单的称重

而是有一套科学的标准

BMI(又称体重指数)

BMI是体重(公斤数)/身高(㎡)得出的数字,它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

一般来说,判定孩子是否过胖,需要按照性别并对比每岁的标准值进行,但简单判定孩子胖的方法可按照以下进行:

√ 学龄前儿童的BMI超过19kg/㎡

√ 小学三年级以下超过20kg/㎡

√ 小学四年级以上超过24kg/㎡

√ 初中生超过26.5kg/㎡

√ 高中生超过28kg/㎡

肥胖儿童应积极控制体重,平衡膳食、合理三餐、改变生活、增加运动。

保持饮食的多样化

保持饮食多样

注意荤素兼顾、粗细搭配,保证鱼、瘦肉、奶、豆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应。

三餐比例要适宜,按照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适宜选择的食物

选择适宜的食物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鱼、虾、蛋、奶、牛肉、禽类、豆腐、豆浆,喝白开水、不喝含糖的饮料及果蔬汁。

尽量不吃这些食物

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高热量食物,各种蛋糕、糕点、糖果、蜜饯、巧克力、冰淇淋、甜点、膨化食品、西式快餐、肥肉、黄油、油炸食品、各种含糖饮料。

医生建议,在“管住嘴”的同时

小胖墩们还要“迈开腿”

若孩子有心肺功能异常或严重高血压者则谨慎运动,或避免剧烈运动。

坚持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最好达到每天60分钟的中等强度。

每周至少完成中等强度运动5天,才可起到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的作用。

同时,下面这些千万要注意!

不然运动就前功尽弃了呀

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2小时;课间10分钟应离开座位去做身体活动,作业每做40分钟,就应活动10分钟;周末、假期作息时间应规律,早起早睡、不睡懒觉。

你看懂了吗?

快点转给身边需要的“小胖墩”吧

本文来源:武汉晚报等

编辑:乐康 图片来源:123rfsoogif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