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肥胖已悄然崛起,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难题。
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外观与自信,更潜藏着对心血管健康、糖尿病风险以及睡眠质量的严重威胁。
据统计,我国当前已有超过半数的成年居民被超重或肥胖的阴影所笼罩,这一数据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提及肥胖,许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触:在青春的尾巴上,大约是25岁之后,体重管理似乎就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
曾经紧致有型的身材线条,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变得松弛,脂肪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累积。
这种变化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难道说,25岁真的就是一道无形的“发福界线”吗?年龄,是否真的成为了划分苗条与臃肿的神秘标尺?在25岁之前,我们是否可以毫无顾忌地享受美食,而不必担心体重的飙升?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正视“发胖年龄分界线”的存在。
事实上,发胖与年龄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从全球范围内的肥胖研究来看,青中年时期往往是体重增加的高发阶段。
一项来自国外的调查数据显示,18至2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肥胖率最低,仅为22.4%。
然而,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肥胖率就开始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到了45至74岁年龄段,肥胖率更是达到了峰值。
这一趋势在我国的研究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大致从24至29岁开始,肥胖率逐渐攀升,并在中年男性(55至59岁)和老年女性(65至69岁)中达到最高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年纪越大,人们越容易陷入肥胖的泥潭呢?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的交织。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简单朴素的饮食被大鱼大肉、高热量食物所取代,应酬的增多更是让这类食物的摄入量节节攀升。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也为肥胖埋下了隐患。
因为高能量食物的过量摄入,直接导致了能量收支的失衡,使得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堆积。
其次,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青春年少时,无论是身处校园还是初入职场,大多数人都能保持相对活跃的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久坐不动、缺乏运动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即便是闲暇时光,也往往选择躺着玩手机、看电视等静态活动,进一步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这种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无疑为肥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除此之外,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变化也是导致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量逐渐减少,基础代谢率也随之降低。
这意味着,即使摄入相同的食物,年龄较大的人也可能因为能量消耗减少而更容易发胖。
同时,体内激素的变化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例如,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睾酮水平逐渐下降,这会影响脂肪的分布和肌肉的质量,使得身体燃脂效率降低。
而女性则面临雌激素水平的波动,特别是在更年期阶段,雌激素的明显减少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
面对肥胖的威胁,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并保持健康的身材呢?这需要我们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共同抗击肥胖。
首先,合理饮食是预防肥胖的关键。
我们需要培养长期且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进食、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
在食物选择上,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和营养素的食物比例。
同时,要注意控制餐食的量和速度,避免过量进食和快速进食导致的能量过剩。
此外,还可以尝试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口味偏好和营养需求来合理安排每日饮食。
其次,坚持运动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手段。
运动不仅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还能够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加速脂肪的燃烧。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每日运动的好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并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三次运动,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以达到有效的运动效果。
同时,要注意运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避免运动损伤和过度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除了饮食和运动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一些辅助方法来预防肥胖。
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优质的睡眠质量;减少压力和焦虑情绪对食欲和体重的影响;尝试一些减肥产品或方法,但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使用。
然而,预防肥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美食的诱惑、运动的疲惫、生活的压力等。
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保持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肥胖,拥有健康而美丽的身材。
综上所述,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而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为了预防肥胖并保持健康的身材,我们需要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同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克服挑战和困难,与时间抗争、与肥胖说再见。
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一个更加健康、自信、美丽的自己!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
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
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
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25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龄真的是划分苗条与臃肿的隐形标尺吗?是不是25岁之前都可以放开了吃?
01
发胖真的有“年龄分界线”吗?
不得不说,发胖还真有“年龄分界线”。从全球相关肥胖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青、中年时期体重会逐年增加。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18~24岁的时候,肥胖率是最低的,只有22.4%,但25岁就是一个分水岭,从25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而45~74岁阶段是肥胖率最高的。
△横轴是年龄段,纵轴是肥胖人群占比,可以看到25岁后肥胖率明显飙升。
我国的一项研究数据也显示,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趋势会有所不同,基本上也是从24~29年龄阶段开始,肥胖率增加;在中年男性(55~59岁)和老年女性(65~69岁)中达到峰值。
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胖,实际上没有特别明显的界线,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但总体来说,随着年龄增大,大家的体重都会增加。
02
为什么年纪大了容易长胖?
对比自己以前的照片,经常会发出感慨: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为什么年纪越大,人就越容易长胖呢?
随着年龄增长,吃得更好更多了
最大的改变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条件逐渐变好,饮食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会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加上很多人应酬也变多,大鱼大肉也成了家常便饭。高能量食物吃得多了,能量摄入也随之升高,自然就更容易长胖。
随着年龄增长,运动量降低了
在青春年少时,无论是身处校园,还是踏入工作岗位,大多数人日常的活动量都还算可观。可随着岁月流逝,年龄不断增长,大家渐渐适应了那种长时间久坐、几乎不动弹的生活方式。哪怕好不容易有了些闲暇休息时间,也更倾向于躺着,摆弄摆弄手机,或是看看电视,懒得起身活动 。
吃得多了,运动还少了,能量就更不能消耗掉,也就更容易长胖了。
年龄越大,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约10%~15%的肌肉在20~50岁之间流失。
肌肉量直接决定人的基础代谢,肌肉组织是人体葡萄糖最大的消耗者,失去它就意味着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没了地方消耗,能量代谢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吃同样的食物,可能会有更多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体内激素改变,让人很容易变胖
激素是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反应的化学信使,调控着大多数身体机能的改变。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会导致人更容易变胖。
比如,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睾酮每年以1%~2%的速率减少。睾酮调节脂肪分布,影响肌肉质量。它的减少,会使身体燃脂效率大大降低。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也会下降,在更年期,雌激素还会出现明显下降,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
03
如何防止长胖?
实际上,我们想要的减肥,不是减骨骼、肌肉、身体水分,而是要减脂肪。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增加疾病的风险,也使我们的身材变得臃肿。
该如何与时间对抗,保持自己的身材?
合理饮食
饮食可是关乎减肥成效的关键因素。毕竟,人体发胖的根源在于能量收支失衡,当摄入的能量超出了身体消耗的能量,那些剩余的能量便会在体内储存起来,转化为脂肪堆积。
所以,若想有效预防长胖,首要之举便是改变能量收支状况,杜绝过量能量摄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 “管住嘴”。要致力于培养长期且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举例来说,进食应当适量,减少高油、高糖这类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少喝含糖饮料,对油炸食品也要敬而远之。大家不妨参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给出的建议,精心规划每日饮食,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身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
坚持运动
在减肥之旅中,这无疑是最为艰难的阶段,然而也恰恰是收效最为突出的环节。
积极投身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众多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逐步流失,脂肪堆积日益严重,新陈代谢速率也随之降低。而坚持运动锻炼,能够大幅提升能量的消耗水平,有效阻止过多脂肪在体内囤积,同时加速脂肪组织的更新换代。
不仅如此,规律运动还能够显著增加体内肌肉的比重,进而提升人体的能量代谢效率。所以,务必养成每日运动的良好习惯,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三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长 。
夏天眼看就到了,
别再偷懒。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荔枝新闻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
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
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
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25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龄真的是划分苗条与臃肿的隐形标尺吗?是不是25岁之前都可以放开了吃?
发胖真的有“年龄分界线”吗?
不得不说,发胖还真有“年龄分界线”。从全球相关肥胖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青、中年时期体重会逐年增加。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18~24岁的时候,肥胖率是最低的,只有22.4%,但25岁就是一个分水岭,从25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而45~74岁阶段是肥胖率最高的。
△横轴是年龄段,纵轴是肥胖人群占比,可以看到25岁后肥胖率明显飙升。
我国的一项研究数据也显示,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趋势会有所不同,基本上也是从24~29年龄阶段开始,肥胖率增加;在中年男性(55~59岁)和老年女性(65~69岁)中达到峰值。
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胖,实际上没有特别明显的界线,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但总体来说,随着年龄增大,大家的体重都会增加。
为什么年纪大了容易长胖?
对比自己以前的照片,经常会发出感慨: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为什么年纪越大,人就越容易长胖呢?
随着年龄增长,吃得更好更多了
最大的改变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条件逐渐变好,饮食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会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加上很多人应酬也变多,大鱼大肉也成了家常便饭。高能量食物吃得多了,能量摄入也随之升高,自然就更容易长胖。
随着年龄增长,运动量降低了
在青春年少时,无论是身处校园,还是踏入工作岗位,大多数人日常的活动量都还算可观。可随着岁月流逝,年龄不断增长,大家渐渐适应了那种长时间久坐、几乎不动弹的生活方式。哪怕好不容易有了些闲暇休息时间,也更倾向于躺着,摆弄摆弄手机,或是看看电视,懒得起身活动 。
吃得多了,运动还少了,能量就更不能消耗掉,也就更容易长胖了。
年龄越大,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约10%~15%的肌肉在20~50岁之间流失。
肌肉量直接决定人的基础代谢,肌肉组织是人体葡萄糖最大的消耗者,失去它就意味着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没了地方消耗,能量代谢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吃同样的食物,可能会有更多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体内激素改变,让人很容易变胖
激素是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反应的化学信使,调控着大多数身体机能的改变。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会导致人更容易变胖。
比如,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睾酮每年以1%~2%的速率减少。睾酮调节脂肪分布,影响肌肉质量。它的减少,会使身体燃脂效率大大降低。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也会下降,在更年期,雌激素还会出现明显下降,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
如何防止长胖?
实际上,我们想要的减肥,不是减骨骼、肌肉、身体水分,而是要减脂肪。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增加疾病的风险,也使我们的身材变得臃肿。
该如何与时间对抗,保持自己的身材?
合理饮食
饮食可是关乎减肥成效的关键因素。毕竟,人体发胖的根源在于能量收支失衡,当摄入的能量超出了身体消耗的能量,那些剩余的能量便会在体内储存起来,转化为脂肪堆积。
所以,若想有效预防长胖,首要之举便是改变能量收支状况,杜绝过量能量摄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 “管住嘴”。要致力于培养长期且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举例来说,进食应当适量,减少高油、高糖这类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少喝含糖饮料,对油炸食品也要敬而远之。大家不妨参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给出的建议,精心规划每日饮食,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身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
坚持运动
在减肥之旅中,这无疑是最为艰难的阶段,然而也恰恰是收效最为突出的环节。
积极投身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众多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逐步流失,脂肪堆积日益严重,新陈代谢速率也随之降低。而坚持运动锻炼,能够大幅提升能量的消耗水平,有效阻止过多脂肪在体内囤积,同时加速脂肪组织的更新换代。
不仅如此,规律运动还能够显著增加体内肌肉的比重,进而提升人体的能量代谢效率。所以,务必养成每日运动的良好习惯,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三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长 。
夏天眼看就到了,
别再偷懒!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