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健康科普大赛
优秀作品展播
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综合司指导下,为推动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举办“2024中国健康科普大赛”。
大赛设置传染病、慢性病、妇幼健康和五大卫生及其他相关内容等四大主题,音视频、图文和表演等三大形式。现对部分获奖优秀作品进行展播,欢迎大家观看!
一等奖
作品名称:江苏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系列动画一一三减三健迈向健康
主题与作品形式:五大卫生-音视频
创作人:姜碧佳、冯圆圆、万亚男、张永青
推荐单位:江苏省疾控中心
《拜拜,甜蜜的负担》
《减油控油,争做自律骑士》
《健康体重之老爸“除三害”》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日、全国爱牙日以及全国高血压日科普宣传工作,普及常见慢性病防制健康知识,江苏省疾控中心创作原创动画形象“元元一家人”,并围绕该形象制作“三减三健”系列动画短片六条,在此展播其中三条:《拜拜,甜蜜的负担》《减油控油,争做自律骑士》《健康体重之老爸“除三害”》。/健康科普
编辑:刘晓璐、杨紫萱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快点“一键三连”,一起健康生活吧!
如果要问全身最难减肥的地方,很多人的答案是“大肚腩”!中医专家提醒,减不掉的大肚腩,很可能与广东人最爱挂在嘴边的“湿”有关。
“脾虚时水湿运化失常,体内湿气停滞于局部,就容易带来局部肥胖。当体内湿气停滞聚集在腹部,就产生了难以减掉的大肚腩。”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解释,岭南多湿,而湿能否顺利运化出体外,与脾有直接关系,脾虚痰湿者尤其要注意。
据了解,通常痰湿体质的人,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或常胸闷、痰多。
要改善痰湿体质,中医建议可从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两方面着手:在生活方式方面,最直接的是避免潮湿环境,尽量多晒太阳,加强运动。饮食模式方面,应饮食清淡,避免口味过重、暴饮暴食、少吃甜点和生冷食品。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都具有祛湿功效,例如姜、陈皮、砂仁、冬瓜皮、荷叶等,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加入。
“管理体重要先管理生活方式,痰湿体质的形成与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密切。”黄穗平提醒,除了先天禀赋偏向痰湿体质的先天原因外,饮食喜欢食油腻和味道厚重、偏咸的食物,饮酒过度,以及缺乏运动,这些都是痰湿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生活习惯的管理也与体重管理相契合。
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也提醒,在当下惊蛰至春分时节,湿寒与暑热交织,此时要注重化湿、健脾,以及稍微注意清热。日常生活可以用木棉花、薏米、陈皮、生姜来煮水或煲汤,以健脾化湿来助力体重管理。(记者 林清清)
来源: 羊城晚报
想要减肥瘦身减肚子,先了解肚子为什么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血管白冰教授。
肚子大怎么减?要先了解肚子大的原因。
·第一个先讲不可控的危险因素,这是有遗传的。你是肚子大、小细腿还是腰细臀大?看一看你的父母生养你的人是不是这样的体型,一般是有遗传的。
·第二个就是男性肚子大,因为这是有进化的,遗传下来的。雄性动物要去打仗,在争斗的时候、打斗的时候,豹子要吃猎物的时候,首先要锁喉,然后把颈动脉咬破使其气绝身亡。这个是进化打斗的要害部位,所以颈动脉周围肩膀厚、上半身胖,这样的人就可能雄性动物就成活了下来,这样的人也就活下来了。
所以有一个进化的需求,男的都是肚子大、虎背熊腰,女的常常在下半身肥胖。
·第三个就是年龄的增长,满脸的胶原蛋白实际上指的是脸上的皮下脂肪是厚的。随着年龄增长,脸上脂肪就往内脏脂肪聚集了。当然内脏脂肪聚集的原因是衰老了,这些内脏脂肪也要修修补补,所以内脏脂肪就到内脏去了。它们是连带关系,相伴相随的关系。是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就是年龄影响下的脂肪重新分布。
对于肥胖的内脏型的成因、年龄、性别、家族史是不可控的。实际上动脉硬化的形成不可控的,也是这主要的三个原因,它们都共同属于脂质代谢紊乱,就是脂肪代谢紊乱了。沉积在血管里的就叫动脉硬化,沉积在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在内脏,这是另一种疾病的表现或者影响健康的表现。
我确实是写了一本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将要出版的,这都叫做脂肪代谢紊乱的一些相关的表现。到时候这里面都有关于它的成因的问题,关于一些小故事,等着出版的时候快要出版了,出版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买一本来读一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