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吃掉肥胖(吃胖的减肥好减吗)

时间:2025-03-28 18:37:0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英国520斤女子将冰箱放床头边,一伸手就吃,终因过度肥胖而去世

布兰达·弗拉纳根·戴维斯,一位因过度肥胖去世的英国女子。布兰达最重时520斤,最长时5年不出门。当她在世时,每天不是吃就是睡。当然,我们不能简单说她贪吃贪睡,因为她“生病”了。

布兰达忍受不了食物的诱惑,饿得非常快,以至于每天吃掉相当于正常人四五倍的食物。

家里有一大堆零食,丈夫上班时,她就拿出零食品尝。

为了方便,布兰达将冰箱放床头边,只要手一伸就有吃的。

她自责不已,多次减肥失败,医生也束手无策。

2010年,布兰达认识了65岁的罗尼·戴维斯。两人在一起过了几年,直到布兰达去世。

布兰达死于因过度肥胖引发的病变。她走完了短暂一生,是值得让人同情的。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土耳其24岁600斤吃播网红因肥胖并发症去世

2025年3月7日,土耳其知名吃播博主埃菲坎·库尔特(Efecan Kultur)因肥胖引发的多器官衰竭去世,年仅24岁。这位体重达300公斤(约660斤)的网红凭借暴饮暴食视频在TikTok和YouTube上积累近18万粉丝,最终却因过度追求流量付出生命代价。

事件回顾:从暴食狂欢到生命终点

库尔特于2023年开始从事吃播,视频内容以吞食炸鸡、芝士汉堡、巧克力棒等高热量食物为主,单次直播可吃掉10人份餐食。随着体重飙升,其健康迅速恶化:2024年10月,他因全身淤青、呼吸困难入院,随后完全丧失行动能力,需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去世前两个月,库尔特在病床上接受采访时,面部脂肪已压迫至无法睁眼,仅能发出“想再完整呼吸一次”的微弱心愿。

吃播产业链的致命逻辑

库尔特的悲剧折射出全球吃播行业的畸形生态:

流量驱动下的极端挑战:医学专家指出,主播为吸引点击量,从比拼食量转向“生吞辣椒酱”“饮用滚烫火锅底料”等危险行为,某平台“极限挑战”标签视频点击量是普通内容的17倍。

经纪公司的利益捆绑:部分机构强迫签约主播每日摄入超常人5倍的食物量,甚至提供“膨胀食品”道具制造虚假食量效果。

健康监管缺失:土耳其政府披露,该国11-25岁群体中仍有大量年轻人涌入吃播赛道,将“自虐式进食”视为低门槛成名途径。

医学警示:肥胖并发症的连锁反应

库尔特的尸检报告显示,其死亡直接原因为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具体包括: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大,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

呼吸系统:脂肪压迫胸腔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运动系统:骨骼承重超限造成脊柱变形、关节坏死。

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超过40的重度肥胖者,平均寿命较常人缩短10年,且35岁以下患者死亡率增加12倍。

行业反思与监管动态

事件引发土耳其政府紧急行动:

立法限制:拟出台法案禁止16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防止未成年人效仿危险吃播行为;

平台责任:要求TikTok、YouTube等建立健康内容审核机制,下架诱导暴食的视频;

医学介入:卫生部计划对职业吃播主播实施强制体检,BMI超标的账号需标注健康风险提示。

全球吃播死亡案例警示

库尔特并非孤例:

2024年7月,中国32岁主播潘晓婷连续吞食10公斤食物后胃部爆裂死亡;

2024年12月,美国28岁博主布列塔尼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生前视频揭露经纪公司克扣医疗费;

2023年至今,全球至少15名吃播主播因心血管疾病或器官衰竭死亡,最小年龄仅19岁。

结语:被流量吞噬的生命

当殡仪馆为库尔特定制加宽棺木时,这场以健康为赌注的流量狂欢终以悲剧收场。正如土耳其卫生部长警示:“点击量构成的数字坟场里,埋葬的不仅是网红个体的生命,更是社会对健康价值观的集体失守。”120 行业监管、平台自律与公众理性观看的三重防线,或将成为遏制“吃播经济”夺命乱象的关键。

运动不足、爱吃零食……英国人成“西欧第一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7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近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人的肥胖比例已经在西欧国家中排名第一。报道同时还对英国成为“西欧第一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运动不足、爱吃零食以及果蔬摄入不足等是主要原因。

资料图:肥胖者。

英国成“西欧第一胖”

64%成年人体重超标

据报道,目前,英国的成年人中,有64%体重超标,即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这其中28%的人BMI指数高于30,属于肥胖。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英国在该组织的体重排名为第10位,在西欧则排名第一。

报道指出,英国人近年来越来越胖。20世纪90年代,英国肥胖症的比例为14%,但今天,这一比例正好增长了两倍,其中超级肥胖(BMI在35以上)的比例已超10%。

报道称,肥胖无疑会给医疗体系、经济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以英国为例,据估计,英国国民保健系统(NHS)2014年至2015年期间,花在与肥胖相关疾病上的开支就高达61亿英镑,这比警察、消防与司法系统加在一起的支出还要多。

资料图:英国名小吃炸鱼薯条。

英国肥胖率为何更高?

运动不足,爱吃零食

同处欧洲的意大利(46%)、瑞士(42%)以及荷兰(47%)的肥胖率要远低于英国,这是为何?报道称,OECD的资深健康经济学家切奇尼表示,这与英国人的饮食有很大关系。

切奇尼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吃健康饮食的英国人还不到三分之一,同时,英国人喜欢含糖饮料显然是问题之一。

报道援引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称,2020年英国人均消耗的含糖碳酸饮料为78升,相比之下,荷兰为61升、瑞士58升,而意大利仅34升。

同时,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数字显示,英国人更爱吃零食。例如,2016年英国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零食,虽然比爱尔兰少(770克),但却比荷兰(625克)以及意大利(192克)多得多。

与此同时,英国人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也相对较少。据调查,2020年,英国人均果蔬摄入量是101公斤。而意大利则为160公斤,瑞士108公斤、荷兰113公斤。

此外,英国人的活动量也不够,据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36%的英国人运动量不足。

切奇尼指出,这一情况还不仅限于英国成年人,与西欧国家儿童比较,英国儿童的活动量也比较低。他在报告中说,英国5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有31%体重超重或是肥胖,高于其它OECD国家和G20国家的平均水平。

资料图:英国一年一度的端煎饼赛跑比赛。

当局将推行一系列政策促减肥

专家:多吃果蔬,少喝含糖饮料

由于肥胖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何减重已成为一个涉及政府政策与民众生活的重要问题。

英国卫生部门此前表示,政府议程中包含解决儿童肥胖问题,例如将禁止晚上9点之前播放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品的广告,并已就这些食品的在线广告全面限制问题进行了咨询。

从2022年4月起,英国还将限制零售商对非健康食品和饮料的促销;英格兰学校将在2020-2021学年获得3.2亿英镑的体育、运动补贴经费。

此外,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运动与肥胖学教授盖特利表示,英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及具有长远目光来减少肥胖率,包括解决与用餐时间有关的“深层”文化问题、以及多吃果蔬和减少对含糖饮料的需求等。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